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回扣1經濟生活體系整合一、以供給側和需求側為中心歸納總結相關知識——生產與消費的關系1.供給和需求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有利于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2.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作用于生產。3.解決供給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企業創新、淘汰落后產能、去庫存、減輕稅負,促進企業生產,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4.擴大消費需求的措施主要有擴大市場有效投資、國家采取鼓勵消費的政策、積極推動出口、搞好分配和商品流通、規范市場秩序。二、從經濟生活角度歸納總結解決民生問題的依據和措施——經濟生活主體之一:公民1.民生問題簡單地說就是與老百姓生存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吃穿住用行等問題,其中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會保障是民生之依,社會穩定是民生之盾,還包括扶貧、醫療問題。要注意結合公民在經濟生活中的身份來分析問題,如消費者、勞動者、投資者、納稅人等。 我國的社會保障(1)作用: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①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有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為此,要建立起覆蓋全民、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沒有漏洞的“安全網”。同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②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對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通過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同時,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作支撐,社會保障即使建立起來也無法維持下去。只有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③要做到權責清晰。享受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的一項法定權利,也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同時,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涉及政府、企業、個人和其他單位的經濟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擔責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2.從解決民生問題的依據看,主要是由社會主義本質、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決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根本目標、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都是重要原因。3.從解決民生的措施看,主要涉及的知識點有: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等。三、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為主線歸納國有企業改革的作用和措施——經濟生活主體之二:企業1.國有企業改革的經濟學依據主要有: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它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其競爭力和控制力,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增強我國經濟實力、保障國家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發展戰略性產業、提供公共服務具有關鍵作用。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在推進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發展和邁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國有企業肩負著重大歷史使命和責任。 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最主要的實現形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2.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措施: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實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薪酬分配制度,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等。 發展壯大國有經濟(1)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準,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為中心,全面推進依法治企,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2)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把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的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3)要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四、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整合相關知識——經濟生活主體之三:國家或政府結構類型具體情況(影響因素或存在問題)優化調整方向國家角度產業結構第一產業不穩,第二產業大而不強,第三產業滯后,服務業比重較低,傳統產業比重較大,新興產業結構比重較低,科技含量低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服務業消費、投資、出口結構消費比重較低,投資比重過高,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優化投資結構和進出口結構城鄉結構城鄉發展嚴重失衡,差距拉大,二元化仍然存在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協調發展區域結構地區發展差距大、不平衡統籌區域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等投資結構主要依靠公共財政投資,民間投資較弱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鼓勵支持引導民間投資分配結構勞動報酬占比較低,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較低做到“兩個同步”財政收支結構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財政赤字處于可控水平保持財政赤字的適度規模五、以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兩只手”為主線整合相關知識——經濟生活的體制背景1.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弊端。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既需要發揮市場對資源優化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又需要科學的宏觀調控,正確處理好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的關系。 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和作用主要包括:通過制定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通過實施宏觀經濟政策,保持宏觀經濟穩定;通過實施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通過實施區域政策和環境政策,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彌補市場缺陷;通過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科學的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主要經濟職能之一。3.實現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4.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這一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同時構建有效協調的宏觀調控新機制。5.在解決“三農”問題、生態問題、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內需、對外開放等方面都必須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同時發揮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 第2部分 專項4 回扣1 經濟生活體系整合.doc 2021 第2部分 專項4 回扣1 經濟生活體系整合.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