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期中期末復習】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復習(課件40張PPT+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期中期末復習】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復習(課件40張PPT+學案)

資源簡介

(共40張PPT)
?
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
復習課件
八年級上冊
道德與法治
目錄
課標要求
……………
1
思維導圖
………….…
2
知識梳理
……………..
3
隨堂檢測
…………….
4
1.關注社會發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為習慣。
2.合理利用互聯網等傳播媒介,初步養成積極的媒介批評能力,學會理性利用現代媒介參與社會公共生活。
課標要求
思維導圖
考點1
感受社會生活
考點2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考點3
在社會中成長
考點4
親社會行為
考點5
網絡的利與弊
考點6
合理利用網絡
考點7
辨別網絡謠言
知識梳理
考點1
感受社會生活
1.我們為什么要主動認識社會、積極融入社會?
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我們只有主動認識社會、積極融入社會才能在生動鮮活的社會課堂中學習、
成長,才能在異彩紛呈的社會實踐中鍛煉、發展。投身于社會的過程,也是我們走向成熟的過程。
2.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感受社會生活?
考點1
感受社會生活
3.感受社會生活的重要性。
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隨著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
1.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怎樣的?
(1)人是社會中的人,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3)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4)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考點2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2.常見的社會關系有哪些?
考點2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類別
內涵
表現
血緣關系
以血親或生理聯系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如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等。
地緣關系
直接建立在人們空間與地理位置關系基礎上的社會關系。
如同鄉、鄰居等。
業緣關系
以人們廣泛的社會分工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如同學、同事等。
3.怎樣理解“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如果把個人看成點,把人與人的關系看成線,那么,由各種關系連接成的線就織成一張“大網”,每個人都
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
考點2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1.不同的社會關系,身份相同。(?)
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們是父母的子女;我們是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在小區里,我們是業主,也是其他業主的鄰居。
2.人在社會中只有一種身份。(?)
每個人都有多重社會身份。如:在家里——父母的孩子;在學校——學生;在社區——居民。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首先是公民,這是他的基本身份。人的社會身份是會發生變化的,這是因為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或他參與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變化。
考點2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易錯易混
1.什么是社會化?
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
2.如何理解“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1)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
(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
行為方式,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考點3
在社會中成長
3.為什么說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1)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考點3
在社會中成長
社會生活是復雜的,我們中學生應盡量少參與社會生活。(?)
(1)社會生活是絢麗多彩的。隨著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
(2)人在社會中成長。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在社會課堂中,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
(3)我們要主動認識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在生動鮮活的社會課堂中學習、成長,在絢麗多彩的社會實踐中鍛煉、發展。
考點3
在社會中成長
易錯易混
1.為什么要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
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什么是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來的那些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如: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分享、合作、安慰、捐贈、同情、關心、謙讓、互助等行為。
考點4
親社會行為
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1)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
社會行為。
(2)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主動關
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養成親社會行為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考點4
親社會行為
4.養成親社會行為有何重要意義?
(1)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2)有利于我們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3)有利于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考點4
親社會行為
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養成親社會行為是成年以后的事情。(?)
(1)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中學生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培養良好的道德意識和法治意識等。
(2)中學生在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3)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綜上所述,中學生應主動融入社會、積極參加親社會活動,促進個人全面發展。
考點4
親社會行為
易錯易混
1.網絡的積極作用(影響)有哪些?
考點5
網絡的利與弊
網絡的積極作用
網絡豐富日常生活
網絡推動社會進步
(1)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2)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3)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
(1)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經濟方面)(2)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政治方面)(3)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文化方面)
2.網絡的消極影響(危害、弊端)有哪些?
(1)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有些網絡信息污染網絡環境,敗壞社會風氣。
(2)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
(3)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
3.請列舉網絡上虛假、不良信息的表現。(或:正確認識網絡上的非理性行為。)
(1)有的人有意無意地歪曲事實,誤導大眾。
(2)有的人隨意宣泄情緒,謾罵、中傷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嚴。
(3)有的人實施網絡詐騙,侵害他人利益。
(4)有的人惡意發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會穩定的信息,造成惡劣影響。
考點5
網絡的利與弊
4.請列舉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表現,并談談其危害
考點5
網絡的利與弊
表現
信息泄露、手機竊聽、窺密偷拍等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讓人防不勝防。
危害
各種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會給被侵權人造成困擾和傷害,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
5.為什么說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1)互聯網大大促進了人才、資金、技術、物資的流動,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的新工具、經濟貿易的新途徑。
(2)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推動了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新業態,提升了經濟發展水平。
6.為什么說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
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地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作用。
考點5
網絡的利與弊
7.網絡是如何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的?
(1)互聯網打破了地域界限,極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內容、場合及范圍,提高了文化傳播的速度。
(2)互聯網促進了科技創新所需的物質與信息資源快速流動,加速了各種創新資源的匯聚、融合與共享。
(3)基于互聯網的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眾多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
8.沉迷于網絡有哪些危害?
(1)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
(2)浪費時間和金錢。
(3)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人格缺陷。
(4)不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考點5
網絡的利與弊
9.正確認識網癮。
(1)含義:網癮又稱為網絡過度使用癥,主要是指長時間沉迷于網絡,對網絡之外的事情沒有多少興趣,影響身心健康的一種病癥。
(2)表現:網癮患者無法控制上網時間,花費在網上的時間比原定時間要長,想減少或控制上網時間卻做不到;關注網上的情況超過自己的現實生活;一旦減少或停止上網,就表現出消極的情緒體驗和不良的生理反應。
考點5
網絡的利與弊
1.怎樣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考點6
合理利用網絡
2.我們要學會“信息節食”的原因和要求分別是什么?
考點6
合理利用網絡
原因
互聯網上有無限的信息,而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要求
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
3.我們怎樣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1)要堅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的網絡生活基本準則。
(2)要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不制造和傳播謠言,不泄露他人隱私,不惡意攻擊他人,不宣泄負面情緒。
(3)要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4)要文明上網,上文明網。
考點6
合理利用網絡
4.傳播網絡正能量有何重要意義?
(1)有利于營造健康向上綠色有序的網絡氛圍。
(2)有利于促進網絡健康發展。
(3)有利于享受健康的網絡生活。
(4)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考點6
合理利用網絡
5.我們如何傳播網絡正能量?
(1)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2)我們要借助網絡,弘揚社會主旋律。
(3)我們要在網絡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我們要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考點6
合理利用網絡
有些同學沉迷網絡荒廢了學業,所以我們要遠離網絡,免受其害。(×)
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工作有關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要學會辨識網絡信息,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要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考點6
合理利用網絡
易錯易混
1.什么是網絡謠言?
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介質(如網絡論壇、社交網站、微信、微博、博客、QQ群等)傳播的沒有事實依
據,帶有攻擊性、目的性的話語,主要涉及突發事件、公共領域、名人要員、顛覆傳統、離經叛道等內容。
2.如何辨別網絡謠言?
考點7
辨別網絡謠言
3.常見的電信詐騙形式。
(1)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
(2)讓你匯款到“安全賬戶”的。
(3)通知“中獎”、領取“補貼”卻要你先交錢的。
(4)通知“家屬”出事要先匯款的。
(5)在電話中索要個人和銀行卡信息及短信驗證碼的。
(6)讓你開通網上銀行接受檢查的。
(7)陌生網站要求登記銀行卡信息的。
考點7
辨別網絡謠言
4.網絡謠言有哪些危害?
(1)引發社會震蕩、危害公共安全。
(2)敗壞社會風氣,擾亂正常社會秩序。
(3)導致社會誠信缺失,損害精神文明建設。
(4)污染網絡環境,危及網絡事業健康發展。
(5)誤導社會輿論,損害公民的合法權益。
(6)嚴重損害國家形象和政府公信力。
(7)敗壞社會道德,妨礙社會穩定。
考點7
辨別網絡謠言
5.打擊網絡謠言有何意義?
(1)有利于促進我國互聯網事業健康發展。
(2)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和正常的社會秩序。
(3)有利于營造健康向上綠色有序的網絡文化環境。
(4)有利于引導人們合理使用網絡、遠離網絡“糟粕”。
(5)有利于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考點7
辨別網絡謠言
6.加強網絡管理,防控網絡謠言的措施有哪些?
(1)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升公民素養,強化公民的責任意識、自律意識。
(2)完善公民網絡行為法律制度。
(3)對網絡謠言的發布者、傳播者的處理及時公布于眾,接受社會監督。
(4)加強對網站的管理創新,完善網站行業自律制度,提高網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考點7
辨別網絡謠言
7.謠言止于智者!面對謠言
,我們應該如何做一個智者?
(1)要鑄就心中良知的標尺,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明善惡,辨是非,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2)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行使權利,嚴格依法辦事,依法律己;遇到謠言,及時舉報。
(3)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堅守誠信的綠洲,實事求是,表里如一。
(4)要培養強烈的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不隨便跟帖。
考點7
辨別網絡謠言
易錯易混
公民有言論自由,在網上發布言論不受限。(×)
(1)公民有言論自由,但自由有界。公民在行使這一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2)網絡是社會生活的延伸,不是法外之地。
(3)我國堅持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
(4)我們在網上發布言論時,要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考點7
辨別網絡謠言
名言警句
●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過共同的生活。(亞里士多德)
●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
●夫喜群而惡獨,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樂也。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滦竭^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
復習學案
【課標要求】
1.關注社會發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為習慣。
2.合理利用互聯網等傳播媒介,初步養成積極的媒介批評能力,學會理性利用現代媒介參與社會公共生活。
【思維導圖】
【知識梳理】
考點1
感受社會生活
1.我們為什么要主動認識社會、積極融入社會?
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我們只有主動認識社會、積極融入社會才能在生動鮮活的社會課堂中學習、成長,才能在異彩紛呈的社會實踐中鍛煉、發展。投身于社會的過程,也是我們走向成熟的過程。
2.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感受社會生活?
3.感受社會生活的重要性。
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隨著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
考點2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1.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怎樣的?
(1)人是社會中的人,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3)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4)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2.常見的社會關系有哪些?
類別
內涵
表現
血緣關系
以血親或生理聯系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如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等。
地緣關系
直接建立在人們空間與地理位置關系基礎上的社會關系。
如同鄉、鄰居等。
業緣關系
以人們廣泛的社會分工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如同學、同事等。
3.怎樣理解“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如果把個人看成點,把人與人的關系看成線,那么,由各種關系連接成的線就織成一張“大網”,每個人都
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
易錯易混
1.不同的社會關系,身份相同。(?)
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們是父母的子女;我們是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在小區里,我們是業主,也是其他業主的鄰居。
2.人在社會中只有一種身份。(?)
每個人都有多重社會身份。如:在家里——父母的孩子;在學校——學生;在社區——居民。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首先是公民,這是他的基本身份。人的社會身份是會發生變化的,這是因為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或他參與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變化
考點3
在社會中成長
1.什么是社會化?
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
2.如何理解“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1)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
(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
行為方式,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3.為什么說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1)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易錯易混
社會生活是復雜的,我們中學生應盡量少參與社會生活。(?)
(1)社會生活是絢麗多彩的。隨著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
(2)人在社會中成長。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在社會課堂中,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
(3)我們要主動認識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在生動鮮活的社會課堂中學習、成長,在絢麗多彩的社會實踐中鍛煉、發展。
考點4
親社會行為
1.為什么要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
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什么是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來的那些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如: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分享、合作、安慰、捐贈、同情、關心、謙讓、互助等行為。
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1)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
社會行為。
(2)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主動關
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養成親社會行為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4.養成親社會行為有何重要意義?
(1)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2)有利于我們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3)有利于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易錯易混
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養成親社會行為是成年以后的事情。(?)
(1)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中學生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培養良好的道德意識和法治意識等。
(2)中學生在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3)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綜上所述,中學生應主動融入社會、積極參加親社會活動,促進個人全面發展。
考點5
網絡的利與弊
1.網絡的積極作用(影響)有哪些?
網絡的積極作用
網絡豐富日常生活
網絡推動社會進步
(1)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2)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3)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
(1)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經濟方面)(2)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政治方面)(3)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文化方面)
2.網絡的消極影響(危害、弊端)有哪些?
(1)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有些網絡信息污染網絡環境,敗壞社會風氣。
(2)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
(3)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
3.請列舉網絡上虛假、不良信息的表現。(或:正確認識網絡上的非理性行為。)
(1)有的人有意無意地歪曲事實,誤導大眾。
(2)有的人隨意宣泄情緒,謾罵、中傷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嚴。
(3)有的人實施網絡詐騙,侵害他人利益。
(4)有的人惡意發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會穩定的信息,造成惡劣影響。
4.請列舉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表現,并談談其危害。
表現
信息泄露、手機竊聽、窺密偷拍等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讓人防不勝防。
危害
各種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會給被侵權人造成困擾和傷害,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
5.為什么說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1)互聯網大大促進了人才、資金、技術、物資的流動,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的新工具、經濟貿易的新途徑。
(2)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推動了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新業態,提升了經濟發展水平。
6.為什么說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
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地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作用。
7.網絡是如何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的?
(1)互聯網打破了地域界限,極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內容、場合及范圍,提高了文化傳播的速度。
(2)互聯網促進了科技創新所需的物質與信息資源快速流動,加速了各種創新資源的匯聚、融合與共享。
(3)基于互聯網的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眾多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
8.沉迷于網絡有哪些危害?
(1)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
(2)浪費時間和金錢。
(3)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人格缺陷。
(4)不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9.正確認識網癮。
(1)含義:網癮又稱為網絡過度使用癥,主要是指長時間沉迷于網絡,對網絡之外的事情沒有多少興趣,影響身心健康的一種病癥。
(2)表現:網癮患者無法控制上網時間,花費在網上的時間比原定時間要長,想減少或控制上網時間卻做不到;關注網上的情況超過自己的現實生活;一旦減少或停止上網,就表現出消極的情緒體驗和不良的生理反應。
考點6
合理利用網絡
1.怎樣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2.我們要學會“信息節食”的原因和要求分別是什么?
原因
互聯網上有無限的信息,而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要求
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
3.我們怎樣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1)要堅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的網絡生活基本準則。
(2)要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不制造和傳播謠言,不泄露他人隱私,不惡意攻擊他人,不宣泄負面情緒。
(3)要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4)要文明上網,上文明網。
4.傳播網絡正能量有何重要意義?
(1)有利于營造健康向上綠色有序的網絡氛圍。
(2)有利于促進網絡健康發展。
(3)有利于享受健康的網絡生活。
(4)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5.我們如何傳播網絡正能量?
(1)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2)我們要借助網絡,弘揚社會主旋律。
(3)我們要在網絡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我們要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易錯易混
有些同學沉迷網絡荒廢了學業,所以我們要遠離網絡,免受其害。(×)
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工作有關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要學會辨識網絡信息,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要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考點7
辨別網絡謠言
1.什么是網絡謠言?
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介質(如網絡論壇、社交網站、微信、微博、博客、QQ群等)傳播的沒有事實依
據,帶有攻擊性、目的性的話語,主要涉及突發事件、公共領域、名人要員、顛覆傳統、離經叛道等內容。
2.如何辨別網絡謠言?
3.常見的電信詐騙形式。
(1)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
(2)讓你匯款到“安全賬戶”的。
(3)通知“中獎”、領取“補貼”卻要你先交錢的。
(4)通知“家屬”出事要先匯款的。
(5)在電話中索要個人和銀行卡信息及短信驗證碼的。
(6)讓你開通網上銀行接受檢查的。
(7)陌生網站要求登記銀行卡信息的。
4.網絡謠言有哪些危害?
(1)引發社會震蕩、危害公共安全。
(2)敗壞社會風氣,擾亂正常社會秩序。
(3)導致社會誠信缺失,損害精神文明建設。
(4)污染網絡環境,危及網絡事業健康發展。
(5)誤導社會輿論,損害公民的合法權益。
(6)嚴重損害國家形象和政府公信力。
(7)敗壞社會道德,妨礙社會穩定。
5.打擊網絡謠言有何意義?
(1)有利于促進我國互聯網事業健康發展。
(2)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和正常的社會秩序。
(3)有利于營造健康向上綠色有序的網絡文化環境。
(4)有利于引導人們合理使用網絡、遠離網絡“糟粕”。
(5)有利于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6.加強網絡管理,防控網絡謠言的措施有哪些?
(1)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升公民素養,強化公民的責任意識、自律意識。
(2)完善公民網絡行為法律制度。
(3)對網絡謠言的發布者、傳播者的處理及時公布于眾,接受社會監督。
(4)加強對網站的管理創新,完善網站行業自律制度,提高網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7.謠言止于智者!面對謠言
,我們應該如何做一個智者?
(1)要鑄就心中良知的標尺,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明善惡,辨是非,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2)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行使權利,嚴格依法辦事,依法律己;遇到謠言,及時舉報。
(3)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堅守誠信的綠洲,實事求是,表里如一。
(4)要培養強烈的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不隨便跟帖。
易錯易混
公民有言論自由,在網上發布言論不受限。(×)
(1)公民有言論自由,但自由有界。公民在行使這一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2)網絡是社會生活的延伸,不是法外之地。
(3)我國堅持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
(4)我們在網上發布言論時,要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名言警句
●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過共同的生活。(亞里士多德)
●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
●夫喜群而惡獨,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樂也。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隨堂檢測】
一、單選題
1.下列做法不能傳遞情感正能量的是
A.個別畢業生為了發泄情緒,給母?!傲粝隆绷藵M地的書本和廢棄物
B.自愿參加社區服務公益活動
C.評選“感動山西十大人物”和“山西好人”
D.校運會上某班運動健兒努力拼搏,其他同學助威加油,為班集體的榮譽共同努力
2.在計算機領域中,網絡是信息傳輸、接收、共享的虛擬平臺,通過它把各個點、面體的信息聯系到一起,從而實現這些資源的共享。網絡是人類發展史來最重要的發明,提高了科技和人類社會的發展。下列內容,能說明網絡作用的是(

①網絡疏遠了現實中人們之間的關系。
②中國的互聯網迫切需要懂技術的管理人員。
③網絡世界不是隨心所欲,鍵盤時常跟不上思路。
④網絡化趨勢已經一發不可收拾,人類社會將被一網打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研學旅行活動讓學生與社會真正有了個“親密接觸”。參加研學旅行活動能使學生(
)
A.學會課堂上學不會的知識
B.體會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
C.感受到社會生活絢麗多彩
D.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4.2019年9月20日,在第17個全國公民道德宣傳日到來之際,來自秦皇島市社會各界的24名先進人物當選新一屆道德模范。道德模范身上傳播的正能量主要是有(

①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②勇于擔當,恪盡職守
③誠實守信,永載史冊
④見義勇為,助人為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不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
)
A.參加研學旅行目
B.參加學雷鋒活動
C.沉迷于網絡游戲
D.向小區住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6.下列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 ?。?br/>A.雅加達亞運會于2018年08月18日至2018年09月02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舉行,小亮天天觀看比賽
B.2018年暑假南昌市環湖路社區組織開展了“小小志愿者清潔家園”志愿服務活動
C.外國語學校組織學生觀看“開學第一課”電視文藝節目
D.大學生王強游覽井岡山時在石璧上刻下“江山如此多嬌”
7.下面屬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個人層面的要求是
①誠信  ?、趷蹏?br/>③友善   ④民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面對網絡存在的低俗之風,我們中學生應該
①遵守網絡規則,傳播正能量,高揚主旋律
②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拒絕上網
③充分利用網絡優勢,過健康文明的生活
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網絡媒介素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明明所在的班級本學期開展了研學旅行、模擬法庭、文明知識競賽、沙龍研討等活動。參加這些活動(

①讓我們感受集體的溫暖
②有助于我們體會到集體力量
③有利于發展小團體主義
④有利于提升我們的綜合素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每個人都會遇到不良誘惑。面對不良誘惑,我們必須(

①用科學的態度對待它②用堅強的意志戰勝它
③用正確的方法擺脫它④用清醒的頭腦拒絕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簡答題
11.分析材料,探究問題
八年級(7)班同學就本年級同學參加公益活動的情況開展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經常參加公益活動的同學
偶爾參加公益活動的同學
從來沒有參加公益活動的同學
認為參加公益活動無關需要的同學
8人
16人
24人
30人
(1)表格中的內容說明了什么?
(2)有同學認為“既然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社會,那么親社會的行為就能自然形成不需要培養。”請你對上述觀點進行評析。
12.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圖片一:小明參加志愿者活動    圖片二:小明在超市購物
(1)結合本節所學內容,談談兩幅圖片中小明的身份是否一樣,并說明原因。
(2)請你說說小明還有哪些身份。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A
2.D
3.C
4.D
5.C
6.B
7.A
8.C
9.A
10.D
二、簡答題
11.(1)經常參加公益活動的同學很少,說明同學們主動關心社會、奉獻
社會的意識有待提高。
(2)該同學的觀點是片面的。
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①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②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親社會行為是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
①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
②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③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12.(1)不一樣。原因: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2)子女、學生、同學等。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兴安盟| 新昌县| 沾化县| 阿拉尔市| 辉县市| 拜泉县| 土默特左旗| 昌江| 乡城县| 临朐县| 连云港市| 景洪市| 扎鲁特旗| 柳州市| 利辛县| 兴文县| 延庆县| 仙游县| 乌兰浩特市| 南川市| 屏东市| 城市| 甘谷县| 拉萨市| 镇康县| 临湘市| 黄山市| 翼城县| 洱源县| 延寿县| 朝阳市| 黄陵县| 晋江市| 纳雍县| 迁西县| 东丽区| 永康市| 老河口市| 浏阳市|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