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節 群落的演替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說出演替的概念和類型; 舉例說出群落的演替; 舉例說出頂極群落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現式學習與小組式學習相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擁護國家“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木還草”的政策方針。 2, 教學重點 群落的演替過程。 ?3、教學難點? 群落的演替過程,引導學生提煉重點內容進行匯報。 4教學方法 六步教學法 教材分析 《群落演替》包括演替的類型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兩部分,前者教材通過《思考與討論》和正文表述,一方面介紹演替的類型和演替過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讓學生分析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關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教材列舉了許多實例,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并關注人類活動影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本節最后講述退耕還林,還草,?還湖,讓學生了解和認同國家的有關政策及重要意義 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對群落演替的現象也并不陌生,只是沒有建立起概念與現象的聯系,在學習中,通過對一些熟悉的事例進行分析,圍繞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聯系及相互作用,以動態的發展觀引導學生對演替的本質進行聯系即可完成教學目標。 由搜集材料和實地考察的學習小組的學生代表進行匯報,匯報時注意提醒學生注意從調查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教材第81頁四幅圖所反映的情況及時滲透到學生的匯報中,強調人類活動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促進、抑制、改造、重建) 教學意圖 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加深學生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認識 了解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教師組織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導入新課 復習:群落的定義? 設疑:各種各樣的群落在地球上形成后,是不是一成不變了呢? 播放冰島火山爆發的視頻并組織學生討論:1 .冰島火山爆發后附近原有的生物是否還存在?2. 這一地區將來有可能恢復原來的群落嗎?引出課題《群落演替》板書 觀看視頻,討論。 復習提問,加深學生對群落概念的理解。由群落過渡到群落演替。 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結合案例,讓學生大致了解群落演替的過程。引導學生總結出群落演替的概念, 演替的過程 設疑:光裸的巖石上是怎樣長出森林的呢?結合圖片,學生活動 第一小組學生匯報(學生話劇表演) 提問 裸巖上首先定居的生物為什么不是苔蘚而是地衣? 地衣階段為苔蘚的生長提供了怎樣的基礎?為什么苔蘚能取代地衣? 在森林階段還能找都地衣,苔蘚,草本和灌木么?取代的含義是什么? 在此演替過程中,群落的豐富度,空間結構和抵御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有什么變化?展示棄耕農田上演替過程的圖片? 設疑 與導入呼應,這一地區將來有可能恢復原來的群落嗎? 過渡 群落的演替是否只能發生在裸巖上?導出棄耕農田上的演替 學生活動 第二小組匯報 提問: 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和棄耕農田上的演替有何不同? 為什么內蒙古大草原上不能演替出森林? 討論 在教師引導下,逐步分析討論問題觀看圖片,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到黑板用紙板排出裸巖上演替的各個階段 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深入的分析解決問題 學生到黑板用紙板排出棄耕農田上演替的各個階段 并強調演替過程中發生的取代是部分取代,不是完全取代。 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演替的類型 師生共同歸納群落演替的類型,比較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區別。并能對具體實例屬于哪種類型的演替作出準確判斷 回答教師提問并思考,群落演替的結果是什么。 引導學生利用剛學的知識,層層深入地分析解決問題。 演替的結果 群落演替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那么群落演替是不是永恒延續的呢? 根據探討過程中所學到的關于群落演替的知識,發現新問題。 通過設問,引導學生分析出群落演替的結果:形成頂極群落。 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在探討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分析了由于火山爆發這一自然原因所引起的群落演替過程?,F在,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產生的影響”。 學生活動: 第三小組匯報 視頻播放:游客錄制的泥石流的發生過程。 觀看、傾聽、一起回答問題。 引起學生對身邊自然環境的關注。 培養學生綜合利用生物學和地理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于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同學們都總結得很好,我們具體來觀看一下相關圖片。 積極動腦、建言獻策 在與學生的對話中,讓學生意識到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擁護國家“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等政策方針 面對以上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我們該怎么做? 按要求搜集有關資料,進行實地調查后,寫出小論文。 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求得一時的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要做到與自然和諧發展。 知識小結 延伸: 課后作業 學生完成 羊絨衫的知識 調查外來物種入侵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 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培養學生搜集、分析資料,實地調查及撰寫小論文的能力。 教學反思;本教學設計最大的亮點是,在學習了群落演替的概念、類型,以及學生明白了群落演替的過程后,請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提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帶著疑問聽課——解決問題——再生問題”的良性循環,體現新課程要求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思想。整個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在積極參與、主動思考的過程中既能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又能獲得成功的幸福感。 【訓練案】 下列關于群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群落一旦形成,是穩定不變的 人類活動對群落沒有任何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可能被另一個群落取代 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上,不可能有群落的演替 2、在群落演替的過程中,下列動物最先出現的是:( ) A.哺乳動物 B.肉食性動物 C.植食性動物 D.雜食性動物 3、有關出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沙丘、火山巖上進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無競爭現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競爭明顯 C.初生演替所需時間長,次生演替所需時間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難形成森林 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別是( ) A.產生的生物數量不同 B.影響因素不同 C.起始條件不同 D.演替過程不同 5.下列哪項不是群落演替的特點:( ) A.有規律 B.可預測 C.有一定的方向 D.永遠進行,無終止 6.(2004年高考全國卷) 生活在一個生物群落中的兩個種群(a、b)的數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a種群與 b種群為競爭關系,a種群依賴b種群 B. a種群與 b種群為競爭關系,競爭程度由強到弱 C. a種群為 S型增長,其增長受本身密度制約 D. b種群為 J型增長,始終受到 a種群的制約 7.關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影響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在多年的舊墻壁上生出苔蘚是受人類活動的影響 B.披荊斬棘,開出一條道路 C.由于化工廠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植物群落改變了 D.過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現都屬于人類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8.實施西部大開發,要切實搞好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大力開展植樹種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試回答下列問題: (1)西部大開發過程中,“退耕還林、還草”的目的是為了處理好 同 、 、 的關系,走 的道路。 (2)根據群落演替原理分析,如果草原的載畜量過大,將會造成牧草的 ,引起 的減少,甚至消耗殆盡, 就會取而代之。由此可以看出,人類的活動往往會使 按照不同于 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