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昌安實驗學校2020學年第一學期10月份教學質量檢測 初三社會法治試卷 考生須知: 1.本學科考試為開卷考試,全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 2.全卷分為試卷Ⅰ、試卷Ⅱ和答題卷。試卷共4頁,有兩大題,25小題。 3.答案必須寫在試卷Ⅱ相應的位置上,不規范的書寫均無效。 一.選擇題(本題共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它曾是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中國無產階級在此踏上歷史舞臺,中國共產黨在此踏上革命征途,這座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武漢 D.廣州 2.中國近代史上出現過兩次著名的學生運動,分別是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關于這兩次運動的說法最為準確的是( ) A.都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B.都是共產黨領導的學生運動 C.都是反帝愛國運動 D.運動的主力始終是青年學生 3.100年以前,在北京的愛國學生打出了“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的五四運動, 但是“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學生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陸、章去”。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 B.愛國商人發揮了巨大作用 C.中國共產黨起了決定作用 D.愛國學生充當了急先鋒 4.1935年2月,毛澤東在《憶秦娥?婁山關》(婁山關位于貴州遵義城北)中感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與此詩創作相關的歷史背景是( ) A.國民革命軍徹底擊潰北洋軍閥 B.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 C.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大旗 D.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5.1945年10月,毛澤東在《憶重慶談判》中感嘆:“遍地哀鴻遍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這表明他赴重慶談判是為了 ( ) A.合作創辦黃埔軍校 B.實現全民族共同抗日 C.爭取國內民主和平 D.商討新中國成立事宜 6.學習歷史,必須分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觀點。下列各項表述中,屬于“觀點”的是( ) ①臺兒莊戰役殲滅日軍一萬多人,取得重大勝利 ②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 ③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太平洋艦隊 ④二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戰爭浩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口號、民謠、詩詞等往往有著明顯的時代氣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號、民謠、詩詞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②“振興中華” ③“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④“路存與存,路亡與亡”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①③ 8.古城南京是中國歷史一位特殊“見證者”,它見證的歷史包括( ) ①中華民國的建立 ②一二·九運動的爆發 ③日軍大屠殺 ④蔣家王朝的覆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一旦強擄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嘿,游擊戰敵后方,鏟除偽政權,游擊戰敵后方,堅持反掃蕩!”依據所學知識判斷,這首歌詞應出自近代哪支人民軍隊的軍歌( ) A.中國工農紅軍 B.新四軍 C.八路軍 D.中國人民解放軍 3679825132080第11題圖 第11題圖 10.某同學以14年抗戰為題材,制作了“抗戰史實示意圖”, 其中五個序號代表五個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寶島回歸” ②“家園淪陷” ③“血戰臺兒莊” ④“全民族抵抗的槍聲” ⑤“張楊兵諫”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①② C.②③⑤④① D.②⑤④③① 11.中國近代史上出現過兩次著名的學生運動,分別是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關于這兩次運動說法最為正確的是( ) A.都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B.都是反帝愛國運動 C.都是共產黨領導的學生運動 D.運動的主力軍始終是青年學生 1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歷程。如圖是其曲折發展示意圖,F1是它發展的動力,F2是它發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觀上減小了F2 90170161290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B.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C.國民黨發動內戰 D.辛亥革命的爆發 13.1935年6月,李先念率領紅四方面軍一部迎接中央紅軍的部隊,攻占懋功、達維,這時紅一方面軍已先后占領安順場和瀘定橋,渡過天險大渡河,大家盼望很久的兩軍會師,就在眼前。這說明 A.反“圍剿”斗爭取得勝利 B.紅軍的各方面軍相互配合 C.紅軍長征已經勝利結束 D.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始創建 14.毛澤東曾說:“本人信仰共產主義,主張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惟目前的內外壓迫哦,非一階級之力所能推翻,主張用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及中產階級左翼合作的國民革命,實行中國國民黨之三民主義。”這一論述 A.闡明了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理論 B.說明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理由 C.指明了實現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 D.提出了社會革命的主張 15.《大公報》載文說:”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們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該文發表的歷史背景應該是( ) A.甲午戰爭爆發 B.中華民國建立 C.抗日戰爭爆發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6. “當我們揭開籠罩在‘五四’身上的層層光環后,會發現它不僅僅是一場學生運動,更是一個時代的節點,是千年榮耀的驕傲與近代百年屈辱的悲哀的交匯點,中國知識精英在這個環點開始重新尋找方向。”這個“方向”指的是所有:( ) A.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B.產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 C.開啟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 D.推翻統治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17.1944年6月,盟軍實施“霸王行動”計劃,發動世界戰爭史上迄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這次戰役( ???) ①是遵照雅爾塔會議的決定發動的 ②是在法國的諾曼底地區登陸的 ③使德國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 ④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573538100018.下圖年代尺所示歷史時期中,國共兩黨處于合作關系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日記是寶貴的史料。下圖所示為鄉村知識分子1913年的一則日記(部分),由此可見 A.作者支持辛亥革命 C.當時反對帝制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B.作者主張全面學習西方 D.當時社會風俗發生了變化 20.下列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役,按其發生的先后排序,正確的一組是 ①阿拉曼戰役 ②柏林戰役 ③不列顛之戰 ④諾曼底登陸戰 A.⑨①④②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二.綜合題(本題共有5小題,共60分) 21.(13分) 五四風雷,激蕩百年。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民國初年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極大地影響了年輕一族。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北洋政府接納了其中大多數的要求,激起了民族主義的情緒,使中國知識分子及民眾對于日本以及“賣國”的政府強烈的不滿。 ◆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使歐洲各國無力東顧,中國的工商業獲得很大的發展,民族工業,尤其是輕工業得以巨大發展,參與工商業的人口持續增加。 (1)根據材料一,分析哪些因素激起了五四風雷?(6分) 材料二:“鑒湖越臺名士鄉,憂仲為國痛斷腸”。在這場偉大的愛國革命運動中閃現著一個個紹興人的身影,他們詮釋了“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他們以理想信念聯結民族命運、把個人成長匯入時代洪流,在歷史舞臺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位紹興名士的事跡,從中感受“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的愛國情懷(4分) 材料三: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緬懷五四先驅對發揚五四精神,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新時代中國青年不斷奮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習近平鼓勵青年做走在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和奉獻者。 (3)綜合上述材料,為了繼承先輩的遺志,我們青少年該怎么做?(3分) 22.(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五族共和歌》】 材料二:二戰期間第一個獲得美國勛章的中國軍人 1009658255亞東開化中國早,揖美追歐, 舊邦新造。 飄揚五色旗, 民國榮光, 錦繡山河普照。 我同胞, 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 戴安瀾(1904—1942)先后參與長城戰役、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昆侖關戰役。1941年12月參與入緬作戰,1942年3月在東瓜保衛戰 中為掩護英軍撤退殉國,追授陸軍中將,美國軍團功勛勛章。 亞東開化中國早,揖美追歐, 舊邦新造。 飄揚五色旗, 民國榮光, 錦繡山河普照。 我同胞, 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 戴安瀾(1904—1942)先后參與長城戰役、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昆侖關戰役。1941年12月參與入緬作戰,1942年3月在東瓜保衛戰 中為掩護英軍撤退殉國,追授陸軍中將,美國軍團功勛勛章。 材料三:1943年美國對華政策是:對中國我們有兩個目標。第一是有效的聯合作戰。第二是承認和樹立中國為主要大國,在戰時和戰后與西方三大盟國俄、英、美并駕齊驅,這既是為了準備一個戰后組織,也是為了在東方建立穩定和繁榮。” ——《科德爾·赫爾回憶錄》 結合史實說明當時是如何“揖美追歐,舊邦新造”的?(4分) (2)哪一文件的簽署推動了材料三中美“有效聯合作戰”?(2分) (3)聯系材料二分析材料三中美國“承認和樹立中國為主要大國”的原因。(5分) 23. (11分)每個國家都設立有紀念日、節慶日,據此回答問題。 (1)在我國,每年的8月1日、9月3日、12月13日都是國家規定的節慶日或紀念E 請分別說出它們的名稱及其來歷。(9分) (2)每年的這些日子,國家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你覺得這樣做有什么意義(2分) 24.(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老一輩革命家陸定一,談到中國革命新道路時說:“革命從以城市為中心轉到以鄉村為中心。這在以往是沒有前例的。法國的巴黎公社和俄國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動。只要在首都奪取了政權,就是全國革命的勝利,否則,就是失敗。而中國革命卻不是這樣,城市革命處于低潮時,可以到鄉村去,繼續革命,以‘鄉村包圍城市’的方法奪取全國政權。” (1)材料說明中國的革命新道路和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有什么異同?(4分) (2)請結合中國共產黨早期武裝斗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說明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合理性。(6分) 25.(15分)《義勇軍進行曲》是跨越時空的聲音。閱讀歌詞回答問題。’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一個人被迫發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1935年田漢作詞聶耳作曲) (1)試用1931年至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史實說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6分) (2)為實現萬眾一心的全民族抗戰,中國共產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了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請你為這一觀點提供佐證的史實三例。(6分) 頁) (3) 2004年,全國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并寫入《憲法》。有同學提出疑問,今天的中國日益富強,為什么我們仍要以它為國歌呢?請你運用所學知識為該同學答疑。(3分) 初三10月月考社會法治參考答案 1-20 ACABC DBDCD BABBC ACADA 21.(13分) (1)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為五四運動的發生奠定思想基礎。(2分)北洋政府的反動統治。(2分)工人階級力量不斷壯大。(2分) (2)蔡元培、魯迅、周恩來等,(人物1分,事跡1分,4分) 啟示我們要 (3)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承愛國的傳統美德或培育、踐行愛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準則)。或要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3分) 22.(11分) (1)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朝的統治,(1分)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1分)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1分)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共和制正是仿效美國的政治體制。(1分) (2)《聯合國家宣言》(2分) (3)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軍隊不僅在國內作戰,還根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需要,組織赴緬遠征軍與日軍作戰鉗制和重創了緬北、滇西的日軍。(2分)在反法西斯戰爭的洪流中,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1分)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分)對戰爭的最終勝利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1分) 23.(11分) (1) (1)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1分)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人率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武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也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2分)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分)1945年9月2日,大東京灣的美國軍艦上舉行了中、美、英、蘇等國代表參加的日本投降簽字儀式,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2分)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分)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對南京市民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野蠻屠殺,南京的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多萬人被殺害。南京大屠殺是日軍對中國人民犯下的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2分) (2)有利于牢記歷史,不忘過去;傳承民族精神,珍愛和平、開創未來。(2分,任答一點即可,意義相似,表述有異,同樣給分) 24.(10分) (1)相同點:都開展武裝斗爭,依靠工農力量;(2分)不同點:中國以“農村包圍城市”,而十月革命是在首都奪取政權,并帶動全國革命勝利的道路。(2分) (2)本題具有一定開放性,要求學生圍繞早期武裝斗爭的經驗和教訓作答,符合題意均可給分。 如圍繞南昌起義作答:①南昌起義后,起義軍不久就被迫南下廣東,損失慘重;②1928年4月,朱德和陳毅率領的部分起義軍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井岡山,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力量不斷壯大。這一早期實踐也表明了中國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合理性。(6分) 或圍繞秋收起義作答:①秋收起義,因敵人力量強大,起義軍損失較大,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不久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1928年4月,朱德和陳毅率領的部分起義軍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井岡山,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力量不斷壯大。③后來各地共產黨員紛紛領導武裝起義,創建革命根據地,到1930年,全國建立起大小十多塊革命根據地。這一早期實踐也表明了中國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合理性。(6分)(其他答案符合題意,酌情給分。 或將兩個起義放在一起作答: ①南昌起義后,起義軍不久就被迫南下廣東,損失慘重;②秋收起義,因敵人力量強大,起義軍損失較大,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不久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③1928年4月,朱德和陳毅率領的部分起義軍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井岡山,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力量不斷壯大。④后來各地共產黨員紛紛領導武裝起義,創建革命根據地,到1930年,全國建立起大小十多塊革命根據地。這一早期實踐也表明了中國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合理性。(6分) 25.(15分) (1)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不久占領東北;1932年,日本發動一.二八事變,進攻上海;與此同時日軍不斷在華北制造事端,欲使“華北獨立”,以圖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因此中華民族已到了生死關頭。(6分,每點2分) (2)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和平解決,并最終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七七事變后,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深入敵后,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6分,其他符合題意,酌情給分) (3)今天的中國雖然日益富強,但前進的道路上同樣會面臨困難和危險。以之為國歌能傳遞中華民族不屈的斗爭精神,警醒人們不要忘記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過程中歷經的艱難,在改革開放的和平年代,要有抵御困難、一往無前的奮斗精神。(3分) (學生回答表述有異,意思相似,同樣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