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動物大家族1.給動物分類實驗名稱:制作脊椎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實驗目的:認識脊椎的結構和功能。實驗器材:線軸6個、圓紙片5張、棉線、膠帶、剪刀。實驗步驟1.感知脊椎,提出問題?!凹棺滴挥趧游矬w內,我們身體里也有脊椎”,兩人一小組,相互摸脊椎,感知脊椎是一節一節的,并思考這樣的脊椎有什么作用。2.出示線軸和脊椎圖,“一個一個的線軸與一節一節的脊椎很相似,把這些線軸連起來,就可以一副完整的脊椎模型”3.了解建構脊椎模型的步驟:在圓紙片的中心位置打孔。在相鄰線軸之間墊一張圓紙片,用棉線把這些線軸和圓紙片穿起來。拉直棉線,用膠帶將兩端的線頭固定住4.將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讓上面的線軸向一側傾斜。5.讓上面的線軸向不同的方向傾斜。指導學生發現模型還是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傾斜。6.再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脊椎不是一節一節的,而是一整根,那我們的身體會是什么樣的情況?”從而發現脊椎在攴撐身體、保護內臟的同時,還能讓身體在一定范圍內運動注意事項:1.被摸脊椎的同學身體要向前彎曲。摸脊椎的同學要注意手不能停留在脊椎的某一點上,而是從上向下摸,感受脊椎是一節一節的柱狀結構。2.打孔時,注意安全。3.制作脊椎模型時,注意拉直棉線,固定住線頭,保證線軸和圓紙片能夠緊湊地連接在一起2.魚類實驗名稱:探究魚的腮和鰭的作用。實驗目的:觀察魚的游動和呼吸,認識魚的鰭和鰓的作用實驗器材:魚、水槽、滴管、紅色食用色素實驗步驟:1.通過圖片認識魚的鰓和鰭,猜想它們的作用。2.把鯽魚放進一個比較大的水槽里,觀察魚是怎么游動的。3.再次觀察魚游動時各部位的鰭是怎么動的?前進時哪些鰭在動?拐彎時哪些鰭在動?4.同學們發現了什么?魚游動時,它的各種鰭是配合運動的。尾鰭不斷擺動,在魚前進時起主要作用:胸鰭和尾鰭配合劃動,在魚拐彎時起主要作用。他們是各有分工,且相互協作。5.“那么魚的鰓有什么作用呢?”把鯽魚放在一個狹小的水槽里。6.在一個小燒杯里裝上清水,用紅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調成紅色液體。7.用滴管吸取少量紅色液體,并滴到魚嘴前方。8.觀察紅色液體是從魚的什么部位流出來的。此時,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紅色液體從魚嘴中進入,從鰓蓋后流出。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這一現象與鰓有沒有關系”。注意事項:1.有些魚游動速度快,觀察鰭的狀態比較困難,所以要選擇游動速度慢的魚進行觀察。2.觀察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時,魚停在水中不動時實驗現象比較明顯,所以最好將魚放在狹小的容器里。使用深紅色液體,能獲得比較理想的實驗效果。3.鳥類實驗名稱:研究鴿子的羽毛實驗目的:研究鴿子的羽毛,認識羽毛的結構與功能實驗器材:鴿子的正羽、絨羽,剪刀,水,滴管實驗步驟:出示鴿子的羽毛,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發現鴿子身上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正羽是覆蓋在鳥身體上的大型羽片。鴿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長有正羽。絨羽緊貼鳥的身體,鲴小而柔軟2.再使用放大鏡觀察鴿子的正羽,你有什么發現?正羽上有羽片和一根長長的“管子”。羽片上有一根根排列整齊的“細線”。輕摸羽毛,發現羽片比較順滑。3.指導學生剪正羽管,觀察正羽管剪開后的樣子,正羽管中間是空的。4.在正羽上滴一滴水,水會被吸收嗎?在正羽的羽片上滴一滴水,水滴會從正羽上滑下,不會被吸收。5.用放大鏡觀察,絨羽是什么樣的?放大鏡下的絨羽像棉花一樣篷松。6.引導學生思考交流羽毛的這些特點與鳥類飛行有什么關系。注意事項:根據構造和功能,羽毛可以分為正羽、絨羽和纖羽。另外,正羽和鉞羽之間還存在一系列過渡類型。本課的教學中,只研究最典型的正羽和緘羽。2.在正羽上滴水時,要提醒學生滴一滴就可以了,不要一次性滴很多水4.哺乳類實驗名稱:探究脂肪的作用。實驗目的:認識脂肪有保持體溫的作用。實驗器材:脂肪,冰水,膠帶,燒杯,膠套。實驗步驟1.提出問題:北極熊是怎樣保持體溫的呢?2.科學家發現北極熊身上除了有厚厚的皮毛,還有厚厚的脂肪。你能大膽的猜測嗎?3.這是豬身上的板油,可以模擬北極熊體內的脂肪。引導學生了解實驗步驟。4.將豬板油用膠帶裹在手指上5.將裹有豬板油的手指和正常的手指同時放入盛有冰水的燒杯中。6.兩根手指要在冰水中停留1~2分鐘,對比手指感覺到的溫度。7.通過視頻資料了解北極熊是如何保持體溫的。注意事項1.要用冰水,這樣實驗效罘比較明顯。哺乳動物體溫能夠保持相對穩定,是復雜而系統的生命現象。脂肪具有保持體溫的作用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物體的運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