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思想政治統編人教版(2019年)必修4高一下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四課探索認識的奧秘4.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新知導入《蜀道難》(節選) 作者:李白 噫(y)吁(x)嚱(x)!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fú,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不與秦塞(sài)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zhàn)相鉤連“秦嶺,天下之大阻也”,秦嶺的險峻是秦蜀古道開鑿的最大障礙。在古代,川陜間的古代棧道盤旋于高山峽谷之間,或鑿山為道,或修橋渡水,或依山傍崖構筑。4.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政治認同】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標準和目的四個方面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科學精神】理解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探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公共參與】通過與動物的本能活動、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的比較,明確實踐的基本特點。核心素養目錄Contents認識與實踐壹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貳壹認識與實踐【探究與分享】材料孔子往東游歷,遇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問他們爭論的原因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中午時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同車傘樣,等到中午卻像個盤子或缽盂了。這不是因為遠的時候大,而近的時候小嗎?”(后)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覺得挺涼快;等到了中午,熱得像把手伸進燙水里樣。這不是因為近的時候熱,遠的時候涼嗎?”孔子不能裁決他們的是非。兩個小孩譏笑道:“誰說你知識豐富呢?思考:(1)《兩小兒辯日》給我們什么啟示?(2)簡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1、認識與實踐1.認識的含義及類型P48-49(1)含義: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主體≠動物人類特有對象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性質≠被動的反映積極的(2)類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1、認識與實踐①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感性認識我國在抗擊新冠病毒中取得初步勝利1.認識的含義及類型P48-49(2)類型:1、認識與實踐②理性認識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理性認識為什么會發生新冠病毒的傳染?如何才能避免類似傳染病的發生呢?(2)類型:1.認識的含義及類型P48-491、認識與實踐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初級階段高級階段1.認識的含義及類型P48-49(3)認識類型的辯證關系思考:小馬是如何知道水的深淺的呢?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么?1、認識與實踐(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主體≠動物人類特有方式≠認識對象≠主觀思維自然界人類社會性質≠主觀思維活動≠認識活動(思考、辯論、認識、言論)2.實踐的含義及基本形式P491、認識與實踐1、蜜蜂筑巢。2、資產階級革命。3、學生認真思考。4、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橋。5、科學家研究新冠疫苗。判斷:下列哪些屬于實踐活動?即學即練科學實驗活動改造自然界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2)實踐的基本形式2.實踐的含義及基本形式P49為了更好地加強港珠澳地區的聯系,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我們開始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它的成功,離不開全體工作人員的辛勤努力,修建橋梁還有受地形、地貌、地質、氣象、水文等自然條件的影響,他們克服了一切困難。在建設的過程中,他們運用了各種現代技術,體現了我國橋梁建設的偉大成就,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港珠澳大橋的成功建設,對珠三角地區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思考:材料體現了實踐的什么特點?1、認識與實踐3.實踐的特點P49-50港珠澳大橋的修建實踐主體實踐手段實踐對象實踐過程和結果要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也具有客觀性。客觀的客觀的客觀的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1、認識與實踐3.實踐的特點P49-50(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①實踐的基本要素(主體、對象、手段)都是客觀的②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具有客觀性。1、認識與實踐主觀能動性港珠澳大橋的修建①原因:實踐主體的能動性(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改造自然(創造新的物質生活資料)改造社會(創造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②表現: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客觀是事實存在的主觀是人對客觀的能動反映3.實踐的特點P49-50(2)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1、認識與實踐①社會性:實踐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的人的活動,不是孤立的活動。②歷史性: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展著的。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3.實踐的特點P49-50(3)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貳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探究與分享】材料根據交通擁堵的新情況以及市民對出行的新要求,2020年H市政府在首批公共自行車投入使用兩年后,決定實施城區二期公共自行車網點建設項目,并就二期網點選址方案公開征求意見,市民反響熱烈。市政府根據市民意見和建議,結合儀器的使用狀況,按照優先考慮居民點、公交點、商貿點、公共服務點的原則,對網點選址方案進行了調整,取消、新增了許多網點。該項目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在方便市民出行、緩解交通擁堵、解決公交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等方面成效顯著,獲得了市民的普遍贊譽。思考:結合材料,說明H市政府的上述做法是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4、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P50-52(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P50-52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4、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P50-52(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P50-52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a.實踐不斷產生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推動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實踐的發展為人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認識發展。c.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推動認識不斷深化。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4、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P50-52(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P50-52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a.只有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推敲的東西,才能檢驗主觀認識與客觀認識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夠滿足這一要求的,就是處在主觀和客觀交匯點上的實踐.b.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c.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事物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4、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P50-52(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P50-52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a.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b.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4、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P50-52(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P50-52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①正確的認識促進實踐的發展;②錯誤的認識阻礙實踐的發展。(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原理】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方法論】①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自覺參與實踐活動。②重視認識的反作用,重視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做到理論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4、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P50-52課堂總結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與實踐認識的含義、形式實踐的含義實踐的基本形式實踐的特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課堂練習1.從國內到國外再回國內,經過8300多個日日夜夜的孜孜以求,河南藥學家、河南師范大學校長常俊標和他的團隊捧出了四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研藥一治療艾滋病、腦梗、肝癌和丙肝的藥。這體現了實踐()①是按照主觀的內在本性改造世界②是種直接現實性活動③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能動性活動④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點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D課堂練習2.互聯網的發展,使人們網購商品的結構越來越合理、品種越來越齊全、服務越來越周到。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都可以通過網購滿足需求。互聯網正在改變著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同時,互聯網金融帶給消費者的便捷服務,也在從另一個層面改變著中國人的消費觀念。這表明()①認識來源于實踐并指導實踐②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③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④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發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4.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預習要求]1.科學精神:理解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探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2.公共參與:通過與動物的本能活動、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的比較,明確實踐的基本特點。3.政治認同: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標準和目的四個方面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重點: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難點:實踐與認識課前預習案一、認識與實踐1.認識(1)含義: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2)認識的兩種不同形式和階段:和。①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事物的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②理性認識: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全體、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③辯證關系: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2.實踐(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一種性活動。(2)實踐的特點①實踐具有性②實踐具有性③實踐具有性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1)實踐不斷產生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推動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3)實踐鍛煉和提高了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地反映了客觀事物。4.實踐是認識的。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才是認識的目的。課堂探究案【探究與分享】材料孔子往東游歷,遇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問他們爭論的原因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中午時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同車傘樣,等到中午卻像個盤子或缽盂了。這不是因為遠的時候大,而近的時候小嗎?”(后)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覺得挺涼快;等到了中午,熱得像把手伸進燙水里樣。這不是因為近的時候熱,遠的時候涼嗎?”孔子不能裁決他們的是非。兩個小孩譏笑道:“誰說你知識豐富呢?(1)《兩小兒辯日》給我們什么啟示?(2)簡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探究與分享】材料根據交通擁堵的新情況以及市民對出行的新要求,2020年H市政府在首批公共自行車投入使用兩年后,決定實施城區二期公共自行車網點建設項目,并就二期網點選址方案公開征求意見,市民反響熱烈。市政府根據市民意見和建議,結合儀器的使用狀況,按照優先考慮居民點、公交點、商貿點、公共服務點的原則,對網點選址方案進行了調整,取消、新增了許多網點。該項目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在方便市民出行、緩解交通擁堵、解決公交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等方面成效顯著,獲得了市民的普遍贊譽。結合材料,說明H市政府的上述做法是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課后鞏固案2020年3月2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城四號”著陸器和“玉免二號”月球車進入第十五月夜,目前“玉免二號”月球車累計月面行駛399.788米。“嫦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完成第十五月晝工作,分別于3月2日4時和3月1日20時6分,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設置,進入月夜休眠模式。據此回答1~2題。1.嫦娥四號在世界上首次借助地月中繼通信衛星實現月球背面的測控通信并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與巡視探測,其搭載的科學實驗項目驗證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和理論,這為我國未來的太空探索打下堅實基礎。這主要說明了()A.認識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并促進了認識的發展B.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重要標準之一C.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點D.獲得認識是為了填補人類對于月球背面認知上的空白2.2019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公布,利用“號”就位光譜探測數據,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為解答長期困擾國內外學者的有關月幔物質組成的問題提供了直接證據,將為完善月球形成與演化模型提供支撐。這表明A.科技進步為人類認識的發展提供了日益完備的工具B.認識對象的復雜性促進了人類認識的發展C.科學實驗是為了獲得感性認識D.科學探索能超越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50天前,新一茬的超級稻超優千號”在海南三亞率先播種,目前正處于分葉期,長勢良好。”2020年2月7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亞南繁試驗基地水稻栽培負責人李建武告訴記者。新年新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定下新目標:推廣“超優千號”1000萬畝,畝增產100公斤,為國家增產糧食100萬噸。為此,春節假期過后,他率領團隊在三亞基地一刻也沒閑著,感心管護“超優千號”的生長。據此回答3~4題。3.“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說:“電腦很重要,書本知識也很重要,都是基礎,但是電腦、書本里面是種不出水稻來的。”這一通俗的語言蘊含的哲理是()①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②間接經驗正確與否需要通過直接經驗檢驗③任何權威不可能水遠正確④不結合實際,書本知識最終是沒有意義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19年,新華社發布了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向大漠要耕地,把荒地變良田的“綠色奇跡”的消息。海水稻是利用常規育種方法和分子技術培育出的存活率高、抗病性強的新型水稻品種,它的推廣可以實現鹽堿地變良田的歷史性飛躍。從認識論的角度看,這表明()①鹽堿地變良田是水稻超越鹽堿地及其自身生長規律制約的結果②海水稻的成功培育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③科學家不斷深化對海水稻的認識是為實踐服務的④在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中,科學家培育出了新的物質生活資料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參考答案課前預習案一、1.(1)能動(2)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現象外部本質內部高級發展依賴2.(1)直接現實(2)客觀物質主觀能動社會歷史二、1來源2動力(2)認識工具(3)人的認識3.唯一標準正確4.目的改造世界課堂探究案【探究與分享】提示:(1)兩小兒日》通過兩個孩子對大陽遠近的論難倒孔子的故事,啟發我們觀察事物要看本質,不要被表象所述感,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2)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一關系【探究與分享】提示: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H市政府結合儀器的使用狀況和市民出行的需求,確定了二期公共自行車網點選址方案。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H市政府根據交通擁堵的新情況,以及市民對出行的新要求,做出實施城區二期公共自行車網點建設的決策。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該項日的建成及入使用,在方使市民出行、緩解交通擁堵、解決公交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等方面成績顯著,獲得了市民的普遍。①實踐是認識的目的,H市政府根據市民的意見和建議,對二期網點選址方案進行了調整,取消、新增了許多網點。課后鞏固案1.CA錯誤,認識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并促進了認識的發展。C符合題意,“四號”驗了一系列關技術和理論,說明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點。B說法錯誤,實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準。D說法錯誤,得認識是為了指導實。故選C2.AA符合題意,利用“城四號”就位光語探測教據,為完善月球形成與演化模型提供支,這表明科技進步為人類認識的發展提供了日益完備的工具。B說法錯誤,認識對象的復雜性并不能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C說法錯誤,科學實驗是為了獲得理性認識,更好的改造世界。D說法錯誤,科學探索并不能超越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故選A3.B①④符合題意,“電腦很重要,書本知識也很重要,都是基礎,但是電腦、書本里面是種不出水來的。”這一通俗的語言蘊含的哲理是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不結合實際,書本知識最終是沒有意又的。②錯誤,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標準。③不合題意,題意主旨與此項無關。故選B4.D①錯誤,鹽堿地變良田是人在尊重客觀規律基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②不符合題意,海水稻的成功培有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屬于法,不屬于認識論。③④合題意,海水稻是利用常規育種方法和分子技術培育出的存活高、抗病性強的新型水稻品種,它的推廣可以實現鹽堿地變良田的歷史性飛躍,從認識論的角度看,這表明科學家不斷深化對海水的認識是為實服務的,在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中,科學家培育出了新的物質生活責料。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學案.doc 4.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課件.ppt 小馬過河.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