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概述糖類的種類和作用 2.舉例說出脂質的種類和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舉例、多媒體演示、教材中插圖,分析比較三類多糖的異同,學會分析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同生物界在物質組成上的統一性 2.參與小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 式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糖類的種類和作用; 2.脂質的種類和作用。 難點: 1、糖類的種類和作用。 2、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方法 啟發式、講解法。 教具準備:圖片 五、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媒體運用 創設 情境 1.PPT演示富含糖類及脂肪的食物; 2.簡介幾種含糖和脂肪的食品成分說明書。 3.提出問題:①為什么吃的食物中含糖和脂肪比較多?糖和脂肪的作用分別是什么?糖有那些種類? 1.觀看PPT演示及聽取食品成分介紹,了解糖類和脂肪的作用(主要能源物質和儲能物質)。 2.引發思考(糖的種類——單糖、二糖和多糖、脂肪的類別——脂質),帶著疑問,進入第一階層的學習。 PPT演示、口述 自主 預習 布置學生預習P23~27的教材內容,并完成[知識體系梳理]的填空。 思考討論(PPT演示): ①糖的種類及分布? ②三種二糖的水解產物? ③糖類的功能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④脂質的種類? ⑤脂肪、磷脂的功能及固醇類物質舉例? ⑥糖類和脂質如何轉化? 1.預習教材,爭取在教材中找尋到問題的答案,并做好注解。 2.根據預習后印象,將[知識體系梳理]中的內容補充完整。 3.對于需要總結的內容及需要結合生活經驗等才能解答的問題提于小組交流探討。 PPT演示問題 交流 討論 1.檢查學生[知識體系梳理]的完成情況。 2.抽檢提問,了解學生預習效果(如對重、難點內容的把握度、理解度等)。 3.收集學生對問題的看法,與學生討論交流、統一見解。 4.解答問題(PPT演示):①糖的種類及分布:PPT演示糖的種類、分布、功能等比較表格; ②三種二糖的水解產物:麥芽糖(葡萄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乳糖(葡萄糖和半乳糖);③糖類的功能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細胞的能源物質、細胞利用糖障礙以至人體血糖持續偏高而尿糖,患糖尿病;④脂質的種類:脂肪、磷脂、固醇;⑤脂肪、磷脂的功能及固醇類物質舉例:脂肪是儲能物質,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PPT演示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等是固醇類物質;⑥過多的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糖類不足時,分解脂肪提供能量。 1.小組討論預習過后產生的疑問,無法解答的交于教師,通過師生交流解決問題。 2.師生之間交流PPT演示的問題,認真分析記錄教師解答問題的思路、突破口。 PPT演示糖的種類、分布、功能等比較表格;三種二糖的組成示意圖及問題、答案 知識點 一: 認識糖類 1.PPT演示富含糖類食物介紹,引導學生思考糖類的作用。 2.根據糖類的化學元素組成介紹糖類的分類,啟發學生思考糖類的種類、分布及與生命活動休戚相關的糖類。PPT演示糖的種類、分布、功能等比較表格。 3.PPT演示三種二糖(麥芽糖、蔗糖和乳糖)的組成示意圖,引導學生理解二糖及多糖的組成。 1.觀看圖片,結合生活經驗——補充食物等于補充了能量的道理,理解糖類與能源物質的關系(細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質)。 2.觀看PPT演示,了解、記憶糖類的種類、分布;了解人體內葡萄糖充足但細胞不能正常利用糖的病例,進一步理解糖類的作用。 3.觀看PPT演示,了解二糖水解產物與二糖的組成,認識不同二糖之間的區別。 PPT演示 知識點 二:脂質 1.PPT演示肥胖患者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引起肥胖的直接原因。 2.PPT演示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的脂肪圖片,引出脂肪的歸類,讓學生了解脂質的種類。 3.PPT演示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突出磷脂雙分子層)以及展示自制磷脂雙分子層結構模型,讓學生理解磷脂的功能。 4.舉例說明幾種物質的化學本質是固醇的事實,讓學生牢記性激素、膽固醇、維生素D等物質的歸類及了解它們的作用。 1.觀看PPT演示的圖片, 思考:引起肥胖的直接原因應該是體內脂肪過多積累。 2.了解脂質的種類,除脂肪外,還有磷脂、固醇等。 3.觀看PPT演示的圖片 及磷脂雙分子層結構模型,認識磷脂的功能: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基本骨架)。 4.記憶幾種化學本質是固醇的物質的名稱。 模型展 示、PPT 演示 第三 層級 學習 過程 課堂 鞏固 布置學生完成[基礎智能檢測] 課堂獨立完成[基礎智能檢測]中的題目。 PPT演示答案 展示 講評 1.檢查學生完成[基礎智能檢測]的情況。 2.分析、引導、解決學生由小組提交的問題。 3.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成績,點評題目中容易出錯的內容,分析原因,引導學生得出合理的答案。如可能會錯誤地認為核糖、脫氧核糖含N元素、錯誤地認為脂質就是指脂肪、錯誤地認為C元素是最基本元素的原因是其含量最多等。 4.通過點評,對課堂教學內容作必要的補充。 如肌糖原分解能形成葡萄糖嗎?同質量葡萄糖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所需氧氣的量及釋放的能量都一樣多嗎?等等。 5.PPT演示問題及答案。 強調等等。 1.獨立完成[基礎智能檢測]中的題目。 2.分組討論,針對答案錯誤率較高的問題盡量尋找突破口,并提交給其他組和教師共同討論。 3.就知識的一些細節內容師生交流,共同探討,糾正對知識的錯誤理解:核糖、脫氧核糖屬于糖類,只由C、H、O三種元素組成;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質不一定就是指脂肪。 4.記好筆記,解決疑問。 肝糖原能分解成葡萄糖而肌糖原分解卻不形成葡萄糖;同質量葡萄糖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所需氧氣的量及釋放的能量都是前者少 口述,PPT演示問題、答案 第四 層級 學習 過程 反思 感悟 1.隨同學生一起思考這一堂課中學了什么內容,學到了什么內容。 2.指導學生補充完成[思維導圖構建],將知識進行初步的有機綜合。 1.思考課堂上接觸到的知識,完成一個知識由“厚”變“薄”的過程。 2.填寫[思維導圖構建],加強知識間的聯系,爭取對所學內容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口述(教師、學生互動) 課堂 小結 1.提綱式講述本課時的主干知識:圍繞“糖類”和“脂質”突出重點,如糖類的種類、分布、作用以及脂肪、磷脂的作用等。 2.聯想糖類和脂質與其他內容的聯系,講述該部分內容在整個高中生物中的地位。 3.完善板書,布置課外作業(如固學案)。 1.梳理本課堂學到的基礎知識,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2.在鞏固知識的過程中,密切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活學活用。 3.完善筆記,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口述(教師、學生互動)、PPT演示板書 課外拓展 繼續 探究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為下一課時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如將一粒干燥的谷子放在干燥、潔凈的試管中,用酒精燈加熱一段時間,結果發現谷子變成了灰燼,試管內壁掛有水珠。這說明了什么? 口述、PPT演示問題 六、作業布置 教材練習 七、板書設計 第3節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一、細胞中的糖類 1、組成元素:C、H、O 單糖 2、種類 二糖 多糖 3、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質 二、細胞中的脂類 1、組成元素:C、H、O(有些含N、P) 脂肪 2、種磷脂 固醇 3、功能:儲能,代謝調節等 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1、單體 2、多聚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