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新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材主要知識 一單元、動物大家族 1、生物學家根據動物是否有脊椎,將它們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 2、脊椎動物:猴子、大雁、孔雀、小丑魚、海豚、貓、大象等。 3、無脊椎動物:螞蟻、蝸牛、蜘蛛、蜻蜓、水母、蚯蚓等。 4、脊椎一般是指脊柱,在我們身體背部中間。脊椎是一節一節的,由很多塊椎骨組成,具有支持軀干、負重、減震、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等功能。 5、我國自然環境多樣,動物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 6、我國有100多種聞名世界的特有珍稀動物,如揚子鱷、大熊貓、東北虎等。 7、魚類的共同特征:身體呈紡錘形,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用上下頜攝取食物、體溫會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一般都卵生。 8、鰭和鰓是魚類的重要器官,有鰭和鰓是魚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征,是魚類具有適應水生環境的身體結構。 9、魚在游動時,鰭各有分工,且相互協作: (1)背鰭和臀鰭維持身體平衡。 (2)尾鰭推動身體前進,控制身體前進的方向。 (3)胸鰭可以推動身體前進,也可以使身體轉彎。 (4)腹鰭能保持身體的穩定。 10、魚鰓生長在魚頭部兩側,是魚的主要呼吸器官。魚用鰓呼吸時,水流從嘴流入、從鰓流出,在通過鰓的時候進行氣體交換。 11、鳥類共同之處:身體呈流線型(紡錘型),體表覆蓋羽毛,用翼飛行、體溫恒定、卵生等。 12、鳥類羽毛可分為正羽、絨羽和纖羽。 13、正羽的羽管中空,減輕了鳥的體重,有利于飛行。正羽喪面防水,保持了鳥的體溫。絨羽細小而柔軟,減輕鳥的重量,利于飛行和保溫。 14、喙(即是鳥的嘴)主要用來獲取食物,例如:捕食、叼住、撕咬以及從水中過濾食物有時也用于攀登、修飾、爭斗和筑巢。鳥喙的形狀和大小與它的捕食習慣有直接的關系。 15、鴨子的腳趾中間有璞,使腳掌寬大,適應在陸地行走,在水中游 動時省力。 16、鳥的足各不相同,都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 17、哺乳動物是恒溫脊椎動物,胎生哺乳,一般全身都長著毛。 18、哺乳動物的脂肪都有保溫的作用。 19、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飛行(蝙蝠)、奔跑(馬......)跳躍(袋鼠......)、游泳〔鯨......)等。 二單元、物體的運動 1、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一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這另外一個物體,我們稱之為參照物。 2、參照物是事先假定為不動或靜止的物體。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論也不相同。 4、世界上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 5、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的結論也不相同。 6、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 7、把物體運動的路徑連成線,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軌跡。 8、按運動軌跡可以將運動分成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兩類。 9、有些物體的運動包含了一種以上的運動形式,這樣的運動被稱為復合運動。 10、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11、速度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來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越長,速度越快。 12、同一種物體,運動時速度越快,沖擊力越大。 13、自然界中,有些物體的運動速度非常快,適合用米/秒作為單位。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是340米/秒,而光的速度則達到3億米/秒。 14、有些物體乍看上去似乎不動,其實它們也一直在生長或運動,例如:指甲的生長...... 15、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樓梯上快速奔跑具有很大的能量從而止不住腳步,易沖撞他人帶來傷害。 16、高空拋物,越接近地表速度越快,從而能量越大,容易對地表附近的人或物造成傷害,甚者會威脅生命安全。高空拋物不僅是道德上的問題,有的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三單元常見的力 1、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能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能使運動的物體靜止。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速度和方向,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離不開力。 2、行駛距離不變,拉力越大,小車前進得越快。 3、磁力能改變鐵質玩具小汽車的運動方向。 4、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或體積會發生改變;去掉外力后,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或體積,這種性質叫作彈性。 5、能使物體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或體積的力叫作彈力。 6、物體的彈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7、在彈性限度范圍內,拉力越大,彈簧拉伸得越長,或者說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的長度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8、人們根據彈簧受到拉力后會伸長的規律,制作出了彈簧測力計。利用彈簧測力計可以精確測量力的大小。 9、力的單位是牛頓,用字母“N”表示。 10、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檢查指針是否在“0”刻度線處。 2.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平齊。 3.被測的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標定的最大數值。 1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12、物體穿過液體或空氣時,也會產生摩擦力,這種摩擦力叫阻力。 13、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有關,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14、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15、水滴(流線型)物體穿過液體時受到的阻力較小。鯨或鯊魚的身體流線型有利于減小海水的阻力,使它們游得更快。 16、飛機、火箭、高速列車、跑車等,都模仿魚類設計成流線型,以減少在空氣中運動所受的阻力。 17、增大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例如:用力捏自行車車閘,加深輪胎上的花紋、給輪胎套防滑鏈、抹滑石粉等。 18、減小壓力和增加接觸面光滑程度可以減小摩擦力。例如:(冰壺比賽中刷冰、給車軸上油等) 19、浸入水中的物體會受到水豎直向上托舉的力,這種力叫作浮力。 20、體積相同的物體,質量不同會影響物體的沉浮。質量重的容易下沉,輕的容易上浮。 21、質量相同的物體,體積不同會影響物體的沉浮。體積大的易浮,體積小的易沉。 22、物體所受到的浮力與其排開的水量有關。 第四單元簡單電路 1.一個簡單電路是由電源、開關、導線、用電器四個部分組成。 2、連接燈泡的導線兩端應分別連接電池的正極(+)和負極(-),形成電流的通路,燈泡才會亮起來。 3、手電筒的亮滅是由開關控制的。開關可以控制電路的通和斷。 4、像鐵釘、鋁箔這些物品,容易導電,被稱為導體。 5、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簽這些物品,不容易導電,被稱為絕緣體。 6、人、大地和自來水是導體,純凈水是絕緣體。 7、暗盒外的小燈泡變亮了,說明暗盒里增加了一個電池。 8、干電池的電是直流電,開關里的電是交流電。 9、安全用電注意事項; 不要在高壓線或者電線下放風箏;雷雨天氣不要在大樹下避雨;不能用濕布擦拭電器或者插座;不能把許多電器連接在一個插座上或者電器連續使用時間過長,以免絕緣體過熱引發火災。 第五單元巖石和礦物 1、巖石是天然形成的,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著。 2、花崗巖是一種分布非常廣泛的巖石。通常由粉紅、半透明、黑三種粗細不同的顆粒緊密結合構成。質地堅硬,聲音清脆,沒有氣孔,吸水性不好。 3、砂巖(斷面)為土黃色、白色,顆粒大或較大。 4、大理巖(斷面)為白色,有亮點,顆粒大小不一定。 5、石灰巖(斷面)為灰色、白色,顆粒細。 6、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 搜集→清理→判斷→裝盒→貼標簽 7、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礦物使巖石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如花崗巖中每種顏色的顆粒代表一種礦物粉色的是長石,半透明的是石英,黑色的是云母。 8、觀察礦物的方法: 將礦物用力在白砂紙(或無釉白瓷版)上劃過,觀察礦物粉末顏色; 用放大鏡觀察礦物中的晶體結構; 用已知材料的光澤與礦物光澤作類比; 用手電簡(或激光筆)照射礦物,鑒別透明度; 用不同硬度的物品在礦物表面刻劃,鑒別硬度等。 9、礦物的光澤常用某種材料的光澤來描述,如金屬、玻璃、絲綢等。 10、用手電筒照射礦物,可以辨別礦物的透明度。 11、檢驗礦物硬度時,指甲能留下劃痕的為軟,如石墨、石膏、滑石。 12、指甲不能而銅鑰匙能留下劃痕的為較軟,如:螢石。 13、銅鑰匙不能而鐵釘能留下劃痕的為硬,如:赤鐵礦。 14、鐵釘也不能留下劃痕的為很硬,如:石英。 15、做鉛筆芯用到石圈(軟、黑)的特點。 16、做爽身粉用到滑石(軟、容易吸水)的特點。 17、銅芯導線用到黃銅礦(導電)的特點。 18、赭石顏料用到赤鐵礦(顏色)的特點。 19、水晶杯用到石英(硬、容易透光)的特點。 20、石膏作為藥材,內服具有清熱解毒功效。西醫外用于骨骼固位、牙齒取模。 21、石膏可用于制造水泥、建筑、模型,還用于食品行業——作為凝固劑用于罐頭和豆制品生產中。 22、從鐵礦石到鐵制品的生產過程: 開采鐵礦→粉碎鐵礦→高爐煉出鐵水→分離鐵水和礦 渣→澆鑄冷卻成型→加工成鐵制品 23、礦物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在世界范圍內,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均來自礦物資源。 24、地球上的礦物資源日益枯竭,人類應積極保護、合理開采、提高礦物資源的回收利用率。 25、我國的鐵礦還夠開采100年。 26、我國的鋅、錫、鉤礦還夠開采40—50年。 27、我國的銀、鉛、錳、鋁礦可開采年限是20—30年。 28、石灰巖是燒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煉鐵和煉鋼的熔劑)。 29、純白、質地均勻細膩的大理巖稱為漢白玉。(在古代皇家園林宮殿中常用作圍欄的欄板等)。 30、大理巖質地堅硬,有紋理,可做建筑材料、建筑物裝飾和石雕原料。 31、砂巖可用作磨料、玻璃原料和建筑材料。(砂巖裝飾的著名建筑物:巴黎圣母院、羅浮宮、英倫皇宮、美國國會大廈、哈佛大學) 專項學習——像工程師那樣 1、所有的工程項目都與人的需求有關。 2、工程產品設計的一般流程:明確問題、前期研究、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測試改進、展示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