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二 中華文明的傳承和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課件(45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二 中華文明的傳承和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課件(45張PPT)

資源簡介

中考歷史與社會
第二部分 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
專題二 中華文明的傳承和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
考點一 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基業
1.(2020浙江舟山,15,2分)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論今,只有陷國家于不利,他更主張凡
私人教學一律禁止,以杜絕“誹謗”。皇帝根據李斯建議采取的措施是?(  )
A.焚書坑儒  B.統一文字
C.設立太學  D.獨尊儒術
答案????A 本題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抓住題干關鍵信息“以古論今……陷國家于不利”“私
人教學一律禁止”“杜絕‘誹謗’”,可見其旨在加強思想控制,結合所學可知其措施是焚書坑儒,A正
確。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將秦的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B不符合題意;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獨尊
儒術,并在長安設立太學,C、D不符合題意。
誤區警示 秦朝和西漢統治者分別采納了百家爭鳴中哪家學派的思想來治理國家
(1)秦朝:秦始皇采用了法家的“法治”思想,推行嚴刑峻法,加強中央集權。
(2)西漢:西漢初年采用了道家的“無為”思想,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漢武帝時期采用儒家思想,“罷黜百
家,獨尊儒術”,大力推行儒學教育。
2.(2019浙江嘉興,9,1分)“秦始皇滅六國后,覺得到處都有駐兵鎮壓的必要,就要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由此秦實行?(  )
A.分封制  B.郡縣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答案????B 本題考查秦朝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指的是秦始皇在地方廢除西周以來的分
封制,統一實行郡縣制,A不符合題意,B正確;西漢建立刺史制度,目的是加強中央對地方官員的監督,C不
符合題意;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設中書省,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受轄于中書省,D不
符合題意。
3.(2019浙江臺州,16,2分)我們獲取歷史信息,會有“事實的陳述”和“評論意見”。下列不屬于“事實
的陳述”的是?(  )
A.“及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
B.“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筑長城以拒胡。”
C.“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
D.“(秦皇帝)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
答案????D 本題考查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與史論結合素養。A、B、C三項是秦始皇開創、鞏固大一統
基業的措施,屬于“事實的陳述”;而“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是對秦始皇完成全國統一的評
價,不屬于“事實的陳述”,故選D項。
4.(2017浙江湖州,15,2分)從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右圖)中能夠獲取的歷史
信息有?(  )
①周朝實行分封制度
②秦朝實行丞相制度
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體
④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周朝實行分封制度在“秦印封泥”中不能體現;由圖片上的文字“右丞相印”可以獲取的歷
史信息是秦朝實行丞相制度;從字體來看,封泥上的文字是小篆字體;西漢實行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
在“秦印封泥”中不能獲取到該信息。②③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
5.(2017浙江杭州,13,2分)“馬到成功”蘊含著人們對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下列“馬”字,最有可能出現
在秦朝官方文書中的是?????(  )
?
答案????A 本題考查秦朝統一文字的知識。秦統一后,以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以上四個選項中,A
為小篆。故選A。
6.(2020浙江衢州,22,10分)秦滅六國,掀開了中國歷史新的一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
材料二 周王室的親戚一旦取得了他們的土地,立刻互相疏遠和進行戰爭,而天子則無力阻止他們。…
…秦始皇把全國分成36郡,每個郡又分成數目不等的縣。所有這些(郡縣)官員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
定的俸祿,他們的職位不是世襲的,隨時可以罷免。……此后,這個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崔瑞德 魯惟一《劍橋中國秦漢史》
(1)材料一中秦統一后的文字字體和貨幣造型分別是什么?(2分)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實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稱,并寫出該制度的優勢。(3分)
(3)上述材料中的各項措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別予以說明。(5分)
答案 (1)小篆;圓形方孔。(2分)
(2)郡縣制;(1分)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鞏固統治。(2分)
(3)統一的文字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統一的貨幣有利于地區間的經濟交流,后世王朝的貨幣大
多采用圓形方孔造型;郡縣制成為后世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典范。(一點2分,兩點4分,三點5分,言之有理
即可酌情給分)
解析 本題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其影響。
(1)由第一幅圖可知秦統一后的文字字體為小篆,由第二幅圖可知秦統一后的貨幣造型為圓形方孔。
(2)從材料關鍵信息“把全國分成36郡,每個郡又分成數目不等的縣”,得出秦始皇實施的地方行政制度
是郡縣制;由“官員都由中央任命……隨時可以罷免”,可知官員聽命于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
鞏固統治,這是郡縣制的優勢。
(3)材料涉及三個措施: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實行郡縣制,分別回答其對后世的影響即可。
誤區警示 (1)秦國與秦朝:秦國是西周到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朝是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建立的大
一統王朝。
(2)縣制與郡縣制: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其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建立縣制;秦朝建立
后,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非秦首創)。
7.[2019浙江衢州,23(1),2分](節選)廣西的欽州有著“千年古陶都”的美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欽州歷史悠久,秦朝就將現欽州一帶劃為象郡管轄。自古以來,當地就有制陶的傳統。欽州人始終堅守坭興陶這門手工技藝,在傳承中逐漸形成自身的藝術文化特色。當地人們還對坭興陶的手工技藝進行改進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如今坭興陶已成為欽州市的城市文化名片、廣西對外交流的文化使者、國家贈送外賓的禮品等。
?
(1)材料中“象郡管轄”屬于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的哪項政治舉措?從中華文化的內容上看坭興陶屬于
哪一文化內容?(2分)
答案 (1)采用郡縣制;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2分)
解析 (1)本問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根據文字材料“象郡”并結合所學可知,秦始皇統一全國
后在地方統一采用郡縣制,郡下設縣,縣下設鄉、里,以加強統治。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坭興陶屬于科技工
藝類的文化范疇。
考點二 漢武帝時代大一統格局
1.(2018浙江嘉興,6,1分)漢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這一時期刺史主要負責?(  )
A.行政事務  B.軍事管理
C.監察事務  D.財政管理
答案????C 本題考查漢武帝加強大一統的措施。漢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目的是加強中央對各地官員的
監督,刺史主要負責監察事務。故選C。
知識拓展 漢武帝將全國分為豫、冀、徐、青、荊、揚、益、涼、并、幽、兗、朔方、交趾13個州部
(監察區),每州部委派刺史1人,定期巡視。刺史監視所屬郡國主要官員的行為,年底到都城向皇帝匯報。
漢武帝通過他們來打擊地方官僚和豪強地主,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2.(2017浙江寧波,10,2分)“秦始皇的統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漢武帝的統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
書。”下面能解釋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
A.焚書坑儒 罷黜百家  B.焚書坑儒 推恩令
C.統一文字 推恩令  D.統一文字 罷黜百家
答案????A????本題考查秦漢的文化制度。秦始皇“不要人民讀書”指的是焚書坑儒,漢武帝“要人民只讀
一種書”指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故選A。
3.(2017浙江紹興,18,2分)內蒙古自古以來就是民族交往融合的重要舞臺。以下史實能印證這一觀點的
是?(  )
A.漢與匈奴和親  
B.文成公主出嫁
C.實行改土歸流  
D.設立駐藏大臣
答案????A 本題考查古代民族交往的相關知識。匈奴是活躍于蒙古草原上的一個游牧民族,漢朝與匈奴
和親(如昭君出塞)反映了內蒙古是民族交往融合的重要舞臺;文成公主出嫁加強了唐朝與吐蕃之間的民
族交往;明朝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開始實行改土歸流;1727年,雍正帝設駐藏大臣,作為中
央政府的代表常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故選A。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事實的識記、分析能力,注意掌握古代民族交往的相關知
識。
4.(2017浙江金華,5,1.5分)“穿越跑”是許多馬拉松比賽上的亮麗風景線。若你是其中一員,穿越到西
漢,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凱旋而歸
②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見
③皇帝與蒙古王公在木蘭圍場圍獵
④太學儒生董某因學習成績優秀直接為官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發生在公元前134年,“推恩令”推行于公元前127年,因
此不可能出現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見的場景,②錯;木蘭圍場圍獵發生在清朝,故③錯。
選①④,正確答案為B。
方法技巧 該題有一定的難度,②關鍵在于掌握“罷黜百家”與“推恩令”實施的先后順序;③是清朝
發生的事情;①表現的是漢武帝開疆拓土,派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④表現的是漢武帝獨尊儒術,推行
儒學教育,設太學,成績優秀的學生可直接做官。故①④正確。
5.(2017浙江臺州,15,2分)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此建議(???? )
①主張大力推行儒學教育
②使太學在全國各地普遍設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統
④使士人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B????漢武帝為加強思想控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
長安設立太學,以儒家的經典為主要教材。因此董仲舒“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
體現了主張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和加強思想上的大一統,①③正確,②錯誤;宋朝實行崇文抑武政策后士人
才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④錯誤。故選B。
6.[2020浙江臺州,25(1),3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是中國古代史的重要主題。閱讀材料,回答問
題。
材料一 秦統一后,有人建議分封子弟,始皇認為,天下長期混戰,皆因有諸侯國,分封等于重挑戰爭。漢
初劉邦分封大量諸侯,后來,諸侯國的勢力很大,威脅中央,漢武帝時,有地方官員相互勾結,營私舞弊,貪贓
枉法。
(1)針對以上問題,秦始皇和漢武帝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答案 (1)秦始皇實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3分)
解析 (1)材料顯示,秦始皇認為天下長期混戰源于諸侯林立;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威脅中央。為解決地
方統治問題,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以削弱諸侯王勢力,建立刺史制度
以加強中央對各地官員的監督。
知識歸納 秦始皇和漢武帝加強監察的舉措
(1)秦始皇:在中央設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事務,直接對皇帝負責。
(2)漢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將全國分為13個州部(監察區),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視;設立司隸校尉,以
監督朝廷、都城和周邊地區的官員與皇族的舉止。
7.[2019浙江衢州,22(2),3分]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2)為了開辟和保障上圖的路線,西漢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答案 (2)開辟:西漢政府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保障:占領河西走廊,先后設置酒泉、張掖、武威、敦煌
四郡;設置西域都護府;構筑河西長城,沿線構筑軍事防御設施;在河西地區大規模屯田開墾。(開辟一點1
分,保障任意答兩點2分)
解析 (2)本問考查漢武帝開疆拓土和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材料是漢代絲綢之路示意圖。聯系所學
可知,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基礎。西漢政府保障絲綢之路的措施有:公元
前121年,漢朝擊敗匈奴,占領河西走廊,先后設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四郡;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
了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保護往來商旅;構筑河西長城,自敦煌至鹽澤沿線構筑軍事設施,設置官員鎮
守,保護往來使者并供應給養;在河西地區大規模屯田開墾;等。
考點三 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1.(2020浙江杭州,14,2分)下圖是魏晉時期的墓磚壁畫“犁耕圖”,出土于甘肅嘉峪關地區。下列對該出
土文物信息的解讀,符合史實的是?(  )
?
A.棉布已成為當時人們的主要衣料
B.曲轅犁在當時已得到廣泛的應用
C.反映了魏晉時期我國開始使用牛耕
D.展現了當時河西地區農業生產的場景
答案????D????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文物資料的研讀判斷能力。據題干信息可知,該文物是魏晉時期的墓磚
壁畫,出土地點在甘肅嘉峪關地區,位于河西走廊。從壁畫名稱“犁耕圖”和畫中的人物、工具等內容
來看,農民正在扶犁牛耕,這展現了魏晉時期河西地區農業生產的場景,D項符合題意。元朝時棉布逐漸
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圖中人物使用的是直轅犁,曲轅犁在隋唐時期出現并使用,B
項不符合題意,排除;牛耕技術在春秋時期已經使用,C項說法錯誤,排除。
2.(2019山東青島,6,1分)“漢帝國崩解后,中國陷入一段黯淡無望的長期動亂時代。豪強兼并所引起的
社會不安仍未解決;甚至在一連串政治斗爭激化下,導致戰事連綿不斷,胡人入侵,使社會秩序徹底瓦
解。”這段“長期動亂時代”是?(  )
A.春秋戰國時期  B.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C.五代十國時期  D.遼宋夏金元時期
答案????B 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漢帝國崩解后”,依據所學可知,東漢滅亡后,進入三國兩晉南北朝
時期,正確答案選擇B。
3.(2019安徽,3,2分)下圖是西晉末年至南朝時期北方人口遷徙示意圖。這一時期的人口遷徙?(  )
A.源于自然災害  B.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
C.阻礙民族交融  D.推動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B 從題干和圖中都可以看出,西晉末年至南朝時期,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結合所學可知,這直接
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故B項正確。北方人口南遷的主要原因是戰亂,故A項錯誤;人口的遷移有利于
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促進了民族交融,故C項錯誤;唐朝中期,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
完成,故D項錯誤。
4.(2019湖南衡陽,2,2分)“孝文引見朝臣,詔斷北語,一從正音……于是詔: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或不
可卒革。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
革中?(  )
A.嚴禁貪污  B.頒布均田令
C.遷都洛陽  D.實行漢化政策
答案????D????材料顯示,在朝廷中的官員,如果故意不說漢語,會被降爵罷官。學習漢語反映了北魏孝文帝
改革中實行漢化政策,故選D項。A、B、C三項雖然也屬于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但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
排除。
知識拓展????本題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漢化政策,其具體內容包括穿漢服,說漢語,改漢姓,與漢族
通婚,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還包括:整頓吏治;遷都洛陽;頒布均田令;等。改革的作用:促進了民族
交融,加快了北魏的封建化進程。
考點四 隋唐:開放革新的時代
1.(2020浙江紹興,6,2分)“以民為本”的思想在我國歷史發展中具有重要影響。下列統治者在治國理政
中體現這一思想堪稱典范的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答案????C 本題考查古代歷史上實踐“民本”思想的統治者。秦始皇用嚴刑峻法維護統治,大興土木,
不恤民力,A不符合題意;漢武帝開疆拓土,多年征戰,大量征用民力,B不符合題意;唐太宗以民為本,愛惜
民力,輕徭薄賦,C符合題意;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后,發動了大規模的擴張戰爭,D不符合題意。
2.(2019浙江杭州,13,2分)閱讀書籍需要關注目錄,從而把握內容的主旨。下圖目錄展現的內容主旨是?
(  )
A.爭霸與爭鳴的春秋戰國  B.秦漢大一統的封建國家
C.繁榮開放的大唐盛世   D.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暉
答案????C 目錄圖片中,閻立本是唐朝政治家、畫家,代表作品有《步輦圖》《歷代帝王圖》等,《步輦
圖》取材于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事件,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
景,表明唐朝與吐蕃之間關系融洽;絲綢之路上的胡人胡樂說明唐朝與少數民族政權及外國交流頻繁;唐
朝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朝流行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
入的打馬球游戲,說明當時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所有這些都與唐朝的繁榮開放有直接關系,故選C。
3.(2018浙江金華,5,1.5分)唐太宗非常重視中書、門下兩省在中樞政務機構中所發揮的作用。他曾對群
臣說:“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這反映了門下省的職權是?(  )
A.替皇帝起草詔令  B.審核詔令內容
C.負責詔令的執行  D.負責監察百官
答案????B 本題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相關知識。由材料中的“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
可知,門下省的職權是審核中書省起草的詔令,B符合題意。替皇帝起草詔令的是中書省,排除A;負責執
行詔令的是尚書省,排除C;負責監察百官的是御史臺,排除D。
知識拓展 唐代設御史臺,作為獨立的最高監察機構,監察中央和地方官員,兼理重難案件,形成三省六部
一臺制度,既注重分權,又加強皇權。
4.(2017浙江嘉興,15,1分)嘉興有處老建筑——三塔。它位于京杭古運河畔,始建于貞觀年間,1971年被夷
為平地,1999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三塔可能見證了?(  )
①隋朝大運河的開鑿 ????
②唐玄宗開元盛世的開創
③“一五”計劃的實施 ????
④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據題干“始建于貞觀年間”可知三塔是唐太宗時期建的,排除①,選②;1953—1957年“一
五”計劃實施,選③;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于1978年,此時三塔已被夷為平地,排除④。故選C。
5.[2020浙江舟山,22(1),2分]研究歷史,需要借助不同類型的資料。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實物資料】
(1)圖中反映了唐王朝與吐蕃怎樣的關系?(2分)
答案 (1)唐蕃關系密切,親如一家。
解析 (1)圖片所示為唐蕃會盟碑,碑文中把唐皇帝與吐蕃首領的關系說成是舅甥關系,“社稷如一”,說
明吐蕃與唐朝關系密切,“和同為一家”。
6.[2019浙江溫州,24(2),4分]文明的傳播、傳承和互鑒,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貞觀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歲以下男子服兵役。中書省擬定敕文,文件到門下省,魏征堅持認為
不可,沒有簽署,前后來回多達四次。太宗發怒,召見并當面責備魏征……魏征以征稅失信為例,勸說太宗
減少稅賦和兵役……太宗說,我的過錯很大。于是收回成命。
——據〔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八》編譯
(2)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根據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國之道。(4分)
答案 (2)從完善制度、虛心納諫、善于用人、愛惜民力等方面進行概括均可。
解析 (2)材料二中提到中書省擬詔,門下省駁回,反復四次,說明三省之間各有分工,相互合作、相互牽
制,體現唐太宗沿襲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魏征勸說唐太宗減少稅賦、兵役,太宗自覺過錯收回成命,說
明唐太宗善于用人、虛心納諫,同時也有愛惜民力之意。
考點一 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基業
1.(2020浙江杭州西湖,13)中央集權制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下圖是某同學復習該內容時制作的
年代尺,其中正確的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秦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元設立行省制度管轄地方事務。①③正確。漢設立刺史加強對地方
的監察;明成祖設立內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清設立軍機處,直接聽命于皇帝。②④錯誤。故選C。
2.(2020浙江溫州,16)小小的秦封泥是了解秦歷史的“指南針”。下圖所示的三枚秦封泥反映了秦朝?
(  )
①創立皇帝制度  ②統一了文字
③丞相掌管行政  ④采用郡縣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地方采用郡縣制,有皇帝信璽、南郡司空封泥佐證;這些封泥上的字體均
為小篆,證明了秦以小篆作為統一文字使用,①②④正確;右丞相印封泥只能佐證秦在中央設丞相,不能
佐證丞相掌管行政,排除③。故選B。
“長期以來,秦作為一個小國或諸侯而存在,然后又作為一個大的王朝和帝國存在了很短一段時期。”
(《劍橋中國秦漢史》)據此回答3—4題。
3.(2019浙江杭州拱墅,13)標志著秦從諸侯國向帝國過渡的時間是?(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356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7年
答案????C 本題考查秦的統一。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全國,完成了從諸侯國向帝國的過渡,C項正
確。公元前475年是戰國的開始,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開始變法,公元前207年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
秦朝滅亡,故A、B、D三項錯誤。
5.(2019浙江寧波鎮海,4)2018年新設立的國家和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為我國反腐敗斗爭打造了一把利
劍。我國歷史上在秦朝為監察官員而設立的官職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刑部
答案????B 秦始皇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御史大夫負責監
察官員,B項正確,A、C兩項排除;刑部是六部之一,秦朝無此部門,D項排除。
4.(2019浙江杭州拱墅,14)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基業后,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任用商鞅實行變法  ②發動百家爭鳴
③采用郡縣制  ④統一度量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鞏固統治的措施有采用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等,③④正確;任用商
鞅實行變法的是戰國時期的秦孝公,①錯誤,排除;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出現的一種思想文化活躍局
面,各種學術思想與學說蓬勃興起,而秦始皇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②錯誤,排除。故選B。
答案 (1)民主制度。秦朝繼承了“集小(都)鄉邑聚為縣”的變法內容,在地方上,廢除西周以來的分封
制度,統一采用了郡縣制;秦朝繼承了“平斗桶權衡丈尺”的變法內容,統一度、量、衡,使長度、容
量、重量單位有了統一標準。
6.[2018浙江湖州吳興,23(1)]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卡片一中的改革措施為雅典城邦的發展確定了怎樣的政治方向?聯系卡片二中畫線部分的內容和秦
朝的相關史實,談談你對“秦法未敗”的理解。(3分)
解析 (1)卡片一指的是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卡片二畫線句子分別指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
“商君雖死,秦法未敗”指的是秦國沿用了這些制度并在秦朝建立后有所發展。
考點二 漢武帝時代大一統格局
1.(2020浙江寧波南三縣,4)史書記載,“主父偃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
上從其計”。下列事件與文中的“上”有關的是?(  )
A.焚書坑儒  
B.獨尊儒術
C.崇文抑武  
D.改土歸流
答案????B 由題干關鍵信息“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可知是漢武帝實行“推恩令”。與漢武帝
相關的歷史事件還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正確。
2.(2020浙江紹興柯橋,10)貨幣隱藏著歷史信息。根據下列四枚出土貨幣圖片所提供的信息,按它們鑄造
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答案????B 五銖錢是漢武帝時開始鑄造的;刀幣是流通于春秋戰國時期齊、燕、趙等國的貨幣;半兩錢
形制為圓形方孔,戰國時期,由秦國鑄造,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廢除六國貨幣,把秦圓形方孔的半兩錢作為
統一貨幣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開元通寶是唐朝的流通貨幣。按時間先后排序,應該是②③①④,故選B。
3.(2020浙江紹興新昌,5)“春秋戰國時期,新昌縣境先后屬越、吳、楚等國,秦代起屬會稽郡,漢代至唐代
均為會稽郡所轄剡縣的一部分……在五代梁開平二年(908年),析剡東13鄉置新昌縣。元代,隸屬江浙行
省紹興府。”對上述材料解讀正確的有?(  )
①新昌縣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②春秋戰國時期,呈現南北政權對峙的局面
③自秦朝開始,我國在地方長期實行郡縣制
④元朝時,我國的地方行政制度為行省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據材料可知,新昌地區秦代起屬會稽郡,可以佐證“自秦朝開始,我國在地方長期實行郡縣
制”;“(908年)……置新昌縣”可以佐證“新昌縣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元代,隸屬江
浙行省紹興府”可以佐證“元朝時,我國的地方行政制度為行省制度”,故①③④符合題意。春秋戰國
時期出現“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并未呈現南北政權對峙的局面,②說法錯誤,排除。故選C。
方法指導 本題難在史料閱讀理解。結合所學可知,南北政權對峙局面出現于南北朝時期,而不是春秋
戰國時期,排除②即可。
4.(2019浙江紹興越城,9)公孫弘“習文法吏事,緣飾以儒術”,被漢武帝欣賞重用,成為史上第一位封侯拜
相的儒生。由此可推測?(  )
A.漢武帝實現“大一統”,西漢達到鼎盛
B.公孫弘最先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官學和太學的學生不用選拔,直接做官
D.儒家學說在當時受到朝廷的重視
答案????D 據題意可知,公孫弘因“儒術”被漢武帝重用,得以封侯拜相,說明儒家學說在當時受到朝廷
的重視,D正確。A不符合題意,排除;最先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是董仲舒,B錯誤,排除;C說法太
過絕對且不符合史實,排除。
5.(2019浙江金華蘭溪,6)在《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下列帝王名列前茅。下列帝王與其所采取
的措施不相符的是?(  )
①秦始皇——建立一套中央集權官僚制度,將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
②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為加強邊疆治理,設立“西域都護”
③唐太宗——減輕農民賦稅勞役,創立三省六部制,完善科舉制度
④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解除大將兵權,崇文抑武
⑤成吉思汗——建立行省制度,設宣政院負責西藏事務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B 本題考查重要歷史人物及其貢獻。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漢武帝于公元前87年
去世,②對應錯誤;三省六部制由隋朝初創,唐太宗將其沿襲并加以完善,③對應錯誤;建立行省制度,設宣
政院負責西藏事務的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⑤對應錯誤。故選B。
考點三 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1.(2020浙江金華金東,7)民族交融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以下史實符合該主題的是?(  )
①北魏孝文帝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②宋朝時黨項族吸收中原先進的農耕文明
③元朝時黃道婆把黎族棉紡織技術傳入松江
④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北魏孝文帝改革,黨項族吸收中原先進的農耕文明,黃道婆把黎族棉紡織技術傳入松江地區,
這些都有利于促進民族交融,①②③正確。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是反抗侵略、捍衛主權
的行為,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2.(2018浙江杭州余杭,13)“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
東西,宇文周,與高齊。”這段《三字經》所呈現的時代特點是?(  )
A.多元文化的交融與文明高度發展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C.農耕文明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D.開放革新的時代
答案????B 這段《三字經》描述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其時代特征為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故選B
項。A、C、D三項分別為宋元、明清、隋唐時期的時代特點,排除。
考點四 隋唐:開放革新的時代
1.(2020浙江金華金東,6)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民族關系融洽,社
會安定,國力增強,被史家譽為“貞觀之治”。下列舉措有助于形成這一局面的有?(  )
①頒布“推恩令”,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封給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舉制,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
③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勞役
④改變“貴中華、賤夷狄”觀念,對各少數民族一視同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推恩令”是漢武帝的措施,①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
2.(2019浙江杭州下城,15)某同學在閱讀《資治通鑒》時,看到如下記載:“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
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或茍避私怨,知非不正,順一人之顏情,為兆民之深患。”據
此推斷,該制度是?(  )
A.郡縣制  B.科舉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答案????C 本題考查三省六部制。據題干“中書詔敕”(替皇帝起草詔書)及“門下當行駁正”(門下省
對詔令內容審核駁正)可知該制度是三省六部制,故選C。
3.(2018浙江溫州甌海,15)梁啟超認為“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因果關系成立的是?(  )
①采用郡縣制度
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②推行罷黜百家
有利于文化繁榮
③完善科舉制度
有利于選拔優秀人才
④實行崇文抑武
有利于加強邊疆防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秦朝采用郡縣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①正確;隋開創、唐完善的科舉制有利于選拔人才,③
正確;推行“罷黜百家”,有利于思想統一但不利于文化繁榮,②錯誤;宋朝推行崇文抑武政策,削弱了武
將權力和軍隊戰斗力,不利于邊疆防衛,④錯誤。故選C。
4.[2018浙江杭州西湖,3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唐都  ????宏偉富麗,街道整齊,樹木成行,城里人口上百萬,還云集著邊陲各族和世界各地的人,
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唐朝的繁榮孕育了空前繁盛的大唐文化,唐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澤被東西。唐
都  ????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大都市,是周邊國家向往的圣地。
(3)請填寫出“  ????”處的城市名稱。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文化“空前繁盛”的主要
原因。舉出一個唐文化“澤被東西”的事例。(5分)
答案 (3)長安。(1分)原因:國家繁榮昌盛(或國家統一,國力強盛);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興盛;唐文化繼承
了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任意一點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給分,2分)事例:日本派“遣唐使”到唐
朝學習;鑒真第六次東渡成功,在日本傳播佛教、醫藥、建筑等技術和文化;大量來自中亞、西亞的移民
進入中原地區,他們的生活逐漸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等。(答出任意一例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給分,2分)
解析 (3)唐朝定都長安,因此應填入的城市名稱為長安。可從政治、經濟、文化等角度分析唐朝文化
“空前繁盛”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舉出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即可。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2020浙江杭州江干,13)有學者認為,古代游牧民族大舉南下與氣候寒冷有密切關系。下圖為“中國2
000多年來的氣溫變化曲線示意圖”。圖中Ⅰ期與Ⅱ期兩個時間段內,少數民族都曾大舉南下進入中原
地區,Ⅰ期與Ⅱ期中原王朝的統治者分別采取的應對舉措是?(  )
A.秦始皇北擊匈奴修長城 北宋與西夏議和
B.岳飛抗金 康熙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
C.漢武帝派兵攻打匈奴 南宋與金議和
D.王昭君出塞和親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答案????C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元年是秦漢時期,1127年至1368年正處于宋元時期。漢武帝派兵攻打匈
奴,南宋與金議和分別在Ⅰ期和Ⅱ期內,C正確。
2.(2019浙江杭州西湖,14)秦朝確立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對其影
響的表述,正確的有?(  )
①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②有利于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
③易形成強權政治、嚴酷統治
④思想統一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和繁榮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本題考查秦始皇確立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從正面影響看,有利于維護多
民族國家的統一,有利于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①②正確;從負面影響看,易形成強權政治、嚴酷統治,③
正確;焚書坑儒遏制了文化的創造力,思想統一不利于文化的多元與繁榮,④錯誤。故選B。
3.(2019浙江杭州江干,14)下方是中國古代某歷史時期中央行政系統的簡圖,它?(  )
?
①是三省六部制     ②屬于唐朝首創
③分六部有利于皇帝集權 ④真正廢除了丞相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本題考查唐朝政治制度。聯系所學知識可知,簡圖所示是三省六部制,由隋朝首創,唐朝沿襲
并加以完善,各部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相互牽制,便于皇帝集權,故①③正確,②錯誤;明朝廢
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④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
4.(2019浙江寧波南三縣,6)西漢初年,諸侯“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罪過輕的驕奢淫逸,罪過重的聯手對
抗中央。漢武帝為解決這一問題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實行推恩之策  
B.推行儒學教育
C.統一鑄造貨幣  
D.建立刺史制度
答案????A 本題考查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漢武帝時諸侯王勢力很大,威脅中央政權,結合所學
可知,漢武帝接受大臣建議,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其他子弟,建立侯國,此即推恩之策,王國逐
漸被分為許多小侯國,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對抗了,A項正確;推行儒學教育和統一鑄造貨幣不能解決諸
侯勢力過大的問題,建立刺史制度是為了監督各地官員,B、C、D三項都不符合題意,排除。
5.(2018浙江杭州西湖,13)下圖是四方古印文,與秦朝歷史相印證。下列判斷正確的有?(  )
?
①秦朝創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設立丞相、御史大夫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統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秦始皇創立了皇帝制度,中央設丞相、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郡縣制,統一文字,①②④正確;③
錯誤,排除。故選C。
二、非選擇題(共5分)
6.[2018浙江湖州南潯,23(1)]費正清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美國最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閱讀費正
清的部分觀點,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證明了法家思想確有效用的同時,秦王朝也(從反面)體現了孟子的一個思想的正確——政府
最終還是要依靠被統治者的默認。
(1)結合所學知識,為費正清的觀點提供例證支持。(5分)
答案 (1)法家主張法治或主張君主應加強自己的權力和威勢,保證法令的貫徹執行,以鞏固地位,秦始皇
采用這一主張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孟子主張實施“仁政”,
爭取民心,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而秦朝統治者窮奢極欲,大興土木,統治嚴酷,激起民眾反抗,導致
秦朝迅速滅亡。
解析 (1)先說明法家思想如何指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再用儒家思想來證明秦朝濫用民
力激起人民反抗而導致亡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武县| 瓦房店市| 华阴市| 大埔区| 柘城县| 四子王旗| 鄂伦春自治旗| 阿拉善右旗| 泰州市| 九江县| 襄汾县| 广元市| 丰顺县| 阜南县| 理塘县| 时尚| 平湖市| 屯昌县| 静宁县| 乳源| 洪洞县| 安丘市| 河源市| 崇州市| 株洲县| 偃师市| 锦州市| 汽车| 吴旗县| 潼南县| 资兴市| 高陵县| 田东县| 锡林浩特市| 娱乐| 高密市| 岑巩县| 民勤县| 阜新| 勐海县| 革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