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374650266700第二框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學習目標 必備知識:知道現代經濟體系的科學內涵;建設經濟體系的原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措施。 關鍵能力:能夠理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明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的是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444500273050 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我國建設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背景下進行的。 科學精神:準確理解現代化經濟體系構成之間的關系;明確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以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法治意識:勞動者、消費者、經營者都必須遵守法律法規,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公共參與:從勞動、創業、經營等角度,積極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 -387350273685 基礎梳理 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原因 ①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②只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堅實而強大的物質基礎。 2.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科學內涵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它包括以下七個部分: (1)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和核心。 (2)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配置資源的主要機制。 (3)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激勵和平衡機制。 (4)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在空間布局方面的體現。 (5)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生態環境基礎。 (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與外部世界的聯系機制。 (7)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基礎。 以上幾個體系是統一整體,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借鑒發達國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 3.我國經濟的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4.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措施 (1)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 (2)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3)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 4.實體經濟的內涵 實體經濟是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的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貿服務業、建筑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 5.實體經濟的地位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 6.如何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1)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 (2)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營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 (3)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4)完善支持實體經濟的信貸政策,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5)重點支持相關產業發展。 7.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含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指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機構對需供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2)重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 (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4)要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4413256985易錯提示 1.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 答案:× 解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 2.優化經濟結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現總量增長和質量提高的途徑與方法。 答案:× 解析: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現總量增長和質量提高的途徑與方法。 3.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中低速發展階段。 答案:× 解析: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4.虛擬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 答案:× 解析: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 5.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消費端入手。 答案:× 解析: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端入手。 6.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 答案:× 解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40322513970深化探究 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從深圳速度到深圳質量再到深圳標準,深圳一直走在探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到2020年,深圳將建立健全覆蓋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的多層次、高水平的深圳標準體系,高質量已經成為深圳新時期發展的重中之重。 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圳強化產業、研發、市場、資本、人才等全要素協同,制定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專項政策,實施綜合創新生態優化計劃,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創新之都;出臺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的政策措施,為企業減負。同時,實施大氣質量提升和強化措施,努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加快補齊教育醫療等短板。深圳的高質量發展在不斷提升人民的獲得感。 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生活知識,簡要概括深圳市髙質量發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該市是如何通過推動高質量發展來提升人民獲得感的。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為貫徹十九大精神實現全面小康,某地立足當地優良的生態環境,實施“旅游+”計劃,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了綠色崛起。該地把旅游作為主導產業發展,以旅游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占當地GDP總量的一半以上。在推進綠色崛起時,不滿足于“賣門票”“賣特產”等初級旅游形態,通過實施“旅游+”計劃,重點發展休閑經濟、會展經濟、電商經濟等新型經濟,增加旅游賣點,實現業態升級。該地批準落戶建立了產業園,發展重點主要為電子信息、旅游產品、創意陶瓷等實體產業。產業園實行最嚴格的環保準入制度,絕不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總量的擴張。該地還成立生態經濟院士專家工作站,有效破解了當地智力資源貧乏難題,極大提高了產學研和自主創新能力,加快了高端人才、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聚集,推動地方品牌、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請結合材料并運用經濟與社會相關知識,分析該地是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實現綠色崛起的。 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通過人、機、物的全面互聯,推動形成了全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正是5G超大寬帶,海量效據,超低時延的特性,讓其成為工業互聯的通訊管道,開辟了萬物泛在互聯、人機深度交互,智能引領變革的新征程,為數字經濟釋放出無限潛能。如5G在工業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不僅為制造業乃至整個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提供關鍵支撐,還能對教有、直播、醫療、游戲等傳統行業進行創新,不斷催生出了諸多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動能培育壯大。 結合材料并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5G是如何通過工業互聯網釋放數字經濟增長潛能的。 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江蘇省在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企業提升品質和性能;通過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積極實施“1+3”功能區戰略,實現蘇南蘇北資源共享,努力縮小區域差距。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江蘇省是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 -339725-3175隨堂訓練 1.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按照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還要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由此可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在( ) ①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 ②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 ③引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 ④為我國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2.針對我國實體經濟增速下降明顯,運營成本快速上漲,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等問題,我國采取多種措施,筑牢實體經濟發展根基。下列措施中,可以激發我國實體經濟活力的有( ) ①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機制,使按要素分配成為實體經濟領域的主要分配方式 ②發揮稅收調節作用,通過結構性減稅,減輕各類實體經濟負擔 ③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在實體經濟領域堅持效率優先的原則 ④充分發揮財政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引導資源合理流向實體經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新農人是指具有知識、眼光、技能、追求的人,為了創業理想而投身到農業之中的創業者們,他們通過承包或者其他方式,獲得擁有使用權的土地,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養殖、種植,并通過團隊的智慧進行科學化、系統化的生產創業活動,可持續地利用土地,保護環境,創造健康安全的農產品。新農人的出現有利于( ) ①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進虛擬經濟健康發展 ②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③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加農民勞動性收入 ④提高農產品質量,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信息服務業是利用計算機和通信網絡等現代科學技術從事信息加工、處理、傳遞活動,以信息產品為社會提供服務的專門行業。2019年3月,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參會代表一致認為5G時代的到來對企業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國著力發展信息服務業的重要意義是( ) ①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業態、新動能,加快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②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實體經濟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升 ③提高信息消費的質量水平,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④促進我國虛擬經濟實施以價取勝戰略,增強國際競爭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某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抓住“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新節點、搭建各類要素下鄉橋梁和鍛造鄉村發展內生引擎”三個關鍵,構建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的“新生態”。該市的做法( ) ①創新了農業生產經營方式 ②形成了協調聯動的城鄉發展體系 ③推動創新引領的產業體系的形成 ④有力地推動了農村農業的現代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0005013335參考答案 深化探究 1.答案:特征:貫徹創新、綠色、共享理念,促進經濟、自然、社會協調發展。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完善產業體系和創新生態體系,擴大就業創業。②激發實體經濟活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質量,滿足有效需求。③形成環境保護的空間格局.推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居環境質量的躍升。④加快補齊民生短板,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市民,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明確此題的知識范圍是“經濟生活”知識,屬宏觀考查。然后再分別對兩個問題進行分析。對于第一小問,結合材料信息“實施綜合創新生態優化計劃”“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可知.深圳市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特征是貫徹創新、綠色、共享理念,促進經濟、自然、社會的協調發展。對于第二小問,考生必須立足材料中深圳市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所采取的具體舉措,如“強化……全要素協同” “出臺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的政策措施,為企業減負”“實施大氣質提升和強化措施,努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加快補齊教育醫療等短板”,然后從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激發實體經濟活力、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補齊民生短板等角度進行分析。 2.答案: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②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旅游產品、創意陶瓷等實體產業,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產業結構,推動互聯網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業態升級,加速綠色崛起;④堅持創新引領,通過集聚人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設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引擎;⑤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對產業園區發展實行嚴格準入制度,推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經濟發展體系。 解析:本題考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本題以某地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速綠色崛起為話題設置相關情境,從《經濟與社會》角度設置相關問題,考查考生對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等知識的把握,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3.答案:①推動了工業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鞏固現代經濟體系,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②激發了創新活力,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③催生出了諸多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壯大新動能,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④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優化經濟結構轉型,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解析:本題以工業互聯網通過人、機、物的全面互聯,推動形成了全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對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屬于分析說明類試題,材料中“工業互聯網通過5G與人、機、物的全面互聯,推動形成了全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說明5G可以鞏固現代經濟體系,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材料中“5G在工業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對教有、直播、醫療、游戲等傳統行業進行賦能創新”說明5G激發了創新活力,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材料中“5G在工業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催生出了諸多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動能培育壯大”說明5G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壯大新動能,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以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4.答案:①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江蘇省采取措施促進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發展實體經濟。 ②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江蘇省通過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③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實施區域發展戰略。江蘇省實施“1+3”功能區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解析: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問題,在解答時要按照以下思路進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題。這是解題的基礎,可有效避免“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的現象。第二步,圍繞主題,回歸教材。以試題反映出的問題為中心與教材聯系,找出材料與教材的“結合點”。第三步,緊扣題意,合理作答。 隨堂訓練 1.答案:B 解析:①④正確,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還要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由此可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在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為我國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②錯誤,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才能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③錯誤,“引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夸大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作用。故選:B。 2.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實體經濟的發展。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筑牢實體經濟發展根基。可通過發揮稅收調節作用,通過結構性減稅,減輕各類實體經濟負擔;要充分發揮財政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引導資源合理流向實體經濟,②④符合題意。在公有制實體經濟中,按勞分配仍然是主要分配方式,①錯誤;無論是初次分配還是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③錯誤。 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鄉村振興、實體經濟的相關知識。題干強調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①排除;新農人的出現有利于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但并不一定能增加農民勞動性收入,③排除;題中“通過承包或者其他方式,獲得擁有使用權的土地”“進行科學化、系統化的生產創業活動”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農產品質量,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②④正確且符合題意。 4.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實體經濟。我國著力發展信息服務業,對實體經濟來說,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業態、新動能,加快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實體經濟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升,①②正確且符合題意;發展信息服務業不會提高信息消費的質量水平,③排除;信息服務業是實體經濟,不是虛擬經濟、應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增強國際競爭力,④錯誤。 5.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該市抓住“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新節點、搭建各類要素下鄉橋梁和鍛造鄉村發展內生引擎”三個關鍵,構建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的“新生態”,形成了協調聯動的城鄉發展體系,有力地推動農村農業的現代化,②④說法正確。材料中強調的是該市構建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的“新生態”,沒有提到創新了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創新引領的產業體系的形成的相關內容,①③不符合題意,故排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