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2047001079500000主備小組:第 3 組 組長: 組員: 共 案 個 案 第二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3節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一、教學目標 1.簡述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特點。 2.描述水鹽調節和體溫調節的過程。 3.說出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間的協調關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描述體溫調節、水鹽平衡的調節。 2.人體的體溫調節與水鹽調節的分析。 教學難點: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協調關系。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比較 1.體液調節 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C02 等)通過體液傳送的方I式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稱為體液調節。 2.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區別與聯系 項目 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 傳遞物質 神經沖動和電信號和神經遞質 激素、C02、H*等化學物質 調節方式 反射 激素等化學物質一般進人血液,通過血液循環作1用于特定的組織器官 作用對象 效應器 特定細胞(靶細胞)的受體——糖蛋白 結構基礎 反射弧 主妻是內分泌腺 反應速度 迅速 比較緩慢 作用范圍 比較局限 比較廣泛 作用時效 一般較短暫 I緩慢而持久 聯系 I (1)都能調節動物的生命活動,神經調節直接或間接控制體液調節,但體液調節又能 影響神經調節;(2)它們是共同協調、相輔相成的,神經調節起主導作用 (二)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協調 1.人體體溫恒定的調節 37.2℃左右口腔,、36.8℃左右腋窩,、37.5℃左右(直腸)。直腸處測得的數值最接近體溫。 人體熱量的來源和散出 ①來源:主要來源是細胞中有機物不斷氧化分解,釋 I,放能量。 主要的產熱器官是內臟、骨骼肌和腦等。在安靜時,主要由內臟器官產熱,其中肝臟產熱量最大;在勞動或運動時,骨骼骼肌是主要的產熱器官。 ②散出:人體熱量的散出主要通過汗液的蒸發和皮膚內毛細血管的散熱,其次是通過呼氣、排尿和排便等。 人體體溫的調節機制 ①體溫調節的方式:神經一體液調節。 感受器:溫度感受器,分為溫覺感受器(炎熱條件下I 興奮)和冷覺感受器(寒冷條件下興奮),位于皮膚黏膜和內臟器官中。 神經中樞: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 效應器:皮膚內毛細血管、平滑肌、立毛肌、腎上腺、 激素和腎上腺素,兩者協同作用. 體液調節:參與體溫調節的產熱激素主要有甲狀腺 激素和腎上腺素,兩者協同作用。 ②體溫恒定是產熱量與散熱量動態平衡的結果。盡管機體避免散熱,但在寒冷環境仍是產熱與散熱均比熱環境多。 人體體溫恒定的意義: 人體體溫的相對恒定能保證酶的活性,維持機體內 環境穩態,是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人體水鹽平衡的調節 水鹽平衡的含義 人體內水和無機鹽的排出量和攝人量基本相等,縛 持相對平衡。 (2)水和無機鹽的來源和去路 ①水 來源:飲水、食物和自身物質代謝等 去路:排尿、出汗、呼吸和排便等 ②無機鹽 來源:食物和飲料等 去路:排尿和出汗等 水鹽平衡的調節機制 水鹽平衡調節機制的幾點說明: ①水鹽平衡的調節方式:神經一體液調節。調節中樞在下丘腦,感受器是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效應器是垂體后葉,但渴覺中樞在大腦皮層,渴覺形成于大腦皮層。 ②參與調節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的神經分泌細胞分泌,垂體后葉釋放,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增加其對水的重吸收。 五 板書設計 第3節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一)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 1.體液調節:激素等化學物質C02除激素以外,還有其他調節因子,如等,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 2.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比較 比較項目 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 作用途徑 反射弧 體液運輸 反應速度 迅速 較緩慢 作用范圍I 準確、比較局限 較廣泛 作用時間 短暫 比較長 (二)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協調 實例一:體溫恒定的調節 實例二:人體水鹽平衡的調節 六、作業布置: 優化設計、學生報紙 七、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