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從地球儀上看世界教材版本: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教學內容:綜合探究二——從地球以上看世界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方式:分組觀察討論第一部分課前系統設計教學內容分析本課內容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探究二——從地球儀上看世界。本課在學生了解了世界及中國的基本地理狀況之后,著重借助繼地圖之后的有一個地理學習工具——地球儀。將前面所學的“平面的”只是擺在一個立體的空間來加以深化。同時也為學習后面的社會歷史知識,乃至于為終身學習建立一個直觀的地球空間。因此,本課有著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本課在內容結構上顯示了新教材鮮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潑,從具體到抽象,最終再回到具體,完全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全課內容分觀察地球儀與使用地球一兩部分,先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引起學生豐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經緯線知識,最終回到對具體的中國地理進行分析。學生情況經過前面兩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如何看地圖,從地圖中獲取有效信息,并且在整體上對世界地理有了初步概念,但是對于把平面的知識與立體的地球結合起來,可能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地球儀;掌握經、緯線的特點;知道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緯度帶以及五帶的劃分;學會計算時差。(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地球儀,了解地球儀的基本構成;利用經緯網確定某一地點的位置。(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地球儀的觀察,從宏觀上對地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教學重點與難點解析重點:經線和緯線的特點,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根據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地理位置。難點:經線、緯線的特點,時差的計算。教學準備制作PPT,準備好地球儀教學結構一、觀察地球儀二、觀察經緯線(一)觀察經線1.經線的特點2.時差(二)觀察緯線1.緯線的特點2.緯度帶和溫度帶(三)經緯網定位第二部分課堂系統設計教學過程Ⅰ——【導入設計】展示地圖的圖片,請學生講自己對地球的了解有哪些,引出地球非常大(它的平均半徑是6731千米,球體面積是5.11億平方千米)。【提問】地球這么大,即使是世界上最高最壯的人對地球來說也是非常渺小的,但是我們還要了解地球、研究地球,這就必須要能完整地看到地球才行,在什么情況下我們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學生回答。【總結】為了更好的研究地球,人們制造了地球儀,它是把整個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沒有任何的變形,所以從地球儀上觀察各種景物的相互關系是整體而又近似于正確的。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地球儀,從地球儀上看看這個世界是什么樣的。教學過程Ⅱ——【知識結構與知識要點學習】一、整體觀察地球儀將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發放一個地球儀,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讓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地球儀,并要求每個小組匯報觀察結果。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學生的觀察結果,記錄結束后,先對非本課重點內容進行解釋,如什么是地軸(地軸本身是個假想軸,是指地球自轉所繞的軸,也叫地球自轉軸,它與地球軌道面有一個66°34′的夾角),什么是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課看呈逆時針旋轉),什么是地球公轉(地球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等。二、仔細觀察經線、緯線【過渡】你們還觀察到了地球儀上縱橫交錯的線,橫的是緯線,縱的是經線,經緯線的特點是這節課的重點。現在你們分成兩組,分別帶著書上P37/38的問題仔細觀察經線和緯線,總結出經線和緯線各自的特點。學生仔細觀察、思考。【提問】我們先請觀察經線的同學來講,你們都觀察到了經線的哪些特點?學生回答。【總結】1.所有的經線都是相等的;2.所有經線向北匯集為北極點,向南匯集為南極點;3.地球儀表面被劃分為360個經度;4.東經和西經是以o°經線劃分的,也就是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那一條經線,即本初子午線,由它往東為東經,由它往西為西經。【提問】0°經線是東西經的分界線,可是從圖中我們看到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西經20°東經160°,這是為什么?學生思考。【提示】如果東西半球以0°經線來劃分,那么有很多國家會被劃分為東西兩半。西經20°和東經160°所構成的經線圈則很少穿越大陸,這樣劃分更有利于人們的生活。【敘述】關于經線,我要補充一點,那就是時差,大家應該都知道不同的國家時間是不一樣的,所以經常可以聽到有人從國外回來或者出國都要倒時差,其實,同一個國家內也是存在時差的,因為時差與經線有關,經度相差1°,時間相差4分鐘,所以經度不同,時間也就不同。可是,一個國家如果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時間,那就會很混亂,所以,一般都會統一用某個地方的時間來當做標準時間,像我們國家就是以北京時間為標準的。【提問】請大家看地球儀,找出我國的最東端和最西端的經度分別是多少,并且算出它們之間的時間差。學生計算。教師可以再舉幾個例子讓學生計算。【敘述】關于經線的特點,我們先暫時學到這,這組同學做得不錯,解下來我們看看觀察緯線的同學都觀察到了哪些。學生回答。【總結】1.緯度相同的緯線長度相等,緯度不同的緯線,長度不等,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將地球劃分為南北半球,赤道向兩極逐漸縮小為一點;2.所有緯線相互平行;3.所有緯線均指示東西方向;4.任意一條緯線均可獨立為圓,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敘述】同樣的,關于緯度我也要補充兩點它的用處,第一,它將地球分為三個緯度帶,以北半球為例,0°~30°N是低緯度,30°N~60°N是中緯度,60°~90°N是高緯度,在南半球也是一樣的,就是把北緯換成南緯。第二,地球上有五個溫度帶,也是根據緯度劃分的。還是以北半球為例,0~23.5°N是熱帶,23.5°~66.5°N是溫帶,66.5°~90°N是寒帶,同樣的,在南半球也是這樣的緯度區間。展示五帶的劃分圖。【提問】請大家結合緯度帶和溫度帶的劃分,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學生回答。教師提示:熱在低緯,溫在中,寒帶一定緯度高。低緯未必屬熱帶,高緯未必屬寒帶,中緯一定在溫帶。三、用經緯網定位【敘述】你們兩組的任務都完成得很好,現在我們來應用一下這些知識,看是否真的都掌握了。請大家看地球儀回答我幾個問題。【提問】中國在哪個半球?中國的大致經緯度范圍是多少?三個緯度帶和五個溫度帶里,中國分別屬于哪些?北京的經緯度分別是多少?學生回答。【敘述】大家有沒有發現,經度和緯度有各自的作用,但是合起來又發揮了另一個作用,那就是定位。根據經緯度我們可以確定世界上任何一個地點的地理位置,現在我們就一起翻開書本P38,做那三道題目,看看經緯度是否真那么好用。師生共同做題。【小結】這節課的內容已經結束了,大家談談都學到了什么?學生小結。板書設計一、觀察地球儀二、觀察經緯線(一)觀察經線1.經線的特點2.時差(二)觀察緯線1.緯線的特點2.緯度帶和溫度帶(三)經緯網定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