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溶解的秘密 一、我會填。 1. 高猛酸鉀具有腐蝕性,要用藥匙取放。高猛酸鉀溶液不能直接接觸。 2.被溶解的物質(zhì)最終都 均勻地分布到水中。有的物質(zhì) 溶解得快,有的 溶解得慢。 3. 猜想假設(shè)要以我們 已有的經(jīng)驗和 所學(xué)知識為依據(jù)。 4.嘗試運(yùn)用 多種材料、 多種思路、 多種方法進(jìn)行探究,我們將會體驗到新的樂趣。 5.實(shí)驗證明, 升高水的溫度可以加快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猜想假設(shè): 攪拌能加快 白糖溶解。( 攪拌)(加熱)(研碎)可以加快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 6.在20 °C 時,100 毫升的水能溶解: 36 克食鹽, 204 克白糖, 74 克味精, 9.6 克小蘇打。 7. 物質(zhì)在 0 100 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 不同的物質(zhì)在100 毫升水中能溶解的 量也是不一樣的。 二、我會選。 1.把少量高猛酸鉀放入水中,你能看到的現(xiàn)象是( D ) A.顆粒慢慢沉到杯底,水變得不透明 B.顆粒慢慢沉入杯底,水的顏色不變 C.顆粒浮在水面上,水慢慢變成紫色 D.顆粒慢慢沉入杯底,周圍的水變成紫色,并發(fā)散開 2.下列四組物質(zhì)中,都能溶解于水的是( B ) A.食用油和感冒顆粒B.醋和醬油C.洗衣服和沙子D.面粉和洗衣液 3.下列哪種方法可以讓明明口中的糖塊溶解得最快?(C ) A.含在口中B.用舌頭不斷攪動C.牙齒咬碎,用舌頭不斷攪動D.直接吞入腹中 4.下列物質(zhì),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C)A.白糖B.小蘇打C.食用油D.蜂蜜 5.冬天,奇奇洗衣服時,把洗衣服放入水中并攪拌,加熱水的主要原因( D ) A.增加水量可以加快物質(zhì)的溶解B.熱水可以加快物質(zhì)的溶解C.攪拌可以加快物質(zhì)的溶解D.以上都是 6.研究“水溫對溶解速度的影響”時,對比實(shí)驗的不同條件是( A) A.水溫B.白糖放入水中的時間C.白糖的量D.溶解速度 7.小明把食鹽分成10克一包,每次往100毫升水中放入1包,溶解后再放入1包,當(dāng)放入第4包時不能完全溶解,說明10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 B )食鹽。 A.40克 B.30-40克 C.20克 D.10克 8.大米( B)面粉(B )醋、醬油( A)食用油( B )酒精( A )沙( B )洗發(fā)水( A )洗衣液( A )洗衣粉( A )酵母粉( A ) A.能溶于水B.不能溶于水 三、我會判。 1.100毫升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小蘇打,與小蘇打是否攪拌沒有關(guān)系( √ ) 2.粗鹽在水中溶解的慢,精鹽在水中溶解得快( √ ) 3.熱水能加快溶解( √ ) 4.食鹽在100毫升水中可以無限溶解( × ) 5.魚兒呼吸的是水中的氧氣,說明氧氣可以溶解于水中。( √ ) 四、我會答。 . 1. 根據(jù)自己的假設(shè),制訂實(shí)驗計劃。 探究問題:攪拌能加快白糖的溶解嗎? 猜想假設(shè):攪拌能加快白糖溶解。 實(shí)驗材料:2 個燒杯,200 毫升常溫水,1 個攪拌棒,白糖。 實(shí)驗步驟:1.2 個燒杯中分別加入 100 毫升的常溫水。 1.同時在兩杯水中放入同樣多的白糖。 2. 一杯攪拌,另一杯靜置。觀察白糖的變化。 3.實(shí)驗證明,攪拌可以加快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 2. 怎樣比才公平? 答:1.在兩個杯子里同時放同樣多的水和白糖。2.只有一個因素不同:一杯攪拌, 一杯不攪拌。3.其他條件要保持相同,如同樣的白糖、水溫、水量。 3. 根據(jù)自己的假設(shè)制訂實(shí)驗計劃。 探究問題:升高水溫能加快白糖的溶解嗎? 猜想假設(shè):升高水溫能加快白糖的溶解。 實(shí)驗材料:2 個燒杯,100 毫升常溫水,100 毫升熱水,1 個攪拌棒,白糖 實(shí)驗步驟:1.1 個燒杯中加入 100 毫升的常溫水,另一個燒杯中加入100 毫升熱水。 2.同時在兩杯水中放入同樣多的白糖。 3.觀察白糖的變化。 3. 怎樣用最短的時間溶解一顆水果糖? 答:1.把水果糖研碎。2.放入有水的杯中,不斷加熱。3.加熱過程中不停的攪拌。 4.100 毫升的水最多能溶解多少食鹽呢?制訂研究計劃并進(jìn)行實(shí)驗。 答:探究問題:10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包 10 克裝的食鹽? 實(shí)驗材料:10 克裝食鹽若干包,水、玻璃棒、量筒、燒杯。 實(shí)驗步驟:在100 毫升水中放入 1 包鹽,攪拌至完全溶解后,放入第2 包, 待完全溶解后,再放入第3 包......直至食鹽不再溶解為止。 5. 通過觀察高猛酸鉀的溶解過程,我們發(fā)現(xiàn)什么?有哪些問題想探究? (課本第27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