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科學知識點整理 第一單元 聲音 聲音有高、低、強、弱之分。 自然界的聲音 風聲、雨聲、雷聲、流水聲、泉水、樹葉 動物的聲音 青蛙、蜜蜂、鳥、馬蹄、小雞 人類生產生活發出的聲音 說話的聲音、敲打聲、噪聲、音樂聲、歌聲、讀書聲、機器的轟鳴聲 第一課 1、我們可以用高低、強弱、悅耳、刺耳、尖細、粗獷、渾厚、低沉等科學.詞匯來描述聲音。 聽到的聲音 聲音是怎么發出來的 對聲音主要特點的描述 鳥叫聲 鳥的喉嚨 很動聽,一會高,一會兒低 汽車喇叭聲 司機按汽車喇叭 很響(強),比較刺耳 狗叫聲 狗的喉嚨 比較響(強) 咳嗽聲 人的喉嚨 男人的咳嗽聲低沉,女人的高 雷聲 云層的碰撞產生 響(強),低,比較刺耳 下雨聲 雨滴撞擊物體 比較輕(弱),悅耳 溪水聲 溪水撞擊物體 比下雨聲響,悅耳 馬蹄聲 馬蹄撞擊地面 比較沉悶(低),有節奏 2、樂曲中音符“1“2”“3”按聲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3、音叉是一種發聲儀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數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調,數字代表的是 叉每秒鐘振動的次數。 第二課 1、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種運動稱為振動。輕輕敲鼓,鼓發出聲音,紙屑上下跳動,這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用手按住鼓面,鼓就停止發聲了,紙屑也不再跳動,這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會停止。 3、吹豎笛的時候是空氣在振動。 4、我們的喉嚨里有一個能夠發出聲音、控制聲音的器官-----聲帶。我們能夠發出聲音,主要依賴喉嚨里的聲帶。聲帶越緊,發出的聲音越高。發聲時,我們把手輕地放在喉結處,就能感覺到聲帶的振動。 第三課 1、只要鼓聲足夠大,我們在教室的任何一個位置都會聽到,這說明聲音是向四面方傳播的。 2、用擊打過的音叉輕輕接觸水面,水面會產生波紋,我們能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說明水(液體)能傳播聲音。 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生振動,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的。 3、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玻璃罩內鬧鐘的聲音逐漸減弱,最終聽不到了。這說明空氣(氣體)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4、把耳朵貼在桌面上聽到的抓撓桌面的聲音更清晰,說明桌面(固體)能傳播聲音。 5、(聲音是怎祥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的?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質? 答:物體在振動時也會引起它周圍物質的振動, 并通過這些物質把聲音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借助氣體、液體、固體等物質。) (宇航員在太空中工作時,需要借助電子通信設備才能進行溝通。這是為什么? 答: 太空中沒有空氣等物質,是真空的,而聲音需要借助氣體、液體、固體等物質才能傳播,所以,宇航員 在太空中工作時,需要借助電子通信設備才能進行溝通。) (做“土電話”時,要將線繩繃緊?!巴岭娫挕闭f明線繩可以傳播聲音。) 6、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的情況是不-樣的。傳播速度:鋁箔尺>木尺>尼龍線>棉線。 7、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傳播速度不同,通常固體>液體>氣體。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米/秒。 第四節 1、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到我們的耳中的。聲音能夠引起橡皮膜振動,聲音越強越明顯,距離越近越明顯。 2、人的耳朵結構示意圖 人的耳朵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主三大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聽小骨和鼓膜。內耳包括耳蝸和聽覺神經(耳蝸與聽覺神經相連)。 3、外耳的作用:收集并傳遞聲波。中耳的作用:產生并傳遞振動。內耳的作用:產生信號并傳遞給大腦。 4、人的外耳就像一個隧道,聲音通過這條隧道到達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彈性,即使是輕微的聲音,它都會產生振動。我們能夠聽到聲音,是因為耳朵中鼓膜的振動。鼓膜的作用是產生振動。它的特點是很薄而且有彈性,我們可以用氣球皮模擬鼓膜。 耳郭的作用是收集聲波。我們可以用紙喇叭模擬耳郭,用紙喇叭聽到的聲音會更清晰、響亮。 聽診器上的頭可以感受振動;聽診器上的膠管相當于外耳道,可以更好地傳遞聲音。 5、物體的振動帶動了周圍空氣的振動,空氣的振動又引起鼓膜的振動。聽小骨可將振動傳達到內耳,并刺激聽覺神經,產生信號。大腦接收到聽覺神經傳過來的信號,我們就感受到了聲音。 我們聽到聲音的過程:物體振動→空氣振動→鼓膠振動→聽小骨將振動傳到內耳→聽覺神經→大腦(外界傳來的聲音→耳郭→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大腦)。 6、耳朵結構名稱和作用 結構名稱 作用 聽小骨 將鼓膜的振動放大,傳遞給耳蝸 鼓膜 感受空氣中的聲音產生振動 耳郭 收集聲音送人耳道 耳蝸 將聽小骨傳遞的振動傳遞給聽覺神經 聽覺神經 將耳朵接收到的聲音信息傳遞給大腦 第五課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把聲音的輕重不同稱為聲音的強弱。 2、A將一把鋼尺(或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用一只手壓住鋼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撥動鋼尺的另一端。輕輕撥動鋼尺,聽一聽,鋼尺發出的聲音很弱,鋼尺振動的幅度很小;用力撥動鋼尺,鋼尺發出的聲音很強,振動的幅度很大。 B輕輕撥動橡皮筋,橡皮筋發出的聲音很弱,振動的幅度很?。挥昧軇酉鹌そ睿鹌そ畎l出的聲音很強,振動的幅度很大。 C輕輕敲擊鼓面,鼓面發出的聲音很弱,振動的幅度很?。挥昧η脫艄拿妫拿姘l出的聲音很強,振動的幅度 很大。 以上實驗證明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越強;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 越弱。 3、我們用不同的力量敲擊鼓面時,可以研究聲音強弱與振動與幅度之間的關系。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或紙屑的目的是更清楚地觀察到鼓面的振動情況。 4、懸掛一個輕小的球靠近音叉,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音叉振動的幅度的變化。小球被彈得越遠,說明音叉振動的幅度越大;小球被彈得越近,說明音叉振動的幅度越少。 第六課 1、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 2、聲音的高低和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物體振動得越快,發出的聲音就越高;物體振動得越慢,發出的聲音就越低。 3、A比較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鐵管,鐵管越粗,振動越慢,聲音越低;鐵管越細,振動越快,聲音越高。敲擊大小不同的兩支音叉,小音叉發出的聲音高,大音叉發出的聲音低。說明聲音的高低和發聲體的粗細(大?。┯嘘P。 B我們可以用不斷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并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鋼尺的方法來研究聲音的高低和物體振動快慢的關系。尺子伸出桌面越長,尺子振動得越慢,發出的聲音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尺子振動得越快,發出的聲音越高。擊打粗細相同、長短不同釘子時,釘子越短,振動越快,發出的聲音越高。說明聲音的高低和發聲體的長短有關。 C 吹奏口琴,使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善介L越厚,發出的音調越低;簧片越短越薄,發出的音調越高。 通過以上實驗,發現聲音的高低變化和發聲體的長短、粗細、厚薄有關。比較長的、粗的、厚的物體,振動越慢,聲音越低;比較短的、細的、薄的物體,振動越快, 聲音越高。 第七課 1、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箏等樂器,是靠弦的振動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的,弦樂器通常有一個木制的共鳴箱來使聲音更洪亮。 2、A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動,改變弦振動部分的長度,弦振動的部分越長,弦發出的聲音越低;弦振動的部分越短,弦發出的聲音越高。 B通常琴弦的粗細是不同的,撥動琴弦時,琴弦越細, 聲音越高;琴弦越粗,聲音越低。 C調節根琴弦的松緊程度,撥動琴弦時,琴弦越緊,聲音越高;琴弦越松,聲音越低。 結論: 弦樂器,是靠弦的振動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的,弦越細、越緊、越短,弦的振幅就越大,聲音就越響;越粗、越松、越長,弦的振幅就越小,聲音就越低。 第八課 1、像排簫、笛子、小號、管風琴等樂器是靠空氣振動發聲的。像鼓、鑼等樂器是靠樂器本身的振動發聲的。像吉他、鋼琴、豎琴是靠琴弦振動發聲的。像電子琴通過敲擊繃緊的金屬條發聲的??傊瑯菲魇强空駝影l出聲音的。 2、水瓶琴的制作:選擇七個相同的瓶子,裝入不同高度的水,便制成了一個水瓶琴。 敲擊水瓶琴時,發聲的是瓶子和里面的水,瓶子都是相同的,所以音高的差別主要由水決定,水越多,發出的聲音越低;水越少,發出的聲音越高。 吹水瓶琴時,發聲的是瓶子里面的空氣柱,所以水越多,空氣柱越短,發出的聲音越高;水越少,空氣柱越長,發出的聲音越低。撥彈橡皮筋時,皮筋越緊,聲音越高;皮筋越松,聲音越低。 第二單元呼吸與消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