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思想政治統編人教版(2019年)必修4高二上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八課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8.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課前回顧1.文化交流的意義2.文化交流的要求3.文化交融的意義8.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1.知道面對文化多樣性應該堅持辯證的觀點,即面向世界、博采眾長。2.發展中華文化應該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即立足國情、交流互鑒。學習目標目錄Contents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壹立足國情交流互鑒貳壹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一、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思考:你認為上述觀點存在哪些不足和局限?認為:"中國的問題根本就是整個文化的問題",中國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國文化徹底的西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千年道就不能丟棄,中國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新確立傳統文化的主導地位,恢復"儒教",返回孔孟之道,在全社會提倡尊孔運動,倡導誦經復古;四書五經就是當代文化,只要念好四書五經,就能夠建成文化強國。全盤西化論文化復古主義文化復古主義:徹底排斥拒斥外來文化,是“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的表現。全盤西化論:盲目照搬西方文化,是一種“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一、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1.對待外來文化的錯誤觀點:P105啟示:文化發展(創新)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反對文化復古主義和全盤西化論的錯誤觀點。一、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對于外國文化,排外主義的方針是錯誤的,應當盡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以為發展中國新文化的借鏡;盲目搬用的方針也是錯誤的,應當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毛澤東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地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鄧小平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的,我們應該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差異性認識,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習近平綜合探究1思考:結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應該怎樣對待外來文化?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我們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一、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2.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P106每一種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人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如果人類文明變得只有一個色調,一個模式了,那這個世界太單調了,也太無趣了!我們應該秉承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與偏見,加深對自己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推動不同文明交流。---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一、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貳立足國情交流互鑒二、立足國情交流互鑒探究二:立足國情交流借鑒材料一:宋明理學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借鑒了佛、道二教的思辨化哲學理論成果,另一方面回歸儒家原典,從儒家文本中尋找闡發“形上之道”的經典依據,為儒家建立了一個包含宇宙社會人生、貫通形上形下的龐大哲學體系。這使得理學具有思辨化、重義理的鮮明特性,大大提升了中國哲學的理論思辨化程度。理學的產生發展過程,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成功吸收、整合外來文化為我所用的能力。材料二:王明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之一。他從莫斯科歸國后,教條主義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犯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給中國革命帶來了重大損失。思考:(1)為什么宋明理學提升了中國哲學的理論思辨化程度?(2)結合上述材料,談談王明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時犯了什么錯誤,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古代的學問不能直接解決今天的問題,外來文化也不能直接解決中國的問題。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3.立足國情交流互鑒的原因P106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4.立足國情交流互鑒的要求(具體做法)P107課堂活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請就中國某一方面的文化成就向國外友人進行簡要介紹,使更多的外國友人了解中國,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二、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解惑提高“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與“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區別(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著眼于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是文化縱向積累的過程,主要側重于民族文化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2)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借鑒與融合,即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這是文化橫向積累的過程,主要側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課堂小結正確對待外來文化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立足國情交流互鑒:具體做法1.電影《大圣歸來》票房刷新國產動畫50年新紀錄,有專家指出《大圣歸來》從古典名著西游記中汲取靈感,大膽創造,合理想象,體現出中國精神和中國氣派,這表明()①文化自信是文化創新的源泉②博采眾長,才能夠更好繼承發展民族文化③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④要大力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B鞏固練習2.《中國好聲音》是一檔從荷蘭引進的節目,原節目模式的開發商為浙江衛視提供了幾百頁的節目制作寶典。《中國好聲音》節目組考慮到中國觀眾除了聽歌唱,還喜歡聽故事的收視習慣,增加了更多對歌手背后故事的挖掘。《中國好聲音》的成功給我們的啟示有( )①實現文化創新,需博采眾長 ②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要充分吸收外國的文化成果 ③借鑒外來文化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④吸收外來文化一定要保持民族特色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鞏固練習D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第八課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三框正確對待外來文化[預習要求]1.知道面對文化多樣性應該堅持辯證的觀點,即面向世界、博采眾長。2.發展中華文化應該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即立足國情、交流互鑒。重點:面向世界博采眾長難點:立足國情交流互鑒課前預習案一、面向世界博采眾長1.對待外來文化的錯誤觀點:文化復古主義:__________外來文化。全盤西化論:___________西方文化。2.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文化發展必須保持________的心態。我們要學習借鑒一切_______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______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________、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__________________。二: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1.原因:古代的學問不能直接解決今天的問題,________也不能直接解決中國的問題。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_______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_______相結合,同中華優秀_______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2.要求:立足________,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_________、__________,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體系構建】【易錯辨析】1.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和融合會導致文化的趨同。()借鑒外來優秀文化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根本。()3.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就是以中華文化改造外來文化。()4.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就是要堅決抵制外來文化對我國的影響。()課堂探究案探究一: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對于外國文化,排外主義的方針是錯誤的,應當盡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以為發展中國新文化的借鏡;盲目搬用的方針也是錯誤的,應當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毛澤東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地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鄧小平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的,我們應該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差異性認識,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習近平結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應該如何對待外來文化?探究二:立足國情交流借鑒材料一:宋明理學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借鑒了佛、道二教的思辨化哲學理論成果,另一方面回歸儒家原典,從儒家文本中尋找闡發“形上之道”的經典依據,為儒家建立了一個包含宇宙社會人生、貫通形上形下的龐大哲學體系。這使得理學具有思辨化、重義理的鮮明特性,大大提升了中國哲學的理論思辨化程度。理學的產生發展過程,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成功吸收、整合外來文化為我所用的能力。材料二:王明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之一。他從莫斯科歸國后,教條主義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犯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給中國革命帶來了重大損失。1.為什么宋明理學提升了中國哲學的理論思辨化程度?2.結合上述材料,談談王明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時犯了什么錯誤,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示?課后鞏固案1.《中國好聲音》是一檔從荷蘭引進的節目,原節目模式的開發商為浙江衛視提供了幾百頁的節目制作寶典。《中國好聲音》節目組考慮到中國觀眾除了聽歌唱,還喜歡聽故事的收視習慣,增加了更多對歌手背后故事的挖掘。《中國好聲音》的成功給我們的啟示有( )①實現文化創新,需博采眾長 ②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要充分吸收外國的文化成果 ③借鑒外來文化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④吸收外來文化一定要保持民族特色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音樂家賀綠汀曾說:“我肚子里的民歌多了,當我眼前出現哪個情景的時候,旋律就自然淌出來了。”他用中國民族風格創作的鋼琴曲《牧童短笛》成為中國第一首走向世界的鋼琴作品,也成為中國音樂復興的一面旗幟。音樂不忘本來,取長外來,也因而走進了人民心中。這啟示我們( )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②文化創新要博采眾長,汲取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 ③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④文化創新要立足于實踐,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基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在中國獲得成功的一些引進的電視節目模式,都加入了本土化元素,而不是“依葫蘆畫瓢”“全盤復制”。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文化創新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B.文化創新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C.文化創新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D.文化創新要全盤復制外國文化4.改革開放后,中國畫的現代化成為時代之命題。在經歷了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自我反思,到繼承傳統,打破傳統,借鑒西方,尋找本源,向現代藝術的轉換中,中國畫順應時代發展、社會轉型之要求,以中為體,以中方融會西方、以傳統融會現代、以民間融會主流,產生了新文人畫、新山水、都市水墨、新寫意、新彩墨等新體、新樣式的繪畫流派。中國畫的現代化歷程啟示我們( )①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積極進行文化創新 ②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③文化創新要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保持文化民族特色才能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競爭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據此文藝工作者要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就必須( )①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的生活中汲取營養 ②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 ③結合時代條件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④關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6.近年來,我國在許多國家成功舉辦的“中國文化周”“中國文化月”“中國文化年”活動受到普遍歡迎,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下列符合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張的關鍵詞是()A.相互借鑒求同存異提升文化實力B.尊重差異平等協商認同未來文化C.加強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國文化D.理解個性相互滲透傳播外國文化7.美國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假如你是赴美留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應該()A.堅守自己的行為習慣,拒絕西方文化B.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C.遵守美國的當地習俗,接受西方價值D.尊重中美雙方的文化差異,入鄉隨俗8.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背景下,我們要主動吸收異域文化的積極成分,但也絕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脈,喪失自己的主體性。材料表明( )①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②學習外來文化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③異域文化日漸成為我國文化發展的重要根基④文化發展要反對“封閉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9.下面漫畫啟示我們在文化借鑒中必須( )A.立足實踐,推陳出新B.古為今用,洋為中用C.以我為主,為我所用D.反對封閉,求同存異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今天的亞洲,是眾多文明的匯聚交融之地。2019年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中國北京開幕,習近平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指出,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有人認為,今天的中國要大膽吸收亞洲各國優秀文明成果,自覺融人世界文化發展潮流。結合材料并運用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的知識對此觀點進行評析。8.3參考答案1-5ABCAD6-9ADBC答案: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創新需要不同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借鑒與融合,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實現文化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②大膽吸收亞洲各國優秀文明成果,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發展,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增強我國綜合國力。③大膽吸收亞洲各國優秀文明成果,有利于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增進國家間的友誼和相互了解,自覺融入世界文化發展潮流,建設和諧世界。④要對外來文化進行是非鑒別,要以包容的態度接受外來文化中的一切優秀成果。同時要處理好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競爭和合作的關系。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平等交流、相互借鑒,以實現共同發展、共同享有亞洲優秀文明的成果。8.3參考答案1-5ABCAD6-9ADBC答案: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創新需要不同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借鑒與融合,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實現文化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②大膽吸收亞洲各國優秀文明成果,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發展,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增強我國綜合國力。③大膽吸收亞洲各國優秀文明成果,有利于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增進國家間的友誼和相互了解,自覺融入世界文化發展潮流,建設和諧世界。④要對外來文化進行是非鑒別,要以包容的態度接受外來文化中的一切優秀成果。同時要處理好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競爭和合作的關系。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平等交流、相互借鑒,以實現共同發展、共同享有亞洲優秀文明的成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學案.docx 8.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