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九年級第一次測試試卷(社會·法治) 考生須知: 1.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全卷共6頁,采用閉卷形式。 2.選擇題部分52分;非選擇題部分44分,共4 大題。答案必須全部涂、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6題,每題2分,共52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立即重啟對中興通訊的制裁禁令,禁止美國企業與中興通訊進行任何形式的業務往來。接著,美國政府又以種種形式,采取多種手段打壓、制裁中國高科技企業華為公司。上述事件讓我們更加感受到( ??) ①今天的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②現實世界,國與國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 ③新世紀,我國的發展面臨嚴峻的外部形勢 ④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大力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國家《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努力實現對貧困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失學。這說明( ??) ①教育精準扶貧是當前的中心工作 ②教育要均衡發展,體現公平正義 ③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強國之路 ④國家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對此認識正確的有( ) ①中國過去 40 年的發展成就表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②改革解決了我國當前的所有問題 ③中國經濟發展需要適應新變化,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④只有不斷改革才能使我國走向繁榮富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754120266704.對下圖漫畫中的舉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是解決社會矛盾沖突的根本所在 B. 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 C. 有利于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D. 我國逐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5.“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這體現了黨和政府( ) 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黨的奮斗目標 ②關注并努力改善民生 ③關心人民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④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黨的十九大為全國人民描繪了新的發展藍圖,下列組圖《我的未來不是夢》反映了( ) ①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 ②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 ③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始終不動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指出,黨的十九大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作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部署。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的原因在于( ) ①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中之重 ②教育推動科技進步 ③教育已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 ④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2020年5月,某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一系列科技新政,是因為( ? ) A.?企業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B.?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C.?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徑????D.?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34004252705109.經濟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微笑嘴形的一條曲線,兩端朝上。在產業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這就要求我們(? ) A.?堅持改革開放政策,積極“引進來”“走出去” B.?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C.?堅持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 D.?增加資金投入,不斷擴大生產與制造業的規模 10.阿里釘釘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要求,迅速研發出多個在線教學出品,免費支持全國大中小學在線教學。對此說法正確的是( ? ?) ①這得益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②科技創新是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決定性因素 ③科技改變生活創新引領未來??? ④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并承擔社會責任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下圖為1870—1913年英、法、美、德四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圖,它有助于我們理解( ? ?) A.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后果????????B.蘇聯五年計劃建設的成就 C.一戰爆發及戰后世界格局出現的原因???D.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對各國的影響 12.科技的進步使大量新式武器運用于戰爭,帶來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下列對科技與人類的關系的認識,正確的有( ) ①科技的發展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關系密切 ②科技對人類生活只有促進作用 ③科技的發展毀滅著人類 ④科技發展本身無害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13.下面哪一項能反映表格中五個歷史名詞之間的內在聯系? (? ) ①1924—1929年經濟繁榮??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 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④第一次世界大戰????? ⑤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③-①-⑤ C.④-②-①-③-⑤ D.②-④-①-③-⑤ 14.學習歷史,必須分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觀點。下列各項中屬于觀點的表述是( ) A.孫中山創立了中國同盟會?? ? B.辛亥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 D.辛亥革命未能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 15.有人認為,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變”,辛亥革命是個“飛躍”。這里的“飛躍”指的是辛亥革命( ) A.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推翻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C.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16.1912年被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確定為民國元年。《革命》雜志第四期發行日為中華民國十四年十二月一日,如果按公元紀年換算應為(?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17.章開沅先生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可以稱之為殊途同歸。三人“殊途同歸”都是為了(? ) A.推翻清政府??B.實行君主立憲制 C.挽救民族危機?? D.建立民主共和國 18.1905年,有一群中國人喊出了如下宣言:“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中國之政治,中國人任之。驅除韃虜之后,光復我民族的國家。”對這一宣言的解讀正確的是( ) ①宣言出自《臨時約法》 ②應該是興中會政治綱領 ③體現了民族獨立的愿望 ④利于推動民主革命進程 A. 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9.近代社會政治革新與風俗的變遷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國初年社會風尚變化的是(? ) A.披件西洋衣,穿雙西式履 B.陰陽合歷,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 C.宣讀婚誓,互抉約指,攜手同歸 D.小腳一雙三寸蓮,作揖跪拜大人前 20.十月革命的首創性體現為( ) A.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 B.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權 C.第一次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踐暴力革命理論 D.第一次在落后資本主義國家成功發動社會主義革命 21.“蘇聯的領袖們并沒有像羅曼·羅蘭期待的那樣,及時發現和糾正包括高度計劃經濟體制在內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積重難返,喪失了讓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的機會。”蘇聯的“高度計劃經濟體制的一些政策弊端”不包括( ) A.經濟計劃統得過死 B.忽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要求 C.權力過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視 D.否定市場機制的作用 22.關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共同點說法正確的是( ) A.都嚴重挫傷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B.都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揮了積極作用 C.都鞏固了工農聯盟 D.都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23.“不列顛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織機,毀掉了它的手紡車。”對馬克思這句話本質含義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入侵破壞了印度的社會生產力 B.入侵導致印度自然經濟瓦解 C.入侵使機器紡織代替了手工紡織 D.入侵摧毀了印度的傳統手工業 24.以下關于埃及華夫脫運動興起的背景,說法錯誤的是( ) A.一戰期間,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B.埃及資產階級力量在一戰中得到壯大 C.一戰后,英國繼續在埃及維持殖民統治 D.埃及工人階級力量壯大并發展為華夫脫黨 25.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1921年,中國迎來的“曙光”是指( ?)??????? 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B.五四運動的爆發 C.新文化運動的興 D.中華民國的成立 26.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的生日,某校學生決定編排歷史情境劇《紅旗飄揚》,其中有一場景與歷史史實不符,請幫忙找出來( )??????? A.南昌起義--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 B.井岡山會師--成立中國工農紅軍,鞏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遵義會議--毛澤東思想寫進中國共產黨黨章,成為指導思想 D.紅軍長征--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二、非選擇題(有4大題,共48分) 27.(12分)戰爭教育了人們,人類在血與火的教訓中探索著和平之路。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1905年至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爭奪戰略地區引發的局部沖突表 起止時間 主要國家 爭奪地區 局部沖突 1905年-1911年 德、法等 大西洋與地中海地區之間的咽喉要地 摩洛哥危機(北非) 1908年-1909年 俄、奧匈、德等 巴爾干半島 波斯尼亞事件(巴爾干半島) 1912年-1913年 俄、奧匈等 巴爾干半島 巴爾干戰爭(兩次) ——《圖說歐洲史》 材料二:1914年8月,當戰爭爆發時,一位德國官員絕望地評論:“這一切都來自這種該死的聯盟體系(注:指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它們是現代戰爭的禍根。” ——《全球通史》 材料三:戰后,德法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英國一直在國際事務中尋機打壓法國;意大利身為戰勝國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但因戰爭損失慘重,為強權的獨裁統治奠定了基礎;志在遠東、急于擴張的日本與在這一地區有重大利益的美國矛盾加劇等。 ——《圖說歐洲史》 根據材料一中的表格,分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哪一戰略地區爭奪最為激烈,并推斷一戰的性質是什么。(4分) 你同意材料二中德國官員的觀點嗎?請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 。(4分) (3) 根據材料三,說說此次世界性戰爭產生的重大影響是什么? (2分) (4) 當今世界,美日韓軍事同盟正在中國周邊制造“亞洲的火藥桶”,并在中國周圍軍演不斷,請你以史為鑒,設計一條宣傳語,呼吁世界和平。(2分) 28.(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它使傳統中國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徹底崩潰,是中國帝制與共和意識的分水嶺,盡管它的結局是悲劇性的……” ——歷史學家費正清 材料二:民國時期有人說:“他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個清道夫,他把啟蒙的水灑向那孔孟彌漫的大道上。因此時時被那無數吃慣孔孟的老頭子們跳腳痛罵,怪他不識貨。”在他之后,一批進步人士積極響應,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 材料一中的“它”是指哪一事件?為什么說“它”是“中國帝制與共和意識的分水嶺”?(4分) 材料二中“灑水清道”的“他”是誰?請用史實證明他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個清道夫”。(4分)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兩則材料之間有什么聯系?(2分) (4)兩次運動的不同結果給了我們哪些啟示?(2分) 29.(12分)改革開發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科技創新成就,如建成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墨子號”量子衛星的成功發射,港珠澳大橋的成功建成通車等,都彰顯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強盛。 材料二:2019年嘉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統計表 2019年 較上年實際增長 2019年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為1.68: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7437元 6.0%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279元 6.8% 材料三:資料卡 -7175546355民生事,最關情。改革從哪里改起?就是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上改起,盡管這些事情往往是最難的。 民生事,最關情。改革從哪里改起?就是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上改起,盡管這些事情往往是最難的。 依據材料一,簡要說明科技創新的重要性。(2分) 概括材料二中的“喜”和“憂”,并運用所學知識闡明我國解決“憂”的意義。(6分) 改革“就是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上改起”,這體現了我國的什么發展思想?當代中國為什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4分) 30.(12分)舟山市正在大力推進“創新舟山、開放舟山、品質舟山、幸福舟山”的四個舟山建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8年,舟山市財政用于民生事項支出210.1億元,增長18%;提高了醫保報銷比例,降低起付標準,統一全市大病醫保政策;全域實行了殘疾人免費乘公交車政策;推進“無欠薪行動”等。市民的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材料二:浙江省部分城市GDP比較表(單位:億元) 城市 2012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杭州市 7803.98 10053.6 11050.5 12556.2 13509.2 寧波市 6524.7 8011.5 8541.1 9846.9 10745.5 舟山市 851.95 1094.7 1228.5 1219.0 1316.7 材料三: 創新榜樣 倪志偉,原舟山海峽輪渡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師,曾獲“全國技術能手”、“浙江工匠”等榮譽。他自主創新白天跟師傅干活學技術,下班后自學理論,經常徹夜研究造船資料,經歷了無數次現場搶修和疑難故障排查,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從一名普通的電氣工人成長為技術能手和行業旗幟。 (1)材料一的做法屬于“四個舟山”建設的哪一方面?指出開展此項建設的目的。 (2分) (2)結合材料二,說明我市建設“開放舟山”的必要性。 (4分) (3)材料三的圖文資料對建設“創新舟山”有哪些啟示? (6分)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第一次月考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有26小題,每小題2分,共52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D A D B D B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D A B C D D D 21 22 23 24 25 26 C B D D A C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2分,共48分) 27.(1)地區:巴爾干半島。(2分)性質:是非正義的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2分) (2)不同意。(1分)理由: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2分)聯盟體系(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形成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是一戰爆發的重要原因。(1分) (3)影響:戰爭加劇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2分) (4)言之有理即可。(2分) 28.(1)辛亥革命(2分);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觀念漸入人心。(2分) (2)陳獨秀(2分);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號召青年起來爭取平等自由,以科學的方法認識事物,向傳統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戰。(2分) (3)辛亥革命后,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沒有根本改變。面對這種情況,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影響的一批進步的中國知識分子,認為要在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為此,開展了新文化運動。(2分) (4)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資產階級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要堅持對外開放,學習西方的先進的東西,但不能照搬照抄。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走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任寫1點,2分) 29.(1)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2分) (2)“喜”是指城鄉居民收人不斷增長,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分)“憂”是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2分)意義: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2分) (3)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分)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這是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攜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的必然要求。(1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1分)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社。(1分) 30.(1)幸福舟山。(1分)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努力實現共同富裕。(1分) (2)我市經濟雖然持續穩定增長,但與省內先進城市相比還存在差距。(2分)加快“開放舟山”建設能解放和發展我市生產力,促進我市經濟發展,縮小與先進城市的差距。(2分) (3)市立法機關應加強立法,將創新舟山納入法治的軌道;(2分)市政府應加大創新的財政資金投入,鼓勵、支持市民自主創新;(2分)市民應努力學習,發揚創新精神,勇于實踐。(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