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主備小組:第 1 組 組長: 組員: 共 案 個 案 第一章 第一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 一、教學目標 1.描述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二、課時安排:三課時 三、教學內容 導入 1無論是嚴冬還是酷暑,人體的體溫總能保持在37℃左右,為什么呢? 2大量出汗后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和無機鹽,為什么呢? 人體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使得內環境相對穩定,來應對外界環境的劇烈變化。內環境的穩態是生命系統的特征,也是機體存活的條件。那么什么是內環境? 引入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 一、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探討”的討論題。 討論1:圖1和圖2各是什么細胞?請說出細胞的名稱 共 案 個 案 討論2:它們分別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兩者的生活環境有何異同? 圖1中是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圖2中是草履蟲。 2.兩者生活環境的相似之處是:都是液體環境不同之處是血細胞生活在體內的血漿中,并不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而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環境中,可直接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 (一)體液組成 1.質疑:無論是單細胞生物的細胞還是多細胞生物的細胞都是生活在液體中的,人體內的細胞是否也生活在液體環境中1呢? 2. 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人體內含水量特別的多,我們把人體以水為基礎的液體稱為體液,根據體液分布位置不同的把體液分為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 3.歸納體液組成,舉例說明血漿、組織液、淋巴,如水泡液體主要是組織液,建立對細胞外液的感性認識。 共案 個案 細胞內液 (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 體液 (存在于細胞內,約占2/3) 細胞外液 血漿(血管和心臟中流動液體) 組織液(組織細胞間隙液體) 淋巴等(淋巴管內流動液體) (存在于細胞內,約占1/3) (二)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之間的動態聯系 讓學生觀察教材“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之間關系示意圖”和“細胞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示意圖”,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比較血漿、淋巴、組織液三者不同點,嘗試建立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之間的動態聯系模型,說明細胞外液是一個統一整體。 (三)內環境概念 1.讓學生觀察“血漿、組織液、淋巴之間的關系”圖解,完成下列表格。 共案 個案 講述:血漿、組織液、淋巴這些都是細胞外液,構成了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區別于個體生活的外界環境,把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稱為內環境。 外界環境: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是人體與外界環境相通,屬于外界環境,所以消化液、汗液、尿液、淚液等不屬于內環境。 內環境:組織液、血漿、淋巴等細胞外液 細胞內環境:細胞內液 二、細胞外液的成分 1.質疑: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由哪些區別呢? 2.讓學生分析教材“資料分析”的血漿化學組成表格,回答討論題1和2。 討論題1.如何將表中物質按化學性質進行歸類? 討論題2. 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漿中還可能含有哪些物質? 共案 個案 3.共同歸納細胞外液成分,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1)血漿中約90%為水;其余10%分別是:無機鹽,蛋白質,以及血液運送的物質,包括 各種營養物質:氨基酸、甘油、維生素、葡萄糖、脂肪酸等;各種代謝廢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代謝產物:激素、抗體、組織胺、神經遞質、淋巴因子、血漿蛋白等; (2)組織液、淋巴的化學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差異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 (3)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 1.讓學生閱讀教材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部分內容,討論回答教材“資料分析”討論題3和4。 討論題3.在組成血漿的離子中,哪些離子的含量較多?它們可能起什么作用? 討論題4.HCO3-、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 2.舉例滲透作用現象說明滲透壓概念,如紅細胞在生理鹽水和清水的形態等。 共案 個案 3.共同總結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 (1)滲透壓:血漿滲透壓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含量相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自Na+和Cl-。正常情況下細胞外液滲透壓與細胞內液滲透壓相當。 (2)酸堿度:血漿的pH為7.35~7.45。血漿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它含有HCO-3、HPO-4等離子有關。 例:當酸性物質增加時(如乳酸[HL]過多時) 乳酸+ NaHCO3→乳酸鈉 +H2CO3 H2CO3→H2O+CO2 (CO2由肺排出) 當堿性物質增多時(如[Na2CO3]) Na2CO3 + H2CO3→2NaHCO3(由腎臟排出) 溫度: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 (體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酶活性,從而引起代謝紊亂) 四、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1.讓學生討論教材“思考與討論”的討論題,理解內環境如何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2.結合以下圖解歸納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 共案 個案 3.共同歸納 (1)細胞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間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2)在機體相關調節下,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直接參與物質交換。 (3)細胞不僅依賴內環境,也參與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 根據以下圖解共同小結本節主要內容 板書設計 第1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 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共案 個案 細胞內液 1、體液 血漿 細胞外液 組織液 淋巴等 2、內環境的概念 3、內環境成分中三者的關系: 二、細胞外液成分 水:90%左右 1、血漿的主要成分 無機鹽:1%左右 蛋白質:7%——9%左右 其它物質 組織液、淋巴的成分 3、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 作業布置:《優化設計》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