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歷史與社會 第二部分 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 專題五 西方的興起與近代世界的變遷——工業文明的曙光與浪潮 考點一 文藝復興與科學革命 1.(2020浙江嘉興,10,2分)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從長遠來看,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開始衰落的更 基本原因是達·伽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陸使意大利遭受的經濟打擊。這是從一個側面闡述新航路開辟 的?( ) A.原因 B.條件 C.經過 D.影響 答案????D 本題考查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時,意大利佛羅倫薩等地出現 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材料“達·伽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陸”指的是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 達印度,開辟了通向東方的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意大利的經 濟遭受打擊,導致文藝復興運動開始衰落,D符合題意。 命題評審 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材料并獲取信息的能力,難度較大。題干所提供的歷史學家的觀點—— 文藝復興運動開始衰落的更基本的原因是新航路的開辟使意大利經濟遭受打擊,內含多層意義,需要學 生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最終做出準確的判斷。 2.(2019內蒙古包頭,6,2分)14世紀中期,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是一場“以人為本”的新文化運動,并 逐漸擴展到法國、英國等國家。這場運動起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大量遺存 B.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 C.處于地中海貿易的樞紐地位 D.具備多樣化的人才結構 答案????B 思想領域發生的變化與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在14世紀的意大利,資本主義 萌芽出現并迅速發展,形成中的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必然與舊勢力發生沖突,反映在思想領域 就引發了文藝復興,所以選項B正確。古希臘羅馬文化遺存對文藝復興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根本原因, 所以選項A錯誤。意大利在地中海貿易中的地位并不能說明意大利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狀況,更不能說 明其是文藝復興起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所以選項C錯誤。意大利的人才結構對文藝復興起到一定作 用,但不是根本原因,所以選項D錯誤。 3.(2019安徽,11,2分)這一時期,人們重新開始將目光從天國降到人間,將人類自身的本來面目還給了自 身,將人的現實性、獨立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以及豐富的個性發掘出來?!斑@一時期”是?( ) A.古巴比倫時期 B.羅馬帝國時期 C.文藝復興時期 D.啟蒙運動時期 答案????C 材料提到重視人的作用與價值,贊揚人的獨立性,這是人文主義的體現,而人文主義是歐洲文 藝復興時期的思想主張,所以選項C正確。 知識歸納 本題考查對文藝復興時期思想主張的理解。文藝復興的主張是人文主義,重點強調人的作 用,反對教會的思想控制;啟蒙運動主張理性主義,重點強調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反對封建專制統 治。理解了以上內容,解答類似題目就很容易了。 4.(2018浙江杭州,18,2分)“論從史出”是《歷史與社會》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 的是?( ) 史實 結論 A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 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 B 英國通過《權利法案》 英國最終確立民主共和制度 C 交戰雙方簽訂 《凡爾賽和約》 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形成 D 美國政府采取 “以工代賑”方法 徹底解決美國社會根本矛盾 答案????A 哥白尼的“日心說”否定了教會權威,改變了人們對自然、對自身的看法,鼓勵人們去探索 自然,開啟了科學觀念的變革,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A正確;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約束王權,最終 確立的是君主立憲制,B錯誤;“一戰”后交戰雙方簽訂的《凡爾賽和約》等一系列條約構成凡爾賽體 系,確立了戰勝國在歐洲、西亞、非洲的國際“新秩序”,而“二戰”后“華約”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 局的形成,C錯誤;“以工代賑”是羅斯福為解決失業問題而采取的措施,不能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 矛盾——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D錯誤。 5.(2017浙江杭州,17,2分)恩格斯說:“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這位詩人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達·芬奇 D.莎士比亞 答案????A 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是跨越了中世紀和新時代的詩人。彼特拉克是“人文主義之父”, 達·芬奇被稱作“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杰出的戲劇家和詩 人。選A。 知識歸納 文藝復興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文化運動。文藝 復興最先在意大利的城市中興起,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達到頂峰。文藝復興揭開了近代歐洲歷 史的序幕,是歐洲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之一。 6.(2016浙江湖州,11,2分)一位社會學家曾說:“思想是行動的基礎。”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有?( ) ①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走向一個整體 ②文藝復興推動了近代科學革命的發展 ③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奠定思想基礎 ④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準備了思想條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思想是行動的基礎”側重于思想。文藝復興中人文主義思想推動了近代科學革命的發展; 啟蒙運動中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人的思想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為中國 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條件。②③④正確。新航路的開辟是用行動促使世界走向整體,①錯誤,排 除。故選D。 命題評審 本題在命題的時候更加側重于對歷史觀點進行史料實證,因此加強對歷史觀點的理解是基 礎也是關鍵。 7.(2016浙江舟山,18,2分)牛頓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下列人 物,為牛頓提供“肩膀”的有?( ) ①愛迪生 ?、诟粻栴D ③伽利略 ?、芨绨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牛頓的主要貢獻是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而伽利略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并具有嚴 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為經典力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被譽為經典力學的奠基人。繼哥白尼提出“日 心說”、開普勒提出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后,牛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立了經典力學,揭示了包括行星在 內的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③④正確。牛頓生活的時代先于富爾頓和愛迪生的時代,排除①②。故 選B。 考點二 新航路的開辟 1.(2020浙江臺州,20,2分)15世紀末,一系列從西班牙和葡萄牙起航的、將來把南北美洲和非洲及歐洲連 接起來并最終通向亞洲的遠航均已起錨。這些遠航?( ) A.加強了漢朝和古羅馬之間的聯系 B.讓世界的觀念從此初步確立起來 C.推動唐朝文化在日本的廣泛傳播 D.促進美洲印加文明的發展與進步 答案????B 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根據材料時間“15世紀末”、關鍵信息“從西班牙和葡萄牙 起航……把南北美洲和非洲及歐洲連接起來并最終通向亞洲”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所述事件為 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從此初步確立起來,B符合題 意。A、C、D所述均為國家、地區間的往來,而非全球性的溝通交流,且發生時間也與材料時間限制不 符,均排除。 2.(2020浙江衢州,12,1.5分)下列這張年表節選自美國歷史學家阿邁斯托創作的鴻篇巨著——《世界:一 部歷史》。 1492年 哥倫布到達新大陸,開始生物交流過程 16世紀初期 馬和牛被引進新大陸 1555年 中國首次玉米種植記錄 它反映出新航路開辟?( ) A.沖破了宗教束縛 B.造成了非洲長期貧窮落后 C.促進了物種交流 D.加快了中國自然經濟解體 答案????C 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根據“生物交流”“馬和牛被引進新大陸”“中國首次玉米 種植記錄”和與之對應的時間,可推論出該年表反映了新航路開辟促進了物種交流,C正確。沖破了宗 教束縛的是歐洲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及科學革命等思想解放運動,排除A;造成了非洲長期貧窮落后 是新航路開辟的消極影響,排除B;加快了中國自然經濟解體是由近代列強入侵造成的,排除D。 3.(2019浙江溫州,16,2分)歷史學家吳于廑認為,近代世界由分散向整體發展,以1500年左右為世界近代史 的開端。下列史實可以作為這種歷史分期依據的是?( )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 C.啟蒙運動 D.法國大革命 答案????B 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公元1500年前后,西班牙、葡萄牙最先開辟新航路,世界開始由分散 走向整體,B項正確。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啟蒙運動發生在17—18世紀,法國大革命爆發于1789 年,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4.(2018浙江寧波,14,2分)下邊表格中由史實推出的結論合理的是?( ) 史實 結論 ① 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 標志絲綢之路開辟 ② 新航路的開辟 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③ 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君主立憲制在英國確立 ④ 南昌起義 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標志著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管轄,所以① 史論不符;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 的開始,所以④史論不符。②③正確,故本題選B。 5.(2018浙江金華,7,1.5分)在探尋新航路的過程中,率領船隊向西航行橫渡大西洋的航海家是?( ) A.迪亞士 哥倫布 B.麥哲倫 達·伽馬 C.哥倫布 麥哲倫 D.迪亞士 達·伽馬 答案????C 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探尋新航路過程中,1487年迪亞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第二年春天進入好 望角,歸途中發現好望角;1492年哥倫布向西航行橫渡大西洋,發現新大陸;1497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向 東,次年到達印度;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向西航行完成了環球航行。故選C。 6.[2020浙江溫州,24(1),4分]棉花,將不同大陸連在一起,創造了一個關于勞動力、生產和銷售的全球故 事。 材料一 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變化 (1)根據材料一,概括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變化,并指出15世紀末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1)棉花貿易從多極、分散逐漸向歐洲集中,世界聯系日益緊密;主要原因是新航路開辟。 解析 (1)本問以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變化示意圖設置問題情境,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兩張示 意圖中,變化一是時間,“15世紀末”是重要時間節點;變化二是空間,15世紀末之前,棉花貿易中的棉花 生產、消費中心是多極的、分散的,15世紀末之后棉花生產、消費中心則向歐洲集中,加強聯系。根據 所學知識可知,該變化的原因是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洲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 礎。 7.[2020浙江杭州,32(1),3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倘若沒有先進的造船工藝和導航技術,即使是最強烈的動機也無法使歐洲航海者完成他們的 探險。遠洋航行時,……(他們)創造性地吸收了中國和阿拉伯的技術要素。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 《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1)材料一中“最強烈的動機”指的是什么?在導航技術方面,歐洲航海者創造性地吸收了中國的哪一技 術?(3分) 答案 (1)希望從東方直接獲得金銀和香料等商品(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傲_盤”導航技術(指南針)。 解析 (1)本問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根據材料一“最強烈的動機”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 “最強烈的動機”指的是歐洲航海者渴望得到東方的金銀和香料等商品;先進的“導航技術”指來自 中國的羅盤(指南針)。 8.[2020浙江寧波,17(2)(3),7分]自古以來,人類不斷突破自身生活的區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主要出口絲織品,也出口肉桂、大黃和優質鐵。作為回報,中國也得到了各種物產,如來自 中亞的毛皮、毛織品、玉石和牲畜,來自波羅的海的琥珀,以及來自羅馬諸省的玻璃、珊瑚、珍珠……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 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 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 ——《共產黨宣言》 (2)根據材料二,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并以英國為例談談對劃線部分的理解。(4分) (3)從交通方式和活動區域兩方面,比較材料一中的商道與新航路的不同。你從中體會到了人類交往的 什么趨勢?(3分) 答案 (2)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英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 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等。(2分) 新航路開辟后,英國憑借地處大西洋沿岸的有利地理位置,積極開展對外貿易,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經濟上日益壯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專制制度對他們的種種限制,從而尋求 政治變革。(2分) (3)絲綢之路是陸上運輸,往往采用駱駝等工具運載貨物;新航路是海上運輸,主要用船運載貨物;絲綢之 路連通了亞歐兩大洲,新航路連通了世界。(2分) 趨勢:區域聯系日益密切,人類交往不斷擴展、越來越頻繁,等。(1分) 解析 (2)第一小問,題目要求根據材料二概括,由“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使正在崩潰的 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可得出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由“美洲的發現、繞過非 洲的航行……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可得出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由“東印度和中國的 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可得出英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 張,掠奪財富和資源。第二小問,可從經濟、政治兩方面來思考新航路開辟對英國的影響。 (3)根據“交通方式和活動區域”兩方面對材料一、二進行比較可知,絲綢之路是陸上運輸,采用駱駝等 工具運輸,活動范圍局限在亞歐大陸;新航路是海上運輸,采用船運載貨物,活動范圍是整個世界。由此 得出人類交往趨勢:聯系越來越密切、交往越來越頻繁等。 考點三 啟蒙運動 1.(2020浙江杭州,17,2分)在18世紀的歐洲,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完全摒棄了自古以來束縛人們的一切制 度和觀念,用人的理性去重新衡量并評價一切”?!斑@樣一群人”中包括?( ) A.哥白尼 布魯諾 B.伏爾泰 盧梭 C.克倫威爾 拿破侖 D.瓦特 馬可尼 答案????B 本題考查啟蒙運動。根據時間信息“18世紀”和“用人的理性去重新衡量并評價一切”并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啟蒙運動,“這樣一群人”即啟蒙運動思想家。哥白尼、布魯諾是16 世紀的科學家,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伏爾泰、盧梭是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B項符合題意;克倫威爾是英 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人,拿破侖是法國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和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C項不 符合題意,排除;瓦特、馬可尼分別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代表人物,D項不符合題意,排 除。 2.(2020浙江臺州,19,2分)思想解放主要指“對于已經不適宜發展要求的舊思想觀念的改革和破除,對于 符合發展要求的新思想觀點的積極倡導和確立”。對下列思想解放運動認識正確的是?( ) 選項 思想解放運動 破除的舊思想 倡導的新思想 ① 文藝復興 “神權至上” 人文主義 ② 科學革命 “日心說”等理論 “地心說”等理論 ③ 啟蒙運動 “朕即國家”等專制思想 自由、平等、“人民主權” ④ 新文化運動 “忠君”等封建思想 民主、科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本題可用排除法解答??茖W革命中,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否定教會宣揚的“地心說”,② 說法錯誤。本題選C。 3.(2018湖北咸寧,21,2分)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認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必須分置,否則自由便不復 存在。下列最能體現這一思想的文件是?( ) A.英國《權利法案》 B.法國《人權宣言》 C.美國《獨立宣言》 D.美國1787年憲法 答案????D????美國1787年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 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力;總統和議員由 選舉產生。故選D。 4.(2016浙江溫州,17,2分)“這一運動的領袖們將理性應用于經濟、宗教和政治等領域,提出自由、平等 的思想,使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舊制度受到猛烈的抨擊?!毕铝腥宋镏袑儆谶@場運動的領袖是?( ) A.達·芬奇 B.哥白尼 C.伏爾泰 D.拿破侖 答案????C 根據材料中“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使……舊制度受到猛烈的抨擊”,可知這場運動是 啟蒙運動,其領袖有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故選C。 5.[2020浙江紹興,22(1),4分]聽人類理性的聲音,看法治前行的足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獻?反映了啟蒙運動的哪些思想?(4分) 答案 (1)法國《人權宣言》。自由、平等、人民主權。(任答兩點,其他回答,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解析 (1)根據材料中“人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全國公民都有權……參與法律的制定” “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可知是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的《人權宣言》?!度藱嘈浴分?張人權、法治、自由、平等等原則,與啟蒙運動所提倡的人民主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主張一致。 考點四 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 1.(2020浙江湖州,7,1分)紀念幣是為紀念重大事件而發行的法定貨幣。右圖紀 念幣是為紀念?( ) A.《權利法案》的通過 ???? B.《人權宣言》的通過 C.《獨立宣言》的頒布 ????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發表 答案????A 根據紀念幣上的數字“1689”和皇冠的圖案,結合所學可知該紀念幣紀念的是1689年英國 《權利法案》的頒布,A符合題意;1789年8月,法國制憲議會通過了《人權宣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 B;1776年7月,美國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1862年,林肯頒布《解放黑人 奴隸宣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 2.(2020浙江麗水,6,1.5分)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 已爆發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提供了將新學說付諸行動的一個實驗性的示范。“這場革命”和“新學 說”指?( ) A.法國大革命 人民主權 B.美國獨立戰爭 三權分立 C.“光榮革命” 人民主權 D.德意志王朝戰爭 三權分立 答案????B 本題考查美國獨立戰爭。材料“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指的是美國立國之初的十三個州, “1789年以前……已爆發了一場革命”指的是美國獨立戰爭,“將新學說付諸行動”指的是美國1787 年憲法根據三權分立原則來組織聯邦政府,B符合題意。法國大革命于1789年爆發,與材料時間限制不 符,排除A;1688年,英國爆發“光榮革命”,次年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并以此為基礎,逐 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與材料中“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不符,排除C;1864—1870年,德意志通過三次王 朝戰爭完成統一,排除D。 3.(2020浙江臺州,21,2分)對下列年代尺所示信息的解讀,正確的是?( ) ? A.美國崛起 B.英國稱霸 C.法國革命 D.日本改革 答案????A 聯系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獨立戰爭與南北戰爭都屬于資產階級革命。1776年,美國大陸會議 通過《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而獨立,美國誕生;1787年,制憲會議制定了聯 邦憲法,確立了美國的聯邦制;南北戰爭時期,林肯于1862年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黑人奴隸獲得 解放。本題選A。 4.(2019浙江寧波,6,2分)2019年3月29日,英國議會第三次否決了英國政府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 追溯歷史,英國議會擁有國家最高權力是依據?( ) 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1787年聯邦憲法》 D.《人權宣言》 答案????A 本題考查英國政治體制。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議會逐漸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 關,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制約,A項正確?!丢毩⑿浴肥?776年美國獨立戰爭中大陸會議通過的文件; 美國獨立后,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聯邦憲法》,確立了美國的聯邦制共和政體,B、C兩項不符合題 意。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資產階級制憲議會通過了《人權宣言》,D項不符合題意。 5.(2019浙江杭州,16,2分)制作表格整理知識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下列整理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選項 時間 事件 意義 A 1649年 英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體 B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 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爆發 C 1839年 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 標志著鴉片戰爭的爆發 D 1889年 日本頒布《明治憲法》 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 答案????B 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宣布成立共和國;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以此為基礎,英 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A錯誤。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 士底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B正確。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沉重打擊了英國鴉片販子,1840年英 軍進犯廣州標志著鴉片戰爭爆發,C錯誤。1889年日本頒布《明治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 D錯誤。 6.(2019浙江金華,6,1.5分)“從世界史的觀點看,美國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獨立的 國家,而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新的、不同類型的國家。”這一觀點指的是美國( ) A.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B.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 C.首創了民主共和制 D.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答案????C 本題考查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美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不僅贏得了獨立,而且根據1787年 聯邦憲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國,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C正確,排除A;提出“三權分立”學說的是孟德斯鳩, 排除B;材料敘述的是美國革命的積極影響,D顯然不符合題意,排除。 7.(2016浙江麗水,14,2分)“法國(大)革命在世界歷史的舞臺上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或美國(資產階級) 革命顯得突出許多。”是因為法國大革命?( ) ①首創君主立憲制政體 ②頒布了1787年憲法 ③受啟蒙思想影響更深遠 ④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首創君主立憲制政體的是英國;1787年憲法是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法國大革命先后有 三次人民起義,人民群眾在三次起義中都顯示了偉大力量,每當革命的轉折關頭,人民群眾都推動革命形 勢向前發展,同時,法國大革命也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故選D。 8.[2018浙江金華,22(2),3分]科技的發明和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英國的優越地位在十八世紀歸功于優越的政治制度。……蒸汽機的歷史意義,無論怎樣夸大 也不為過。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熱能為機械提供動力的手段。因而,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和水 力由來已久的依賴。 ——根據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改編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優越的政治制度”及奠定其法律基礎的文獻。(3分) 答案 (2)君主立憲制,《權利法案》。 解析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優越的政治制度”是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 《權利法案》,以此為基礎,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英國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 9.[2018浙江杭州,33(2),5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門彼此獨立,互不相屬。同時又通過一系列規定,使它們獨立但不分離,其 中每一個部門在行使憲法賦予的權力方面均受到其余部門的牽制。但是最高法院擁有對憲法的最后解 釋權。在資產階級立憲史上,美國首先制定出了一套權力制約與平衡的制度。 ——張友倫、陸鏡生、李青等《美國通史》第2卷 (2)材料二中的“制度”源于孟德斯鳩的什么思想?這一制度是如何體現該思想的?(5分) 答案 (2)三權分立。聯邦政府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組成。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 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立法、司法、行政三者之間相互獨立,又 相互制約。 解析 (2)第一小問,材料二中提到“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門彼此獨立,互不相屬”,說明該“制度”的建 立遵循“三權分立”原則,源于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思想。第二小問,考查美國是如何用三權分立的 原則來組織聯邦政府的,說明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的歸屬機構及其相互關系即可。 考點五 美國內戰與日本明治維新 1.(2020浙江紹興,10,2分)梳理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下邊小華同學的課堂 筆記中可以概括出的共同主題是?( ) ? A.資本主義的擴展 B.工人運動的興起 C.變法圖強的嘗試 D.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 答案????A 據材料時間節點“19世紀中后期”,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期工業革命席卷整個歐洲并向 世界范圍延伸,德國、美國、俄國、日本等國為擺脫危機和解決內部矛盾,適應工業革命發展的需要,紛 紛掀起變革,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擴展。A符合題意。 2.(2020浙江嘉興,11,2分)“如果說‘文明開化’主要從精神層面推動了日本的進步,那么‘殖產興業’ 則更多地是從物質層面使日本的實力得到了加強?!毕铝忻髦尉S新的舉措,屬于“殖產興業”的是? ( ) A.開始實行征兵制 B.大力興辦高等學校 C.鼓勵興建工廠和鐵路 D.廢除全國所有藩國 答案????C 本題考查明治維新。開始實行征兵制是明治維新在軍事方面的舉措,排除A;大力興辦高等學 校是明治維新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舉措,排除B;鼓勵興建工廠和鐵路,發展近代工業,屬于“殖產興業”,C 符合題意;廢除全國所有藩國,設置府、縣,加強中央集權,是明治維新在政治方面的舉措,排除D。 3.(2019四川南充,16,1分)1871年日本教育部成立,其中第二批預算費用就包括派遣250名留學生出國深 造;同一時期,日本仿效德國模式訓練陸軍軍官,海軍則仿效英國。這些舉措共同表明,明治時期的日本 ( ) A.重視軍事訓練 B.注重國民教育 C.積極學習西方 D.提倡“殖產興業” 答案????C 從1868年開始,明治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材料所述 的舉措共同表明,明治時期的日本積極學習西方。故本題選C項。 知識歸納 1868年開始,日本進行了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改革的主要內容有: 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 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等。這次改革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 建國家逐步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但后來 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4.(2018浙江嘉興,10,1分)羅伯特·李將軍的塑像曾遍布美國。但在一次戰爭后,有人主張拆除這些塑像, 認為它們是奴隸制和白人至上主義的象征。這次戰爭最有可能是?( ) A.北美獨立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美國南北戰爭 答案????D 本題考查美國南北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伯特·李將軍是美國南北戰爭時 期南方軍隊的指揮者。美國南北戰爭中林肯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奴隸制,改變了戰場形 勢,最終北方軍隊取得了勝利,所以D符合題意。 5.(2016浙江麗水,15,2分)日本大臣木戶孝允提出:“立國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載相繼而無窮者, 惟在于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維新措施與該思想對應的是?( ) A.提倡“文明開化” B.實行征兵制 C.廢除全國所有藩國 D.允許土地買賣 答案????A 題干中的關鍵信息為“期望人才千載相繼而無窮者,惟在于教育而已”。1868年,明治政府 開始進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明治維新。在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向歐美學習,努力發 展教育,可見提倡“文明開化”與題干思想相符。故選A。 規律總結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改革措施分為政治、經濟、社會生活、軍事等多個方面,因此,學生不 僅要掌握這樣的分類方式,也要識記各個類別所對應的具體措施。 6.[2020浙江溫州,24(3),4分]棉花,將不同大陸連在一起,創造了一個關于勞動力、生產和銷售的全球故 事。 材料三????1861年,棉紡織業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業,為歐洲商人帶來巨大財富,也使美國因棉花出 口而躍入世界經濟的中心舞臺。但是,美國南方棉花種植獨特的經濟體制與北方工業化和剛剛出現的 自由勞動相沖突,給這個新生國家帶來危機。以至英國商人擔憂,全球棉花市場的最大原料供應鏈可能 被切斷。 ——摘編自[美]斯文·貝克特 《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的全球史》 (3)結合材料三,運用史實說明英國商人擔憂供應鏈被切斷的理由。(4分) 答案 (3)美國南北方因奴隸制存廢長期存在矛盾,最終爆發內戰。英國商人擔憂一旦解放奴隸,將對歐 洲棉紡織業發展造成沖擊。 解析 (3)據材料三,把握重要時間節點“1861年”和關鍵信息“美國南方棉花種植獨特的經濟體制與 北方……自由勞動相沖突”,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由于美國南方種植園經 濟以黑人奴隸為勞動力,一旦廢除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將受到極大影響,導致原料供應出現問題,沖擊棉紡 織業。 7.[2019浙江舟山,22(2),4分]從古到今,世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從未間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政府成立后系統而全面地移植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文明,終于促使列強于1894年同意第一次修 改不平等條約,1895年,躋身世界第三造船大國行列。但從小學起以“忠君(天皇)愛國”思想教育學生, 將以前各種封建的、軍國主義的形式內容進一步強化和系統化。 ——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歷史事件的名稱,并依據材料對此事件進行簡要評價。(4分) 答案 (2)明治維新。促進日本經濟發展,改變了其落后面貌,使日本走上工業化道路,獲得了與西方列強 平等的地位,但保留了封建殘余。 解析 (2)本問考查明治維新。由材料二關鍵信息“1895年,躋身世界第三造船大國行列”“忠君(天 皇)愛國”“封建的、軍國主義的形式內容”等,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日本明治維新。材料二表明日本曾 經落后,經過明治維新,日本經濟快速發展,改變落后面貌,走上工業化道路,修改了原來與列強簽訂的不 平等條約,逐漸變成強國,但保留了封建殘余。 8.[2018浙江溫州,22(2)(3),8分]工業革命掀起了工業文明的浪潮,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 影響。 【美國·追趕】19世紀60年代,美國在資本投資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業,就有七美元投入到農業方 面;全國勞動力有一半以上從事農業生產。到1900年,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制造業產值由1860年的3 3%增至58%;60%的勞動力從事非農業生產。 ——摘編自楊生茂、陸鏡生《美國史新編》 (2)材料表明19世紀中后期美國在生產領域有什么變化?這一變化與美國內戰有何關聯?(4分) 【東方·競渡】面對工業革命大潮的沖擊,中國和日本在19世紀中后期都進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 明治政府實行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宣布“廢藩置縣”,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 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扶持私人工商業;建立近代教育體制,實行小學義務教育,發展中等和高等教 育。在中國,一些開明的官員掀起了洋務運動: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科技,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發 展近代軍事工業,由官方開辦輔助于軍事工業的民用工業;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 ——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歷史與社會》 (3)明治維新使日本逐漸強大起來,洋務運動卻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的命運。根據材料,你 認為當時的中國可以從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鑒哪些經驗?(4分) 答案 (2)變化:制造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比重下降。(寫出一點即可) 關聯: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3)進行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廢除封建制度;鼓勵、支持包括私人工商業在內的近代工業發展;重視普通 群眾的教育,提升國民素質。(其他符合題意的答案亦可,寫出兩點即可) 解析 (2)第一小問根據材料,用精練的語言歸納生產領域的變化即可。第二小問限定了答題范圍“美 國內戰”,結合第一小問分析兩者之間的關聯即可。(3)仔細閱讀材料,分點篩選關鍵信息。日本:廢除封 建等級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發展教育事業;中國:學習西方先進科技, 興辦近代軍事與民用工業,興辦新式學堂,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在比較中提煉出可以向日本學習的經 驗。 考點六 三次科技革命 1.(2020浙江衢州,11,1.5分)1825年9月的一天,史蒂芬森發明的“旅行者號”機車試車。一位馬車夫趕著 一輛四匹馬拉的馬車與其賽跑,結果遠遠地落在了后面。這一結局的出現得益于?( ) A.蒸汽機的普遍使用 B.電力成為機器的主要動力 C.內燃機的廣泛應用 D.流水線生產成為一種趨勢 答案????A 根據材料“1825年……史蒂芬森發明的……機車試車”與機車將馬車遠遠甩在后面的結局, 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業革命期間史蒂芬森發明的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蒸汽機車,蒸汽機的 普遍使用,推動了以蒸汽機為動力的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故選A。 2.(2019浙江杭州,17,2分)“全部近代歷史上,沒有別的事件比它更驚人地影響了普通人的生活,或對人類 的進步開拓了更廣闊的前景,或造成了更劇烈的苦難和不滿。”這里的“它”是指( ) A.文藝復興 B.啟蒙運動 C.工業革命 D.百日維新 答案????C 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材料“影響了普通人的生活,或對人類的進步開拓了更廣闊的前 景,或造成了更劇烈的苦難和不滿”,反映了這個事件給社會進步、人們生活帶來了積極和消極兩方面 的影響,選項中只有工業革命符合題意;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側重于思想解放,百日維新只是中國一次不 成功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均不符合題意,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 3.(2019浙江衢州,10,1.5分)下列關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認識,正確的是?( ) A.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發電機的應用 B.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英國和德國后來居上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標志是電氣化的實現 D.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答案????D 本題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相關知識。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蒸汽機的普遍使用,第二次工 業革命的標志是電力的廣泛應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電子計算機等為標志,A、C兩項錯誤;第二次工業 革命中美國和德國后來居上,工業發展的勢頭超過了英國,B項錯誤;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 展,D項正確。 4.(2017浙江嘉興,14,1分)蒸汽機的改良解決了棉紡織業動力不恒定的問題,后來又引發了其他工業部門 的技術變革。能佐證這一觀點的史實為?( ) A.蒸汽機的改良促使工人階級的產生 B.棉紡織業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C.人們開始使用內燃機作為交通動力 D.機器制造業引發了冶鐵技術的革新 答案????D “內燃機作為交通動力”出現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其他工業部 門的技術變革”,而非工人階級產生或人們生活改善,因此排除A、B兩項,選D項。 5.(2016浙江衢州,10,1.5分)《全球通史》:“在這個世界里,充滿了流線型汽車、有軌電車和飛機;……它 (工業革命)不但為西歐諸民族所分享,也為俄國人、美國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還在某種程度上為中 國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 ①明治維新后,日本出現洋樓、西餐 ②中國洋務派興辦新式民用工業 ③工業革命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④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中國教育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材料中主要闡述了工業革命給世界帶來的深遠影響,①是工業革命對日本的影響,②是工業 革命對中國的影響,③世界開始走向整體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④改變中國教育模式的舉措是廢除科 舉、實行教育近代化,而非工業革命。①②正確,故選A。 6.[2020浙江溫州,24(2),4分]棉花,將不同大陸連在一起,創造了一個關于勞動力、生產和銷售的全球故 事。 材料二????18世紀60年代,英國商人、發明家及制造商為降低勞動成本,促成了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 等一系列紡織工具的發明。1780年后的20年中,英國棉紡織品出口增長了近200倍,至1815年,憑借這些 出口,英國幾乎在全球棉紗和棉布貿易中擊敗其他世界競爭對手。棉紡織業的發展使得其他工業領域 的發展也成為可能。 ——摘編自[美]斯文·貝克特 《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的全球史》 (2)根據材料二,分析棉紡織業發展對英國產生的歷史影響。(4分) 答案 (2)英國棉紡織業新技術、新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競爭中獲得優 勢,并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解析 (2)首先,根據材料二加以概括:一系列紡織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效率,英國棉紡織品出口增長, 擊敗其他世界競爭對手;棉紡織領域的發展引發了其他工業領域的變革與發展。其次,結合所學知識可 知,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7.[2018浙江衢州,22(2)(3),8分]科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從公元5世紀到12世紀,基督教會在西歐確立了統治地位,封建制度下的西歐分裂割據嚴重,與 這段時間相對應的是中國的隋唐宋時期,中國科學技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 位。 ——摘編自史仲文《世界中世紀科技史》 材料二????工業革命期間的部分科技成果 (注:近代西方的科技水平已超越中國) 時間 事件 15—16世紀 新航路開辟 16世紀 科學革命開始 17—18世紀 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材料三????西方大事年表(部分) (2)分別簡述材料二中兩項科技成果的作用。(4分) (3)綜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近代西方科技水平超越中國的原因。(4分) 答案 (2)①改良的蒸汽機,極大地促進了工業生產的發展,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②蒸汽機車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和物資運輸,進一步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3)①新航路開辟后,海外市場急劇擴大,促使人們改革生產技術,提高生產力。 ②科學革命中誕生了近代科學,科學知識得到普及,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西方國家迎來了技術發明的 高潮。 ③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為西方近代科技發展提供了制度條件。 解析 (2)材料二中的兩張圖片均為工業革命時期的成果,①是改良的蒸汽機,②是蒸汽機車,抓住這兩個 發明的實質意義(動力的革命、交通運輸業的革命)回答即可。(3)要求綜合材料并結合相關史實,談近 代西方科技水平超越中國的原因。從材料看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市場、科學技術、政治體制,圍繞這三 點談原因即可。 8.[2018浙江嘉興,29(2),4分]生產力是社會結構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近代城市人口的變遷(單位:萬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紐約 6.4 69.6 191.2 343.7 倫敦 95.9 268.1 476.7 658.1 東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比例的變化 ——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 材料三????隨著工廠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業中心。由于能夠從世界各地獲得糧食,這些新增 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來。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2)據上表和上圖指出近代城市人口變化的趨勢,并據材料三概括其原因。(4分) 答案 (2)城市人口不斷增長;英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不斷提高,并逐漸超過農村人口所占比例。工 業革命的推動。 解析 (2)本問考查工業革命的有關知識。通過分析表格和圖中的數據,即可得出近代城市人口變化的 趨勢。結合所學可知,近代城市人口變化的原因是工業革命的推動。 審題點評 本問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閱讀表格要縱橫對比,柱狀圖比較直觀,仔 細閱讀,分析數據,不難得出人口變化趨勢,再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原因。 9.[2016浙江寧波,17(2)(3)(4),8分]科學技術與人類社會的活動息息相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的三種發明已經改變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的狀態。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 是在戰爭方面,第三種是在航海方面。 ——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縱觀世界歷史,似乎可以認為,過去一萬年,人類經歷的兩次最大變革,一是農業革命,二是工業 革命。前者迎來了人類文明的曙光,而后者則開創了過去兩個世紀的現代全球文明。 ——帕爾默《現代世界史》(1950年版) 材料三????1945年8月,美國先后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一方面,造成日本近10萬房屋被毀,20 多萬平民傷亡;另一方面,加速了日本投降。 (2)帕爾默所說的“過去兩個世紀”里曾經發生了兩次工業革命。這兩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各是什么?(2 分) (3)綜合上述三則材料,請你分析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影響。(3分) (4)從當今時代主題的角度,說說應該如何正確運用科學技術。(3分) 答案 (2)蒸汽機的普遍使用;電力的普遍應用。(2分) (3)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帶來雙重影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但如果利用不 當,也會帶來災難。(3分) (4)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利用科學技術保障和平;依靠科學技術促進發展。(3分) 解析????(2)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蒸汽機的普遍使用,使人們進入了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 是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們進入了電氣時代。(3)從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的角度展開論述。(4)結合和 平與發展兩大時代主題來回答。 知識歸納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較 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時間 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期 19世紀六七十年代至20世紀初 20世紀中期 標志 蒸汽機的廣泛使用(開始的標志:珍妮機的問世) 電力的廣泛使用 電子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時代特征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信息時代 考點一 文藝復興與科學革命 1.(2020浙江杭州下城,16)整理知識要點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圖所示為某同學整理的知識要點,其 學習的內容主旨是?( ) A.西方文明之源 B.科學革命 C.文藝復興 D.啟蒙運動 答案????C 據材料“打破禁欲主義,追求個性解放”可知,這場思想運動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強調人性,即 文藝復興運動。西方文明之源指的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以哥白尼“日心說”為開端的科學革命主 要是對自然的科學探究;啟蒙運動高舉理性主義旗幟,反對封建專制與天主教會。A、B、D三項都不符 合題意,C項正確。 2.(2019浙江杭州富陽,14)史學研究者漢斯·巴倫指出:“在15世紀90年代初,我們在意大利半島以外的每 一個歐洲國家里都見到了一種類似的情況——人人對意大利心向往之?!迸c這一現象有關聯的事件是 ?( )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 C.啟蒙運動 D.工業革命 答案????A 本題考查文藝復興。14世紀意大利城市經濟繁榮,人文主義的思潮逐漸流行,文藝復興運動 興起并擴展到西歐各國。它是一次嶄新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故選A。 3.(2019浙江杭州桐廬,17)2019年3月21—23日,習近平主席對意大利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在會談中指 出,中意都是擁有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下列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屬于意大利人創造的是?( ) ①《馬可·波羅行紀》傳播東方文明 ②興起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人文主義傳播 ③開辟新航路,推動世界文明的交流 ④首先提出“日心說”,揭開科學革命序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本題考查意大利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曾在中國游歷,根據他的經歷寫成 的《馬可·波羅行紀》傳播了東方文明;文藝復興運動最早在意大利興起,傳播了人文主義,①②正確;葡 萄牙、西班牙走在了新航路開辟的前列,“日心說”的提出者是波蘭科學家哥白尼,③④錯誤。故選A。 4.(2018浙江湖州吳興,14)一種探索,只為好生活。下列對中外先進分子的探索歸納正確的有?( ) 序號 探索 歷史影響 ① 賈思勰 《齊民要術》 “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 ② 哥白尼 “日心說” 世界近代“科學革命的開端” ③ 愛迪生 電燈 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地區之間的距離 ④ 黃宗羲 “天下為主,君為客” 批判了封建禮教,具有早期啟蒙性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是徐光啟的《農政全書》,①錯誤;電燈帶來了光明,而大大縮短 世界各地區之間距離的是電話、電報以及新的交通工具等的發明及運用,③錯誤;②④正確。故選C。 5.[2020浙江杭州西湖,33(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三 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將自己投射為希臘古人,重拾他們對裸體的概念。他所雕刻的大 衛像是公認的完美人類形貌。人類是尊貴、高尚和美的化身——一如哈姆雷特所形容:“行動多么像 天使!悟性多么像神明!” ——摘編自約翰·赫斯特《極簡歐洲史》 (4)從材料三中你讀到了關于文藝復興運動的哪些信息?(2分) 答案 (4)這場運動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其實質是一次嶄新的思想 解放運動。(2分) 解析 (4)從材料“投射為希臘古人”提煉出信息“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從“人類是尊貴、高尚 和美的化身”提煉出信息“人文主義”;從“像天使”“像神明”提煉出“思想解放運動”。 6.[2019浙江杭州上城,33(3)]中國和意大利是東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兩個偉大文明的友好交往源遠流 長。 材料二 14—16世紀,意大利出現意義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沖破了天主教教會一千多年來對歐洲社會 生活和人們精神世界的統治,強調人性的解放,重視人的價值和作用。 (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中的“思想解放運動”是指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哪一重大變革運動?該運 動中出現了許多體現人文主義精神的藝術作品,請例舉一位該時期的意大利著名藝術大師及其作品。 (3分) 答案 (3)文藝復興。(1分)達·芬奇;《蒙娜麗莎》(或《最后的晚餐》)。(2分)(回答其他意大利文藝復 興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也可以得分,但回答文學類的代表作不得分) 解析 (3)本問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第一小問據材料關鍵信息“14—16世紀,意大利……思想解放運 動”可知是文藝復興運動。第二小問找準限定詞“意大利著名藝術大師”,要排除別國或別的領域的 大師及作品。 考點二 新航路的開辟 1.(2020浙江杭州蕭山,17)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民族的歷史逐漸融合為一部統一的人類史。這種“融 合”和“統一”實現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擴張 B.東方的借鑒學習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業革命的推廣 答案????A 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洲之間的聯系,商業貿易活動在各大洲之間進行,世界開始走向整 體。但是擁有先進航海技術、商業文明和資本的西方國家,不是用和平、等價交換的方式,而是采用殖 民擴張的手段,在掠奪、屠殺、販賣奴隸的過程中積累財富,使得物種、文化得到交流傳播,世界各民族 的歷史逐漸融合為一部統一的人類史。故選A。 2.(2018浙江杭州上城,15)卡里庫特,是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第三大城市。15—16世紀有兩位著名航海家先 后在這里登陸。這兩位航海家分別是?( ) A.鑒真 迪亞士 B.鄭和 哥倫布 C.鄭和 達·伽馬 D.鑒真 麥哲倫 答案????C 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史實。哥倫布沒有到過印度;唐朝的鑒真去的是日 本;麥哲倫環球航行時在菲律賓去世,只有他的船員經過印度洋;迪亞士沒有到過印度;達·伽馬開辟了東 方航路,到過該地;1405—1433年明朝鄭和下西洋時到過該地。故選C。 3.[2020浙江杭州下城,33(4)] 材料三 由于新航路的開辟,東西兩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匯合,加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 業文明轉變的過程……沒有把世界連成整體的地理大革命,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得多,英國也 不可能成為發動工業革命的國家,同時在舊大陸也很難出現像美利堅合眾國那樣的自由資本主義試驗 場地。同樣也不可能出現推動否定舊傳統的思想解放運動。 ——摘編自黃邦和《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 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航路開辟對世界發展產生的影響。(3分) 答案 (4)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人類各個文明逐漸加強聯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出現了思 想文化的解放運動。(每點1分,共3分) 解析 (4)根據材料回答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材料中提到了推動農耕文明轉變為工業文明、世界連成 整體、資本主義發展、思想解放運動等積極影響,按此歸納即可。 4.[2018浙江金華金東,25(1)]全球化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過程,它經歷了漫長的歷程。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開始全球化】 材料一 木薯、馬鈴薯、甘薯和玉米,還有花生、豆類和西紅柿,極大地豐富了整個世界可以利用的食 物資源,并且一直持續到了今天?!案鐐惒冀涣鳌钡慕Y算清單很復雜,但這場交流開始以后,世界就不可 否認地改變了。 ——《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這場交流開始”的標志是什么?“世界就不可否認地改變了”具體有哪些表現?(4分) 答案 (1)標志:新航路的開辟。表現: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洲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 成奠定了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新航路開辟后,葡萄 牙、西班牙等國開始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等。 解析 (1)本問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內容。據“‘哥倫布交流’的結算清單”可知“這場交流開 始”的標志是新航路開辟。改變世界的表現主要有世界開始走向整體、各大洲間的聯系加強、全球范 圍內物種交流與傳播、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等。 5.[2018浙江紹興新昌,24(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美洲食物惠中國】 16世紀以來,約30種可食性美洲植物品種相繼傳入我國,尤其是玉米、番薯、馬鈴薯等品種的傳播,其影 響更是重大深遠。……據龔勝生估計,清末兩湖地區每年可產玉米60萬石左右,番薯1 080萬石左右,合計 增加糧食1 100多萬石,按每人需糧4石計,約可養活280萬人。 (2)大量美洲食物為什么在16世紀傳入中國?根據材料指出這些食物的傳入對中國的影響。(4分) 答案 (2)新航路開辟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促進了我國糧食產量的提高,加快 了人口增長。 解析 (2)本問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來 自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番薯等成為亞洲、歐洲常見的農作物。由材料“合計增加糧食1 100多萬石 ……養活280萬人”可知,美洲食物的傳入,促進了我國糧食產量的提高,加快了人口增長。 考點三 啟蒙運動 1.(2020浙江杭州余杭,15)1878年5月30日,雨果在伏爾泰逝世10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演說:“伏爾泰勝利 了,他發動了一場非同尋常的戰爭,一場以一敵眾的戰爭,一場氣壯山河的戰爭?!狈鼱柼┑摹皯馉帉?象”是?( ) ①第三等級 ?、诜饨▽V?③新教教派 ?、芴熘鹘虝?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伏爾泰反對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②④正確;第三等級是法國的底層人民,伏爾泰沒有反對第 三等級和新教教派,①③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 2.(2020浙江杭州模擬,17)“如果同一個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貴族或平民組成的同一機關行使這三種權 力,即制定法律權、執行公共決議權和裁判私人犯罪或爭訟權,則一切便都完了?!边@段論述出自(???? ) A.伏爾泰《哲學通信》 B.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C.盧梭《社會契約論》 D.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答案????B 材料認為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由同一個人(機關)來掌控就完了,言下之意三權要分立,此 即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說,出自《論法的精神》,B項正確。伏爾泰反對封建專制與天主教會,主張君主 立憲制;盧梭提出“人民主權說”,A、C、D三項都不符合題意。 3.[2019浙江杭州江干,33(3)]【國事訪問·中歐合作】 材料二????意大利和法國都是歐洲文明的杰出代表,對歐洲乃至世界的文明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3)意、法兩國歷史上分別爆發了哪次思想解放運動?(2分) 答案 (3)意大利文藝復興,法國啟蒙運動。 解析 (3)本問考查基礎知識,比較容易,直接回答即可。 考點四 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 1.(2020浙江杭州江干,15)利用思維導圖縱橫對比、梳理學科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則圖示的主題 最有可能是?( ) A.工業文明的浪潮 B.新體制的確立 C.民族復興的道路 D.新思想的發展 答案????B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使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制約,議會成為國 家最高權力機關,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國家;美國在華盛頓的領導下取得民族獨立, 制定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體制;法國大革命頒布的綱領性文件《人權宣言》,確立人權自 由平等的原則,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成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思想武器,雖然法國革命過程 曲折,但最終也確立了共和政體。這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最終都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所以共同的 主題是新體制的確立。故選B。 2.(2020浙江杭州余杭,16)“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毕铝薪Y論和史實對應正確的是?( ) 選項 結論 史實 A 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 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B 美國成為共和制國家 1776年,《獨立宣言》發布 C 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廢除藩國,建立近代軍隊 D 美國徹底解決社會根本矛盾 政府采取“以工代賑”的方法 答案????A 英國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逐步確立起君主立憲制度,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 家,A正確。美國制定1787年憲法,確立了共和體制;日本憑借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美國羅斯福新 政中,政府采取“以工代賑”的方法解決就業問題,可以緩解但無法徹底解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B、 C、D都錯誤。 3.(2020浙江杭州富陽,14)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巴黎人民顯示了強大的力量。其中第二次起義后? ( ) A.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B.拿破侖掌握政權,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C.羅伯斯庇爾等人掌握政權,將大革命推向頂峰 D.頒布了《人權宣言》 答案????A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起義,宣布建立共和國(此即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次年處死路易十六;1 793年第三次起義,羅伯斯庇爾掌權,打退反法同盟的進攻,平息國內叛亂,革命達到高潮;拿破侖在1799年 底發動政變,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B、C、D三項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知識梳理 法國大革命中巴黎人民顯示了強大的力量,發動三次起義,將革命一次又一次地推向前進。 梳理如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發動第一次起義,攻占了巴士底獄,革命爆發,8月頒布了《人權宣言》。1791年 制定憲法,宣布實行君主立憲制。 1792年8月,巴黎人民發動第二次起義,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3年處死國王路 易十六。 1793年,巴黎人民發動第三次起義,羅伯斯庇爾等人掌權,打退反法同盟的進攻,平息國內叛亂,革命達到 高潮。 4.(2019浙江杭州上城,18)“臣民將管理國家的權力交給了國王,君權從‘神授’變成了‘民授’,這一 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王權的性質,這是英國從專制走向現代民主的一個重要轉變?!睂@則材料理解 正確的是?( ) A.君主專制在英國進一步強化 B.君主立憲制在英國逐漸形成 C.“人民主權”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D.共和制在英國得以確立 答案????B 本題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根據題干關鍵信息“英國從專制走向現代民主的一個重要轉 變”并結合所學可知,《權利法案》的制定限制了王權,君主立憲制逐步建立起來,B項正確,A、D兩項 錯誤;“人民主權”思想對法國大革命有深遠影響,C項錯誤,排除。 5.(2019浙江舟山定海,14)在歷史長河中,杰出人物對歷史進程會產生重要影響。下列各項對應正確的是 ?( ) ①華盛頓—領導獨立戰爭—使美國贏得了獨立 ②丘吉爾—參加雅爾塔會議—影響了二戰后的世界格局 ③克倫威爾—制定《權利法案》—建立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 ④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理論基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本題考查世界重要歷史人物。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使美國贏得了獨立;丘吉爾是世界 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領導人物,參加雅爾塔會議,影響了戰后世界格局;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深 刻影響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①②④正確;克倫威爾領導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當時英國宣布成立共和 國,且沒有制定《權利法案》,③錯誤,排除。故選B。 答案????A 本題考查美國政治制度。由材料中的“聯邦”“選舉產生的總統”“成文憲法”“權力制 衡制度”可知該國為美國。故選A。 6.(2018浙江溫州永嘉,19)針對某國一次戰爭后確立的政治制度,有學者擬訂以下研究提綱。據此推斷該 國是?( ) (1)一個聯邦,一個由選舉產生的總統 (2)以一部成文憲法作為政府的基礎 (3)權力制衡制度 A.美國 B.日本 C.英國 D.法國 考點五 美國內戰與日本明治維新 1.(2020浙江杭州上城,16)“以前它是前工業時代的封建國家,到19世紀末,新日本——西方影響和日本 傳統的混合物——成為一個正在上升的帝國。它很快成為西方一個可怕的競爭對手。”《全球視野下 的西方文明史》中的這段文字是在評述日本明治維新的?( ) A.原因 B.內容 C.性質 D.影響 答案????D 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實現了“富國 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這是明治維新的影響,故選D項。 2.(2020浙江杭州西湖,16)讀下圖“美國崛起之路(部分)”,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①——通過《獨立宣言》,確立了共和政體 B.②——美國憲法生效,首屆聯邦政府成立 C.③——林肯當選總統,“南北戰爭”爆發 D.④——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加速日本投降 答案????B 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①錯誤,排除A;1789年美國憲法生效,首屆聯邦政府成立,② 正確;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③錯誤,排除C;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④錯誤, 排除D。故選B。 3.(2019浙江紹興越城,11)下列關于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共同點的敘述,與史實不符的是(???? ) A.都是在內憂外患背景下進行的改革 B.都在政治、經濟、思想領域向西方學習 C.都推動了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D.都創辦了機器化大生產的近代工礦企業 答案????B 本題考查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兩者背景相似,都屬于在“內憂外患”之下開展 的自救運動;經濟措施相似,都創辦機器化大生產的近代工礦企業;產生的作用有相似之處,都在一定程 度上推動了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因此A、C、D三項表述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洋務運動只強調 學習西方先進科技以維護清朝統治,沒有觸及政治和思想領域;明治維新建立了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制 度。這是兩者的不同之處,故選B項。 4.(2019浙江杭州下城,18)歷史人物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下表是某學習小組整理出的世 界資產階級革命中重要人物的資料,其中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 選項 人物 身份 貢獻 A 克倫威爾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領導人 他率領議會軍英勇作戰,取得戰爭勝利,被稱為“光榮革命” B 華盛頓 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人 在他的領導下,美國推翻英國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 C 拿破侖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領導人 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斷措施,打退外國軍隊的進攻,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 D 明治天皇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領導人 他參與倒幕運動,并主持改革,使日本改變落后的面貌,確立了共和政體 答案????B 本題考查重要歷史人物。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贏得國家獨立,B正確。克倫威爾死于英 國光榮革命之前,且光榮革命是由議會中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發動的“不流血”的政變,A錯誤;把 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是羅伯斯庇爾,C錯誤;明治天皇主持明治維新,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 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D錯誤。 5.(2018浙江湖州南潯,5)林肯在接見《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時說:“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 小婦人?!睂@“一場大戰”敘述正確的是?( ) A.打敗英國殖民者,贏得民族獨立 B.制定了憲法,建立聯邦制國家 C.廢除黑人奴隸制,維護國家統一 D.組建大陸軍,起草《獨立宣言》 答案????C 斯托夫人所著的《湯姆叔叔的小屋》,生動地展現了黑人奴隸的悲慘生活。結合題干信息 “林肯”可知“一場大戰”指的是美國南北戰爭,南北戰爭時期廢除了美國的黑人奴隸制,維護了國家 統一。故選C。 6.[2018浙江臺州天臺,2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在中國社會緩慢地發生變化的同時,出現了《海國圖志》《瀛環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 在當時,對這兩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會因炮聲震撼而驚 醒,中國社會卻在炮聲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知識分子是民族的大腦,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們的使命。 ——摘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2)運用所學知識,說一說“驚醒”與“昏昏睡去”對兩國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 答案 (2)日本:受到西方列強侵略后實行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中國:鴉片戰爭后沒有及時變 革,妄自尊大,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解析 (2)“驚醒”的是日本,它在受到西方侵略后全面向西方學習,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第一個 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盎杌杷ァ钡氖侵袊?妄自尊大,沒有及時變革,導致其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 再次戰敗,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7.[2018浙江杭州西湖,3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日本明治維新期間,改革領軍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國之強弱系于人民之貧富,人 民之貧富系于物產之多寡。物產之多寡,雖依賴于人民致力于工業與否,但尋其根源,又無不依賴于政府 官員誘導獎勵之力。” ——摘編自大久保利通《關于殖產興業的建議書》 (2)材料二中,大久保利通認為決定“國之強弱”的根本是什么?明治維新給日本帶來了怎樣的影響?(2 分) 答案 (2)根本:政府鼓勵發展近代工業;(1分)影響:改變日本的落后面貌,使之成為亞洲第一個邁上工業 化道路的國家,但日本強大后很快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1分) 解析 (2)大久保利通認為物產多寡決定人民之貧富,從而決定國之強弱,而物產多寡歸根結底依賴于國 家對發展近代工業的鼓勵和誘導。明治維新的影響可根據所學從正反兩方面回答。 考點六 三次科技革命 1.(2020浙江杭州下城,17)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 A 麥哲倫完成全球航行 最早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B 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 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 C 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簽署 標志著軸心國軍事同盟正式形成 D 電力在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 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 答案????D 1498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最早開辟了通往東方的新航線,A錯誤;16世紀哥白尼提 出了“日心說”,否定了教會的權威,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B錯誤;1940年德意日三國締結《德意 日三國同盟條約》,標志著軸心國軍事同盟正式形成,C錯誤;電力的廣泛應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 D正確。 2.(2019浙江杭州下城,16)某歷史著作中主要有“蒸汽時代的來臨”“清帝國的沒落”“世界變得越來 越小”“世界市場逐漸形成”等章節。此著作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 A.中國卷入瓜分狂潮 B.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C.新航路的開辟 D.工業文明下的世界 答案????D 本題考查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影響。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 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一方面極大提高了生產力,促進世界市場形成,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另一方面,資本 主義國家在全球范圍內殖民擴張,清王朝被卷入工業文明浪潮之中,逐漸衰弱。據題干信息可知D正 確。 3.(2019浙江寧波南三縣,4)1872年,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發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環游地球》。 凡爾納在創作該小說的時候,已經出現的交通工具有( ) ①火車 ②輪船 ?、燮嚒 、茱w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本題考查工業革命。1885年第一輛汽車試制成功,1903年第一架飛機制成并試飛成功,排除 ③④;史蒂芬森于1814年發明蒸汽機車,富爾頓于1807年制造出輪船,故①②正確,選A。 4.(2019浙江金華蘭溪,7)100多年前,號稱“不沉之舟”的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沉沒,該船采用多項先進 技術:使用蒸汽機提供動力,裝有4臺發電機,可供船上一萬多盞電燈用電,還裝有……下列對材料中所涉 及的技術發明的共同點,敘述正確的有?????( ) ①都發明于18—19世紀 ②都由英國人創造發明 ③都是前兩次工業革命時期發明的 ④都是電氣時代的發明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D 本題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葉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19 世紀后半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①③正確;電燈是美國人愛迪生發明的,②錯誤;蒸汽機不是電氣時代 的發明,④錯誤。故選D。 5.(2019浙江金華蘭溪,12)航天技術的發展主要得益于20世紀中葉開始的新科技革命。這次科技革命的 標志是( ) A.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 B.電力的廣泛應用 C.信息技術迅猛發展 D.“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答案????C 本題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關知識。第三次科技革命以電子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 展為標志,C正確。 6.(2019浙江湖州南潯,13)人們通過互聯網觀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在全球范圍內選購 商品……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登月探測器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成果 ②計算機網絡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生活空間 ③互聯網普及全球,人類社會步入電氣時代 ④科學技術發展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本題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和意義。登月探測技術、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應用都是第 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讓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①③錯誤;據題干信息可知,計算機網絡極大地拓展了 人類的生活空間,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②④正確。故選C。 7.(2018浙江紹興新昌,11)讀下圖,引起英國工農業比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藝復興 B.工業革命 C.殖民擴張 D.君主立憲 答案????B 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英國率先完成了從農業社會向 工業社會的轉變。故選B。 8.(2018浙江溫州甌海,20)移動支付越來越成為中國人的支付方式,不管是餐廳買單、商店購物,還是烤 紅薯攤和街頭藝人,都能支持手機支付。據統計,全國有4 000多萬小商家實現了收銀環節的數字化,社 保、交通、民政等100多種服務都支持移動支付。這些現象說明?( ) A.我國科技總體水平非常高 B.我國科技廣泛地應用到生活中 C.我國已躋身創新國家之列 D.紙質人民幣可以逐步取消了 答案????B????移動支付遍及各類消費領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說明科技發明在生活中得到廣泛應 用。A、C、D三項說法均不準確,故選B項。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2019浙江衢州龍游,10)馬克思說:“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而是 歐洲的革命?!边@是因為兩次革命都?( ) A.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 B.極大地推動了本國的思想解放 C.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D.動搖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 答案????D 本題考查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 國家,這一制度也為其他一些國家所效仿;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君主統治,也沉重打擊了歐洲大陸的封 建勢力,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據題意綜合兩者的共同作用可知都動搖了 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D正確。 2.(2019浙江寧波余姚,5)恩格斯說:“當革命的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 但威力并不因此減弱的變革?!毕铝嘘P于這場變革的影響錯誤的是?( ) A.它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B.它促進了歐美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C.它引起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 D.它將人類帶入了“電氣時代” 答案????D 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據題干信息可知在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英國正在進行的一 場平靜的變革是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將人類社會帶入了“蒸汽時代”而非 “電氣時代”,D說法錯誤,故選D。 3.(2018浙江金華婺城,14)下面是某同學根據14—19世紀上半期世界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所做的有關 西方近代化歷程的示意圖。圖片①②③分別代指的歷史事件是?( ) A.文藝復興 新航路開辟 工業革命 B.文藝復興 工業革命 新航路開辟 C.新航路開辟 文藝復興 工業革命 D.文藝復興 第一次世界大戰 工業革命 答案????A 文藝復興屬于思想文化上的重大事件,對應①;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對應②;工業 革命使大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對應③。故選A。 4.(2018浙江臺州臨海,19)國旗是國家的象征,國旗的演變見證著國家歷史的變遷。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 ①華盛頓親歷了圖1的誕生 ②圖1是二戰時期美國的國旗 ③圖2引領美國人民走向獨立 ④國旗的演變見證了美國領土的擴張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圖1是1777年正式使用的美國國旗,①正確,②錯誤;圖1引領美國人民走向獨立,圖2是現今的 美國國旗,③錯誤;美國獨立后,隨著領土擴張,合眾國每增加一個州就在國旗上加上一顆星,但是寬條的 數目不變,④正確。故選D。 5.(2018浙江湖州吳興,12)一場戰爭,生前身后談。下列評論對象為美國內戰的有?( ) ①南北統一,必以革命之道行之,便是要掃除北洋軍閥官僚 ②這場戰斗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毀奴隸制 ③訴諸武力的辦法是英王選擇的,北美大陸已經接受這個挑戰 ④究竟是由農業還是工業來支配?北軍勝利,工業化大局已定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本題考查美國內戰?!皰叱毖筌婇y官僚”指的是中國的北伐戰爭,①錯誤;拯救聯邦、維 護統一是美國內戰的最高目標,②正確;“訴諸武力”“英王”“北美大陸”指的是美國獨立戰爭,③錯 誤;“北軍勝利,工業化大局已定”是指美國內戰,④正確。故選B。 二、非選擇題(共15分) 6.[2020浙江杭州下城,3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人們不再認為政治高于人民,也不再認為人民在政府之下。政治革命有史以來首次在一個比 城邦更大的規模上顯示了政治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民眾已覺醒并行動起來,不僅參與了政治,而且 把這樣做看作是自己固有的權利。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作者認為“政治革命”的目標是什么?英國和美國完成政治革命的標志性法律文件分別是 什么?(3分) 答案 (2)實現民主政治。(若回答材料中的“政治和人民密不可分”也給分)(1分) 英國: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1分)美國:頒布1787年憲法。(1分) 解析 (2)第一小問,據材料二可知,作者認為政治與人民密不可分,人民開始把參與政治生活當作自己的 權利,這就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政治。第二小問,英國于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美國頒布1787年憲 法。 7.[2020浙江杭州富陽,3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使歐洲到印度的航路縮短了4 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馬運河則使 舊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 666英里。輪船的不斷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歐美航程從42天縮短為5 天。此外海底電纜的鋪設、跨洲鐵路的修建,加強了洲際聯系……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2)結合所學,分析材料二中世界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的原因。(2分) 答案 (2)原因:工業革命的推動;交通、通訊的發展。(2分) 解析 (2)輪船、海底電纜、跨洲鐵路都是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它們促進了交通、通訊事業的 發展,使得世界經濟聯系更加密切。 8.[2019浙江杭州桐廬,3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技術創新是當今社會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根本。近代產業革命開始于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使 用。一些工業發達的城市……煤的燃燒量急劇增加,以大氣污染為主的環境問題不斷發生。如1873、1 880、1882、1891、1892年,英國倫敦曾經多次發生可怕的有毒煙霧事件。 ——摘編自劉少康《環境與環境保護導論》 馬克思預言:“自然科學正在準備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紀中翻轉了整個世界,現在它的統 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種更大得無比的革命力量——電力的火花將取而代之。” ——摘編自威廉·李卜克內西等 《憶馬克思、恩格斯》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人類歷史上近代科技革命經歷了哪兩個時代?(要求同時寫出開始 于哪個世紀)并分析電力能夠取代蒸汽動力的主要原因。(5分) 解析 (2)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第一小問,根據限定詞“近代科技革命”和兩段材料可知有關兩次工業 革命。18世紀后期,蒸汽機的普遍使用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19世紀70年代,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類 邁進“電氣時代”。第二小問,可以從科學理論的創立和兩者的功效、作用及對環境的影響等角度進 行分析,最終得出電力優于蒸汽動力,前者取代后者是科技發展的必然。 答案 (2)時代:“蒸汽時代”,18世紀;“電氣時代”,19世紀。(2分,時間和名稱對應) 原因:①蒸汽動力有很大的局限性;②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奠定理論基礎;③電力功效高、污染 小、應用范圍大、使用便利;④電力更有利于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任意3點,3分) 9.[2019浙江杭州西湖,33(3)(4)]“一帶一路”倡議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 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迄今為止,人類經歷了三種全球化:絲綢之路所代表的農耕—游牧時代的全球化、工業革命所 代表的工業—商業時代的全球化、“一帶一路”倡議所承載的工業—信息時代的全球化……從人類文 明史來看,“一帶一路”倡議以歐亞非大陸的互聯互通,復興絲綢之路文明,以期開創共同發展和文明復 興的美好前景。 ——摘編自王義桅《世界是通的 ——“一帶一路”的邏輯》 材料三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為周邊地區提供有利的發展環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中,有相當一部分處于欠發達狀態,處在全球貿易圈的邊緣?!耙粠б宦贰背h將惠及這些國家的發 展。 ——摘編自學習強國《“一帶一路”倡議 為世界發展提供新選擇》 (3)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工業革命對人類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分) (4)綜合材料二、三,請分別從歷史和現實角度說明“一帶一路”倡議的必要性。(3分) 答案 (3)一方面,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另一方面,世界市場的形成以及列強的殖民擴張導 致了東西方發展的巨大差異。(2分) (4)【答案示范】一方面,古代絲綢之路曾是東西方之間聯系的橋梁,促進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 與文化交流;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經濟聯系。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在給各 國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世界經濟發展失衡、貧富差距大等問題更加突出?!耙粠б?路”倡議有利于緩解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狀態,縮小貧富差距,順應時代了要求。(3分) 解析 (3)工業革命的影響必須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回答,積極意義是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消極影響 是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世界市場的形成,列強開始殖民擴張,導致了東西方發展的巨大差異。(4)本問采 用分層評價,具體評分表如下: 等級 等級描述 得分 水平1 沒有應答;應答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必要性無關 0 水平2 只從歷史(或現實)一個角度,列舉一個史實或材料,表達簡單 1 等級 等級描述 得分 水平3 能從歷史、現實兩個角度,列舉具體史實和材料進行闡述,但未建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必要性(史論)之間的邏輯聯系。論證較嚴密,表達較清晰 2 水平4 在水平3的基礎上能夠擴展材料本身的意義,并加以概括得出相關結論。論證嚴密,表達清晰 3 方法指導 分層評價類試題是一種以等級描述為特征的評價方法,強調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它把 學生對某個問題的學習結果由低到高劃分為前結構、單點結構、多點結構、關聯結構和抽象拓展結構 五個層級,由此設定分值。所以回答該類試題必須要做到多點關聯、拓展思維。第一步認真審題,找出 限定詞、答題方向與角度;第二步從多個角度列舉史實,分析影響;第三步把這些史實綜合起來,得出共 性或不同的地方,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廣度第一、深度第二)探究各自影響,最后得出問題所需的結 論。表述要有條理,做到層次清晰(時間、空間、類別)。 續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