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追求智慧的學問》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哲學的起源。2.理解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的關系。3.理解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按圖索驥知識清單一、哲學的起源1.哲學的含義哲學是一門熱愛________、追求________的學問,它致力于總體上把握_____________的關系。(1)在古希臘語中,哲學的本義是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2)在漢語中,“哲”就是________,哲學就是智慧之學或追求智慧之學。(3)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哲學智慧的產生哲學智慧不是從人的頭腦中憑空產生的,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____________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______________關系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_______________。3.哲學的起源哲學起源于人們在_______________中對______、_______的追問和思考。4.哲學的作用哲學并不是高高地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只要留心思考,就會發現它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二、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1.世界觀的含義人們對_______________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2.哲學與世界觀(1)哲學是關于__________的學問。(2)反對兩種錯誤認識:既反對把哲學_________,把零散的、不自覺的世界觀當作哲學學說;也反對把哲學__________,認為哲學與普通人無關。3.世界觀與方法論(1)方法論的含義:人們關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樣的根本觀點是___________,用這種觀點作指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就成了方法論。(2)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一般說來,世界觀________方法論,方法論_________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_______。哲學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三、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1.具體知識的分類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各種各樣的具體知識,大致可以概括為三類:一類是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知識,即_________________,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一類是認識和改造社會的知識,即__________________,如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還有一類是關于人的認識和思維的知識,即_________________,如心理學、邏輯學等。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1)相互區別: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_____________的規律,哲學則對其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規律。(2)相互依賴: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________。要點解析一、全面把握哲學的產生與起源1.哲學的本義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在古希臘文和英文中,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實際上,從哲學發展的歷史上看,哲學家們在追求和愛智慧的過程中,嘗試了各種方法,走過了許多艱難曲折的路,盡管沒有一種完善的方法,沒有一條直通哲學彼岸的路,但是兩千多年來這些方法和道路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的最高成就,不僅開闊了人們視野,也鍛煉了人們思維。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把哲學稱之為愛智慧的學問,即人們對智慧的追求和熱愛,這種追求和熱愛是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的最高體現。『知識拓展』“哲學”知識初探“哲學”(philosophy)這個詞是西方術語,日本近現代哲學家西周(Nishiamane)首先將“philosophy”翻譯成漢語“哲學”,其含義是“愛智慧”或“啟發智慧”等,后來黃遵憲將“哲學”一詞介紹到中國,在中國古典文獻中,有“哲”字也有“學”字,但沒有“哲學”一詞。在漢語中,“哲”具有“聰明”和“賢明”等意思,與“哲”相關聯的傳統中國學術思想以探求“天人合一”為中心,和道德修養緊密相連,以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為目的,追求成圣。因此,從詞意上概括地講,哲學就是給人以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2.哲學的產生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智慧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從哲學發展的歷史上可以看出,哲學的每一步發展和前進都是人類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追問、思考和概括的結果。★探究問題一恩格斯說:“人在怎樣的程度上學會改變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樣的程度上發展起來”。這句話主要說明什么?3.哲學的起源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在生活實踐中,人們會自覺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觀念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這種追問和思考使人類的思維水平跳出了具體事物的局限,概括出對世界普遍規律的認識,誕生了關于宇宙根本觀點的學問,使人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和水平。在這些思考中,會觸及這樣或那樣的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這一意義上,我們說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探究問題二中國最早的哲學家老子、孔子、墨子、孟子以及西方哲學家都曾默想和探究“天”的道理。德國哲學家康德說,世界上最使人驚奇和敬畏的兩樣東西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周國平先生說,哲學開始于仰望天穹。如何理解上述材料中“哲學開始于仰望天穹”這句話?『知識拓展』明確哲學起源的兩個誤區(1)不能說哲學起源于哲學家的靈感。哲學的產生與人的主觀思維有關,但不能認為哲學起源于哲學家的靈感。一切思考、追問、靈感、驚訝、困惑都源于實踐。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對人生的追問和思考。(2)并不是有了生活,就自然而言地有了哲學。①從本質上看,生活是人類的一種活動,是客觀的,而哲學是一種理論、思想體系,是主觀的。②從產生上看,只有生活本身而缺少對生活的系統審視與總結,也不能產生哲學。可見,并不是有了生活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哲學。③總的來說,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這是最根本的。但人類的實踐活動并不能自發地生成哲學,只有人們在實踐中直接或間接地思考和追問,哲學才會出現。4.哲學智慧與人類的實踐活動、生活的關系(1)哲學依賴于實踐。人們在實踐中提出的一系列問題,成為哲學產生、發展的源泉和動力。(2)實踐需要哲學。人們的實踐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自覺活動,哲學為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一般的理論指導和思維前提。(3)哲學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它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探究問題三屈原有一篇《天問》,里面說:“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表達了其對世界本質的理性探索、對人類社會的總體認識,在那個時代,已不啻構建了一座精神的巨峰。關于其寫作靈感與緣由,漢朝王逸在《楚辭章句》里有一段描述:“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嗟號昊旻,仰天嘆息;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譎詭,……”于是“因書其壁,呵而問之”,遂成《天問》。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哲學就在我們身邊”的?二、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1.世界觀的含義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它是指處在什么樣的位置、用什么樣的時間段的眼光去看待與分析事物,它是人對事物的判斷的反應。這種觀點是人自身生活實踐的總結,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發形成的,需要思想家進行自覺地概括和總結并給予理論上的論證,才能成為哲學。★探究問題四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人人都有世界觀,那么是否人人都是哲學家?『知識拓展』世界觀的特點、研究對象、對人的影響(1)特點①世界觀是人類特有的,人人都有世界觀,但有科學和非科學之分。②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但往往是自發的、樸素的、零散的、不自覺的、缺乏理論論證的,有正確和錯誤之分。③世界觀具有實踐性。世界觀來源于人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人類從誕生之日起,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實踐中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在實踐過程中,人的世界觀是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不斷優化的。(2)研究對象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等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兩部分,是關于整個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問題。(3)世界觀對人的影響作為一個人來說,世界觀又總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機聯系起來的,世界觀總是處于最高層次,對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導向作用;同時世界觀也是個性傾向性的最高層次,它是人的行為的最高調節器,制約著人的整個心理面貌,直接影響人的個性品質。2.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注意』哲學≠世界觀。世界觀能否成為哲學,關鍵是看它是否系統化、理論化、體系化。★探究問題五哲學家周國平先生說,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開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學家。而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又說,每個人都可以大談哲學,但并非每個人都是哲學家。如何理解上述材料中兩位哲學家的觀點?3.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1)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的關系。一方面,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另一方面,方法論體現世界觀。(2)方法論是人們用世界觀作為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當人們用一定的世界觀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時,世界觀就具有了方法論的意義。(3)世界觀和方法論統一于哲學,世界觀與方法論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人們關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樣的根本觀點就是世界觀,在這種觀點指導下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表現為方法論。我們可以說哲學既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又是關于方法論的學問。『注意』哲學上的方法論不同于具體科學的方法論。各門具體科學的方法論為人們提供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而哲學上的方法論是一般的方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不是具體方法。★探究問題六思想高尚的人,不會做偷雞摸狗之事;思想齷齪的人,不可能成就驚天動地的事業。播種一種觀念就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收獲一種命運。要改變命運,就要先改變行為;要改變行為,先要改變思想,解放思想。如何理解這句話?三、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1.區別(1)研究范圍和對象不同。哲學把整個世界當作研究對象,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對各種具體知識共性的抽象與概括;具體科學研究的是整個世界的某一領域、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過程。『注意』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但它不是具體科學知識的簡單相加,二者不是多數和少數、整體和部分的關系,而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2)方法論不同。哲學告訴人們觀察、分析和處理各種問題的根本方法、一般方法;具體科學告訴人們如何具體分析和處理人與外部世界或人與自身的關系。2.聯系(1)二者都把現實世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2)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之所以富有生機和活力,能夠存在和發展,就在于它從不斷豐富的具體科學知識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結論。離開具體科學知識,哲學就會干涸和枯萎。同時,哲學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科學家的研究活動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某種世界觀的指導下進行的。『注意』防止兩種錯誤傾向。①替代論:把哲學看作“科學之科學”,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②取消論:輕視哲學,否認哲學對具體科學研究有指導作用。★探究問題七蔡元培曾在《北京大學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學者,局守一門,而不肯稍涉哲學,而不知哲學之歸宿,其中如自然哲學一部,尤為科學家所需要。”分析材料中的觀點。四、全面理解哲學的內涵1.從本義上看,哲學是指愛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學。2.從與世界觀的關系看,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3.從與方法論的關系看,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4.從與具體科學的關系看,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升華。5.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探究問題八材料一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說,他明確指出:“研究人員的世界觀將永恒決定著他的工作方向。”材料二恩格斯說:“推動哲學家前進的,決不像他們所想象的那樣,只是純粹的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動他們前進的,主要是自然科學和工業的強大而日益迅猛的進步。”(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說明了什么?(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說明了什么?學而思之1.在普通人心目中,哲學是高高在上、十分抽象的學問。復旦大學哲學教授俞吾金卻說,“哲學不但不在高處,而是在最低處。”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哲學知識可以自發地形成,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學②哲學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③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④哲學是各種生活知識之總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或許是某個夏夜,我們抬頭仰望,思索廣闊無垠的星空。這時候,心中會油然生出一種神秘感,一系列問題叩擊頭腦:“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世界是否因為我而存在?”“我們的生命意義和價值是什么?”這些思索表明()①萬物因人的思考而顯現其意義和價值②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們的主觀情緒中③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④哲學就是人們的驚訝、驚異和思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針對一些將哲學看得太容易,不研究哲學而高談哲學的人,黑格爾說他們就像某些動物,雖然聽見了音樂中的一切音調,但音調的一致性與和諧性卻沒有透進他們的頭腦。這說明()①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②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③哲學的形成需要反思④哲學智慧來源于實踐活動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4.共產黨員一旦信仰宗教,就會動搖他的共產主義信念,不利于貫徹黨的政策,工作中就會出問題,因此對于篤信宗教、堅持不改的要勸其退黨。這表明()①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總的觀點和根本看法②人人都有世界觀,但往往是零散的、樸素的③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方法論④世界觀和方法論密不可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每年高考,家長們在穿著上很是花心思,媽媽穿旗袍,寓意“旗開得勝”;爸爸穿馬褂,寓意“馬到成功”。有些家長雖然不穿這些,但肯定是穿紅色、黃色、灰色等衣服,寓意“吉祥順意”。這種現象說明()A.哲學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有指導作用B.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C.每個人都有一套為人處世的哲學D.人們都有不自覺、不系統的世界觀6.2019復旦哲學大會總主題:“仰望星空哲思其中!”這次大會引發愛好哲學的青年學子“仰觀宇宙之無窮,俯究萬物之運動”的思考,圍繞哲學所具有的無限關懷和終極追問的特點進行探討。這段話表明()①哲學從一般規律中分析演繹出具體科學的特殊規律②哲學研究的是世界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③哲學把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作為研究對象④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發展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之科學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哈佛大學的校訓:“以柏拉圖為友,以亞里士多德為友,更以真理為友”。正是基于這樣的校訓,哈佛大學除了培養了無數杰出的哲學家,在哲學點亮的這盞精神火炬的引導下,這所盛產影響美國乃至世界發展的重要人物的園地,還培養出了大量杰出的科學家和作家。由此可見()①科學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學習哲學的結果②與哲學為友是科學探索的智慧明燈③科學是推動哲學發展的基礎④哲學對科學具有指導作用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8.一位物理學家說:“普通工人不一定要懂牛頓三定律,可一流工程師必須精通物理學理論;同樣的,普通科學家不太懂哲學,也能做出一定成果來;然而欲做出重大成就的科學家,則一定要熟悉哲學。”這是因為()①具體科學與哲學研究的對象一致②哲學與具體科學相互聯系、不可分離③哲學能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方法論指導④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追求智慧的學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牛頓是古典力學的奠基人,在自發唯物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創立了萬有引力理論。晚年的牛頓在研究行星為什么會圍繞太陽運轉時,由于信奉上帝,認為除萬有引力的作用外,還有一個“切線力”,這個“切線力”只能是來自上帝的“第一推動力”。牛頓對科學研究成敗的原因,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哲學啟示?【參考答案】知識清單一、1.智慧智慧人與世界(1)愛智慧追求智慧(2)智慧(3)文化的活的靈魂2.改造世界外部世界實踐活動3.生活實踐宇宙人生二、1.整個世界2.(1)世界觀(2)簡單化神秘化3.(1)世界觀認識世界改造世界(2)決定體現統一三、1.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思維科學知識2.(1)具體領域本質最普遍(2)指導要點解析★探究問題一哲學智慧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改造自然界屬于實踐活動,人類智慧隨著改造自然的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表明了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探究問題二仰望天穹,人們開始思考世界是什么、宇宙由何而來、萬物從何而生等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觀念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因此這句話說明了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和思考。★探究問題三(1)“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因書其壁,呵而問之,遂成《天問》”,體現了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2)“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表明了驚訝、追問和思考是哲學的特點,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3)整個材料表明,哲學不是高高地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哲學就在我們身邊。★探究問題四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還不等于哲學。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哲學是系統化的世界觀,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探究問題五周國平的話指出,每個人都會在生活實踐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對世界一定的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在這一點上,哲學家與普通人是共通的。黑格爾的話指出,世界觀雖然跟哲學有關,但尚不等于哲學,體現的是世界觀與哲學的區別,世界觀是自發的、樸素的,人人都有,而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要靠不斷學習、思考、實踐才會掌握。★探究問題六由材料可知,要改變行為,先改變思想,解放思想。材料中說的思想指的就是世界觀,行為指的就是方法論,這體現了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探究問題七材料表明具體科學與哲學相互聯系,具體科學的研究需要哲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兩段材料共同說明了哲學與具體科學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又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探究問題八(1)材料一說明自然科學的研究受世界觀的支配,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受哲學世界觀的制約。材料二說明自然科學是哲學的基礎。(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說明了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以及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一方面,哲學和具體科學之間存在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關系。哲學是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并隨著具體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哲學又指導具體科學,并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另一方面,具體科學的研究方法由世界觀決定,以方法論為指導。學而思之1.C2.B3.B4.D5.B6.C7.B8.D9.牛頓前半生取得輝煌成就,是他尊重事實,研究工作在正確世界觀的指導下取得的成果;而到了晚年,他用錯誤的世界觀來指導研究工作,結果無所成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具體科學的研究離不開哲學的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