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我國的人口現狀和前景 (2)探討人口增長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2、情感目標: (1)關注我國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有關問題 (2)運用資料收集與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長過快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從而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 3、能力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我國人口增長的形勢及其對環境的壓力,分析收集到的資料,提高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語言表達和信息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在學習了“種群數量的變化”知識后,來學習本節的。對于人口的增長,學生容易得出數量增長的曲線類型以及增長速率等相關問題的結論,由此引導學生得出“我國人口現狀與前景”;在學習“人口增長和開墾土地之間的關系”時,引導學生利用概念圖來進行邏輯推理并提出論點的方法,這種方法能比較清晰地表示出事件或概念之間的因果關系或其他邏輯關系。學生能夠從更深的層次認識到人口過快增長與土地需求之間的關系,從而起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學生對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諸多問題都有切身的感受和一定的認識,基于這些感受和認識,比較容易建立起“人口增長”與“生態環境”兩者之間的聯系。另外,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能對許多自然和社會現象或事實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判。在本節教學中,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更多地從思考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方面給予具體指導。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重點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劃分為多個主題,例如:人口增長與水資源的關系,人口增長與環境污染的關系,人口增長與開墾土地的關系等等,組織學生討論,分組完成一個主題,進而達到突出重點的教學目的。通過這種方法,既能從具體的角度分析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情感上形成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的意識,又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及與人溝通的能力。 2、教學難點: 在分析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時,分析具體的影響,以及正確引導學生在“人口增長”與“影響生態環境”之間建立因果聯系,如何使建立的聯系科學合理,符合邏輯,同時又能培養學生學會因果聯系分析方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 我國先秦時期的重要著作《韓非子-五蠹[dù]》中說:“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財貨寡,事力勞而供養薄。” (提問學生,嘗試翻譯文章,同時引導學生思考人口增長的情況) 2. 復習鞏固: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模型 (1)“J”型增長 (2)“S”型增長 (復習已經建立的種群數量變化的模型,描述種群數量增長的“J”型曲線和“S”型曲線,并解釋形成這兩種曲線的原因) 推進新課 問題探討:(觀察圖片,啟發學生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你見過左圖所示的情景嗎?假如你正置身于這樣擁擠不堪的人群中,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和想法? 2、造成人群如此擁擠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目的:為下面討論我國人口增長曲線,作好知識準備。) 我國的人口現狀與前景 1. 我國歷年來人口增長情況 1、我國人口近百年來為什么會明顯增多? ①出生率較高和逐漸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從而使人口增長過快; ②人口基數過大 2、生物種群消長的規律完全適用于人口增長的情況嗎?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員,因此生物種群消長規律有適用于人口增長情況的一面。但人不同于一般生物,人具有特別發達和善于思維的大腦;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動地調控人口增長以及能動地改造和保護自然的本領等等。 2.我國人口普查數據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總人口為 6.01億。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總人口為 7.20億。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總人口為10.31億。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總人口為11.33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為12.95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總人口為13.70億 注:歷次人口統計數據均不包括香港、澳門及臺灣 (補充我國歷次人口普查的數據,讓數字說話,使學生切實了解我國人口的快速增長,為下面總結人口的特點打下基礎,明確了國家制定人口發展目標和采取措施的必要性。) 教師講解: 1、我國人口的特點: 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快,仍將在較長的時期內持續增長。 2、我國的人口發展目標 2010年,人口總數要控制在13.6億以內;2020年,人口總數要控制在14.5億以內;21世紀中葉,人口總數達到峰值(15億左右)以后,將開始緩慢下降,從而基本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的協調發展。 3、我國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長過快的措施 (1)20世紀70年代,我國全面推進了計劃生育工作; (2)1982年,我國將計劃生育確定為一項基本國策; (3) 2001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把計劃生育的方針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4、我國人口的現狀: 我國人口增長過快的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明顯下降,目前已進入了低生育水平國家的行列。 拓展視野:自然界中控制種群數量的方法——自毒現象 1. 蝌蚪密度高時產生一種毒素,能限制蝌蚪的生長,或增加蝌蚪死亡率。 2. 在植物中,桉樹有自毒現象,密度高時能自行減少其數量。 二、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除飲用以外,農業、工業以及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水。 因而需要一定的耕地。 森林、草原、燃料和礦物質等多種自然資源以及一定的生存空間。 科學、教育、文學、藝術和體育等。 (以“人口增長過快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主題,參照教材圖6--2,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人口增長”和“影響生態環境”之間建立聯系。) 教師提示可供選擇的主題: (1)人口增長與土地開墾之間的關系 (2)人口增長與森林資源之間的關系 (3)人口增長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 (4)人口增長與水資源之間的關系 (5)人口增長與能源或礦產之間的關系 (學生小組討論,每小組完成一個主題,要求建立的聯系科學合理、符合邏輯,并區別出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進一步探究:人口增長過快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哪些影響? 在課堂上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充分討論之后,要求同學在課后每人選一環境因素建立其與人口之間的聯系模型,使學生掌握用概念圖來邏輯推理某一論點的方法,以清晰地表示出事件或概念之間的因果關系。) 由于人的各種需求直接或間接地依賴自然資源,所以隨著人口的增加,對生態環境形成的壓力也愈加沉重。 長期以來,由于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而造成人們的亂砍濫伐,盲目擴大耕地,過度進行放牧,肆意掠奪式開采資源、能源,而今?? (利用圖片,直觀的展示目前生態環境遭到的嚴重破壞。通過這幾個縮影,達到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從內心深處體會到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從而形成環境保護的使命感、責任感。) 2、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影響 人口眾多對于我國的生態環境已經產生了沉重的壓力,具體表現在: (1)人均耕地繼續減少。 (2)自然資源消耗量大增 (3)水、礦產資源短缺 (4)環境污染加劇 (5)植被破壞 3、采取的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長 (2)加大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力度 ① 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防止沙漠化。 ② 監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③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 ④ 推進生態農業。 (通過在生態環境修復、保護、合理利用的幾個典型事例的展示,向學生傳遞一個信號,人類可以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通過科學的方法,能夠改變現狀,使環境變的更宜居住、更美好,使環保意識根植與學生心中。) 知識總結 一、我國的人口現狀與前景 1、人口特點 2、人口發展目標 3、措施 4、人口現狀 二、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人類的多種需要 2、人口增長與開墾土地之間的關系 3、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影響 4、采取的措施 鞏固與提高 1、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生物圈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為了減輕對生物圈的壓力,人們應采取下列哪一項食物結構( ) A. 以禽類為主 B. 以淡水養殖的魚蝦為主 C. 以谷物和植物蛋白為主 D. 以豬等家畜的肉類為主 2、近十幾年來,我國東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劇增長,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年齡組成呈增長型 B. 性別比例適當 C. 遷入率大于遷出率 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從種群特征看,這是調節( ),措施要達到的目的是降低( ) A. 種群密度 B. 年齡組成 C. 性別比例 D. 出生率 4、有關人口增長問題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歐洲 B.人口增長越快越好,因為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 C.人口過多會給社會增加一系列負擔,所以人口發展越慢越好 D.人口增長必須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5、人口過快增加會導致( ) A、土地資源減少,水資源缺乏,環境污染加劇 B、森林資源破壞,打破了生態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一系列問題。 C、能源需求不斷增大,出現能源危機 D、以上都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