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2-3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導學案一、學習目標知道唐朝的民族政策;掌握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遣唐使、鑒真東渡等的主要史實。二、課前自主學習一、唐朝民族政策1.7世紀初,西藏地區的___________興起,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后,幾次派人到長安求婚,唐太宗把________嫁給他。2.8世紀初,唐朝又將________嫁到吐蕃,吐蕃首領在給唐朝皇帝的信件里說,吐蕃和唐朝已經“________”了。二、唐朝的對外政策1.玄奘是________時的高僧,他在研習佛教經典時,感到說法紛紜,無法解答,于是產生了去________求法的念頭。2.玄奘根據西行見聞寫成《________》,記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等地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3.日本與中國是一衣帶水的國家。________后,日本更加積極地向唐朝學習,前后十多次派遣使者到唐朝,這些人被稱為“________”。4.唐玄宗時,受日本僧人邀請,________前后五次率眾渡海去日本,均告失敗。后來,________雙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第六次東渡成功,受到日本天皇的隆重歡迎。三、問題探究1.閱讀資料,回答問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唐太宗(1)這句話什么意思?(2)體現了怎樣的民族政策?2.為什么唐朝時周邊少數民族首領愿與中原王朝和親?和親的意義何在?3.唐太宗推行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響?4.閱讀資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日本書紀》材料二:隋唐對外交往活躍……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為什么唐朝時對外交往如此繁盛呢?課堂檢測一、選擇題1.下列人物中為民族團結做出突出貢獻的是( )A.玄奘B.文成公主C.鄭和D.戚繼光2.今天的印度半島在唐朝時被稱為( )A.波斯B.大食C.大秦D.天竺3.吐蕃贊普給唐朝皇帝的書信中說:“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這說明唐與吐蕃的關系為( )A.和同為一家B.設立軍事機構管轄C.武力征服關系D.戰爭對抗關系4.唐朝的對外開放不僅影響到亞洲文明的發展,而且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唐朝開放的表現包括()①鑒真東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來華 ④鄭和下西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2018年10月25日至27日,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此訪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來的首次正式訪華。早在唐朝,中日交往便十分活躍。下列關于唐朝與日本交往的說法,錯誤的是()A.中國與日本相互學習,中國也向日本派遣留學僧B.遣唐使包括使節、留學僧和留學生C.唐朝時期有十幾批遣唐使來華D.日本學習了唐朝的先進文化二、非選擇題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穆罕默德“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達。”——《日本書紀》材料二:(1)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唐朝與世界各國保持頻繁的友好往來。(2)材料二中的人物塑像是誰?“盲目航東海”指的是什么事件?“唐風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3)今天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我們能從唐朝的對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啟示?參考答案課前自主學習一、1.吐蕃文成公主2.金城公主和同為一家二、1.唐太宗天竺2.大唐西域記3.大化改新遣唐使4.鑒真鑒真問題探究1.(1)過去的統治者只重視中原漢族,輕視邊疆的少數民族,我與他們不同,我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2)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2.唐朝自身的繁榮強大;唐朝對外開放、對民族一視同仁的政策。3.有利于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邊疆地區的開發,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4.唐朝國力強盛,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唐朝開放、寬容的對外政策。唐朝對外交通發達。課堂檢測1.B2.D3.A4.A5.A6.答:(1)唐朝國家安定統一,經濟文化繁榮,對外政策開放,對外交通發達。(2)鑒真。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仍堅持東渡日本。表明唐文化對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①必須要有穩定的政治局面,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②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發展經濟文化;③學習唐朝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注意吸納其他民族、國家的優秀文化,為己所用。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1張PPT)第二課開放革新的時代——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新知導入請說一說當時唐朝周邊有哪些少數民族政權?當時唐朝和各民族的關系如何呢?開元29年唐朝疆域圖一、唐朝民族政策新知講解“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唐太宗這句話什么意思?過去的統治者只重視中原漢族,輕視邊疆的少數民族,我與他們不同,我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新知講解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體現了怎樣的民族政策? 融洽的民族關系從哪些方面體現?新知講解1.唐朝與吐蕃的關系“貞觀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祿東贊為右衛大將軍,祿東贊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許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贊普遣祿東贊來逆,召見顧問,進對皆合旨,詔以瑯琊長公主外孫女妻之……”——《步輦圖》題記上述資料體現了哪一歷史事件? 文成公主入藏新知講解7世紀初,西藏地區的吐蕃興起,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后,幾次派人到長安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①文成公主入藏新知講解文成公主自幼飽讀詩書,是個有才識的女子。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隨行隊伍中的各種工匠和樂隊,成為傳播中原文化的使者。佛學醫學農業手工業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深受西藏人民的愛戴。新知講解“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吐蕃贊普尺帶珠丹給唐朝皇帝的書信上述資料體現了哪一歷史事件? 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新知講解8世紀初,唐朝又將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首領在給唐朝皇帝的信件里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②金城公主入藏影響:此后一百多年里,雙方使節往來頻繁,唐蕃關系日益密切。新知講解唐朝自身的繁榮強大;唐朝對外開放、對民族一視同仁的政策。討論:為什么周邊少數民族首領愿與中原王朝和親?和親的意義何在?新知講解2.唐朝與其他少數民族的關系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管轄天山南北阿爾泰山至阿姆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唐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區設黑水都督府,唐玄宗冊封粟末靺鞨首領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府.除了吐蕃外,唐朝同周邊少數民族的聯系也很密切。新知講解有利于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邊疆地區的開發,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唐太宗推行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響?新知講解二、唐朝的對外政策你能找出唐朝時與中國有交往的國家和地區嗎?新知講解交往范圍:與亞洲以致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交往表現:很多外國人到中國貿易、學習、居住。新知講解唐朝采取開放的對外政策,積極同世界各國交往。由于唐朝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疆域遼闊、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國,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所以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結合以上資料及課本中的相關知識:說一說唐朝對外交流情況和實行的政策?新知講解①原因:玄奘是唐太宗時的高僧,他在研習佛教經典時,感到說法紛紜,無法解答,于是產生了去天竺求法的念頭。天竺在地理范圍上大致相當于今天的印度半島。1.唐與天竺——玄奘西游新知講解②經過:玄奘歷經艱難到達那里,在天竺游歷17年,遍訪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新知講解③回國:貞觀后期,玄奘攜帶大量佛學經典回到長安。④成就:a.精通梵文、漢文,翻譯了許多佛經。b.根據西行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記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等地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新知講解2.唐與日本——遣唐使日本與中國是一衣帶水的國家。大化改新后,日本更加積極地向唐朝學習,前后十多次派遣使者到唐朝,這些人被稱為“遣唐使”。同來的還有留學生、留學僧等。使團規模龐大,少則兩百人,多至五六百人。新知講解遣唐使吉士長丹遣唐使船遣唐使印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書法藝術、建筑藝術以及風俗習慣等帶回日本。新知講解唐玄宗時,受日本僧人邀請,鑒真前后五次率眾渡海去日本,均告失敗。后來,鑒真雙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第六次東渡成功,受到日本天皇的隆重歡迎。2.唐與日本——鑒真東渡新知講解貢獻:鑒真留居日本十年,除傳播佛教外,還將盛唐的醫藥、建筑、雕塑、繪畫術和知識介紹到那里,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日本康招提寺內的鑒真塑像鑒真的精神給你哪些啟發?在生活中,你會怎樣傳播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新知講解材料一: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日本書紀》材料二:隋唐對外交往活躍……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為什么唐朝時對外交往如此繁盛呢?為什么唐朝時對外交往如此繁盛呢?唐朝國力強盛,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唐朝開放、寬容的對外政策。唐朝對外交通發達。今天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我們能從唐朝的對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啟示?拓展延伸課堂小結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唐朝與吐蕃的關系唐朝民族政策唐朝與其他少數民族的關系唐朝對外政策唐與天竺唐與日本課堂練習1.唐太宗被各少數民族稱為“天可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唐朝國力強大B.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C.唐太宗本人的素質很高D.唐朝的經濟繁榮B課堂練習2.2018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掀開了中印關系的新篇章,進一步促進了中印經濟文化交流。我國早在唐朝就有一位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貢獻的使者,他是()A.張騫B.玄奘C.鑒真D.鄭和B3.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漂洋過海、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唐朝也以博大的胸懷兼容并蓄外來文化的精華,中外文化雙向交流、共享繁榮。下列事件能佐證這一現象的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鑒真東渡 ③玄奘西行④新羅音樂傳入中國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A課堂練習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2-3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唐朝的民族政策;掌握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遣唐使、鑒真東渡等的主要史實。2.過程與方法列舉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實,以文成公主入吐蕃為例,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點及意義,認識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重要性。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大唐王朝開放的對外態度,認識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重要性。【教學重點】唐朝與吐蕃的友好關系;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教學難點】唐朝對邊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較開明的政策,唐朝文化的影響。【教學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新知導入(資料式導入)展示開元29年唐朝疆域圖:教師設疑:請說一說當時唐朝周邊有哪些少數民族政權?學生:吐蕃、突厥等當時唐朝和各民族的關系如何呢?二、新課學習(一)唐朝民族政策>>>多媒體課件展示唐太宗對少數民族的態度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唐太宗教師設疑:這句話什么意思?學生:過去的統治者只重視中原漢族,輕視邊疆的少數民族,我與他們不同,我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交流與討論:體現了怎樣的民族政策?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教師:融洽的民族關系從哪些方面體現?目的:引出唐朝與各民族的關系。1.唐朝與吐蕃的關系>>>多媒體課件歷史資料“貞觀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祿東贊為右衛大將軍,祿東贊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許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贊普遣祿東贊來逆,召見顧問,進對皆合旨,詔以瑯琊長公主外孫女妻之……”——《步輦圖》題記交流與討論:上述資料體現了哪一歷史事件? 學生:文成公主入藏①文成公主入藏>>>多媒體課件展示唐朝疆域圖7世紀初,西藏地區的吐蕃興起,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后,幾次派人到長安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多媒體課件展示歷史資料文成公主自幼飽讀詩書,是個有才識的女子。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隨行隊伍中的各種工匠和樂隊,成為傳播中原文化的使者。教師總結文成公主入藏的意義: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深受西藏人民的愛戴。>>>多媒體課件展示歷史資料“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吐蕃贊普尺帶珠丹給唐朝皇帝的書信交流與討論:上述資料體現了哪一歷史事件?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8世紀初,唐朝又將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首領在給唐朝皇帝的信件里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影響:此后一百多年里,雙方使節往來頻繁,唐蕃關系日益密切。討論:為什么周邊少數民族首領愿與中原王朝和親?和親的意義何在?2.唐朝與其他少數民族的關系>>>多媒體課件展示唐朝在各地設置的都護府通過以上學習,教師提出疑問:唐太宗推行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響?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有利于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邊疆地區的開發,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二)唐朝的對外政策>>>多媒體課件展示唐朝對外交往示意圖教師:你能找出唐朝時與中國有交往的國家和地區嗎?課件圈出天竺、日本等國家。交往范圍:與亞洲以致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交往表現:很多外國人到中國貿易、學習、居住。交流與討論:結合以上資料及課本中的相關知識:說一說唐朝對外交流情況和實行的政策?唐朝采取開放的對外政策,積極同世界各國交往。由于唐朝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疆域遼闊、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國,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所以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1.唐與天竺——玄奘西游>>>多媒體課件展示玄奘西行圖①原因:玄奘是唐太宗時的高僧,他在研習佛教經典時,感到說法紛紜,無法解答,于是產生了去天竺求法的念頭。天竺在地理范圍上大致相當于今天的印度半島。②經過:玄奘歷經艱難到達那里,在天竺游歷17年,遍訪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多媒體課件展示玄奘西行路線設置目的:圖文結合,使學生感受玄奘西行途中的艱辛。③回國:貞觀后期,玄奘攜帶大量佛學經典回到長安。④成就:a.精通梵文、漢文,翻譯了許多佛經。b.根據西行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記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等地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2.唐與日本——遣唐使2.唐與日本——遣唐使>>>多媒體課件展示遣唐使印、遣唐使船等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書法藝術、建筑藝術以及風俗習慣等帶回日本。2.唐與日本——鑒真東渡唐玄宗時,受日本僧人邀請,鑒真前后五次率眾渡海去日本,均告失敗。后來,鑒真雙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第六次東渡成功,受到日本天皇的隆重歡迎。>>>多媒體課件展示鑒真東渡示意圖貢獻:鑒真留居日本十年,除傳播佛教外,還將盛唐的醫藥、建筑、雕塑、繪畫術和知識介紹到那里,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資料:材料一: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日本書紀》材料二:隋唐對外交往活躍……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師設疑:為什么唐朝時對外交往如此繁盛呢?學生:唐朝國力強盛,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唐朝開放、寬容的對外政策。唐朝對外交通發達。三、課堂小結四、課堂練習1.唐太宗被各少數民族稱為“天可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B)A.唐朝國力強大B.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C.唐太宗本人的素質很高D.唐朝的經濟繁榮2.2018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掀開了中印關系的新篇章,進一步促進了中印經濟文化交流。我國早在唐朝就有一位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貢獻的使者,他是(B)A.張騫B.玄奘C.鑒真D.鄭和3.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漂洋過海、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唐朝也以博大的胸懷兼容并蓄外來文化的精華,中外文化雙向交流、共享繁榮。下列事件能佐證這一現象的是( A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鑒真東渡 ③玄奘西行④新羅音樂傳入中國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五、作業布置1.背誦本課知識點2.做練習冊【板書設計】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一、唐朝民族政策二、唐朝對外政策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課 第3課時 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導學案).doc 第二課 第3課時 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教案).doc 第二課 第3課時 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