資源簡介 1章地球上的生物一、艷麗多姿的生物1.生物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稱為__________或__________。2.土壤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大多數陸生植物的根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3.陸生植物的葉對環境的適應(1)植物的葉片大多呈__________色扁平狀,能吸收__________進行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__。(2)仙人掌的葉退化成刺,是對__________環境的適應;捕蠅草的捕蟲葉是對__________環境的適應;闊葉樹在冬天有的落葉有的不落葉,是對__________的適應。4.陸生植物的莖對環境的適應(1)__________:莖直立且結實(大部分植物的莖)。(2)__________:匍匐在地面上生長。(3)__________:沿著其他物體呈螺旋狀纏繞。(4)__________:特有的結構攀援支持物上升。5.陸生植物的花和果實對環境的適應(1)蟲媒花:有些植物的花具有鮮艷的色彩和甜美的花蜜,柱頭膨大,這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2)風媒花:像小麥的花一樣不鮮艷,花粉很小很輕,柱頭羽毛狀,這是為了__________。(3)許多果實也有艷麗的色彩或誘人的香味,這是為了吸引鳥類__________;蒲公英的種子像降落傘,這是為了借助__________散播果實。6.總結:陸生植物的葉、莖、花、果實的形態多種多樣,這是為了與__________相適應。7.陸生高等動物為了適應陸地環境,具有___________支撐身體和______________的身體表面。8.鳥類適應飛行生活的特征:身體呈__________,前肢變為_______,__________中空、牙齒退化。9.駱駝適應干旱沙漠環境的特征:四肢底部有__________,駝峰內貯有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個胃。10.有些動物冬季毛發__________,夏季毛發__________,這是對溫度的適應。11.動物常利用自身的體形和體色來迷惑敵人。草綠色的螳螂在綠草叢中很難被發現,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__________;竹節蟲的體形似竹節,體色以綠色和褐色為主,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__________;有些毛毛蟲體色十分鮮艷,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_。12.保護色能使動物免受__________,或有利于__________。13.水中溶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無機物質和糖等__________,溫度變化比較_________,所以水環境比陸地環境__________。14.水生生物的結構一般比陸生生物簡單。15.海帶、水綿等水生低等植物,沒有根、莖、葉,細胞直接接觸水,從水中吸收__________和溶解在水中的__________,并吸收陽光制造有機物。16.常見的高等水生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7.魚類適應水生生活的特征:身體呈__________,體表有__________,用__________呼吸,用__________游泳。18.許多水生動物除__________捕食外,還能__________捕食。19.水生哺乳動物體形似魚,前肢鰭狀,后肢消失,體毛退化,有似魚的“背鰭”和叉狀的“尾鰭”。20.青蛙的幼體用__________呼吸,依靠__________游泳,適應__________生活;成體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呼吸,有強健的__________,適應__________生活。二、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能進行__________,通過生殖產生后代。2.生物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現象。動植物從幼體發育為成體,并具有生殖能力。3.生物具有__________。生物體能對刺激作出反應。4.生物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征。遺傳物質從父母向子女的傳遞,實現了遺傳;而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了生物的變異。1章地球上的生物一、艷麗多姿的生物1.生物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稱為棲息地或生境。2.土壤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養分、水分和空氣。大多數陸生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3.陸生植物的葉對環境的適應(1)植物的葉片大多呈綠色扁平狀,能吸收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2)仙人掌的葉退化成刺,是對干旱缺水環境的適應;捕蠅草的捕蟲葉是對缺少氮肥環境的適應;闊葉樹在冬天有的落葉有的不落葉,是對溫度的適應。4.陸生植物的莖對環境的適應(1)直立莖:莖直立且結實(大部分植物的莖)。(2)匍匐莖:匍匐在地面上生長。(3)纏繞莖:沿著其他物體呈螺旋狀纏繞。(4)攀援莖:特有的結構攀援支持物上升。5.陸生植物的花和果實對環境的適應(1)蟲媒花:有些植物的花具有鮮艷的色彩和甜美的花蜜,柱頭膨大,這是為了吸引昆蟲傳粉。(2)風媒花:像小麥的花一樣不鮮艷,花粉很小很輕,柱頭羽毛狀,這是為了風力傳粉。(3)許多果實也有艷麗的色彩或誘人的香味,這是為了吸引鳥類散播種子;蒲公英的種子像降落傘,這是為了借助風力散播果實。6.總結:陸生植物的葉、莖、花、果實的形態多種多樣,這是為了與生存環境相適應。7.陸生高等動物為了適應陸地環境,具有發達的附肢支撐身體和防止水分散失的身體表面。8.鳥類適應飛行生活的特征:身體呈紡錘形,前肢變為翼,骨骼中空、牙齒退化。9.駱駝適應干旱沙漠環境的特征:四肢底部有厚皮,駝峰內貯有脂肪,具有三個胃。10.有些動物冬季毛發致密,夏季毛發稀疏,這是對溫度的適應。11.動物常利用自身的體形和體色來迷惑敵人。草綠色的螳螂在綠草叢中很難被發現,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保護色;竹節蟲的體形似竹節,體色以綠色和褐色為主,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擬態;有些毛毛蟲體色十分鮮艷,這種現象稱為警戒色。12.保護色能使動物免受敵害攻擊,或有利于捕獵食物。13.水中溶解有氧氣、氮、磷、鉀等無機物質和糖等有機物質,溫度變化比較小,所以水環境比陸地環境穩定。14.水生生物的結構一般比陸生生物簡單。15.海帶、水綿等水生低等植物,沒有根、莖、葉,細胞直接接觸水,從水中吸收營養物質和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并吸收陽光制造有機物。16.常見的高等水生植物有蘆葦、荷花、黑藻、浮萍等。17.魚類適應水生生活的特征:身體呈紡錘形,體表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18.許多水生動物除主動捕食外,還能被動捕食。19.水生哺乳動物體形似魚,前肢鰭狀,后肢消失,體毛退化,有似魚的“背鰭”和叉狀的“尾鰭”。20.青蛙的幼體用鰓呼吸,依靠尾游泳,適應水中生活;成體用肺和皮膚呼吸,有強健的后肢,適應陸棲生活。二、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能進行繁殖,通過生殖產生后代。2.生物有生長和發育的現象。動植物從幼體發育為成體,并具有生殖能力。3.生物具有應激性。生物體能對刺激作出反應。4.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征。遺傳物質從父母向子女的傳遞,實現了遺傳;而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了生物的變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章知識點復習.docx 1章知識點復習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