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常見的酸和堿》說課稿各位老師大家好:首先感謝學校給我提供展示的平臺,同時也希望在座的老師給我的課提出寶貴的意見。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級化學第十單元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第二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選擇、學法指導、教學過程設計及教學反思等六個方面進行說課。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本節(jié)內容在本冊課程的學習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學內容包括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及酸的化學性質幾個部分,是在學習了氧氣、碳及其化合物、金屬等簡單物質的性質和用途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學習。通過對酸的學習,可以為堿鹽的學習打下基礎,完善無機物之間的關系網絡。同時探究酸的學習方法,可以為堿的學習提供知識基礎和學法幫助。本節(jié)課十分鮮明的體現的新教材的特點,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獲得感性認識,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敘述文字,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常見的酸與日常生活、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對學生今后參加社會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教學目標A、知識目標⑴知道鹽酸、硫酸的主要性質和用途,并能熟練書寫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⑵認識濃硫酸的腐蝕性及使用酸時的安全注意事項。B、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動手、觀察、思考、記憶、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C、情感目標通過學生動手作探究試驗,進行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加深STS的體會,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3、重點、難點重點:常見酸的物理、化學性質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酸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及有關方程式的書寫二、學情分析:對于鹽酸、硫酸這兩種實驗室常見的酸,學生并不陌生,但對于他們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了解的不是很全面,從此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學起點應定位于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設計有利于他們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化學學習情境,讓他們動手實驗、去觀察、去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并探索出規(guī)律來,在“做科學”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三、教法選擇1、實驗探究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能給學生帶來直觀深刻的認識,對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微型實驗輔助教學,在課堂上微型實驗能讓人人參與,極大地提高了每個人的熱情,而且實驗效果明顯又節(jié)約試劑。充分發(fā)揮了實驗對學生認知、情感、態(tài)度、方法的激勵和引導作用,有助于做到實驗引導和啟發(fā)思維相統(tǒng)一。2、多媒體輔助法用投影儀顯示有關演示實驗,用課件顯示要點強化感受。四、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的體驗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⑴設計實驗讓學生根據疑問創(chuàng)設試驗,例如濃硫酸的稀釋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釋那樣直接加入蒸餾水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激發(fā)調動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思維方式。⑵實驗驗證通過推測、實驗、觀察、記錄、歸納總結,獲取知識,例如:酸溶液能和金屬氧化物進行反應嗎?反應會有什么現象?據此進行探究。并進一步了解化學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方法。⑶溫故知新 梳理舊知并及時聯系生活,例如:在已學習過的活潑金屬與酸反應的基礎上思考生活中的應用。在學生理解的知識層面上促進知識向應用層面的轉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合作交流,思考深刻。學習成為一種才藝展示和心理愉悅的享受。⑷反思評價歸納總結所得的結論,并在討論交流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五、教學過程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本節(jié)課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1、導入新課在生活中、化學課上,你接觸過、聽說過哪些酸?請你列舉出你在化學課上和生活中所接觸過的酸。由此開始引導學生建立對酸的初步認識。2、鹽酸和硫酸⑴展示鹽酸和硫酸,觀察顏色、狀態(tài),并聞其氣味。比較同體積鹽酸和硫酸的質量。直接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鹽酸 硫酸顏色、狀態(tài) 打開瓶蓋后的現象 氣味 ⑵探究濃硫酸的腐蝕性學生活動1:這個試驗采用微型試驗完成。教師強調濃硫酸具有強烈腐蝕性。我們生活中的物品如紙片、布等接觸到濃硫酸會出現什么現象呢?實驗儀器:帶帽的多用滴管、玻璃片、小木棍、紙、布藥品:濃硫酸記錄實驗現象試驗 放置一會兒后的現象用多用滴管在紙上寫字 把濃硫酸滴加到小木棍上 把濃硫酸滴到一小塊布上 實驗效果直觀鮮明,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討論:濃硫酸的脫水性,吸水性。過渡:我們試驗中和生活中經常用的是稀硫酸,濃硫酸的稀釋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釋那樣直接加入蒸餾水嗎?⑶、濃硫酸的稀釋教師提示:比較濃硫酸的與水的密度;回憶濃硫酸溶于水的現象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演示:①、稀釋濃硫酸的正確操作②、稀釋濃硫酸的錯誤操作觀察實驗效果歸納: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里。進一步設疑:如果濃硫酸不慎灑出,該怎么辦?能不能立刻拿水沖洗?3、酸的化學性質對酸的化學性質的探究采用微型試驗,人人動手參與。實驗儀器:微型滴管、試管實驗藥品: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鎂條、鋅粒、鐵釘、生銹的鐵釘、稀鹽酸、稀硫酸⑴酸與指示劑的作用學生活動2:在試管中分別滴入稀鹽酸和稀硫酸,把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別滴入鹽酸和硫酸中,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現象。歸納: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⑵與活潑金屬反應學生活動3:試管中分別放入鎂條、鋅粒、鐵釘,分別滴加稀鹽酸和稀硫酸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現象,并書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歸納:活潑金屬能和酸反應生成金屬化合物和氫氣這個性質已經學習過,在此為了增強知識結構的完整性進一步鞏固反應現象及方程式的書寫。設疑:通過學習酸的這一條性質,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什么?學生討論會形成多種答案,例如不可將醋放在鍋中長時間烹調,不可用鋁制品調拌要放醋的涼菜。⑶酸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學生活動4:在試管中將兩根生銹的鐵釘分別放入稀鹽酸和稀硫酸中,觀察生銹的鐵釘表面和溶液顏色的變化。這個實驗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難在判斷生成物,因而必須認真觀察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這也是探究實驗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應物很好確定,生成物中是+2價亞鐵離子還是+3價的鐵離子,對比學生活動3中,學生已經知道亞鐵離子存在于溶液中的顏色,就可以得到結論。設疑:有沒有其他信息能幫助你確定生成物?學生思考討論:反應物氧化鐵中鐵元素為+3價。記錄實驗現象,練一練書寫化學方程式。Fe2O3 + HCl Fe2O3 + H2SO4歸納:酸能和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水和另一種金屬化合物。設疑:通過學習酸的這一條性質,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學生分組實驗中有的由于沒能掌握好酸的用量,會出現開始時觀察到鐵銹逐漸消失,溶液由無色慢慢變成黃色,當鐵銹消失以后,鐵釘表面會冒出氣泡,溶液顏色變淡,最后由黃色變成淺綠色。小組討論分析原因:取用的稀鹽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實驗現象不一樣。總結:當酸不足或適量時,鐵銹與酸反應;當酸過量時,與鐵銹反應剩余的酸就會繼續(xù)與鐵反應。設疑:除銹時能否將金屬制品長時間浸在酸中?為什么?通過分析對比得到結論,很形象直觀的突破了難點。并通過實驗培養(yǎng)科學的態(tài)度,實事求是地描述所發(fā)生的現象。同時使學生了解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六、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在注重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時,更加注重了學生在活動中進行科學探究以及分析推論的體驗。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發(fā)揮。對知識理解和認識水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主動構建知識。《常見的酸和堿》說課稿韓玉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