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公開課教案 課題:第三章 第一節 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課題:第三章 第一節 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課型:新授課 課時:1課時 一、教材分析 制作臨時玻片的內容在前面已經學習過,對于本節課的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玻片標本,大部分內容學生比較熟悉,因此可以采取各學習小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并通過觀察突破本節的重難點--臨時玻片標本的制作和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習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 通過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認識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學會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過程與方法 通過訓練,掌握臨時裝片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比較,能闡述植物細胞基本結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通過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在活動中提高學習生物學科的內在動力。 三、學情分析(手寫) 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玻片標本,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結構是學生認識和識別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的前提,而識別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是學習細胞功能的基礎。由于學生對細胞基本結構的認識僅限于識別層次,僅能分清楚植物細胞各部分基本結構的名稱等,而對各部分結構的組成物質和結構特點不清楚,因此較難理解植物細胞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 四、教學策略及方法 講授法、試驗法、觀察法。 五、教具準備 教材、載玻片、蓋玻片、刀、鑷子、滴管、洋蔥、碘液、吸水紙、清水等。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通過實驗能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初步學會繪制植物細胞簡圖的技能。 難點: 1.通過實驗,掌握臨時玻片的制作。 2.通過實驗觀察,能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七、教學流程(學法指導,學生活動,習題設計) 導入 能否將一個洋蔥或一根黃瓜直接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那么要看得清楚被觀察的物體,應該要讓被觀察材料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呢?請同學們思考。(我們觀察的材料太厚了,光就無法通過了,所以觀察的生物材料一定要薄到透光才行,所以我們一定要對所觀察的實驗材料進行處理。) 新課 (一)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下臨時玻片的制作(教師演示,學生模仿制作)。我們今天制作的臨時裝片名稱是《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我們選擇的實驗材料是洋蔥鱗片葉。所謂臨時裝片,就是現場制作,制作完成后馬上可以進行觀察的裝片,不宜長久保存,它是相對于永久裝片而言的。 (二)教師介紹實驗用具、演示制作標本的步驟和方法(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我們要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一手拿著載玻片的兩端,另一只手用紗布沿著一個方向擦拭。在擦拭蓋玻片時,因為其非常薄,所以要注意在擦拭的時候,手不要用力過猛,小心不要把它弄碎!擦拭的目的是為了后期在觀察裝片時能夠更加清晰。 第二步: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當然,一定要注意“一滴水”的量,既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水太少容易產生氣泡或干涸,水過多實驗材料容易漂浮移動,另外,水溢出會弄濕載物臺,甚至會污染物鏡。 第三步:取材。我們今天選取的材料是洋蔥鱗片葉。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制作臨時裝片的材料,紫色的一面為外表皮,另一面為內表皮。從它的內表皮上非常容易撕取薄而透光的一層表皮組織,我們用刀片在洋蔥內表皮上劃一個方形,邊長約0.5cm左右,用鑷子從一角上把中間的一小塊薄薄的內表皮撕下,這個就是我們要觀察的內表皮細胞了。它只有薄薄一層細胞,非常便于觀察。 第四步:把撕下的內表皮放在載玻片上的水滴中,注意:因為洋蔥內表皮表面有一層蠟質,為了防止產生氣泡,一定將整個內表皮都浸潤在水滴中,再用鑷子把它展平,保證我們觀察到的是一層細胞。 第五步: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這樣才能避免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同學們你們想一想:我們為什么一定要加蓋玻片呢?因為我們的載玻片上有水,加蓋玻片時候可以防止液體污染物鏡,同時也可以使焦距聚焦在一個平面上。此時,如果我們將初步制作完成的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一下。取顯微鏡,對光,將臨時裝片放在載物臺上進行觀察。此時我們可以看到洋蔥表皮細胞的輪廓了,我們看到的每一個“小格子”就是一個洋蔥表皮細胞,是不是一個挨著一個,非常的緊密?但是現在我們還不能清晰地觀察到細胞的內部結構,所以還可以對細胞進行染色,以便于我們更好地觀察細胞。 第六步:用吸管吸取少量的稀碘液進行染色,滴加在蓋玻片的一端。 第七步: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反復多次,直至標本被染色為止。用吸水紙另一側吸引,可以使標本快速,均勻地被染色。現在,洋蔥鱗片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就制作完成了,如果現在拿到顯微鏡下去觀察。將臨時裝片放在載物臺上,低倍鏡下找到細胞,換高倍鏡進行觀察。在細胞內部有一個被染成深色的部位,那就是細胞核 (指一下細胞核)。染色能幫助我們更加清晰地觀察到細胞的內部結構。制作成功的臨時裝片,應該是只有一層細胞,干凈、清晰、染色均勻、沒有氣泡干擾觀察。 (三)結合課本37頁圖3-2認識植物細胞的結構。教師點撥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是比較規則的長多面體形的細胞,細胞能保持這規則的主要形態主要是什么結構的作用?(細胞壁) (2) 能讓有利的物質進入,而有害的物質不能進入的結構是什么?(細胞膜) (3)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的什么結構中?(細胞核) (4) 我們吃西瓜或西紅柿時流出的汁液是什么?來自細胞的那個結構?(細胞液、液泡) (5)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在哪里?該結構中與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有關的結構有和呼吸作用有關的結構是什么?(細胞質、葉綠體、線立體) (四)練習畫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繪圖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圖形要真實,體現原形的真實含義。圖的大小位置要合適、美觀、好看。 2.應先繪輪廓修改好后再正式畫好,因繪圖難免出現筆誤。 3.圖中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來表示。 4.標注名稱:名稱沿水平線盡量標在圖右側;所畫圖的名稱標在圖下方。 小結 1、讓我們再簡單回憶一下剛才的實驗步驟,可以概括為7個字。 第一步:擦,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 第二步:滴,在載玻片中央滴加一滴清水。 第三步:取,從洋蔥內表皮上撕取5 mm左右一薄層細胞。 第四步:展,用鑷子將水滴中的片內表皮展平。 第五步:蓋,用鑷子夾住蓋玻片,使它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后緩緩放下蓋玻片。 第六步:染,吸取少量稀碘液,滴加一滴在蓋玻片的一側染色。 第七步:吸,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取,直至標本染色為止。 大家在制作裝片時,記住擦、滴、取、展、蓋、染、吸這7個步驟,再注意操作時的一些細節,就可以制作裝片了。 2、植物細胞的結構 和功能 (六)作業練習 1.識圖題 :根據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填寫各部分的名稱。 2.植物細胞質中與植物光合作用有光的結構是( ) A.線粒體 B.葉綠體 C .液泡 D.細胞核 3.在細胞中能控制物質的進出,保持細胞內部環境相對穩定,對細胞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的結構是( ) A.細胞壁 B.細胞質 C .細胞膜 D.細胞核 板書設計 第一節 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一、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玻片標本的制作 擦—滴—取—展—蓋—染—吸 二、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細胞壁、細胞膜、 細胞質(液泡、葉綠體、線粒體)、細胞核。 八、教學反思(手寫)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