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第二課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楚霸王項羽——宿遷的驕傲,成語“破釜沉舟”表現他勇往直前,絕不后退的決心。該成語出自的戰役是(?)A.?涿鹿之戰???????????????????????????B.?牧野之戰???????????????????????????C.?巨鹿之戰???????????????????????????D.?官渡之戰2.秦朝的暴政對社會造成的最根本的影響是(???)A.?階級矛盾尖銳?????????????????B.?政局動蕩不安?????????????????C.?人民生活痛苦?????????????????D.?生產力嚴重破壞3.“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此號召下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次農民起義是指(??)A.?劉邦領導的農民起義???????????????????????????????????????????B.?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C.?項羽領導的農民起義???????????????????????????????????????????D.?張角領導的農民起義4.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王朝,史稱“東漢”,距離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已經過去了????年(???)A.?176??????????????????????????????????????B.?177??????????????????????????????????????C.?226??????????????????????????????????????D.?2275.秦朝時期,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親族和鄰里都要受到牽連。這反映出秦朝(???)A.?法律嚴苛???????????????????????????B.?賦稅沉重???????????????????????????C.?思想禁錮???????????????????????????D.?徭役繁重6.為改變經濟凋敝的狀況,漢初統治者實行了休養生息政策,這一政策所體現的思想流派是(???)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7.西漢建立之初,經濟殘破,人民流離失所。為發展生產,穩定人民生活,漢高祖實行了哪一政策(???)A.?休養生息???????????????????????????B.?焚書坑儒???????????????????????????C.?鹽鐵專賣???????????????????????????D.?獨尊儒術8.漢朝在漢文帝和漢景帝時出現了“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的局面,歷史上稱為(???)A.?“光武中興”???????????????B.?“文景之治”???????????????C.?“八王之亂”???????????????D.?“王與馬,共天下”9.以下是四位同學排演的歷史課本劇《文景之治》片段,其中不符合史實的是(???)A.?農民張三把收成的1/30交給國家?????????????????????????B.?縣官王平因關心農桑受到漢景帝提拔C.?漢文帝的夫人因鋪張浪費受到訓斥??????????????????????D.?漢文帝命人修建豪華的宮室以供享樂二、材料分析題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秦朝結束了西周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建立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它把全國劃分為郡縣,郡守、縣令都由朝廷任免,中央對地方有很大的控制權。定疆域,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中國開始成為偉大的統一國家。材料二:秦始皇過度使用民力,雖然很多措施有利于統一,但人民也確實疲憊不堪。農民被迫大起義,迅速地推倒了秦朝的統治。材料三:據《史記》中記載:“及至始皇……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陳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br/>(1)根據材料,說說秦朝在哪些方面的統治措施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材料中提到的“焚百家之言”是指什么事件?秦始皇為什么要“焚百家之言“?(3)請查閱相關資料,說說秦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4)請你簡單評價秦始皇。11.秦漢時,我國封建社會首次進入大一統時期,但由秦入漢,發生了一系列戰爭。讓我們回顧歷史,共同探究這些戰爭。【領袖篇】【成語篇】【評價篇】它直接誘導了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打亂了秦王朝的統治秩序,加速了殘暴的秦二世的統治的滅亡并最終使其走向滅亡;它同時也間接影響了自此以后的歷次農民起義,為后世農民起義樹立了光輝的形象。(1)請根據下列提示語寫出上面三幅圖片對應人物的名字。①________領導大澤鄉起義,在陳自立為王。②________指揮巨鹿之戰,大敗秦軍主力。③________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他投降。(2)圖4表現了我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情景,請寫出這次起義的名稱。(3)圖5和圖6與哪兩場戰爭有關?這兩場戰爭的結果如何?(4)這則材料是對哪次起義的高度評價?請你說出這次起義爆發的時間和爆發的根本原因。(5)秦朝最終是在什么時候被誰滅亡的?秦朝的滅亡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和教訓?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賦斂”“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強,慢法者弱”——《中國通史》(1)結合所學知識,請將表格填寫完整。諸子觀點體現的思想(主張)所屬學派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賦斂。①②⑤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③道家明法者強,慢法者弱強調“法治”④(2)習近平曾引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強調勤政為民的重要性。他借鑒了諸子百家中哪一學派的思想?該學派的創始人是誰?(3)請列舉正反史實各一例,印證“行仁政而王……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賦斂”的重要性。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那時候,到處一片荒涼景象。牧畜奇缺,皇帝出門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樣的馬來拉車,將相只能乘牛車。大城市戶口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二三。漢高祖路過一個縣,先前有三萬多戶,現只剩下五千戶,他還稱道這個地方繁盛。(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時期的何種狀況?(2)針對這一狀況,漢高祖實行了一種怎樣的政策?(3)這一政策的具體內容是什么?有何作用?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C【解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末年,項羽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跟秦軍主力在巨鹿展開大戰,項羽命令士兵帶足三天的糧食,然后砸破鍋,鑿沉船,激勵將士奮勇殺敵,最終項羽的軍隊以少勝多,打敗了秦軍的主力,這就是“破釜沉舟”的來歷。A項涿鹿之戰和成語“破釜沉舟”無關,距今約四五千年,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戰中打敗蚩尤。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不符合題意;B項牧野之戰和成語“破釜沉舟”無關,商朝末年,周武王率領軍隊,與商軍進行了牧野之戰,商軍在陣前倒戈,引導商軍攻入商都,商朝滅亡,不符合題意;C項巨鹿之戰是成語“破釜沉舟”的出處,符合題意;D項官渡之戰和成語“破釜沉舟”無關,東漢末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采取聲東擊西、各個擊破的戰術,偷襲袁軍的屯糧,燒掉其全部軍糧,迅速殲滅袁軍主力,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為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巨鹿之戰,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D【解析】秦王朝的暴政是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由于它激化了階級矛盾,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秦朝的暴政對社會造成的最根本影響是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ABC三項都不是秦朝的暴政對社會造成的最根本的影響,不符合題意;D項生產力嚴重破壞是秦朝的暴政對社會造成的最根本的影響,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暴政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末農民戰爭的原因、經過和結果。3.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了。由于秦軍的強大,不到半年,起義軍被鎮壓下去,吳廣、陳勝相繼被部下殺害。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熟練掌握秦末農民戰爭的原因、經過和結果。?4.C【解析】據題可知,公元25年劉秀建立漢朝,是公元后25年,而劉邦建立西漢是公元前202年,兩者相距202+25=227年,即距離公元前202年已經過去了226年。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公元紀年公元是“公歷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年為公歷元年(相當于中國西漢平帝元年)。公元常以A.D.(拉丁文AnnoDomini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則以B.C.(英文BeforeChrist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表示。5.A【解析】秦朝實行的法律非常嚴苛,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親族和鄰里都要受到牽連。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秦的暴政。試題較為簡單,只要能讀懂題干內容,理解題干的含義就能選出正確答案。很明顯,選項中的后三項均與題干沒關系。6.A【解析】A.依據題干信息,為改變經濟凋敝的狀況,漢初統治者實行了休養生息政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做法體現的道家的思想即無為而治,符合題意;B.法家,不符合題意;C.墨家,不符合題意;D.儒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理解,這是學習中的基礎知識,要注意理解記憶。7.A【解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可知,西漢初年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令“兵罷皆歸家”,讓士兵還鄉務農,將那些因戰亂、饑荒而成為奴婢的人釋放為平民,以增加勞動力。為穩定民心,鼓勵人們致力農業生產,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相應地減免徭役及兵役。因此: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西漢的“休養生息”政策,難度不大,掌握基礎知識即可作答。8.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當時的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庫存的糧食和銅錢非常充盈。這一時期的統治局面,歷史上稱為“文景之治”。故B符合題意;ACD表述錯誤,不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文景之治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能讀懂題干內容便能做對此題。9.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文帝以節儉出名,因此D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ABC選項均屬于文景之治時期的史實,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為較易題,考查的是文景之治,結合文景之治的原因進行分析即可。二、材料分析題10.(1)郡縣制: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2)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一。(3)暴政,如:“焚書坑儒”.修建長城和阿房宮給人民帶來沉重的賦稅、勞役。(4)泰始皇是中國古代史上一個偉大的君主,他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他為鞏固統一所采取的措施,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他的“焚書坑儒”鉗制了人們的思想,摧殘了文化,過重的賦稅、勞役加快了秦王朝的滅亡。【解析】(1)根據材料一可知,“定疆域、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對中國的影響深遠。(2)根據所學內容可知,秦始皇“焚百家之言”指的是秦始皇在思想上實行“焚書坑儒”的事件。其目的是為加強思想控制。(3)根據材料二和三可知,人民“疲憊不堪”,說明因秦朝統治者的暴政到導致了秦朝的滅亡。(4)評價歷史人物,需要運用辯證的觀點、歷史地評價,注重史論結合。故答案為:(1)郡縣制: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2)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一。(3)暴政,如:“焚書坑儒”.修建長城和阿房宮給人民帶來沉重的賦稅、勞役。(4)泰始皇是中國古代史上一個偉大的君主,他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他為鞏固統一所采取的措施,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他的“焚書坑儒”鉗制了人們的思想,摧殘了文化,過重的賦稅、勞役加快了秦王朝的滅亡。【點評】本題考查歷史人物的評價,史料分析能力,難度不大。需要掌握歷史人物的評價方法。11.(1)陳勝;項羽;劉邦(2)大澤鄉起義(或陳勝、吳廣起義)。(3)巨鹿之戰和垓下之戰。巨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垓下之戰,項羽自刎,劉邦獲勝。(4)大澤鄉起義(或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秦的暴政。(5)公元前207年,被劉邦率領的起義軍所滅。得民心者得天下。【解析】(1)依據所學可知,①公元前209年陳勝在大澤鄉領導起義,在陳自立為王。②公元前207年項羽領導巨鹿之戰,大敗秦軍主力。③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他投降。(2)第一問依據所學可知,圖④表現了公元前209年我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起義;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與陳勝、吳廣起義有關的成語是斬木為兵。(3)第一問依據所學可知,圖⑤與巨鹿之戰有關,圖⑥與垓下之戰有關。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巨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垓下之戰,項羽自刎,劉邦獲勝。(4)第一問依據材料信息“打亂了秦王朝的統治秩序,加速了殘暴的秦二世的統治的滅亡并最終使其走向滅亡”,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是對陳勝、吳廣起義的評價。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于公元前209年。秦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5)第一問依據所學可知,公元前207年,秦朝最終被劉邦率領的起義軍所滅;第二問開放性題目,依據所學可知,秦朝的滅亡給我們的啟示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故答案為:(1)陳勝;項羽;劉邦。(2)大澤鄉起義(或陳勝、吳廣起義)。(3)巨鹿之戰和垓下之戰。巨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垓下之戰,項羽自刎,劉邦獲勝。(4)大澤鄉起義(或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秦的暴政。(5)公元前207年,被劉邦率領的起義軍所滅。得民心者得天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圖片材料和文字資料為依托,考查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之爭的相關知識,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12.(1)①“仁政”;②儒家;③主張“無為”;④韓非子;⑤有力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提出的各種理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源泉(2)儒家;孔子(3)①反:秦朝統治者采用了法家“法治”思想,制定了嚴刑峻法,濫用民力,兵役、徭役和賦稅繁重,實施暴政,激起了秦末農民的大起義,在農民的起義中覆亡。②正:漢初統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減輕了賦稅、徭役、刑罰,努力減輕人們負擔,社會比較安定,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出現“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局面。【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百家爭鳴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行仁政而王”觀點是體現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處無為之事”,體現了道家的“無為”思想;“明法者強,慢法者弱”體現了法家的“法治”思想。百家爭鳴的作用:有力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提出的各種理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源泉。(2)本題考查的是百家爭鳴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勤政為民的思想體現了儒家的“仁”的思想主張:體貼民情,愛惜民力。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3)本題考查的是仁政和暴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反:秦朝統治者采用了法家“法治”思想,制定了嚴刑峻法,濫用民力,兵役、徭役和賦稅繁重,實施暴政,激起了秦末農民的大起義,在農民的起義中覆亡。②正:漢初統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減輕了賦稅、徭役、刑罰,努力減輕人們負擔,社會比較安定,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出現“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局面。【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識記,對仁政和暴政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3.(1)反映了西漢初期社會經濟一片蕭條的社會狀況。(2)實行了休養生息政策。(3)具體內容:讓士兵復員從事生產,免除若干年的徭役;讓戰時逃亡在外的人回鄉,發還原有的田宅;釋放一些奴婢為平民;將田租定為十五稅一。作用:這些措施促使漢初經濟迅速恢復。【解析】本題考查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史實及原因、影響。本題是基礎題。材料中可以看出長期戰亂過后,西漢初期社會經濟一片蕭條。所以漢初統治者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具體內容:讓士兵復員從事生產,免除若干年的徭役;讓戰時逃亡在外的人回鄉,發還原有的田宅;釋放一些奴婢為平民;將田租定為十五稅一。作用:這些措施促使漢初經濟迅速恢復。【點評】本題掌握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史實及原因、影響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7張PPT)第三單元第二課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人教版八年級上本資料為作者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版權所有侵權必究《陳涉世家》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創作《史記》,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的傳記。此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記述了陳勝起義的全過程釋義: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新課導入《陳涉世家》中有一句名句,大家知道嗎?思考:秦末為什么會爆發農民起義?這當中有哪些原因呢?第二課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建立皇帝制、中央集權制,推行郡縣制統一文字,焚書坑儒大修馳道,統一車距北擊匈奴,修筑長城3.交通方面:統一貨幣、度量衡4.思想文化:2.經濟方面:1.政治方面:5.軍事方面:有利于交通便利,為后世的交通道路奠定基礎保衛與促進邊疆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同時也加重了老百姓負擔有利于文化交流;也加強了思想控制,摧殘了中國古代文化。有利于地區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鞏固秦朝的統一確立了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為以后的歷代王朝所沿用復習舊知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基業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阿房宮賦》修建阿房宮阿房宮建筑群規模宏大,正殿東西約50步,南北約50丈,殿內可容一萬人。宮門是用磁石做的,以防有人暗帶兵器入宮。宮門前還立著12個銅人。為修建這些宮殿,從各地運來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樹木都被砍光了阿房宮前殿復原圖阿房宮前殿僅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建成,面積為0.55平方千米,也就是55萬平方米阿房宮前殿面積=5000套房子(以一套房子110平方米)秦阿房宮不僅是秦代建筑中最宏偉壯麗的宮殿群,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代表作,更記載著中華民族由分散走向統一的歷史,承載著華夏文明的輝煌記憶。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地考察,確認秦阿房宮遺址建筑規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屬世界奇跡和著名遺址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前殿是阿房宮的主體宮殿。占地約800畝,相當于9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磁石門為秦阿房宮門闕之一。建筑以磁石為門,一是為防止行刺者,二是為了向“四夷朝者”顯示秦阿房宮前殿的神奇作用,蘭池宮是秦始皇的一座寢宮,又名仙島。因筑于蘭池之畔而名之。建筑微縮形式營造,高7.35米,長寬16米x16米阿房宮宮殿欣賞祭地壇是秦阿房宮中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動場所,規模為16米x16米,高11米。專供皇帝祈禱五谷豐登之用上天臺是秦阿房宮殿祭祀天神的建筑物,規模為16.8米x16.8米,高19.8米,皇帝定期率領朝臣登壇祈禱天神。重現的上天臺。阿房宮宮殿欣賞上林苑為秦都咸陽時置,周圍二百多里前212年營建朝宮于此內養禽獸,供皇帝射獵,并建離宮、觀、館數十處。司馬相如作《上林賦》,極言其宏偉壯麗新知講解秦始皇陵南依層層疊嶂、山林蔥郁的驪山,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臥在渭水之濱。景色優美,環境獨秀。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于78個故宮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內外城廓有高約8—10米的城墻,內城里面修建了堂皇的地下宮殿,頂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布置了用水銀做的江河湖海。墓葬區在南,寢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秦始皇陵地宮完整的保存在封土堆下,幾千年來未被盜掘驪山秦始皇陵縱觀陵園工程,前后可分為三個施工階段:初期階段:自王即位到統一全國。這一階段先后展開了陵園工程的設計和主體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陵園基本格局從統一全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共歷時9年,為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時期,基本完成了陵園的主體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歷時3年多是為工程的最后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從事陵園的收尾工程與覆土任務。秦始皇陵建造歷時38年,據史書記載動用徭役刑徒共72萬余人,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于80萬,幾乎相當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秦始皇陵建筑過程新知講解在屋頂用珠寶做日月星辰,在地面用水銀做上江河湖海。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秦始皇兵馬俑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園東側1500米處。1974年春被當地打井的農民發現。由此埋葬在地下兩千多年的寶藏得以面世,兵馬俑坑現已發掘3座,俑坑坐西向東,呈“品”字形排列,坑內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還有4萬多件青銅兵器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范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銅車、馬坑、等,歷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歷史文物出土。新知講解二號坑為“左軍”,有陶俑、陶馬1300余件,戰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車等三個兵種混合編組的曲陣,也是秦俑坑的精華所在;三號坑有武士俑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是統帥地下大軍的指揮部。這個軍陣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1980年發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材料一:在秦朝,男子17歲就需要到官府登記戶籍,從此開始服徭役,直到60歲才能免除。據估計,當時全國人口有兩千萬,秦始皇北筑長城征調三十萬,南戍五嶺又五十余萬,修建阿房宮、驪山陵墓征調的勞役人員多達七十萬,加上修馳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調服役的人不下三百萬新知講解1.濫用民力,徭役繁重材料二:秦朝的賦稅,主要有田租、口賦、雜賦三種。這些賦稅加在一起,要占到農民收獲物的三分之二2.賦稅沉重材料三:秦朝時,死刑共有十多種,如腰斬、車裂、醢等,一人有罪,家族和鄰里都要受罪,如誅九族和連坐法。人民動不動就要受刑法的處治。當時在秦國的市場上,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新知講解3.刑法殘酷材料四:秦始皇死后,他的繼承者秦二世上臺,繼續進行殘暴的統治。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最高統治地位,和趙高狼狽為奸,任意殘殺自己的兄弟姐妹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此外,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壓榨也更加殘酷,埋葬秦始皇時殉葬大量的宮女與修墓的工匠4.秦二世更加殘暴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長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邊關,至今未歸還;老三忙耕田,租稅沉甸甸;飯菜不得飽,一家難團圓;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難。秦民謠思考:秦朝統治者的暴政給人民生活和整個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人民生活極端貧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使農業生產受到嚴重的影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臺(今河北平鄉東北)。小兒子胡亥與趙高、李斯勾結,陰謀奪得皇帝位置,稱為秦二世。秦二世昏庸殘暴,使秦朝加速走向滅亡。秦二世更加殘暴《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佬υ唬骸┫嗾`邪?謂鹿為馬?!瘑栕笥?。左右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指鹿為馬新知講解新知講解陳勝、吳廣起義1.背景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余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直接原因)2.時間公元前209年3.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秦朝殘暴的統治,直接逼使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的是秦朝嚴苛的刑法制度“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首先進攻大澤鄉,攻克后又攻打蘄縣。蘄縣攻克后,就派符離人葛嬰率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一面進軍,一面不擴大隊伍。等行進到了陳縣的時候,已擁有兵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卒好幾萬人.攻打陳縣時,只有留守的郡丞領兵與起義軍在城門下作戰.于是起義軍占領陳縣4.起義過程新知講解起義不到三個月,趙、齊、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著恢復六國的旗號,自立為王,陳勝派出的起義軍攻進關中逼近咸陽。秦二世驚慌失措,派大將章邯把在驪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隸放出來編成軍隊,向起義軍反撲。六國貴族沒有支援起義軍。起義軍孤軍作戰,終于失敗。吳廣在滎陽被部下殺死。起義后的第六個月,陳勝在逃跑的路上被車夫設計殺害5.起義失敗新知講解1.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階級起義斗爭。2.拉開了武裝反抗“暴秦”的序幕,打響了“農民起義反暴秦”的第一炮。3.它從根本上動搖了秦王朝統治,為項羽、劉邦創造了有利條件。4.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后面的封建統治者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育,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和開明統治很大程度上是受此次起義的影響。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和開明統治很大程度上是受農民起義的影響7.起義影響8.歷史評價“陳涉復踵其后以亡,毋亦大可悲耶!后之人覽之不能自鑒,毋亦與陳涉生一同情之感也,悲夫!”——周恩來“自古亂亡之禍,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秦之強盛,兼并六國,卒之擾亂天下者,非六國也,乃陳勝、吳廣一二小民也?!?br/>——郭正域新知講解項羽、劉邦起義1.背景2.時間公元前209年3.經典戰役陳勝起義后六國舊貴族企圖恢復舊國,楚國大將項燕之子項梁與梁之侄項羽也乘機起兵。他們率八千精兵渡江北上,連破秦軍隊伍達六七萬人,稱楚懷王,以為號召。項梁,項羽叔侄成為當時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巨鹿之戰是以楚軍為首的各諸侯義軍與秦軍在巨鹿進行的一場戰役。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最終一舉全殲秦軍的主力,徹底埋葬秦王朝的統治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從根本上決定了整個秦末農民大起義的歷史命運,影響深遠。項羽在此戰中確立了他在各路義軍中領導地位。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秦將章邯突襲項梁軍于定陶,項梁戰死,起義軍大敗。這是起義軍第二次遭到巨大挫折4.結果新知講解公元前207年,項羽大敗秦軍主力軍隊.與此同時,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投降,秦朝滅亡.5.秦朝滅亡楚漢之爭新知講解楚漢之爭1.背景2.時間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3.鴻門宴公元前207年,項羽連破秦軍,自封為“諸侯上將軍”,率諸侯軍進入關,與劉邦會于鴻門公元前207年,項羽在鴻門設宴,企圖借機殺掉劉邦,于是演出了一幕“鴻門宴”,項羽的叔父項伯請為調解,并親赴鴻門謝罪,示以誠意,并表示歸順,項伯也舞劍助興,百般保護劉邦,劉邦手下樊噲沖進營帳來保護劉邦,劉邦借機逃離。著名的典故“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由此而來新知講解公元前202年劉邦的軍隊包圍項羽軍隊。項羽雖處于劣勢,但還有十萬軍隊,一天夜里,被包圍的項羽和他的士兵聽見四周響起熟悉的歌聲。一聽原來是家鄉楚地的民歌。歌聲從劉邦軍營里傳來,熟悉的歌聲引起了士兵們的思鄉之情.項羽軍中軍心大亂,士兵們紛紛逃亡,十萬人逃得只剩下幾百人垓下之戰——四面楚歌該戰役是楚漢兩軍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1.經過2.意義項羽眼見大勢已去,便率領八百精銳騎兵突圍南逃。天明后,漢軍得知項羽突圍,于是派遣五千騎兵追擊。項羽渡過淮水后,僅剩百余騎相隨,行至陰陵因迷路耽擱了時,被漢軍追及,項羽突至東城,手下僅剩二十八騎3.結果新知講解烏江自刎——無顏面見江東父老項羽殺開一條血路,向南疾走至烏江邊,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乃令從騎皆下馬,以短兵器與漢兵搏殺,項羽一人殺漢軍數百人,自己身亦被十余創,最后自刎而死,年31歲1.經過2.意義楚漢之爭是秦末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封建統治權而進行的一系列的戰爭,共歷時4年多,項羽烏江自刎,劉邦獲得最后勝利。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終實現了西漢王朝的大一統,具有積極的歷史意義項羽不會知人善任,不會識別和籠絡人才,且剛愎自用、優柔寡斷,不會抓準時機,鴻門宴上,他優柔寡斷,遲遲不發令。導致項羽失去了有利的時機問題探究楚漢之爭項羽為何會失???劉邦為何會取得勝利?劉邦贏取民心,且善于用人項羽失去民心,且不會用人材料1:“劉邦……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br/>——《漢書》材料2:(漢高祖)帝置酒洛陽南宮,上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擒也?!?br/>——《史記》新知講解漢朝的建立1.時間2.建立者漢高祖劉邦3.都城公元前202年長安劉邦原想定都洛陽,婁敬向劉邦指出:應定都關中。并詳細分析了將國都定關中的好處使劉邦下定決心,當天即下令定都關中。劉邦車駕由洛陽入居關中,先在秦國舊都櫟陽暫居,同時命少府陽城延在原秦都咸陽以東的長安鄉修建新城,至漢高祖七年二月,始具規模,首都從櫟陽遷往長安。自此長安成為西漢政治中心新知講解長期的戰爭造成經濟蕭條,國家貧窮2.對此,劉邦的做法是什么?統治者吸取了秦亡的經驗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3.何為休養生息政策?實行分封制度;獎勵農耕、桑蠶;減租減息;實行以農為先的政策1.思考:西漢初年的經濟狀況如何?新知講解4.休養生息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漢高祖劉邦下令讓士兵復員從事生產,免除若干年的徭役;讓戰時逃亡在外的人回鄉,發還原有的田宅;釋放一些奴婢為平民;將田租定位十五稅一漢文帝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連續12年免除全部田稅,把徭役改為三年一次。減輕刑罰,廢除肉刑。漢景帝認為:將田租定為三十稅一。并進一步減輕刑罰文景兩朝重視發展耕織生產,努力減輕人民負擔,并且注意法紀,因此社會比較安定。新知講解文景之治1.背景漢文帝、漢景帝等,吸取秦滅的教訓,采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措施,減輕農民的徭役和勞役等負擔,著力于恢復農業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漢朝歷代統治者的勵精圖治,形成了社會安定、百姓富足的局面材料一:……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食貨志》材料二: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食——《史記·平準書》秦朝的暴政秦末農民起義前期后期陳勝、吳廣起義項羽、劉邦起義西漢的建立劉邦戰勝項羽楚漢之爭休養生息“文景之治”課堂小結失敗勝利課堂小結我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說,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切成就,歸功于人民。只要我們緊緊依靠人民,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就沒有成就不了的宏圖大業。——習近平:在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人民是時代進步的推動者!得民心者得天下!1.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是()A.陳勝、吳廣起義B.黃巾起義C.李自成起義D.太平天國運動2.“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權稱西漢。被稱作高祖的是()A.陳勝B.吳廣C.劉邦D.項羽課堂練習AC課堂練習5.俗話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把夏桀、商紂、秦二世這三個歷史人物歸成一類。他們最突出的相似點有()①重用人才②重視農業③統治殘暴④末代國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一人生不是一錘子買賣?!睂覕覒鸬膭睿判臐M滿,最終唱著“大風起兮云飛揚”農錦還鄉。劉邦建立的朝代將都城定在()A.咸陽B.長安C.鎬D.殷BB(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時期的何種狀況?(2)針對這一狀況,漢高祖實行了一種怎樣的政策?(3)這一政策的具體內容是什么?有何作用?課堂練習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那時候,到處一片荒涼景象。牧畜奇缺,皇帝出門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樣的馬來拉車,將相只能乘牛車。大城市戶口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二三。漢高祖路過一個縣,先前有三萬多戶,現只剩下五千戶,他還稱道這個地方繁盛。具體內容:讓士兵復員從事生產,免除若干年的徭役;讓戰時逃亡在外的人回鄉,發還原有的田宅;釋放一些奴婢為平民;將田租定為十五稅一。作用:這些措施促使漢初經濟迅速恢復。反映了西漢初期社會經濟一片蕭條的社會狀況。實行了休養生息政策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單元第二課 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同步練習.doc 第三單元第二課 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