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4.2.1隋的興亡 課件(共29張PPT)+教案+導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4.2.1隋的興亡 課件(共29張PPT)+教案+導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4-2-1
隋的興亡
一、學習目標
知道隋朝建立、統一與滅亡的史實;掌握隋朝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及意義;了解隋朝滅亡的原因。
二、課前自主學習
(一)隋朝建立和統一全國
1.隋朝建立
___________年,北周外戚___________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定都___________。
2.隋文帝改革
①措施:
進行一系列改革,加強___________,打擊地方豪強實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對立的因素,發展經濟,并打敗___________。
②作用:
穩固了___________,為___________奠定基礎;對后世的政治制度產生深遠影響。
3.隋的統一
___________,滅掉___________,統一全國。
(二)隋朝大運河
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于鞏固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大運河的開通,給___________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耗費了巨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化了___________,最終導致隋朝短命而亡。
(三)隋朝的覆滅
___________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隋朝覆滅。隋的統治,歷時___________年。
三、問題探究
1.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對比隋朝之前南北朝政權并立的局面,隋朝統一天下,有什么意義呢?
2.閱讀閱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回答問題:
隋朝大運河有幾段、連接了哪些水系?
聯系我國河流走向的特點,想想開鑿大運河的原因。
3.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1:據史書記載,隋煬帝先后征發了百余萬人開鑿通濟渠,百余萬人開鑿永濟渠,十余萬人開鑿邗(han)溝。運河通航后,隋煬帝又下令建造高大、華麗的龍舟,率數千艘大小船只南巡,護衛的士兵和拉船的民工多達幾十萬人,沿途州縣要準備豐厚的貢品和上好的食物。
資料2:朝人皮日休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資料3:宋朝人張洎說:“唯汴水橫亙中國,
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并山澤之百貨,悉由此路而進。
應如何評價隋朝開通大運河?
4.隋朝和秦朝有哪些相似之處?
課堂檢測
1.
陳朝滅亡前,江南人民厭惡腐朽的陳王朝,盼望南北統一,民間傳唱著:“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謠中的“汝”是指(  )
A.西晉
B.北周
C.隋朝
D.北魏
2.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蒙曼博士說:“隋朝之所以興盛有四個原因,第一是統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國際秩序。”這里的“工程”主要指(  )
A.長城
B.都江堰
C.長安 
D.大運河
3.
隋朝末年,一位商人要去大運河的中心城市。請問他的目的地是(  )
A.涿郡
B.洛陽
C.揚州
D.余杭
4.
宋代詩人汪洙《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下列與“金榜題名”最相關的制度是(  )
A.禪讓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分封制
5.
“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該篇檄文痛斥的是(  )
A.隋文帝
B.隋煬帝
C.漢武帝
D.光武帝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皮日休
(1)依次寫出材料一中三個位置的名稱:
①_____ ②____ ③_____
四段的名稱:A.
______ B.________
C._____ D.__________
(2)隋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是什么?
(3)結合材料二分析,大運河的開通有什么意義?
參考答案
課前自主學習
一、1.581
楊堅
長安
2.①中央集權
突厥
②后方
統一全國
3.589年
陳朝
二、南北經濟
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勞動人民
財力
物力
社會矛盾
三、618
38
問題探究
1.結束了近4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大大加強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推動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2.(1)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
大運河連接的五大水系是海河、黃河、淮水、長江和錢塘江。
(2)我國主要河流走向具有自西向東的特點。從南到北的交通很不便利。陸路交通又存在速度慢,運量少,運費高的缺點。
3.積極: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于鞏固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消極: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激化了社會矛盾,最終導致隋朝短命而亡。
4.①都是由分裂走向統一的王朝;
②都由于統治者奢侈殘暴,過度使用民力,導致階級矛盾激化,引發農民起義;
③都因農民起義瓦解其統治;
④都是短命的王朝。
⑤為了鞏固統治,都在制度上有所創新,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朝代。
課堂檢測
1.C
2.D
3.B
4.C
5.B
6.答:
(1)
①洛陽;②涿郡;③余杭
A.
永濟渠;B.
通濟渠;C.
邗溝;D.
江南河
(2)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3)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版歷社八上4-2-1
隋的興亡
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隋朝建立、統一與滅亡的史實;掌握隋朝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及意義;了解隋朝滅亡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概述隋文帝治理國家的措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隋朝的統一,使學生認識國家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分析“開通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等問題,培養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分析、評價大運河開鑿的目的和作用。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知導入
(資料式導入)自夏商周一來,尤其是進入春秋戰國時期,歷史就進入到了諸侯國割據混戰的局面,一直到秦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第一次實現了大一統;而到了兩漢時期,又進一步推動了大一統格局,大一統大概維持了400多年。直到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歷史又再次進入政權分立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算一算,將近有400多年的分裂,一直到隋唐時期,才再次迎來了迎來了古代中國一個開放革新的大一統時代。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二課。
二、新課學習
(一)隋朝建立和統一全國
1.隋朝建立
>>>
多媒體課件趙翼《廿二史札記》的部分內容
“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值周宣帝早殂,結鄭譯等,矯詔入輔政,遂安坐而攘帝位”。
——趙翼《廿二史札記》
設置目的:得出隋朝的建立過程。
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
隋文帝作為雄圖大略的政治家,北周既不能統一天下。又迅速走向腐敗而亡國,其歷史教訓需要總結,以此為鑒,從而勵精圖治,以適應長期分裂的祖國的統一和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隋文帝出于順應這種新的形勢要求。在政治上、經濟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
2.隋文帝改革
措施:
進行一系列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地方豪強實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對立的因素,發展經濟,并打敗突厥。
由改革措施引導學生得出改革的作用:
穩固了后方,為統一全國奠定基礎;對后世的政治制度產生深遠影響。
3.隋的統一
>>>
多媒體課件展示隋滅陳渡江作戰的艦船
589年,滅掉陳朝,統一全國。
>>>
多媒體課件展示隋統一全國前后的局面變化
思考與討論:對比隋朝之前南北朝政權并立的局面,隋朝統一天下,有什么意義呢?
4.隋初社會經濟的繁榮
>>>
多媒體課件展示隋文帝勤政的有關資料:
隋文帝經常通宵達旦處理政事。他崇尚節儉,自己和后妃平常都不穿華麗的衣服。他比較愛護百姓,遇到饑荒的時候,經常派人到民間去了解百姓吃的是什么,得知百姓只能吃爛豆子和米糠時,他流淚自責,不食酒肉,與民同甘共苦。他在位的20多年里,國家統一安定的局面得到維護,人民負擔較輕,人口大幅度增長,國家儲存的糧食、布匹可供政府五六十年的開銷。元朝史學家馬端臨甚至發出“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的贊嘆。
由此得出隋初社會經濟的繁榮的表現:
國家統一的局面得到維護,人民負擔較輕,人口大幅度增加,國家儲存的糧食、布匹可供政府五六十年的開銷。
原因:
國家統一,社會安定。
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
(二)隋朝大運河
>>>
多媒體課件展示《隋書·地理志》部分內容
南方江浙一帶,“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并湊”,十分繁華。
——《隋書·地理志》
隋朝時期:北方關中和洛陽地區,人口激增,糧食供應感到嚴重不足。
教師設疑:怎樣解決北方糧食供給不足問題?
學生:需要把南方的糧食運到北方。
通過什么方式把江浙一帶富饒物產運到北方?
當時的主要運輸方式:
陸路運輸糧食:
只能利用車、馬,靠人力、畜力進行,運量小、速度慢、費用大。
水運糧食比起陸運:
運量大,速度快,費用小。
思考與討論:哪種方式更適合大量的南糧北運呢?
學生:水運
為了方便南北之間的貨物往來,從春秋時期開始,人們就利用天然河道或在天然河流之間開鑿人工運河,進行水路運輸。
隋煬帝即位后,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他征集數百萬民工,從605年起,歷時6年,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運河的基礎上,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長2
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
多媒體課件展示隋朝大運河示意圖
教師設疑:
閱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思考問題:
(1)隋朝大運河有幾段、連接了哪些水系?
學生:
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
大運河連接的五大水系是海河、黃河、淮水、長江和錢塘江。
(2)聯系我國河流走向的特點,想想開鑿大運河的原因。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我國主要河流走向具有自西向東的特點。從南到北的交通很不便利。陸路交通又存在速度慢,運量少,運費高的缺點。
>>>
多媒體課件展示隋朝時期相關資料:
資料1:據史書記載,隋煬帝先后征發了百余萬人開鑿通濟渠,百余萬人開鑿永濟渠,十余萬人開鑿邗(han)溝。運河通航后,隋煬帝又下令建造高大、華麗的龍舟,率數千艘大小船只南巡,護衛的士兵和拉船的民工多達幾十萬人,沿途州縣要準備豐厚的貢品和上好的食物。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激化了社會矛盾。
資料2:朝人皮日休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隋朝就是讓大運河給弄滅亡的,但是從大運河開通至今,南北溝通還都要靠它。如果沒有當年隋煬帝三下江都南巡,最終導致滅國的事情,那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功勞和大禹治水的相比也不差

資料3:宋朝人張洎說:“唯汴水橫亙中國,
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并山澤之百貨,悉由此路而進。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促進南北之間的經濟交流與發展
交流與討論:應如何評價隋朝開通大運河?
積極: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于鞏固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消極: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激化了社會矛盾,最終導致隋朝短命而亡。
(三)隋朝的覆滅
1.隋煬帝的罪狀
>>>
多媒體課件展示隋煬帝的執政期間的相關政策:
“洛陽宮”,“役使促迫,僵仆而斃者十四五焉”
——(《隋書·食貨志》)。
大興土木,營建東都洛陽
進攻高麗。612、613、614年,隋煬帝先后三次發動了進攻高麗的戰爭(《隋書·煬帝紀》),使“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鞠為茂草”。
——(《隋書》卷七《楊玄感傳》)。
多次發動攻打高麗的戰爭,導致田地荒蕪。
“罪無輕重,不待奏聞,皆斬”
——(《隋書·刑法志》)。
濫用酷刑、屠殺人民
大業元年,先后役使約三百萬人修建運河,男丁不夠,就以婦女充數。
大業三年,征丁百萬修筑長城。
無休止的徭役和勞役,使人民不堪忍受。百姓為了躲避徭役、勞役,甚至自斷手足各地紛紛爆發農民起義。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隋朝覆滅。隋的統治,歷時38年。
交流與討論:隋朝和秦朝有哪些相似之處?
①都是由分裂走向統一的王朝;
②都由于統治者奢侈殘暴,過度使用民力,導致階級矛盾激化,引發農民起義;
③都因農民起義瓦解其統治;
④都是短命的王朝。
⑤為了鞏固統治,都在制度上有所創新,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朝代;
三、課堂小結
四、課堂練習
1.隋朝實現南北統一的是(
C

A.公元前581年
B.公元581年
C.公元前589年
D.公元589年
2.對隋朝得以統一全國的歷史條件,分析不正確的是(
B

A.廣大人民渴望實現統一
B.社會秩序安定,南北經濟文化得到發展
C.江南經濟發展,縮小了南北經濟的差距
D.北方民族大融合,緩和了民族矛盾
3.隋朝有一商人通過大運河由南向北運輸貨物,他從余杭出發坐船去洛陽,那么他依次經歷了哪幾段運河(
A

A.江南河、邗溝、通濟渠
B.永濟渠、邗溝、江南河
C.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五、作業布置
1.背誦本課知識點
2.做練習冊
【板書設計】
一、隋朝建立和統一全國
1.隋朝建立
2.隋文帝改革
3.隋的統一
4.隋初社會經濟的繁榮
二、隋朝大運河
三、隋朝的覆滅
1.隋煬帝的罪狀
2.隋朝的覆滅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9張PPT)
第二課
開放革新的時代
——隋的興亡
歷史與社會
八年級上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新知導入
夏、商、周
秦漢
三國
兩晉
南北朝


大一統
大一統
一、隋朝建立和統一全國
新知講解
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
1.隋朝建立
“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值周宣帝早殂,結鄭譯等,矯詔入輔政,遂安坐而攘帝位”。
——趙翼《廿二史札記》
新知講解
隋文帝作為雄圖大略的政治家,北周既不能統一天下。又迅速走向腐敗而亡國,其歷史教訓需要總結,以此為鑒,從而勵精圖治,以適應長期分裂的祖國的統一和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隋文帝出于順應這種新的形勢要求。在政治上、經濟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
新知講解
穩固了后方,為統一全國奠定基礎;對后世的政治制度產生深遠影響。
2.隋文帝改革
措施:
進行一系列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地方豪強實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對立的因素,發展經濟,并打敗突厥。
新知講解
3.隋的統一
589年,滅掉陳朝,統一全國。
隋滅陳渡江作戰的艦船
南北朝對立局面
隋統一全國后局面
新知講解
結束了近4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大大加強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推動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對比隋朝之前南北朝政權并立的局面,隋朝統一天下,有什么意義呢?
新知講解
4.隋初社會經濟的繁榮
隋文帝經常通宵達旦處理政事。他崇尚節儉,自己和后妃平常都不穿華麗的衣服。他比較愛護百姓,遇到饑荒的時候,經常派人到民間去了解百姓吃的是什么,得知百姓只能吃爛豆子和米糠時,他流淚自責,不食酒肉,與民同甘共苦。他在位的20多年里,國家統一安定的局面得到維護,人民負擔較輕,人口大幅度增長,國家儲存的糧食、布匹可供政府五六十年的開銷。元朝史學家馬端臨甚至發出“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的贊嘆。
新知講解
表現:國家統一的局面得到維護,人民負擔較輕,人口大幅度增加,國家儲存的糧食、布匹可供政府五六十年的開銷。
原因:
國家統一,社會安定。
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
4.隋初社會經濟的繁榮
新知講解
二、隋朝大運河
南方江浙一帶,“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并湊”,十分繁華。
——《隋書·地理志》
北方關中和洛陽地區,人口激增,糧食供應感到嚴重不足。
怎樣解決北方糧食供給不足問題?
可以把南方的糧食運到北方嗎?通過什么方式?
新知講解
當時的主要運輸方式:
陸路運輸糧食:只能利用車、馬,靠人力、畜力進行,運量小、
速度慢、費用大。
水運糧食:比陸運運量大,速度快,費用小。
哪種方式更適合大量的南糧北運呢?
水運
新知講解
為了方便南北之間的貨物往來,從春秋時期開始,人們就利用天然河道或在天然河流之間開鑿人工運河,進行水路運輸。
隋煬帝即位后,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他征集數百萬民工,從605年起,歷時6年,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運河的基礎上,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長2
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新知講解
閱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思考問題:
(1)隋朝大運河有幾段、連接了哪些水系?
(2)聯系我國河流走向的特點,想想開鑿大運河的原因。
隋朝大運河示意圖
新知講解
(1)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
大運河連接的五大水系是海河、黃河、淮水、長江和錢塘江。
(2)我國主要河流走向具有自西向東的特點。從南到北的交通很不便利。陸路交通又存在速度慢,運量少,運費高的缺點。
新知講解
資料1:據史書記載,隋煬帝先后征發了百余萬人開鑿通濟渠,百余萬人開鑿永濟渠,十余萬人開鑿邗(han)溝。運河通航后,隋煬帝又下令建造高大、華麗的龍舟,率數千艘大小船只南巡,護衛的士兵和拉船的民工多達幾十萬人,沿途州縣要準備豐厚的貢品和上好的食物。
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激化了社會矛盾。
新知講解
資料2:朝人皮日休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隋朝就是讓大運河給弄滅亡的,但是從大運河開通至今,南北溝通還都要靠它。如果沒有當年隋煬帝三下江都南巡,最終導致滅國的事情,那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功勞和大禹治水的相比也不差

新知講解
資料3:宋朝人張洎說:“唯汴水橫亙中國,
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并山澤之百貨,悉由此路而進。
促進南北之間的經濟交流與發展
新知講解
積極: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于鞏固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消極: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激化了社會矛盾,最終導致隋朝短命而亡。
應如何評價隋朝開通大運河?
新知講解
三、隋朝的覆滅
“洛陽宮”,“役使促迫,僵仆而斃者十四五焉”。
——(《隋書·食貨志》)
大興土木,營建東都洛陽
1.隋煬帝的罪狀
新知講解
進攻高麗。612、613、614年,隋煬帝先后三次發動了進攻高麗的戰爭(《隋書·煬帝紀》),使“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鞠為茂草”。
——(《隋書》卷七《楊玄感傳》)。
多次發動攻打高麗的戰爭,導致田地荒蕪。
新知講解
“罪無輕重,不待奏聞,皆斬”
——(《隋書·刑法志》)。
濫用酷刑、屠殺人民
大業元年,先后役使約三百萬人修建運河,男丁不夠,就以婦女充數。大業三年,征丁百萬修筑長城。
無休止的徭役和勞役,使人民不堪忍受。百姓為了躲避徭役、勞役,甚至自斷手足各地紛紛爆發農民起義。
新知講解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隋朝覆滅。隋的統治,歷時38年。
2.隋朝的覆滅
新知講解
①都是由分裂走向統一的王朝;
②都由于統治者奢侈殘暴,過度使用民力,導致階級矛盾激化,引發農民起義;
③都因農民起義瓦解其統治;
④都是短命的王朝。
⑤為了鞏固統治,都在制度上有所創新,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朝代;
隋朝和秦朝有哪些相似之處?
課堂小結
隋的興亡
建立:
統一:
繁榮:
滅亡:
581年、隋文帝、長安
589年
618年
大運河(一、二、三、四、五)
奇跡
“開皇之治”
隋煬帝的暴政
課堂練習
1.隋朝實現南北統一的是(

A.公元前581年
B.公元581年
C.公元前589年
D.公元589年
C
課堂練習
2.對隋朝得以統一全國的歷史條件,分析不正確的是(

A.廣大人民渴望實現統一
B.社會秩序安定,南北經濟文化得到發展
C.江南經濟發展,縮小了南北經濟的差距
D.北方民族大融合,緩和了民族矛盾
B
3.隋朝有一商人通過大運河由南向北運輸貨物,他從余杭出發坐船去洛陽,那么他依次經歷了哪幾段運河(

A.江南河、邗溝、通濟渠
B.永濟渠、邗溝、江南河
C.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A
課堂練習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本溪市| 阳山县| 木里| 甘孜县| 旬阳县| 铁岭县| 闸北区| 上栗县| 张家口市| 怀宁县| 本溪市| 大同市| 修文县| 博乐市| 沅江市| 永春县| 简阳市| 荆门市| 东乡| 郯城县| 靖安县| 九龙坡区| 紫金县| 永福县| 名山县| 安顺市| 温泉县| 嘉定区| 平昌县| 普陀区| 大宁县| 长子县| 漳平市| 天台县| 石屏县| 苍梧县| 射洪县| 安庆市| 广汉市| 保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