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第3節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案教學目標確定課程標準的要求是:概述糖類有多種類型,它們既是細胞的重要結構成分,又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舉例說出不同類型的脂質對維持細胞結構和功能有重要作用。根據上述要求和建議,本節課教學目標確定如下:1.概述糖類的種類和作用。2.舉例說出脂質的種類和作用。3.說明糖類和脂質的相互轉化。教學思路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情境引入在科學研究和制藥等領域,經常要進行動物細胞培養。體外培養動物細胞時,需要為細胞分裂和生長提供營養。絕大多數情況下,培養基中都會有葡萄糖。討論:1.對于培養的細胞來說,葡萄糖可能起什么作用?2.在培養脂肪細胞時,即便沒有向培養基中添加脂肪,新形成的脂肪細胞中也會出現油滴。這說明什么?思考討論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一、糖類的種類和作用通過與同學們一起解答上面的問題,得出結論:糖類為細胞提供營養和能量,并且可以轉化成脂質。糖類的概念:關于碳水化合物名稱的起源,可舉例說明;哪些糖類不是“碳水化合物”,舉例說明概念的發展。了解糖類的分類依據,把握糖類的分類、分布及功能:單糖:不能再分的糖。常見單糖(主要類型:五碳糖——核糖和脫氧核糖,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并利用多媒體展示它們的分子式)及分布、功能(著重強調葡萄糖是細胞活動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質、五碳糖構成核酸)。二糖:水解時能夠形成兩分子單糖的糖。用媒體展示,指導學生分析,通過分析讓學生了解幾種主要的二糖及它們的組成和水解產物。多糖:水解時可形成3個及3個以上單糖的糖。主要是淀粉、糖原、纖維素等多糖的分布(存在生物及部分)和作用。二、脂質的種類和作用脂質的元素組成:C、H、O有些脂質還含有P和N脂質的分類:常見的脂質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常見的脂質。教師指導學生比較課本1g糖原氧化分解釋放出約17KJ的能量,而1g脂肪可以放出約39KJ的能量,得出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教師提問:在人和動物體內,脂肪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這些脂肪有什么作用?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自己通過看書去解決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變成主動。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構成多種細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在這里,老師提問學生固醇類物質分別有什么作用?讓學生回答問題,這樣可以引導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走。三、糖類和脂質的相互轉化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細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儲存起來;如果葡萄糖還有富余,就可以轉變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給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類的飼料,使它們肥育,就是因為糖類在它們體內轉變成了脂肪。而食物中的脂肪被消化吸收后,可以在皮下結締組織等處以脂肪組織的形式儲存起來。但是糖類和脂肪之間的轉化程度是有明顯差異的。例如,糖類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類代謝發生障礙,引起供能不足時,才會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轉化為糖類。預習思考:1.糖類都甜嗎?甜的物質都是糖嗎?2.日常生活中都接觸到哪些糖?如何分類?3.結合教材,試列舉糖的主要類型、分布與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對脂肪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作業布置完成習題板書設計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第3節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一、糖類的種類和作用1、單糖2、二糖3、多糖二、脂質的種類和作用1、脂肪2、磷脂3、固醇三、糖類和脂質的相互轉化讓學生思考細胞培養的培養中為什么要加入葡萄糖?以及培養脂肪細胞的培養基中為什么會出現油滴?情境引入分別介紹單糖、二糖和多糖。糖類的種類和作用脂質的種類和作用分別介紹脂肪、磷脂和固醇。明白糖類和脂質的相互轉化的條件。糖類和脂質的相互轉化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