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綜合探究二從馬鐙看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馬鐙見證了中世紀歐亞國家之間的文明傳播。請完成下列兩題(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公元前3世紀,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B.沒有中國的馬鐙,就不會產生歐洲的中世紀C.金屬馬鐙的傳播路線:中國—突厥人—北歐、西歐—東羅馬帝國D.江蘇南京出土的兩晉早期陶馬顯示當時它有了雙馬鐙(2)小小馬鐙是改變世界軍事史的偉大“中國發明”。以下能為這句話提供依據的是(??)①馬鐙的使用推動了人類作戰方式的演變????②馬鐙的傳播歷程見證了西方文明的傳播③馬鐙的使用促進了人類貿易的發展????????④使用成熟的馬鐙后,騎兵的戰斗力大大增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金屬馬鐙發明后,迅速在世界上傳播開來。6世紀末7世紀初,薩珊波斯人從________那里引入了馬鐙。以上橫線處應填入的是(??)A.?突厥人?????????????????????????????B.?高句麗人?????????????????????????????C.?阿拉伯人?????????????????????????????D.?東羅馬人3.下列關于馬鐙傳播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從中國傳到東北亞地區B.?由突厥人從波斯人處引入C.?由阿拉伯人傳給波斯人D.?從西歐、北歐傳到東歐4.馬鐙的發明,使騎兵的雙腳有了強勁的支撐點。中國人開始鑄造金屬馬鐙是在(??)A.?大約3世紀?????????????????????B.?大約4世紀?????????????????????C.?大約2世紀?????????????????????D.?大約公元前3世紀5.如圖是某地出土的唐代鎏金鐵馬鐙,從中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A.?金屬雙馬磴是唐朝時候發明的?????????????????????????????B.?唐代騎兵有較先進的技術支撐C.?馬鐙在唐朝時傳播到歐洲地區?????????????????????????????D.?唐朝的統治者來自于游牧民族6.有學者評價馬鐙:“幾乎沒有什么發明像馬鐙這么簡單,但是幾乎沒有什么發明對歷史有如此催化作用。”關于馬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馬鐙的發明源于幫助上馬的皮繩套??????????????????????B.?最早的馬鐙形象來自中國湖南長沙單馬鐙C.?馬鐙的傳入讓騎士馳騁歐洲近千年??????????????????????D.?馬鐙對于摧毀歐洲的封建制度有重要作用7.下列關于馬鐙的說法錯誤的是(???)A.?在騎馬奔跑中馬鐙有穩定身體的作用??????????????????B.?傳入歐洲促進了封建騎士的產生C.?成熟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D.?中國在戰國時已能鑄造金屬馬鐙二、材料分析題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很少有發明像馬鐙那樣簡單,而又很少有發明具有如此重大的歷史意義。馬鐙把畜力應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讓騎兵與馬結為一體。——[英]科技史專家懷特材料二:無須贅述騎士們的裝備對于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具有何等意義。……中國的火藥在這一時期后期有助于摧毀這一社會形式,而中國的馬鐙最初曾促成這一社會形式的形成。——[英]科技史專家李約瑟(1)成熟馬鐙的使用有何重大意義?根據所學知識,概括材料一中的“讓騎兵與馬結為一體”的含義。(2)馬鐙傳入中世紀的歐洲后,對歐洲的影響非同小可。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概括馬鐙傳入歐洲后的影響。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科技史專家李約瑟說:“無須贅述騎士們的裝備對于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具有何等意義?!袊幕鹚幵谶@一時期后期有助于摧毀這一社會形式,而中國的馬鐙最初曾促成這一社會形式的形成?!薄罴s瑟《中國科學技術史》(1)為材料一的圖1寫一段解說詞。(2)材料二中“馬鐙最初曾促成這一社會形式的形成”所指的“社會形式”是什么?聯系圖2,談談對材料二觀點的理解。(3)從文明發展的角度,李約瑟的觀點體現了什么道理?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1)D(2)D【解析】(1)A項公元前3世紀,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說法錯誤,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是北魏時期,不符合題意;B項沒有中國的馬鐙,就不會產生歐洲的中世紀說法太絕對,東方游牧民族發明的馬鐙引入到歐洲以后,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于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符合題意;C項金屬馬鐙的傳播路線:中國—突厥人—北歐、西歐—東羅馬帝國說法錯誤,,金屬馬鐙的傳播路線:朝鮮,后來又傳播到土耳其、伊朗,再傳播到古羅馬帝國,不符合題意;D項江蘇南京出土的兩晉早期陶馬顯示當時它有了雙馬鐙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馬蹬的出現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改變了當時的作戰方式,正是因為有馬蹬才會有騎兵以至于騎士的出現,可以說馬蹬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使用成熟的馬鐙后,解放了雙手,依靠馬鐙來控制身體的平衡,雙手持兵器砍殺,而且還可以在馬上發射弓弩和射箭,極大了增強了騎兵的戰斗力。故①④正確。D項①④能為題干“小小馬鐙是改變世界軍事史的偉大‘中國發明’”這句話提供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史實和使用,要求識記基礎知識。2.A【解析】6世紀末至7世紀初,薩珊波斯人從突厥人那里引入了馬鐙,并于7世紀初將這一技術傳給阿拉伯人,并繼續向北歐、西歐等地傳播。A項突厥人是橫線處應填入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鐙的傳播。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馬鐙的相關史實。3.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金屬馬鐙發明后傳播到東北亞的高句麗地區,并通過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向西傳播。6世紀末至7世紀初,薩珊波斯人從突厥人那里引入馬鐙,并于7世紀初傳入阿拉伯地區。7世紀早期,馬鐙傳向東歐和東羅馬帝國,并繼續向北歐、西歐等地傳播。A項從中國傳到東北亞地區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傳播路線,要求準確識記馬鐙的相關史實。4.A【解析】?3世紀時,中國人已在鑄造金屬馬鐙了。成熟的雙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騎兵的發展從此進入新時期。騎兵開始使用馬鐙后,作戰能力大大增強。A項大約3世紀中國人開始鑄造金屬馬鐙,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鐙的相關史實,要求具備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5.B【解析】A項金屬雙馬磴是唐朝時候發明的錯誤,不符合題意,金屬雙馬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發明的;B項唐代騎兵有較先進的技術支撐結論正確,符合題意,唐代鎏金鐵馬鐙適合騎兵使用,說明唐代騎兵有較先進的技術支撐;C項馬鐙在唐朝時傳播到歐洲地區錯誤,不符合題意,馬鐙由柔然人于6世紀時沿歐亞草原之路傳到歐洲;D項唐朝的統治者來自于游牧民族錯誤,不符合題意,唐朝的統治者并不是來自于游牧民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代鎏金鐵馬鐙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掌握唐代鎏金鐵馬鐙基本知識是解題的關鍵。?6.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馬鐙發明于中國,后傳播到歐洲,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于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成封建制度的形成。ABC三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馬鐙對于摧毀歐洲的封建制度有重要作用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知識,要求具備正確分析的能力。?7.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鐙在三世紀的時候在中國出現,故D符合題意。馬鐙是騎馬時的踏腳和支撐裝置,在騎馬奔跑中有穩定身體的作用,成熟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它傳入歐洲促進了封建騎士的產生。故ABC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答案為:D。【點評】西晉時有單蹬,東晉十六國時有雙鐙。二、材料分析題8.(1)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騎兵的發展由此進入新時期。騎兵可以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復雜的戰術動作和訓練變得容易了;騎兵不但可以穿上沉重的鎧甲,還能夠更好地運用馬的力量,為重甲騎兵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2)馬鐙將騎手與馬融為一體,這些騎手手持長矛或重的長槍,越來越普遍地披掛金屬盔甲,他們成為縱橫歐洲中世紀近1000年的封建騎士。【解析】(1)根據材料“馬鐙把畜力應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讓騎兵與馬結為一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鐙使用的意義從軍事方面進行分析即可。(2)根據材料“無須贅述騎士們的裝備對于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具有何等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鐙的傳入對歐洲的影響體現為騎士武器裝備的改進。故答案為:(1)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騎兵的發展由此進入新時期。騎兵可以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復雜的戰術動作和訓練變得容易了;騎兵不但可以穿上沉重的鎧甲,還能夠更好地運用馬的力量,為重甲騎兵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2)馬鐙將騎手與馬融為一體,這些騎手手持長矛或重的長槍,越來越普遍地披掛金屬盔甲,他們成為縱橫歐洲中世紀近1000年的封建騎士。【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馬鐙的史實。(1)馬鐙是騎馬時的踏腳和支撐裝置,一般成對垂于馬鞍兩側之下。騎者腳踏一側馬鐙跨上馬背,雙腳穿過馬鐙(功能)。馬鐙通常近似于半橢圓環狀,上方由皮革、鐵等具有較高強度的材料制成鐙環,下邊緣可以用木或藤條為芯,外面包裹上鐵片或皮革,或者直接用金屬做成踏板(結構)。馬鐙能起到在奔跑中穩定身體的作用。行進時,騎者以馬鐙為主要支撐點,可以解放雙手,在馬背上做各種動作(作用)。(2)“社會形式”指的是西歐封建制度。 李約瑟認為中國的文明成就深刻影響了西歐社會的發展:中國發明的火藥傳到歐洲,在歐洲封建主義的最后階段幫助摧毀了歐洲封建制度,而中國的馬鐙因其能提高軍人的戰斗力,幫助了歐洲騎士在戰爭中取勝,從而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3)不同文明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1張PPT)綜合探究二從馬鐙看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人教版八年級上本資料為作者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版權所有侵權必究預習本課內容:思考馬鐙為何與社會形態有巨大關系?新課導入觀看視頻:《一個小小的馬鐙,居然能與社會形態有巨大關系》綜合探究二從馬鐙看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學習目標1.以馬鐙為例,通過馬鐙來了解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歷程2.圍繞馬鐙的傳播,認識歐亞各文明間的演進3.通過馬鐙傳播的史實,理解各區域文明之間的交往經歷了不斷擴展的過程。學習重點學習難點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影響,原因有哪些?馬鐙的作用及其傳播過程中對中世紀歐洲的影響馬鐙的起源新知講解沒有馬鐙的時代,騎馬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騎手要靠大腿的力量,用力夾住顛跛的馬以保持穩定;而作戰時,在奔跑的馬背上難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近戰中劈刺過猛、落空或撞擊都會令騎手從馬上滑落。沒有馬鐙的時代,騎兵除速度占優外,戰斗力遠不如步兵,所以在抵達戰場后,往往下馬作為步兵投入戰斗。亞歷山大(公元前356-323年)時代的馬其頓騎兵就是如此。又如垓下之戰(公元前202年),項羽逃至烏江被漢軍追及,“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史記·項羽本紀》)1.Why(產生原因)概括:沒有馬鐙騎馬十分辛苦,難以保持穩定,戰斗力差于是,馬鐙就誕生了!新知講解2.When(誕生時間)公元3世紀魏晉時期3.Where(誕生地)我國東北方的草原地區(鮮卑人活動的區域)4.最早實物長沙出土的西晉永寧二年(302年)墓中騎俑上的三角形馬鐙,只有一只吊在馬鞍左前側遼寧北票西官營子發掘了北燕馮素弗(415年)墓,獲得了馬鐙的實物資料。是木芯外包嵌青銅片,銅鐙片都鎏金,裝飾頗為華美。觀看視頻《馮素弗墓出土》新知講解馬鐙的概念5.What(馬鐙是什么)6.effect(馬鐙的作用是什么)7.meaning(馬鐙誕生的意義是什么)是騎馬時的踏腳和支撐裝置,一般成對垂于馬鞍兩側上馬時,騎者腳踏一側馬鐙跨上馬背,雙腳穿過馬鐙。馬鐙的作用不僅是幫助人上馬,更主要的是在騎行時支撐騎馬者的雙腳,起到在奔跑中穩定身體的作用,行進時,騎者以馬鐙為主要支撐點,可以解放騎乘者的雙手,在馬背上做各種動作成熟的雙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騎兵的發展從此進入新時期。為重甲騎兵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金屬馬鐙發明后很快傳播到東北亞的高句麗地區,再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并通過突厥人向西傳播——6世紀末7世紀初薩珊波斯人從突厥人那里引入馬鐙——7世紀初薩珊波斯人傳給阿拉伯人——7世紀早期,馬鐙傳向東歐和東羅馬帝國,并繼續向北歐、西歐等地傳播新知講解馬鐙的傳播1.傳播路線中國西晉隋中國(西晉)通過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向西傳播薩珊波斯人阿拉伯人東歐、東羅馬帝國東北亞高句麗地區日本朝鮮半島北歐西歐高句麗日本朝鮮東突厥西突厥波斯東歐東羅馬阿拉伯北歐西歐新知講解馬鐙的傳播路線新知講解中世紀希臘騎士石雕馬鐙傳入歐洲7世紀拜占庭大帝雕像古希臘石刻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看到使用馬鐙后的騎兵的優勢,進行了軍事改革,建立騎兵軍隊經過查理馬特、丕平、查理大帝三代人的努力,到8世紀后期,騎兵已成為法蘭克王國最有戰斗力的軍隊,查理曼帝國的建立及其疆域的拓展,無不得力于新式的騎兵軍隊,騎士軍隊逐漸代替了步兵,成為當時西歐戰爭中的決定性力量,封建騎士縱橫歐洲中世紀近1000年它的傳入對中世紀歐洲歷史的影響非同小可,馬鐙將騎手與馬融為一體,越來越普遍地披掛金屬盔甲,成為縱橫歐洲中世紀近1000年的封建騎士,對歐洲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馬鐙的傳入對中世紀歐洲歷史有何影響?問題探究從世界范圍來看,封建社會里的軍隊的主力是騎兵,騎兵一直是各國軍隊的主要兵種,晉代成熟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馬具的完備,使得騎兵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有了完善的馬具,騎兵就更容易控制和馴服馬匹,騎馬較為舒適省力;使戰術動作和列陣的訓練變得更容易,能夠充分發揮甲胄和兵器的效能,為東晉和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騎戰和重裝甲騎兵的大規模發展提供了條件東方游牧民族發明的馬鐙引入歐洲以后,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于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過源遠的影響1.7-9世紀,阿拉伯騎兵如沙塵暴般席卷了西南亞和北非2.11-13世紀十字軍騎士的八次東征(奠立中世紀西方世界格局的)3.12-13世紀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率領蒙古騎兵橫掃亞歐大陸4.13-15世紀土耳其騎士建立起橫跨亞非歐的奧斯曼帝國5.1526-1857年帖木兒率突厥-蒙古騎兵縱橫歐亞草原和西南亞,其后裔巴布爾又率軍長驅直入印度、建立了莫臥帝國6.努爾哈赤率滿洲鐵騎內線快速機動、以少勝多五日殲滅明四路大軍的三路(薩爾滸之戰1619年),奠定崛起和入主中原之基……世界戰場上的騎兵身影除了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外,傳遍歐洲大陸、具有深遠影響的其他中國發明是船尾舵、馬鐙和胸戴挽具等,馬鐙使中世紀歐洲穿戴沉重鎧甲的封建騎士得以產生——斯塔夫里阿諾斯歷史知識中世紀歐亞大陸出現了諸多疆域遼闊的帝國,消除了由來已久的地區孤立,歐亞各地區之間的文明在商業、技術等方面建立起聯系并相互影響,馬鐙就是這種聯系與影響的見證之一。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帝國2世紀,羅馬帝國8世紀中葉,阿拉伯帝國1.促成阿拉伯帝國的建立,促進了文明的傳播2.對歷史的發展起了催化的作用3.印證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聯系以及對世界文明的影響4.推動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發展,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新知講解馬鐙的影響無須贅述騎士們的裝備對于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具有何等意義┅┅中國的馬鐙最初曾促成這一社會形式的形成“不同文明的接觸,以往常常成為人類進步里程碑。希臘學習埃及,羅馬學習希臘,阿拉伯學習羅馬,中世紀的歐洲學習阿拉伯,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學習東羅馬帝國。”——羅素阿拉伯文化是在吸收消化古埃及、兩河流域、波斯帝國和希臘羅馬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在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外,最重要的發明也許就是馬鐙了——李約瑟各界對馬鐙的評價課堂小結馬鐙的誕生古代沒有馬鐙騎馬十分辛苦,穩定力和戰斗力差1.背景2.時間地點公元3世紀魏晉時期我國東北方鮮卑人的活動區域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騎兵的發展進入新時期,為重甲騎兵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3.意義由東北亞的高句麗地區通過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向西傳播4.傳播歷程在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外,最重要的發明也許就是馬鐙了——李約瑟課堂練習1.發明馬鐙的最初想法可能來自偶爾用來幫助上馬的皮繩套。最先使用這種皮繩套的最有可能是( )①中國的中原人 ②印度人 ③與中國接壤的中亞游牧民族 ④古希臘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成熟的馬鐙的使用,使騎兵的發展從此進入新時期.這是因為( )①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隈R能夠比原來跑得更快了 ③騎兵借此能夠更好地運用馬的力量,為重甲騎兵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④騎兵因此可以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復雜的戰術動作和訓練變得容易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D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綜合探究二 從馬鐙看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 同步練習.doc 綜合探究二 從馬鐙看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pptx 馬鐙(加字幕)-原創視頻-搜狐視頻.wmv 高曉松分享小故事!一個小小的馬鐙,居然能與社會形態有巨大關系_高清.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