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程基本信息課例編號9學科小學科學年級五學期第一學期課題《地球的結構》教科書書名:《科學》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學生信息姓名學校班級學號課后練習1.下面的巖石屬于哪種類型()?花崗巖巖漿巖B、沉積巖C、變質巖2.連線題0,181920212223CHUAJIEH3301(共21張PPT)地球的結構五年級科學CONTENTS目錄1聚焦2探索3研討4拓展聚焦01推測地球表面的樣子與地球的內部構造有關。地球的內部結構是什么樣的呢?彎曲的巖層長白山天池黃土高原上的溝壑敦煌雅丹地貌黃河入海口的沙洲探索02地殼地幔(上、下)外核內核地核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由巖石組成。上地幔頂部和地殼一起合稱為巖石圈。(一)整體認識地球結構地球內部構造的中心圈層。組成地殼的巖石可以分為幾大類?(二)了解地殼的組成閱讀教科書24頁至25頁,了解地殼的組成。組成地殼的巖石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礫巖浮石花崗巖砂巖頁巖板巖玄武巖大理巖組成地殼的巖石(三)了解地殼的運動擠壓擠壓年輕巖層較古老巖層古老巖層地殼運動示意圖不同年代的巖石或巖層,由于地殼運動而受到力的作用發生彎曲或斷裂,形成褶皺和斷層等地質構造。巖層在地殼運動作用下,因受力而發生波狀彎曲。香港地質公園(彎曲巖層)(四)做一個地球結構的模型地核地幔地殼地殼地幔(上、下)外核內核地核建構模型——模擬實驗地球內部結構各圈層建模數據表結構名稱平均厚度地殼地幔地核原始數據17(km)2865(km)3400(km)等比例縮小后的數據非常薄0.8(cm)1(cm)資料認識地球內部結構,制作地球結構模型。用小刀輕輕劃開橡皮泥地球,觀察其內部構造可分為三層,中心紅色最厚的一層為地核層,中間黃色較厚的為地幔層,最外面藍色薄薄的一層為地殼層。研討03哪些現象或證據說明地球內部是運動的?拓展04地震是巖石圈內能量積累到一定時候釋放的一種形式,是自然界經常發生的一種地質作用。做好《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學習準備塑料小盒(裁成兩半)泥土保鮮膜課程基本信息課例編號9學科小學科學年級五學期第一學期課題《地球的結構》教科書書名:《科學》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學生信息姓名學校班級學號學習目標1.說出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在不斷運動著;知道組成地殼的巖石可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2.通過查閱資料,觀察圖片了解地殼運動如何引起地形變化;制作地球結構的模型,了解地球內部圈層結構。3.保持對探究地球內部構造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樂于參與地球結構模型的制作活動,能夠與他人合作克服困難積極完成制作任務。課前學習任務課前準備實驗材料: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橡皮泥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在地球結構模型示意圖中標注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學習任務二】請解釋香港地質公園內彎曲巖層的形成原因。【學習任務三】第3課-《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學習資源準備說明:塑料小盒(裁成兩半)、泥土、保鮮膜推薦的學習資源1.觀看:BBC紀錄片《地球的力量》2.閱讀:DK兒童視覺百科全書《WOW!地球》地地幔(上、下)外核內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科學(教科版)】地球的結構-學習任務單.docx 【科學(教科版)】地球的結構-課件.pptx 【科學(教科版)】地球的結構-課后練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