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年統編教材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4.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重難點解析及訓練第四課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從不同角度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內涵(1)從“偉大事業”的角度看,這是承前啟后,繼住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令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帶領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書寫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簡章。(2)從“奮斗目標”的角度看,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中國將在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分兩步走用三十年的時間全面實現現代化,被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3)從“人民期待”的角度看,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全體人民將通過共建共享的發展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新進展。(4)從“歷史使命”的角度看,這是全體中華兒女勤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要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譜寫出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最壯麗的篇章。(5)從“世界意義”的角度看,這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將為世界實現和平發展繁榮進步、為人類社會探索更好的社會制度貢獻中國方案。例1“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個新時代是()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②決勝總體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③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同步富裕的時代?④全體中華兒女勤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二、如何全面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1.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主要依據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深刻反映了我國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的新特點,這是由我國現階段的客觀實際決定的。(1)經過改革開放多年來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2)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人民群的需要在領域和重心上已經超出物質文化的范疇和層次,只講“物質文化需要“已經不能真實全面反映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3)影響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其他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的。2.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實踐要求(1)更好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只有調整和完善發展戰略、各項政策,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只有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人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2)從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謀劃黨和國家工作。要具體落實到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項工作中去。要緊密聯系黨和國家重點工作,緊密聯系人民群眾的愿望和期待,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各方面相互促進、全面發展。(3)結合當前任務和長遠目標,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例2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下列對這一科學論斷理解正確的是①這一論斷正確把握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②解決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關鍵是要解決發展動力問題,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③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逐步減少?④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必須牢固樹立并貫徹新發展理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培優綜合訓練1、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4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與黨的十三大提出的目標相比,“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由21世紀中葉調整為2035年,足足提前了十五年!這種調整源自()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②“四個自信”③十九大召開時我們已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解決,不再存在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黨的十九大報告高舉旗幟、立論定向,把握大勢、總攬全局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唯性的行動綱領,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人新時代,意味著()A.我國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B.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C.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D.全面小康社會已經建成,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3、黨的十九大以來,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的姿態蛇立于世界的東方。新姿態標志新飛躍,新飛躍鑄就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背景下()①我們要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②我們要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同步富裕?③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逐步主導人類社會發展?④全國各族人民要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B.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站起來C.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D.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5、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下列措施著眼于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是()①規范隱性收人,取締非法收入②加強社會建設,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③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④堅持按勞分配,提高經濟效率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變化并沒有改變(?)①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②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③人民需要的層次和內涵?④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目前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1956年黨的八大也曾對當時的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對這兩次會議理解正確的是()A.都根據具體國情作出了正確分析B.都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C.都對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探索D.都促使了社會生產關系發生根本性變化8、我國經濟發展進人新常態,我們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發達國家②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發生了改變③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1)結合教材知識和材料,分析黨的十九大作出社會主要矛盾“變”和兩個“沒有變”的判斷,如何理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與基本國情的“不變”?材料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2)結合材料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要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培優綜合訓練答案及解析1?A解析:目標提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堅定“四個自信”,①②正確;③④說法均錯誤。2?B解析:B項說法正確;我國早就已經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A項說法錯誤;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C項說法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并不意味著全面小康社會已經建成,D項說法錯誤3?B解析:在這個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全國各族人民要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①④正確:②中“同步富裕”的說法錯誤;③中“主導人類社會發展”的說法錯誤。4?A解析: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A項符合題意;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B項不符合題意;改革開放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C項不符合題意;D項中“實現了”說法錯誤。5?B解析:加強社會建設,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著眼于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②③符合題意;①④不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措施6?C解析: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并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國際地位的判斷,①④符合題意:②錯誤,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③錯誤,人民需要的層次和內涵發生了變化。7?A解析:兩次會議都根據當時具體國情作出了正確分析,A項正確;B項明顯錯誤,不選;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時中國沒有建立市場經濟體制,C項錯誤:2017年,黨的十九大召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D項錯誤。8?D解析:我國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但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③④說法正確,①②說法錯誤。9(1)①社會是往前發展的,社會的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會發生階段性的變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主要標志。②雖然我國發展進入新時代,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③在認識理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時,必須把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問題同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的問題統一起來思考和研究,把“變”與“不變”這兩個論斷統一起來理解和把握。(2)①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2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社會主義制度經受嚴峻考驗,顯示出強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證。③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解析:第(1)問,要理解“變”與“沒有變”分別指什么,用辯證的思維分析問題。第(2)問屬于基礎知識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回歸教材基礎知識,結合材料組織答案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