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2張PPT)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一堂?!導入新課導入新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掌握基本的歷史線索,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了解西安事變的經過,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樹立和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學習目標一、九一八事變資料鏈接一、九一八事變自主學習一:閱讀課本86-87頁,完成表格并在書中做好標注。事件名稱時間地點策劃者經過結果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沈陽日本關東軍兩個步驟:①制造柳條湖事件;②進攻北大營,炮轟沈陽城。東北三省淪陷(一)事件概述學習新知探究一:日本為何發動九一八事變?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明治維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陸政策材料二:“今天之滿蒙地位……不僅在我國國防上,就在經濟上,也可以說是我國的生命線?!?br/>——1927年,田中義一提出了《田中奏折》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發動侵略戰爭。日本軍部勢力和關東軍下決心要制造事端,武裝奪取中國東北。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國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圍剿”紅軍,無心北顧。既定國策蓄謀已久轉嫁危機有機可乘論從史出(二)爆發原因材料研讀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原因日本大陸政策(蓄謀已久)01日本將中國東北視為生命線02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日本為擺脫危機加緊侵略中國。0304蔣介石積極內戰,日本有機可乘。學習新知探究二: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東北,為什么先制造柳條湖事件呢?為給侵略戰爭制造借口,欺騙世界輿論。另外,柳條湖距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東北重鎮沈陽很近,便于日軍在事件后迅速對這兩個戰略要地進行攻擊。合作探究(三)結果1931.9.191931.9沈陽長春哈爾濱1932.11931.11齊齊哈爾錦州1932.2東北三省淪陷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血腥屠殺細菌試驗掠奪資源推行奴化教育制造無人區掠奪資源一、九一八事變日軍鐵蹄下的東北資料鏈接探究三:為什么東北三省會迅速淪陷呢?材料一: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沖突。——1931年8月16日蔣介石致張學良電材料二:在北大營,一無所知的中國軍隊,多數人還睡在夢鄉,帶著武器庫鑰匙的將校軍官外出。士兵拿不到槍,正在赤手空拳,東奔西竄時,日軍已經沖進兵營?!嚼杳鲿r,奉天全城都落到我們手里……土肥原大佐就任奉天臨時市長。——[日]花谷正:《“滿洲事變”是這樣策劃的》不抵抗合作探究探究四:國民政府為什么要對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呢?中國“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御侮。未有國不統一而能取勝于外者?!?br/>“中國亡于帝國主義,我們還能當亡國奴,……若亡于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br/>——蔣介石在南昌的講話妄自菲薄攘外必先安內合作探究1931年10月,許世英代表蔣介石聲稱“如果日本能擔保中國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則國民黨可同意向日本……讓出東北?!?br/>——蔣介石在南昌的講話“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辱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決?!?br/>——蔣介石在南京國民黨黨員大會的講話1931年9月對日本及國際社會抱有幻想合作探究趙一曼中國共產黨的態度:堅決抵抗中國共產黨派出了以楊靖宇、趙一曼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黨員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后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堅持在東北地區抗擊日寇,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楊靖宇東北人民的態度:不做亡國奴,奮起反抗東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國奴,許多東北軍將士也不愿意離開家鄉進入關內,而是組織了抗日義勇軍,奮勇抗擊日本的侵略。愛國將領馬占山“吾奉命為一省主席,守土有責”“一息尚存,決不敢使尺寸土地淪于異族”。(四)影響學習新知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組織抗日義勇軍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3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成立。楊靖宇東北抗日隊伍抗擊日軍學習新知2、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1、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開始了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之路;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國內階級矛盾(即國共矛盾)民族矛盾(即中日矛盾)學習新知二、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華北危機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國民政府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學習新知東北淪陷華北危急?。?!材料一1935年上半年,日本通過與國民政府簽訂“秦土協定”和“何梅協定”,使冀察兩省與平津兩市“特殊化”,將中央軍、國民黨黨部驅逐出冀察和平津地區。1935年下半年,日本又企圖將華北“傀儡化”,并以此為目標開展了“華北自治運動”。其目的是使華北五省(河北、山東、山西、綏遠、察哈爾)脫離國民政府的統治,成為“滿洲國”化的特殊地區。材料三“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嚴峻的形勢激起北平各階層人民的極大憤慨。1935年12月9日凌晨,廣大愛國學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了……材料二今當我亡國滅種大禍迫在眉睫之時,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再一次向全體同胞呼吁:無論各黨派間……大家都應當停止內戰,以便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去為抗日救國的神圣事業而奮斗。——《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中國共產黨提出什么主張和要求?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材料研讀時間地點口號結果影響一二·九運動學習新知時間1935年12月9日地點北平新華門前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結果反動軍警用大刀、水龍、木棍鎮壓青年學生影響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一二·九運動學習新知(三)意義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的運動,它準備了抗戰的思想,準備了抗戰的人心,準備了抗戰的干部。一二·九運動將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紀念。——毛澤東一二·九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1935年底,中共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學習新知三、西安事變資料鏈接三.西安事變歷史背景(1)華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最主要矛盾。(2)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3)張學良和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4)蔣介石頑固堅持內戰政策,親赴西安威逼張、楊繼續進攻紅軍。學習新知東北淪陷,時逾五載……乃前方之守土將士浴血殺敵,后方之外交當局仍力謀妥協?!瓕W良等多年袍澤,不思坐視,因對介公為最后之諍諫,保其安全,促其反省......?????????????????????????????????????????????——《張,楊對時局宣言》根據材料,分析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90頁)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淪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華北,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蔣介石一直堅持妥協政策,引起包括國民黨愛國將領在內的社會各方面的不滿;西安學生舉行愛國游行請愿,呼吁抗日。材料研讀(一)西安事變的爆發中共努力學生請愿國民黨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停戰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兵諫”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張學良楊虎城1936年12月12日“兵諫”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學習新知三.西安事變資料鏈接中:國民政府外:日本和英美“張學良、楊虎城劫最高統帥,目無黨紀國法,形同叛逆,不“討伐”不足以張法紀!”——何應欽(摘自《中國現代史》)“茍有其他途徑可尋,又何必軍事解決呢?”“若使用武力,倘處置失當,即釀成民國以來空前之戰禍,實關系全民族最重大之問題”——宋美齡(摘自《西安事變回憶錄》)將對何應欽的行動“不惜給予援助”;要求南京“絕對不能與張學良妥協,否則日本政府將不能坐視”。——日本(摘自《中國現代史》)“蔣介石將軍,雖已失去自由,但中國政局仍為彼所操持,全世界聞訊之余,皆為之震驚。足見全世界均認蔣氏,為中國最大領袖,而自動推崇之。”——英美(摘自《紐約時報》)西安事變爆發后的復雜形勢材料研讀西安事變后,各派政治力量的態度如何?親日派何應欽主張武力討伐張楊,炸平西安,欲置蔣于死地,自己取而代之;親英美派宋美齡等主張與張楊談判,以和平的方式營救蔣介石。材料研讀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和平解決。秦邦憲葉劍英周恩來周恩來(穿飛行服者)處理好西安事變后返回延安應張學良電邀,中共中央派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博古)赴西安談判學習新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以大局為重!和平:可以有力推動國民黨向停止內戰、聯共抗日方向轉變。武力:中國有可能爆發更大的內戰。內戰再起,更有利于日本的侵略。合作探究(三)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分裂合作學習新知日本侵略中國抗爭九一八事變抗日義勇軍(東北抗日聯軍)局部抗戰擴大侵華華北危機一二·九運動全國性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西安事變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課堂總結侵略與反抗史中國近代史的基本主題,九一八事變日本開始了侵華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日軍占領東三省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為揭露日軍的陰謀,在中共領導下,北平學生發起了一二·九運動,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中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成為廣大人民共同的呼聲。在時局的感召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逼蔣抗日。在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課堂總結資料鏈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習近平拓展延伸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掌握基本的歷史線索,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2.了解西安事變的經過,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3.樹立和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戴玉強歌曲《松花江上》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一堂?!二、教授新課(一)九一八事變1、事件概述:學生自主學習一:學生閱讀課本P86—87頁完成表格,了解九一八事變概況,并在課本中做好標注。2、爆發原因:日本為什么要發動這一事變呢?是偶然為之還是蓄謀已久?學習歷史講究論從史出,請同學們看一組材料,完成問題探究一。問題探究一:日本為何發動九一八事變?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明治維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陸政策材料二:“今天之滿蒙地位……不僅在我國國防上,就在經濟上,也可以說是我國的生命線?!?br/>——1927年,田中義一提出了《田中奏折》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發動侵略戰爭。日本軍部勢力和關東軍下決心要制造事端,武裝奪取中國東北。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國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圍剿”紅軍,無心北顧。結合材料,我們探尋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內部原因和外部因素。從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我們能看出日本侵華是他的既定國策,是蓄謀已久的。這里同學們能舉例說明嗎?(學生回答可結合課本86頁“相關史事”內容)從材料三、材料四中可以看出日本此時發動戰爭的內部原因和外部條件。日本大陸政策(蓄謀已久)日本將中國東北視為生命線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日本為擺脫危機加緊侵略中國。蔣介石積極內戰,日本有機可乘。問題探究二: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東北,為什么先制造柳條湖事件呢?結合地圖,可以看出南滿鐵路柳條湖段地理位置的重要,距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都很近。日軍制造柳條湖事件,就是為了制造侵略借口,欺騙世界輿論。3、結果(1)東北三省淪陷。(2)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日軍鐵蹄下的東北人民過著屈辱的亡國奴生活,圖片展示日軍殘酷的殖民統治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以渲染氣氛,讓學生感受家國情懷。短短的4個多月時間,日軍以不到2萬人,擊敗了近20萬的東北軍,占領了3倍于日本領土的東北廣大地區。日本侵略者何以能夠如此輕易地實現其野心,東三省怎么會如此迅速淪陷呢?問題探究三:為什么東北三省會迅速淪陷呢?材料一: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沖突。 ——1931年8月16日蔣介石致張學良電材料二:在北大營,一無所知的中國軍隊,多數人還睡在夢鄉,帶著武器庫鑰匙的將校軍官外出。士兵拿不到槍,正在赤手空拳,東奔西竄時,日軍已經沖進兵營?!嚼杳鲿r,奉天全城都落到我們手里,……土肥原大佐就任奉天臨時市長。 ——[日]花谷正:《“滿洲事變”是這樣策劃的》概括材料一的核心內容,由此才導致了材料二中所述的悲哀,事發時東北軍戰士大多在睡夢中,武器夜晚入庫,握著武器庫鑰匙的將校軍官在外度周末……讓學生在哀與痛的情感體驗中去反思原因,去追問“為什么”,以期達到“以史為鑒”之效。國民政府為什么要對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呢?問題探究四:國民政府為什么要對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呢?材料一:中國“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材料二:“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御侮。未有國不統一而能取勝于外者?!?br/>“中國亡于帝國主義,我們還能當亡國奴,……若亡于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蔣介石在南昌的講話材料三:1931年10月,許世英代表蔣介石聲稱“如果日本能擔保中國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則國民黨可同意向日本……讓出東北?!?br/>——蔣介石在南昌的講話材料四:“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辱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決。——蔣介石在南京國民黨黨員大會的講話1931年9月分析四則材料的核心內容,了解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并在眾多原因中分析出最核心最主要的原因是“攘外必先安內”,蔣介石認為他的當務之急是先剿滅紅軍,消滅共產黨。4、影響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和東北人民的態度:面對著日寇的入侵,東北的淪陷,中國共產黨和東北人民是什么態度呢?中共堅決抵抗,并派楊靖宇等優秀共產黨員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說一說楊靖宇、趙一曼等人的故事,感受英雄們的英勇頑強和堅定忠貞的信仰。東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國奴,許多東北軍將士也不愿意離開家鄉進入關內,他們組織了抗日義勇軍,奮勇抗擊日本的侵略。要說明的是,東北抗日義勇軍是當時東北各支抗日武裝的統稱。其中比較著名的是以馬占山為總司令的黑龍江抗日義勇軍。參加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有工人、農民、學生、知識分子、東北軍官兵、地方官吏和鄉紳,你看成員非常廣泛,東北人民幾乎全民抗戰了。1936年時,東北各支抗日部隊開始改編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白山黑水間與日軍展開著殊死搏斗。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開始了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之路;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為主要矛盾,團結一致、抗日救亡的呼聲越來越高漲。(二)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日軍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平津危急、華北危急!1、華北危機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國民政府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材料一:1935年上半年,日本通過與國民政府簽訂“秦土協定”和“何梅協定”,使冀察兩省與平津兩市“特殊化”,將中央軍、國民黨黨部驅逐出冀察和平津地區。1935年下半年,日本又企圖將華北“傀儡化”,并以此為目標開展了“華北自治運動”。其目的是使華北五省(河北、山東、山西、綏遠、察哈爾)脫離國民政府的統治,成為“滿洲國”化的特殊地區。材料二:今當我亡國滅種大禍迫在眉睫之時,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再一次向全體同胞呼吁:無論各黨派間……大家都應當停止內戰,以便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去為抗日救國的神圣事業而奮斗。——《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材料三:“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嚴峻的形勢激起北平各階層人民的極大憤慨。1935年12月9日凌晨,廣大愛國學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了……“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中國共產黨提出什么主張和要求?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一二·九運動。學生自主學習二:閱讀課本P88頁,完成表格并在書中做好標注。3、意義一二·九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毛澤東同志在評價一二·九運動時,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伴隨著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成為廣大人民的共同呼聲。(三)西安事變1.材料研讀:根據材料,分析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90頁)東北淪陷,時逾五載……乃前方之守土將士浴血殺敵,后方之外交當局仍力謀妥協?!瓕W良等多年袍澤,不思坐視,因對介公為最后之諍諫,保其安全,促其反省......?????????????????????????????????????????????——《張,楊對時局宣言》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淪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華北,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蔣介石一直堅持妥協政策,引起包括國民黨愛國將領在內的社會各方面的不滿;西安學生舉行愛國游行請愿,呼吁抗日。2.西安事變的爆發1936年,被調到陜甘一帶進行“剿共”的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十七路軍,因為受到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受到中國共產黨“一致抗戰”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和紅軍達成了停戰協定,他們多次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但是,蔣介石依然頑固堅持內戰政策,不僅拒絕張、楊的要求,還調集嫡系部隊到豫陜邊境,壓迫張、楊繼續進攻紅軍。12月4日,蔣介石親自飛到西安來督戰,張、楊不愿同胞手足相殘,在口頭勸說無效的情況下,在12月12日清晨,采取了軍事行動,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這就是西安事變。3.西安事變爆發后的復雜形勢“張學良、楊虎城劫最高統帥,目無黨紀國法,形同叛逆,不“討伐”不足以張法紀!”——何應欽(摘自《中國現代史》)“茍有其他途徑可尋,又何必軍事解決呢?”“若使用武力,倘處置失當,即釀成民國以來空前之戰禍,實關系全民族最重大之問題”——宋美齡(摘自《西安事變回憶錄》)將對何應欽的行動“不惜給予援助”;要求南京“絕對不能與張學良妥協,否則日本政府將不能坐視”。——日本(摘自《中國現代史》)“蔣介石將軍,雖已失去自由,但中國政局仍為彼所操持,全世界聞訊之余,皆為之震驚。足見全世界均認蔣氏,為中國最大領袖,而自動推崇之?!?br/>——英美(摘自《紐約時報》)親日派何應欽主張武力討伐張楊,炸平西安,欲置蔣于死地,自己取而代之;親英美派宋美齡等主張與張楊談判,以和平的方式營救蔣介石。4.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和平解決。應張學良電邀,中共中央派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博古)赴西安談判。5.合作探究: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以大局為重!武力:中國有可能爆發更大的內戰。內戰再起,更有利于日本的侵略。和平:可以有力推動國民黨向停止內戰、聯共抗日方向轉變。6.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三、課堂總結侵略與反抗史中國近代史的基本主題,九一八事變日本開始了侵華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日軍占領東三省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為揭露日軍的陰謀,在中共領導下,北平學生發起了一二·九運動,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中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成為廣大人民共同的呼聲。在時局的感召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逼蔣抗日。在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分鐘回顧88年前的“九一八”事變.mp4 一二九運動宣傳.mp4 義勇軍進行曲.mp3 歷史紀錄片《西安事變》兵諫片段.mp4 戴玉強演唱《松花江上》.mp3 空襲警報.mp3 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pptx 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設計.doc 預響警報.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