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冷與熱 一、我會填 1. 我們的假設是對是錯,需要用( 事實)來驗證! 2. 一般來說,物體( 受熱)后( 體積)會( 膨脹)。 3. 一般物體( 受熱時體積會膨脹),( 遇冷時體積會收縮),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 “熱脹冷縮”)。 4. 水被加熱到( 一定的溫度)( 標準大氣壓下通常是 100 °C)時,一部分水會迅速變成( 水蒸氣),內部產生大量( 氣泡)并沖出水面,這種現象稱為( 沸騰)。 5. 水在常溫下也能變成( 水蒸氣),這個過程叫作( 蒸發),( 加熱)可以使蒸發變快。水蒸氣的微粒太小,我們肉眼( 無法看到)。 6. 蠟燭和冰塊受熱后會( 熔化)。 7. 地球上的水在不斷( 蒸發),因此空氣中充滿了看不見的( 水蒸氣)。 8. ( 水蒸氣)遇冷( 凝結)成( 小水珠)。 9. ( 沸騰 )是水受熱超過一定溫度時發生的劇烈的氣化現象。 10. 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產生的過程物體的形態是由( 氣態)變成( 液態)。 二、我會判 1.給水加熱的過程中,水的溫度不變。( × ) 2.使用溫度計時要符合操作規范。( √ ) 3.水沸騰后,如果不持續加熱,就不會持續沸騰。( √ ) 4.測量水溫的實驗時,一定要等溫度計液面不動時才能讀數。( √ ) 5.水蒸氣是水的另一種存在形態。( √ ) 6.露水、白云、霧氣都是由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 √ ) 7.水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不能變成水。( × ) 8.早晨,草地上有許多晶瑩的露珠,這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 √ ) 9.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的過程需要放熱。( √ ) 10.我們教室里的空氣中沒有水蒸氣,海面上的空氣中有水蒸氣。( × ) 11.我們經常看到冰凍的礦泉水瓶外壁有水珠產生,這些水珠是里邊的礦泉水滲透出來的。( × ) 12.玻璃瓶外面的小水珠不是由瓶內的冰滲透出來的,所以與里面的冰沒有關系。( × ) 三、我會選 1.超市里面的飲料都不裝滿是因為(B )。 A.商家缺斤短兩 B.預防溫度上升脹破瓶子 C.怕結冰 2.下列哪些現象不是水沸騰實驗中出現的現象 (C ) A.有“白汽”出現 B.溫度計示數不斷升高 C.沸騰時沒有氣泡出現 3.水沸騰時的溫度( B ) A.不斷上升 B.保持不變 C.逐漸下降 4.水變成水蒸氣,它的體積( B )。 A.不變 B.變大 C.變小 5.凝結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B ) A.吸熱 B.放熱 C.不用吸熱也不用放熱 6.魚缸里的水過段時間就會減少些,最主要的原因是( B ) A.被小魚喝掉了 B.跑到空氣中去了 C.流到魚缸外面了 四、我會答 . 1. 人們可以通過加熱和冷卻做哪些事(至少五件)? 答:加熱可以做飯、取暖、熔化金屬、燒水、做酒瓶。 冷卻可以冷藏食物、制冷飲、做冰糕、降溫、止血。 . 2. 大自然中水的化身有哪些? ? 答:雨、雪、冰雹、霜、霧、云等。 . 4. 安全使用酒精燈應該注意哪些? ? 答:1.保持酒精燈直立,避免酒精灑出來。 2.不能直接向燃燒著的酒精燈添加酒精,否則可能會造成火災。 3. 不能用一個酒精燈點燃另一個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 4. 酒精燈不餓能夠用嘴吹滅,要用燈帽蓋滅。 5. 若酒精燈被碰倒,在桌面燃燒起來,要用濕抹布蓋滅,不能澆水。 . 5. 測量水溫的方法? ? 答:1.把溫度計懸掛在鐵架臺上。 3. 將溫度計下端放進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4. 用酒精燈加熱容器中的水。 5. 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液面持平。 6. 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水。 五、我會做 . 1. 計一個實驗,驗證空氣受熱后體積是否會膨脹。 實驗方案 實驗目的:驗證空氣受熱后體積是否膨脹。 實驗材料:針筒、燒杯、熱水、軟塞 實驗步驟: 1. 在針筒中吸入一些空氣。 2. 用軟塞將針筒排氣孔堵住,觀察活塞的位置。 3. 將針筒放入熱水中,觀察活塞的位置。 實驗現象:針筒放入熱水后,活塞開始向外移動,移動一段距離后停下。 得出結論:空氣受熱后體積會膨脹。 . 2. 設計一個實驗,驗證空氣遇冷后體積是否收縮。 實驗方案 實驗目的:驗證空氣遇冷后體積是否收縮。 實驗材料:針筒、軟塞、冰水、燒杯 實驗步驟: 1. 在針筒里面吸入一些空氣。 4. 用軟塞將針筒排氣孔堵住,觀察活塞的位置。 2. 將針筒放入冷水中,觀察活塞的位置。 3. 實驗現象:針筒放入冷水后,活塞開始向內移動,移動一段距離后停下。 4. 結論:空氣遇冷后體積會收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