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四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與勝利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反法西斯的大目標下聚集,為人類的和平與正義而戰。隨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戰爭的進程發生了根本轉變,法西斯國家在各個戰場敗退,相繼投降。無數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更使人們對未來充滿和平的渴望。走向戰爭1938吞并奧地利慕尼黑陰謀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面爆發1939突襲波蘭西線攻勢擴大1941蘇德戰爭太平洋戰爭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亞洲戰場進一步擴大1941二戰規模達到最大知識回顧①英法等國推行綏靖政策(主要原因)③受侵略國未能團結起來,各自為戰,被德國各個擊破2.你認為在這樣的態勢下,反法西斯國家怎樣做才能盡快打敗法西斯國家?②法西斯國家比較成功地采取了閃電戰的戰術1.大戰初期法西斯國家的侵略為什么屢屢得手?導入聯合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戰的轉折說說圖片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怎樣一步步建立起來的?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儀式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請結合下列資料及教材P78,思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在什么情況下建立的。資料蘇德戰爭爆發前,丘吉爾說: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獄(蘇聯),我至少要發表一篇同情魔王(斯大林)的聲明。1.背景①蘇德戰爭爆發后,美英蘇對外關系的變化②《大西洋憲章》的發表,為后來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奠定了基礎③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二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戰根本原因:德、意、日不斷擴大的野蠻侵略戰爭,給許多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使法西斯勢力成為世界和平與正義力量的共同敵人。2.標志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這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3.意義(1)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是打敗法西斯的最重要的保證(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最重要保證);(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使得二戰的性質變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反法西斯國家相互援助,協同作戰,戰斗力加強,逐漸扭轉了戰爭形勢太平洋戰場北非戰場亞洲戰場歐洲戰場(蘇德戰場)二戰的主要戰場中途島海戰斯大林格勒戰役阿拉曼戰役閱讀教材P79的內容,找出二戰的三個主要戰場,各個戰場的轉折點分別是什么歷史事件?二.二戰的轉折性戰役蘇德戰場太平洋戰場北非戰場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途島海戰阿拉曼戰役“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軍反侵略戰爭的轉折點。”——羅斯福致斯大林的賀信(1)背景:①1942年4月美國艦載飛機轟炸日本本土,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仍對日本構成威脅;②1942年,日本陸軍的三分之二以上陷于中國戰場,無力在陸上發動新的進攻,只得寄希望于海軍,以鞏固并加強日本的海上優勢,徹底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1.中途島海戰(太平洋戰場)中途島1942.6(2)概況:1942年6月,野心膨脹的日本再次進攻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前哨基地和珍珠港的屏障一中途島。雙方展開海空大戰。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5)結果美國以少勝多,日軍損失慘重。從此,日本從此喪失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6)影響:(3)影響:日軍慘敗,從此喪失了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太平洋戰爭出現轉機。中途島海戰中,美國的情報人員破譯了日軍的電報密碼,對日軍的行動了如指掌,所以美軍預先做好伏擊,轟炸日本的飛機。戰斗持續了一天,四艘航空艦被擊沉,300多架飛機被炸。(1)背景:①斯大林格勒是連接蘇聯歐洲部分南北水路交通的樞紐和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希特勒為使德國避免兩線作戰的窘境,決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蘇聯。2.斯大林格勒戰役(蘇德戰場)(2)經過:蘇德戰爭中,德軍于1942年7月發動了更大的攻勢。德國軍隊橫掃蘇聯西南地區,逼近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并進行大規模轟炸。斯大林格勒幾乎被夷為平地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中開始反擊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巷戰——一房一巷都不能失去每一座樓房都是一個碉堡,蘇軍士兵頑強地打擊敵軍斯大林格勒的工人們響應政府號召,紛紛拿起武器,保衛自己的工廠1943年2月,蘇聯集中兵力開始反攻,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德軍第6軍團司令保盧斯率領殘部向蘇軍投降德軍第6軍團被俘的部分軍官斯大林格勒大會戰期間,消滅的德軍達150萬,俘獲德軍2500名軍官,包括一名元帥200多名將軍。(3)意義: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戰爭形勢開始向著有利于反法西斯國家一方轉變了斯大林格勒戰役1.結合圖片和書本知識,說說斯大林格勒的的戰略地位?2.為什么說斯大林格勒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二戰的轉折點?它是連接蘇聯歐洲部分的南北水陸的交通樞紐,還是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軸心國損失了大批主力部隊,這改變了雙方的力量對比;給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各國人民巨大的鼓舞;蘇軍開始進入戰略反攻。蘇軍大反攻:1944年蘇軍的大反攻成功收復了幾乎全部的國土,并在沿途各國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打擊德軍,解放了東歐諸國。1942年10月英軍發動反攻,將德意軍隊趕出埃及。1943年5月,徹底清除了北非地區的德意軍隊,北非戰事結束“阿拉曼戰役之前,大英帝國戰無不敗;阿拉曼戰役之后,大英帝國戰無不勝。”——丘吉爾3.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①地點:②交戰雙方:③戰役結果:④意義北非戰場的轉折點德軍戰敗,不久投降,1943、5北非戰事結束。埃及的阿拉曼英軍與德意聯軍3.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1942、10-111943.9意大利投降北非戰事結束后,盟軍乘勝追擊,于1943年7月在意大利登陸。1943年9月,意大利發生政變,墨索里尼政府垮臺,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新組建的意大利政府對德宣戰。三.意大利投降隨著反法西斯力量在各個戰場節節推進,盟國領導人相繼舉行會議,以加速戰爭進程,早日實現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德黑蘭會議開羅會議四、開羅會議與德黑蘭會議會議背景時間地點參加國主要內容、成果作用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①盟軍在三大戰場轉入反攻,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發生根本性轉折②為加強合作、協調行動并商討戰后世界安排問題1943年11月22—26日埃及開羅1943年11月底至12月初伊朗德黑蘭美英中美英蘇討論了三國在緬甸配合作戰和戰后處置日本的問題;會后發表《開羅宣言》,規定中國領土歸還中國著重研究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以及戰后處置德國等問題利于三國協同對日作戰加強了三國聯合對德作戰《開羅宣言》的發表對中國來說有什么特殊意義?1、開羅會議是中國第一次正式參加反法西斯大國首腦會議,它表明中國的大國地位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2、《開羅宣言》成為戰后處理日本問題的重要法律依據,為中國戰后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領土提供法律依據。《開羅宣言》的發表對中國來說有什么特殊意義?①它向世人莊嚴宣告:日本所竊取中國的領土,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這表明中國人民堅持抗戰、收復領土的神圣權利得到了國際公認。②美、英、中三國商討了聯合對日作戰的計劃以及戰后如何處置日本的問題,有利于加速日本的投降和二戰的早日結束,充分體現了二戰反法西斯的性質。五、諾曼底登陸很慶幸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和國度,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視頻激趣話歷史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美、英和加拿大等國盟軍5個步兵師、3個空降師在法國諾曼底沿海登陸。為此次登陸盟軍集結兵力達287.6萬人,6500艘戰斗艦艇和運輸船只,11000架作戰飛機及2700架運輸機。這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戰。蘇德戰場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德國陷入兩面夾擊四、諾曼底登陸1.時間、地點:2.參與部隊:3.結果:4.意義:1944年6月6日凌晨法國諾曼底以美、英、加拿大等國組成的盟軍盟軍成功登陸,建立起向德國腹地進攻的戰線。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此次成功登陸,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重要轉折點,加速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加快了戰爭的最后勝利。知識梳理五、諾曼底登陸想一想有人說,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這是什么意思?第二戰場——是指英美軍隊以英國為基地,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歐洲大陸西部開辟的直接對德作戰的戰場。這個戰場就是與蘇德戰場相呼應的歐洲第二戰場。這是區別于當時蘇德戰場的另外一個戰場,所以被稱作歐洲第二戰場。什么是第二戰場?“第二戰場”是指英、美在歐洲大陸開辟的反德國法西斯的戰場。確切地說,即以英國為基地,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歐洲西部登陸,直接對德軍作戰,這個戰場就是與蘇德戰場相呼應的歐洲第二戰場。1944年6月6日凌晨,以美、英為主力的盟軍橫渡英吉利海峽,成功在諾曼底登陸,建立起向德國腹地進攻的戰線。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1,華盛頓,《聯合國家宣言》大戰的轉折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7~1943.2中途島海戰:1942.6,阿拉曼戰役:1942.10國際會議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諾曼底登陸:1944.6,歐洲第二戰場開辟——蘇德戰場的轉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北非戰場的轉折點——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討論了如何進行對德作戰以及戰后歐洲安排的問題。討論三國在緬甸配合作戰和戰后處置日本的問題。1943.11一個同盟兩次會議三個戰場三次戰役一次登陸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戰的轉折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4.1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戰的轉折.pptx 諾曼底登陸.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