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發酵食品的制作》 酸 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明酸奶制作的原理及條件。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掌握酸奶制作的過程。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酸奶制作的原理及條件。 教學難點:實際操作掌握酸奶制作的過程。 前后知識的聯系:通過查閱資料,已經了解細菌的形態結構,生活環境及繁殖特征。 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能力水平的分析: 了解乳酸菌與酸奶有關,但并不知道酸奶制作的具體原理,條件及過程。 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水平的分析: 對制作酸奶的過程充滿興趣,特別希望吃到自己親手制作的酸奶。 學生需要: 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教學策略: 搜集資料、合作交流,讓學生在科學課中感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和快樂。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酸奶機、電磁爐、不銹鋼鍋、食品夾、不銹鋼湯勺、托盤、剪刀、純牛奶、酸奶或菌粉。 教學內容和過程的設計 引入:看得出同學們都很興奮,因為很早之前就知道這節課要做酸奶了。那么,我們今天的課前五分鐘的“故事屋”誰能來講一個跟酸奶有關的故事嗎? (由學生講有關酸奶的小故事,老師提前準備一個小故事以備不時之需)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教學意圖 學生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引入 聽故事 自主思考,回答問題:乳酸菌、雙歧桿菌等 觀察乳酸菌形態結構 思考,舉手回答問題。 適宜的溫度 無氧環境 小組討論 小組代表發言 消毒 倒純牛奶 混合攪拌 蓋蓋兒 等等 根據資料進行排序,完善酸奶制作的過程。 訂正答案 開始動手制作酸奶 小組內分工明確負責消毒的同學用開水將工具一次浸泡30秒,其他同學到水房洗手,參與剪牛奶袋、攪拌等步驟。 制作完成,品嘗老師制作的酸奶 講解酸奶的由來及優點,告訴學生我們不僅要愛吃,還要會吃,做個資深“吃貨”。今天親自體驗酸奶制作的過程。 板書題目《酸奶制作》 教師:首先知道制作酸奶的原理。酸奶中究竟是哪種益生菌發貨了作用? 板書:一、原理: 及時表揚激勵回答正確的學生。 利用幻燈片總結答案。 出示乳酸菌的圖片,簡單介紹什么叫“發酵”。 提問:發酵需要哪些適宜的條件。 板書:二、發酵條件,簡單講解。 提問:你認為制作酸奶需要哪些步驟?小組討論(3分鐘) 板書:三、過程: 教師巡視 板書學生的答案并引導學生完善制作過程。 發資料,讓學生把制作酸奶的步驟按照正確順序排列。 提醒具體操作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巡視 播放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 將提前做好的酸奶給學生品嘗 結束語:明天上午我們可自帶水果、蜂蜜等來品嘗自己親手做的酸奶 引出本節課題目 提出問題,引發學生自主思考。 激發學習興趣 引出下個知識點:發酵的條件 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 鞏固制作酸奶的步驟為實際操作做準備。 在歌聲中十分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制作出美味的酸奶 讓學生體驗成功制作出的酸奶是什么樣子什么口感? 課后反思: 在各組組長去消毒工具的這段時間,其他組員沒有事情可做。學生到處亂走,導致課堂秩序很亂。甚至在消毒臺處聚集很多人,這樣很容易引發安全問題。所以今后在活動安排上要設計得更加周全,要讓每個學生在每一分鐘都有事可做。 板書設計: 酸奶制作 制作原理 乳酸菌 發酵條件 溫度、無氧條件 制作過程 1、消毒 2、倒入純牛奶 3、倒入酸牛奶 4、攪拌均勻 5、蓋蓋兒,密封42度,8—12小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