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時 哲學的基本問題一.學習目標展示1.知識目標:1.知識目標:(1)識記①哲學的基本問題。②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內容。(2)理解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②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內容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3)運用①學會判定什么是唯物主義、什么是唯心主義。②哲學的基本問題和人們生活的關系。2.能力目標(1)使學生初步具有識別不同哲學派別的能力。2)使學生初步具有自覺運用哲學基本問題的觀點分析和把握社會生活現象的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1)對世界的不同認識形成了不同的哲學,各種不同的哲學總是在相互辯難中發展我們應該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自覺反對和批判唯心主義。(2)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世界,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二.學習重點難點①學習重點:哲學的基本問題②學習難點:哲學的基本問題核心素養通過學習各種不同的哲學總是在相互辯難中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素養;通過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認識到唯物主義的正確性,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自覺反對和批判唯心主義,提高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自主學習提綱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問題,也就是與物質的關系問題。2.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一是何者是本原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的唯一標準。凡是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凡是認為,就是唯心主義。二是,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凡主張思維能正確認識現實世界的,他們的觀點被稱為;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他們的觀點被稱為。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問題。3.對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五.合作探究議題中國經濟正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需要新基建,2020年,“新基建”成為熱詞,“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エ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市場將5G基建及應用、光伏電網及特高壓、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及充電樁、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等7大領域歸類,并冠以“新基建”這一概念。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的角度,分析我國大力推動“新基建”的正確性。六.點撥拓展1.思維和存在①思維(意識—主觀):人腦中的主觀東西。如:思想、觀念、經驗、主張、感覺、設想、方針政策、計劃方案等。②存在(物質—客觀):客觀存在的事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花鳥蟲魚、各種物品等注意:①“思維”和“存在”相搭配,“意識”和“物質”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②在實踐生活中,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表現為主觀與客觀的關系。2.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與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不同①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或者說存在和思維的關系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存在和思維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二是存在和思維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2)物質和意識的證關系問題,包括物質決定意識和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兩方面內容。其中,物質決定意識,回答了物質和意識(存在和思維)誰是本原的問題;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回答了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是對物質和意識關系問題的一種回答。3.哲學的基本問題與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的區別:(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或者說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也就是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2)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只是涉及思維和在誰決定誰的問題,也就是這二者關系的第一方面容。如果認為存在決定思維,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則是唯心主義。(3)因此,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外延大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劃分標準。4.哲學的基本問題兩個方面的關系: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其中第一個方面是根本的,第二個方面是從屬的。只有從唯物主義立場出發,才能科學地解決世界的可知性問題;同時也只有堅持世界的可知性,才能把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貫徹到底。5.深刻理解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是由哲學的任務所要求的。哲學研究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決如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問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就是解決主觀和客觀,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的解決既是哲學的根本任務,也是解決其他一切哲學問題的前提和基礎。(2)是由社會實踐所決定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一切社會實踐活動中必然要遇到的最經常、最普遍、最根本的問題。能否正確解決這一問題,決定著我們實踐的成敗。實踐要求以整個世界為研究對象的哲學,首先必須回答思維和存在這兩類現象之間的關系問題。(3)是由哲學的歷史所證明的。全部哲學史證明,任何哲學家在建立自己的學說時,都不能回避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哲學兩大基本派別的唯一標準。七.反饋訓練1.宋明時期,圍繞如何解釋理氣關系,唯物主義哲學家和唯心主義哲學家展開了一場持續500多年的、具有重大意義的爭辯。這場爭辯的意義在于A.明確具體科學對哲學發展的意義B.理解哲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C.探究思維與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D.明確什么是哲學研究的基本問題2.下列哪些觀點屬于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①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②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識,才有了地球③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舍靜④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1975年,中國登山隊在珠峰起了測量覘標,測得珠峰高度為8848.13米;2005年,中國采用GPS測量系統、冰雪深雷達探測儀等技術手段,測得珠峰準確高度為海拔8844.43米;2020年5月6日,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攜帶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重力儀等設備開啟珠峰高程登頂測量。中國的珠峰測量史證明了①思維與存在的關系是哲學的基本問題②人的思維不可能徹底地認識客觀世界③人的思維與客觀事物之間具有同一性④人們通過努力是可以認識客觀世界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在現實生活中,常聽人們感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人們需要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由此可見A.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生活中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B.思維能否反映存在的問題是一切哲學必須回答的問題C.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問題是誰都不可能圓滿解決的問題D.有時候哲學的理論知識也不能給人的生活以實際指導5.通過總結以往哲學的發展史,恩格斯發現“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對于恩格斯的這一觀點,下列理解正確的是A.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家著力解決的唯一問題B.能否回答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檢驗哲學理論正確與否的標準C.弄清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就能發揮哲學指導的積極意義D.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始終,決定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6.在西周時期的天命論中,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自然和社會的最高主宰。春秋時期,天命論沿著兩條不同的路線演變:一是按照人類社會關系來塑造天,然后強調人事的禮儀法規應以這種被塑造的天為最高依據;二是把天看作廣闊無限的大自然,強調人們行事必須遵循自然規律,不可輕舉妄為。這兩條演變路線的分歧體現了A.“人類社會的可知論”與“自然界的不可知論”B.“意識決定物質”與“物質決定意識”C.“世界觀決定方法論”與“方法論決定世界觀”D.“辯證的歷史觀”與“機械的自然觀”7.在經過近27天的“長途跋涉”并“養精蓄銳”之后,2019年1月3日上午,低調得似乎都有些淡出公眾視野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厚積薄發,完成了人類航天史上的一項壯舉一一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至此,這項略顯“隱忍不發”色彩的“月球遠征計劃”終于渡過了最困難和最驚險的時刻。由此可知①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維是對存在的正確反映③思維和存在相互依賴④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合作探究答案: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①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了經濟的衰退,新科技革命迅速發展,我國面臨著產業結構升級的嚴峻形式,面對這些現實問題我國大力推動“新基建”,堅持了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基本觀點。②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我國大力推動“新基建”是建立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正確把握上的科學決策,堅持了可知論。七反饋訓練答案1.C2.C3.D4.A5.D6.B7.B7第2課時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一)學習目標展示知識目標(1)識記①唯物主義的含義。②唯心主義的含義。(2)理解①相對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來說,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僅具有從屬的意義。(3)運用①區分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②區分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2.能力目標(1)使學生初步具有識別不同哲學派別的能力。2)使學生初步具有自覺運用哲學基本問題的觀點分析和把握社會生活現象的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1)對世界的不同認識形成了不同的哲學,各種不同的哲學總是在相互辯難中發展我們應該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自覺反對和批判唯心主義。(2)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世界,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二.學習重點難點學習重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學習難點:正確區分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正確區分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正確理解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3.核心素養通過學習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理解只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通過學習區分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局限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素養。4.自主學習提綱一、唯物主義1.唯物主義認為, 是本原,先有物質后識, 。?2.唯物主義有三種基本形態。(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 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但它把物質歸結為 ,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但它把物質歸結為 ,因而具有 等局限性。?(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 ,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 ,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二、唯心主義1.唯心主義認為, 是本原,先有意識后有物質,物質依賴于意識, 。?2.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1)主觀唯心主義把 ()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2)客觀唯心主義把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3.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辯證法、形而上學的關系。(1)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總是附屬于 的哲學體系之中。?(2)沒有游離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 的獨立派別。?(3) 要么與唯物主義結合,要么同唯心主義共處。?五.合作探究議題截至2019年8月11日,超強臺風“利奇馬”共造成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山東、福建6省市651萬人受災,145.6萬人緊急轉移安置。面對災情人們議論紛紛。甲說:“這是天意呀,老天爺要對咱們懲罰,有啥法子呢?”乙說:“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費了,荒年已成定局,我們只有自認倒霉啦!”丙說:“災害已經發生,這是事實,但人還是有辦法的,夏季損失秋季補,農業損失副業補,要生產自救戰勝災害。”丁說:“眼開則災來,眼閉則災去,閉上雙眼,災在何處?”結合材料,請指出上述四人說法分別屬于什么哲學思想?你贊成誰的觀點,為什么?六.點撥拓展(一)不能認為凡是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凡是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1.從根本觀點上看,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根本對立的,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2.從哲學發展過程來看,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相斗爭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之前的舊唯物主義雖然根本方向是正確的,但都存在著局限性。比如,古代樸素唯物主義雖然在總體上是正確的,但是它的觀點往往只借助于猜測,因此在細節上是模糊的,沒有建立在科學實驗和科學成果的基礎之上。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也存在著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缺陷。因此,不能絕對地得出“凡是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的觀點。3.同樣,唯心主義從總體上和根本觀點上來說是錯誤的,但是它們的某些觀點也有其合理成分,它們都肯定人的意識的巨大能動性和對物質的反作用,就其局部作用而言,這對人類認識的發展有著或多或少的借鑒意義。比如,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中就包含了大量的辯證法思想,這些思想被馬克思吸收成為辯證唯物主義的一部分。因此,唯心主義在其發展史上有進步、正確的因素,不能絕對地得出“凡是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的觀點。4.正確與錯誤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相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講,無論唯心主義哲學,還是舊唯物主義哲學都有錯誤的一面。(二)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經典觀點(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經典觀點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陰陽說:天地之變,陰陽之化;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形神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氣理說:氣者,理之依也;陰陽二氣充滿太虛,此外更無他物。活火說: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水為始基:水是萬物的始基,萬物皆從水中產生,最后又歸復于水。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經典觀點。狄德羅: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伽森狄:字宙由原子和虛空構成,原子是永恒運動的,虛空是原子動的場所。(三)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的經典觀點(1)主觀唯心主義的經典觀點孟子:萬物皆備于我。王守仁:心外無物。陸九:字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字宙笛卡兒: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休漠:我們的知是我們的唯一對象。費希特:世界是自我創造的非我。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叔本華:萬物是我們的表象。杜威:世界是我的觀念,我的活動,我的經驗。生活中的主觀唯心主義: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2)客觀唯心主義的經典觀點。中外“神創論”(盤古開天地、上帝創世紀)。柏拉圖:理念論。黑格爾:絕對觀念論。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朱: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未有這事,先有這理。生活中的客觀唯心主義:“8”就是發、“4”就是死,喜鵠報喜、鳥鴉喪,指紋、手相、星座、生肖、風水等決定人的命運,拜佛求神保佑自學習進步等。七.反饋訓練1.在西周時期的天命論中,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自然和社會的最高主宰。春秋時期,天命論沿著兩條不同的路線演變:一是接照人類社會關系來塑造天,然后強調人事的禮儀法規應以這種被塑造的天為最高依據;二是把天看作廣闊無限的大自然、強調人們行事必須遵循自然規律,不可輕舉妄為。這兩條演變路線的分歧體現了A.“人類社會的可知論”與“自然界的不可知論”B.“意識決定物質”與“物質決定意識”C.“辯證的歷史觀”與“機械的自然觀”D.“世界觀決定方法論”與“方法論決定世界觀”2.按照不同時期人們對物質的認識水平的不同,唯物論形成了三種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三種形態的唯物主義的共同之處在于A.不認可意識是世界的本原B.科學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C.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D.正確理解了物質的客觀性3.莊子說:“人之生,氣之聚也......通天下一氣耳。”北宋的張載進一步發展了“元氣”的思想,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氣聚”生成的。下列對世界本原的認識與“元氣”思想一致的是①天者,萬物之祖,萬物非天不生②天地之變,陰陽之化③氣者,理之依也④世界是理念的影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以近代科學為基礎,把物質等同于微觀結構層次一一原子,也叫機械唯物主義。這一哲學派別①科學揭示了物質的基本特性②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③運用唯物主義思想認識人類社會④缺少辯證法思想,具有機械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有的父母從孩子咿呀學語時就為孩子設計了一幅理想的藍圖,為了實現這一藍圖,他們強迫孩子按照他們設計的軌道發展,如果孩子有一點沒有符合他們的意愿,就對孩子的所有努力和成績全盤否定,甚至打罵孩子。下列觀點與這些家長的思想一致的是①萬化根源總在心②理生萬物,理主動靜③我在故我思④意志是一切運動發展的根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長期以來,校里總會時不時地刮起“星座風”。一些有關“星座”“運勢”的書籍熱賣,深受部分青少年的歡迎,他們按照星座預測學途、占ト未來,而互聯網上的“占星術”點擊量也是日見攀升。利用“占星術”占ト未來A.有事實依據但不符合科學道理B.高度重視主觀努力的客觀作用C.錯把客觀精神當作世界的主宰D.強調世界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7.縱觀哲學發展的歷史,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具有從屬意義,它們要么與唯物主義相結合,要么與唯心主義相結合。下列觀點能體現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相結合的是①氣聚而為萬物,氣散而為太虛②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③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④神存則形存,神謝則形滅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選擇題:1.B2.A3.C4.D5.B6.C7.APAGE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0_2021學年高中政治第一單元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第二課百舸爭流的思想1哲學的基本問題學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 2020_2021學年高中政治第一單元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第二課百舸爭流的思想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學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