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課件(42張PPT)+教案+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課件(42張PPT)+教案+素材

資源簡介

(共42張PPT)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一堂?!
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掌握基本的歷史線索,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
了解西安事變的經過,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
樹立和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
學習目標
一、九一八事變
資料鏈接
一、九一八事變
自主學習一:閱讀課本86-87頁,完成表格并在書中做好標注。
事件名稱
時間


策劃者




九一八
事變
1931年
9月18日
沈陽
日本
關東軍
兩個步驟:

制造柳條湖事件;

進攻北大營,
炮轟沈陽城。
東北
三省
淪陷
(一)事件概述
學習新知
探究一:日本為何發動九一八事變?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維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陸政策
材料二:“今天之滿蒙地位……不僅在我國國防上,就在經濟上,也可以說是我國的生命線?!?br/>——1927年,田中義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發動侵略戰爭。日本軍部勢力和關東軍下決心要制造事端,武裝奪取中國東北。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國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圍剿”紅軍,無心北顧。
既定國策
蓄謀已久
轉嫁危機
有機可乘
論從史出
(二)爆發原因
材料研讀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原因
日本大陸政策(蓄謀已久)
01
日本將中國東北視為生命線
02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日本為擺脫危機加緊侵略中國。
03
04
蔣介石積極內戰,日本有機可乘。
學習新知
探究二: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東北,為什么先制造柳條湖事件呢?
為給侵略戰爭制造借口,欺騙世界輿論。
另外,柳條湖距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東北重鎮沈陽很近,便于日軍在事件后迅速對這兩個戰略要地進行攻擊。
合作探究
(三)結果
1931.9.19
1931.9
沈陽
長春
哈爾濱
1932.1
1931.11
齊齊哈爾
錦州
1932.2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
血腥屠殺
細菌試驗
掠奪資源
推行奴化教育
制造無人區
掠奪資源
一、九一八事變
日軍鐵蹄下的東北
資料鏈接
探究三:為什么東北三省會迅速淪陷呢?
材料一: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沖突。
——1931年8月16日蔣介石致張學良電
材料二:在北大營,一無所知的中國軍隊,多數人還睡在夢鄉,帶著武器庫鑰匙的將校軍官外出。士兵拿不到槍,正在赤手空拳,東奔西竄時,日軍已經沖進兵營?!嚼杳鲿r,奉天全城都落到我們手里……土肥原大佐就任奉天臨時市長。
——[日]花谷正:《“滿洲事變”是這樣策劃的》
不抵抗
合作探究
探究四:國民政府為什么要對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呢?
中國“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
——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
“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御侮。未有國不統一而能取勝于外者?!?br/>“中國亡于帝國主義,我們還能當亡國奴,……若亡于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br/>——蔣介石在南昌的講話
妄自菲薄
攘外必先安內
合作探究
1931年10月,許世英代表蔣介石聲稱“如果日本能擔保中國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則國民黨可同意向日本……讓出東北?!?br/>——蔣介石在南昌的講話
“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辱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決?!?br/>——蔣介石在南京國民黨黨員大會的講話
1931年9月
對日本及國際社會抱有幻想
合作探究
趙一曼
中國共產黨的態度:
堅決抵抗
中國共產黨派出了以楊靖宇、趙一曼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黨員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后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堅持在東北地區抗擊日寇,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
楊靖宇
東北人民的態度:
不做亡國奴,奮起反抗
東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國奴,許多東北軍將士也不愿意離開家鄉進入關內,而是組織了抗日義勇軍,奮勇抗擊日本的侵略。
愛國將領馬占山
“吾奉命為一省主席,守土有責”
“一息尚存,決不敢使尺寸土地淪于異族”。
(四)影響
學習新知
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
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
組織抗日義勇軍
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
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193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成立。
楊靖宇
東北抗日隊伍抗擊日軍
學習新知
2、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1、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開始了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之路;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國內階級矛盾
(即國共矛盾)
民族矛盾
(即中日矛盾)
學習新知
二、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
華北危機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國民政府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學習新知
東北淪陷
華北危急?。?!
材料一
1935年上半年,日本通過與國民政府簽訂“秦土協定”和“何梅協定”,使冀察兩省與平津兩市“特殊化”,將中央軍、國民黨黨部驅逐出冀察和平津地區。1935年下半年,日本又企圖將華北“傀儡化”,并以此為目標開展了“華北自治運動”。其目的是使華北五省(河北、山東、山西、綏遠、察哈爾)脫離國民政府的統治,成為“滿洲國”化的特殊地區。
材料三
“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嚴峻的形勢激起北平各階層人民的極大憤慨。1935年12月9日凌晨,廣大愛國學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了……
材料二
今當我亡國滅種大禍迫在眉睫之時,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再一次向全體同胞呼吁:無論各黨派間……大家都應當停止內戰,以便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去為抗日救國的神圣事業而奮斗。
——《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中國共產黨提出什么主張和要求?
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材料研讀
時間
地點
口號
結果
影響
一二·九運動
學習新知
時間
1935年12月9日
地點
北平新華門前
口號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
結果
反動軍警用大刀、水龍、木棍鎮壓青年學生
影響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一二·九運動
學習新知
(三)意義
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的運動,它準備了抗戰的思想,準備了抗戰的人心,準備了抗戰的干部。一二·九運動將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紀念。
——毛澤東
一二·九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1935年底,中共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學習新知
三、西安事變
資料鏈接
三.西安事變
歷史背景
(1)華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最主要矛盾。
(2)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3)張學良和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4)蔣介石頑固堅持內戰政策,親赴西安威逼張、楊繼續進攻紅軍。
學習新知
東北淪陷,時逾五載……乃前方之守土將士浴血殺敵,后方之外交當局仍力謀妥協?!瓕W良等多年袍澤,不思坐視,因對介公為最后之諍諫,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張,楊對時局宣言》
根據材料,分析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90頁)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淪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華北,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蔣介石一直堅持妥協政策,引起包括國民黨愛國將領在內的社會各方面的不滿;西安學生舉行愛國游行請愿,呼吁抗日。
材料研讀
(一)西安事變的爆發
中共努力
學生請愿
國民黨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停戰
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
“兵
諫”
停止內戰
聯共抗日
張學良
楊虎城
1936年12月12日
“兵
諫”
停止內戰
聯共抗日
學習新知
三.西安事變
資料鏈接
中:國民政府
外:日本和英美
“張學良、楊虎城劫最高統帥,目無黨紀國法,形同叛逆,不“討伐”不足以張法紀!

——何應欽(摘自《中國現代史》)
“茍有其他途徑可尋,又何必軍事解決呢?”“若使用武力,倘處置失當,即釀成民國以來空前之戰禍,實關系全民族最重大之問題”
——宋美齡(摘自《西安事變回憶錄》)
將對何應欽的行動“不惜給予援助”;要求南京“絕對不能與張學良妥協,否則日本政府將不能坐視”。
——日本(摘自《中國現代史》)
“蔣介石將軍,雖已失去自由,但中國政局仍為彼所操持,全世界聞訊之余,皆為之震驚。足見全世界均認蔣氏,為中國最大領袖,而自動推崇之。”
——英美
(摘自
《紐約時報》)
西安事變爆發后的復雜形勢
材料研讀
西安事變后,各派政治力量的態度如何?
親日派何應欽主張武力討伐張楊,炸平西安,欲置蔣于死地,自己取而代之;
親英美派宋美齡等主張與張楊談判,以和平的方式營救蔣介石。
材料研讀
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和平解決。
秦邦憲
葉劍英
周恩來
周恩來(穿飛行服者)處理好西安事變后返回延安
應張學良電邀,中共中央派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博古)赴西安談判
學習新知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以大局為重!
和平:可以有力推動國民黨向停止內戰、
聯共抗日方向轉變。
武力:中國有可能爆發更大的內戰。
內戰再起,更有利于日本的侵略。
合作探究
(三)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
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分裂
合作
學習新知
日本侵略
中國抗爭
九一八事變
抗日義勇軍
(東北抗日聯軍)
局部抗戰
擴大侵華
華北危機
一二·九運動
全國性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
西安事變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課堂總結
侵略與反抗史中國近代史的基本主題,九一八事變日本開始了侵華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日軍占領東三省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為揭露日軍的陰謀,在中共領導下,北平學生發起了一二·九運動,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中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成為廣大人民共同的呼聲。在時局的感召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逼蔣抗日。在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課堂總結
資料鏈接
















——習近平
拓展延伸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掌握基本的歷史線索,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
2.了解西安事變的經過,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
3.樹立和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戴玉強歌曲《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一堂?!
二、教授新課
(一)九一八事變
1、事件概述:
學生自主學習一:
學生閱讀課本P86—87頁完成表格,了解九一八事變概況,并在課本中做好標注。
2、爆發原因:
日本為什么要發動這一事變呢?是偶然為之還是蓄謀已久?學習歷史講究論從史出,請同學們看一組材料,完成問題探究一。
問題探究一:日本為何發動九一八事變?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維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陸政策
材料二:“今天之滿蒙地位……不僅在我國國防上,就在經濟上,也可以說是我國的生命線?!?br/>——1927年,田中義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發動侵略戰爭。日本軍部勢力和關東軍下決心要制造事端,武裝奪取中國東北。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國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圍剿”紅軍,無心北顧。
結合材料,我們探尋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內部原因和外部因素。從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我們能看出日本侵華是他的既定國策,是蓄謀已久的。這里同學們能舉例說明嗎?(學生回答可結合課本86頁“相關史事”內容)
從材料三、材料四中可以看出日本此時發動戰爭的內部原因和外部條件。
日本大陸政策(蓄謀已久)
日本將中國東北視為生命線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日本為擺脫危機加緊侵略中國。
蔣介石積極內戰,日本有機可乘。
問題探究二: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東北,為什么先制造柳條湖事件呢?
結合地圖,可以看出南滿鐵路柳條湖段地理位置的重要,距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都很近。日軍制造柳條湖事件,就是為了制造侵略借口,欺騙世界輿論。
3、結果
(1)東北三省淪陷。
(2)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
日軍鐵蹄下的東北人民過著屈辱的亡國奴生活,圖片展示日軍殘酷的殖民統治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以渲染氣氛,讓學生感受家國情懷。
短短的4個多月時間,日軍以不到2萬人,擊敗了近20萬的東北軍,占領了3倍于日本領土的東北廣大地區。日本侵略者何以能夠如此輕易地實現其野心,東三省怎么會如此迅速淪陷呢?
問題探究三:為什么東北三省會迅速淪陷呢?
材料一: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沖突。
  ——1931年8月16日蔣介石致張學良電
材料二:在北大營,一無所知的中國軍隊,多數人還睡在夢鄉,帶著武器庫鑰匙的將校軍官外出。士兵拿不到槍,正在赤手空拳,東奔西竄時,日軍已經沖進兵營?!嚼杳鲿r,奉天全城都落到我們手里,……土肥原大佐就任奉天臨時市長。
  ——[日]花谷正:《“滿洲事變”是這樣策劃的》
概括材料一的核心內容,由此才導致了材料二中所述的悲哀,事發時東北軍戰士大多在睡夢中,武器夜晚入庫,握著武器庫鑰匙的將校軍官在外度周末……讓學生在哀與痛的情感體驗中去反思原因,去追問“為什么”,以期達到“以史為鑒”之效。
國民政府為什么要對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呢?
問題探究四:國民政府為什么要對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呢?
材料一:中國“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
——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
材料二:“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御侮。未有國不統一而能取勝于外者?!?br/>“中國亡于帝國主義,我們還能當亡國奴,……若亡于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
——蔣介石在南昌的講話
材料三:1931年10月,許世英代表蔣介石聲稱“如果日本能擔保中國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則國民黨可同意向日本……讓出東北?!?br/>——蔣介石在南昌的講話
材料四:“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辱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決。
——蔣介石在南京國民黨黨員大會的講話
1931年9月
分析四則材料的核心內容,了解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并在眾多原因中分析出最核心最主要的原因是“攘外必先安內”,蔣介石認為他的當務之急是先剿滅紅軍,消滅共產黨。
4、影響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和東北人民的態度:
面對著日寇的入侵,東北的淪陷,中國共產黨和東北人民是什么態度呢?中共堅決抵抗,并派楊靖宇等優秀共產黨員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說一說楊靖宇、趙一曼等人的故事,感受英雄們的英勇頑強和堅定忠貞的信仰。
東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國奴,許多東北軍將士也不愿意離開家鄉進入關內,他們組織了抗日義勇軍,奮勇抗擊日本的侵略。要說明的是,東北抗日義勇軍是當時東北各支抗日武裝的統稱。其中比較著名的是以馬占山為總司令的黑龍江抗日義勇軍。參加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有工人、農民、學生、知識分子、東北軍官兵、地方官吏和鄉紳,你看成員非常廣泛,東北人民幾乎全民抗戰了。1936年時,
東北各支抗日部隊開始改編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白山黑水間與日軍展開著殊死搏斗。
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開始了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之路;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為主要矛盾,團結一致、抗日救亡的呼聲越來越高漲。
(二)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
日軍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平津危急、華北危急!
1、華北危機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國民政府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材料一:1935年上半年,日本通過與國民政府簽訂“秦土協定”和“何梅協定”,使冀察兩省與平津兩市“特殊化”,將中央軍、國民黨黨部驅逐出冀察和平津地區。1935年下半年,日本又企圖將華北“傀儡化”,并以此為目標開展了“華北自治運動”。其目的是使華北五省(河北、山東、山西、綏遠、察哈爾)脫離國民政府的統治,成為“滿洲國”化的特殊地區。
材料二:今當我亡國滅種大禍迫在眉睫之時,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再一次向全體同胞呼吁:無論各黨派間……大家都應當停止內戰,以便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去為抗日救國的神圣事業而奮斗。
——《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
材料三:“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嚴峻的形勢激起北平各階層人民的極大憤慨。1935年12月9日凌晨,廣大愛國學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了……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中國共產黨提出什么主張和要求?
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一二·九運動。
學生自主學習二:閱讀課本P88頁,完成表格并在書中做好標注。
3、意義
一二·九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毛澤東同志在評價一二·九運動時,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伴隨著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成為廣大人民的共同呼聲。
(三)西安事變
1.材料研讀:根據材料,分析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90頁)
東北淪陷,時逾五載……乃前方之守土將士浴血殺敵,后方之外交當局仍力謀妥協?!瓕W良等多年袍澤,不思坐視,因對介公為最后之諍諫,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張,楊對時局宣言》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淪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華北,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蔣介石一直堅持妥協政策,引起包括國民黨愛國將領在內的社會各方面的不滿;西安學生舉行愛國游行請愿,呼吁抗日。
2.西安事變的爆發
1936年,被調到陜甘一帶進行“剿共”的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十七路軍,因為受到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受到中國共產黨“一致抗戰”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和紅軍達成了停戰協定,他們多次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但是,蔣介石依然頑固堅持內戰政策,不僅拒絕張、楊的要求,還調集嫡系部隊到豫陜邊境,壓迫張、楊繼續進攻紅軍。12月4日,蔣介石親自飛到西安來督戰,張、楊不愿同胞手足相殘,在口頭勸說無效的情況下,在12月12日清晨,采取了軍事行動,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這就是西安事變。
3.西安事變爆發后的復雜形勢
“張學良、楊虎城劫最高統帥,目無黨紀國法,形同叛逆,不“討伐”不足以張法紀!

——何應欽(摘自《中國現代史》)
“茍有其他途徑可尋,又何必軍事解決呢?”“若使用武力,倘處置失當,即釀成民國以來空前之戰禍,實關系全民族最重大之問題”
——宋美齡(摘自《西安事變回憶錄》)
將對何應欽的行動“不惜給予援助”;要求南京“絕對不能與張學良妥協,否則日本政府將不能坐視”。
——日本(摘自《中國現代史》)
“蔣介石將軍,雖已失去自由,但中國政局仍為彼所操持,全世界聞訊之余,皆為之震驚。足見全世界均認蔣氏,為中國最大領袖,而自動推崇之?!?br/>——英美
(摘自
《紐約時報》)
親日派何應欽主張武力討伐張楊,炸平西安,欲置蔣于死地,自己取而代之;
親英美派宋美齡等主張與張楊談判,以和平的方式營救蔣介石。
4.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和平解決。
應張學良電邀,中共中央派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博古)赴西安談判。
5.合作探究: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以大局為重!
武力:中國有可能爆發更大的內戰。內戰再起,更有利于日本的侵略。
和平:可以有力推動國民黨向停止內戰、聯共抗日方向轉變。
6.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
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三、課堂總結
侵略與反抗史中國近代史的基本主題,九一八事變日本開始了侵華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日軍占領東三省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為揭露日軍的陰謀,在中共領導下,北平學生發起了一二·九運動,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中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成為廣大人民共同的呼聲。在時局的感召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逼蔣抗日。在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洛县| 勐海县| 大庆市| 张家界市| 凤山县| 吉木乃县| 资溪县| 琼结县| 湾仔区| 南开区| 张家口市| 河津市| 丰县| 长子县| 双江| 冕宁县| 即墨市| 商洛市| 汉寿县| 霍城县| 五大连池市| 冕宁县| 盐津县| 达拉特旗| 芒康县| 巴林右旗| 阳江市| 桐梓县| 澄城县| SHOW| 西乡县| 德庆县| 大庆市| 镇巴县| 松潘县| 如东县| 开阳县| 三亚市| 凌云县| 高淳县| 樟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