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章節 第 十四章 第3節 課題名稱 神奇的微生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病毒和細菌主要特征。 2、舉例說出病毒和細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 2.培養一定的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及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微生物有關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關愛生物、珍愛生命、珍惜健康的情感。 2.在活動中感悟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3.關注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樹立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 重點 1、描述病毒和細菌主要特征。 2、描述病毒和細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難點 描述病毒和細菌的主要特征 課型 新授 總課時共 2 節 本節課是第 1 課時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問題教學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注明引入、新課、小結、當堂反饋和作業) 注明教學“六環節”和相應的時間分配 【引入】 [老師]:同學們我們平時應關注社會熱點,下面請看一則新聞——“寨卡病毒來襲”。 [老師]:看完這則新聞,我們知道了寨卡病毒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學生]:寨卡病毒。 [老師]:對,是寨卡病毒。病毒是一種微生物,微生物對我們人類是不是都是有害的呢?與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三節神奇的微生物。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的熱點新聞及寨卡病毒、蚊子的圖片引起學生的探知欲望導入新課,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生物,關注生活的意識。 【示標】 學生閱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本節課要完成的目標。 【新授】 (一)細菌 [老師]:我們一般把生物劃分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微生物又包括哪些呢?微生物有什么特點?(學生回憶初一學過的內容回答,課件展示答案)。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病毒和細菌。 [老師]:首先讓我們來學習細菌。請大家完成活動一:小組共同討論完成5個問題。(學生按4人一組看書討論問題并在書中勾畫出問題要點。教師巡視指導閱讀方法。)討論完學生回答問題,老師利用課件與學生共同探究并進行拓展。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思考相關問題并要求學生勾畫關鍵詞及問題要點,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初步了解即將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同時通過小組討論,發揮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團隊意識及語言表達能力。 1、大小 看資料明確:細菌形體微小,因此,觀察細菌的形態、結構必須借助光學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放大幾百倍到上千倍才能看到。 2、形態 按形態,細菌分為球菌、桿菌、螺旋菌。讓學生看圖辨認并了解常見細菌種類。 【設計意圖】通過資料與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細菌的大小、形態與種類。 3、結構 [老師]:下面讓我們來看下細菌的結構。觀察細菌的結構圖,并比較植物細胞結構圖,總結它們的異同點。 [老師]:細菌的結構有哪些呢? [學生]: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質,有些還具有莢膜和鞭毛。 [老師]:細菌細胞與植物細胞主要區別是什么? [學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葉綠體等 [老師]:根據生物細胞中核質外是否有核膜包被,我們把生物分為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細菌屬于原核生物,顯然植物應屬于什么生物? [學生]:真核生物。 【設計意圖】利用圖片及學生初一學過的細胞結構知識,讓學生直觀認識細菌的結構,并通過與植物細胞結構的對比發現細菌與植物細胞的重要區別: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從而理解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區別。 4、營養方式 [老師]:通過比較,我們發現細菌沒有葉綠體,所以細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依賴現成的有機物。因此細菌的營養方式有哪些呢? [學生]:可分為腐生和寄生。 [播放課件]讓學生通過實例區分寄生與腐生。 【設計意圖】通過與植物的對比,學習細菌獲取營養的方式,并通過聯系生活中的實例來區分腐生與寄生,讓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5、生殖方式 [老師]:下面請同學觀察動畫,思考細菌是如何生殖的? [學生]:細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分裂生殖。 【設計意圖】利用動畫及初一所學知識,讓學生直觀感受細菌的生殖方式及生殖速度。 6、開闊視野 了解細菌在惡劣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及細菌的分布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真實的事件回放及數據資料,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細菌的生存能力之強及分布之廣泛,將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7、知識梳理 讓學生集體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的梳理,將所學的細菌知識進行歸納與再現,使知識條理化,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病毒 老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微生物的另一個成員——病毒。觀看不同類型的艾滋病毒圖片。病毒又有哪些特點呢?請完成活動二:自學導航(學生看書找出問題要點),然后老師利用課件與學生共同探究。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思考相關問題并要求學生勾畫關鍵詞及問題要點,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初步了解即將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 形態 學生觀察圖片認識病毒形態 常見病毒及病毒分類 病毒分為很多種,根據它們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讓學生看圖并識別說出病毒的種類。 [播放課件] 3、病毒的結構特征 [老師]:病毒具有細胞結構嗎? [學生]: 沒有。(初一學過) [播放課件]——學生觀察圖片 [老師]:由圖片可以看出病毒的結構由哪些部分組成? [學生]: 蛋白質外殼以及核酸。 [老師]:核酸只有一種。DNA或RNA。不會同時具有。 [老師]:通過觀察以上圖片,同學們聯想一下已經學習過的真核生物細胞結構,比較后告訴我為什么說病毒的結構簡單? [學生]:病毒無細胞結構以及復雜的細胞器,只具有蛋白質和核酸。 大小 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大小用納米表示 營養方式 [老師]:病毒可以獨立生存嗎? [學生]:不可以。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 [老師]:回答的很正確。 【設計意圖】利用圖片及學生初一學過的細胞結構知識,讓學生直觀認識病毒的形態、分類、大小與結構特點,通過對病毒結構特點的學習及與真核細胞結構的對比,理解病毒的營養方式。 6、傳播方式 [老師]:既然不能離開寄主,那病毒怎樣進行傳播呢?同學們先閱讀課本再告訴老師。 [學生]:病毒可通過水、空氣、食物、蚊蟲叮咬等方式進行傳播。 【設計意圖】通過對病毒傳播方式的學習,讓學生學以致用,學會主動預防疾病,珍愛生命、珍惜健康。 知識梳理 學生集體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的梳理,將所學的病毒知識進行歸納與再現,使知識條理化,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活動三:討論病毒和細菌與人類的生活關系 [老師]:病毒與細菌對我們人類是有益還是有害的呢?請同學們看書討論病毒和細菌與人類的生活關系 (師生共同總結細菌和病毒的益處和害處) [播放課件]展示 [老師]:由此可見,病毒和細菌在很多方面對我們人類是有益的,當然也會給我們人類帶來疾病,危害我們的健康,我們應充分利用他們有利的一面,同時也應利用它們的特點,積極預防疾病珍愛我們的健康! 【設計意圖】通過這部分教學內容滲透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樹立辯證的觀點。學生受到原有的經驗影響,可能對細菌、病毒存在偏見,在教學時通過實例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它們,引導學生關愛生物、珍愛生命、珍惜健康。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回顧小結今天所學內容:細菌與病毒的形態、大小、結構、營養、生殖、傳播等。 【設計意圖】通過歸納進一步加深對細菌和病毒知識的印象。 五、課堂反饋 歸納本節課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知識,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 六、老師寄語 【設計意圖】利用寄語激發學生再學習的熱情與興趣,讓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 七、作業:鞏固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知識。 【引入】1.5分鐘 【示標】0.5分鐘 【新授】 4分鐘 1分鐘 1分鐘 5分鐘 2分鐘 2分鐘 3分鐘 1分鐘 3分鐘 7分鐘 2分鐘 1分鐘 6分鐘 【課堂小結】 1分鐘 【當堂反饋】 3分鐘 1分鐘 【作業】 板書設計 第三節神奇的微生物 細菌、病毒 大小、形態、結構、營養、生殖、傳播 與人類的關系 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