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青島版(2017秋)四年級科學上冊實驗報告(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青島版(2017秋)四年級科學上冊實驗報告(素材)

資源簡介

一、探究鰭對魚運動的作用
實驗目的:探究鰭對魚運動的作用。
實驗材料:魚、魚缸。
實驗步驟:
1.提前將裝有一條魚的魚缸放置在教室內,讓其適應環境。
2.學生觀察鰭的擺動情況,并用畫圖或文字等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注意事項:不要敲擊魚缸,以免魚受到驚嚇。不要用力捏魚的身體,以免魚受到傷
實驗現象:魚運動時,鰭在不停地擺動。
實驗結論:在魚游動時,鰭能保持魚的身體平衡、控制前進的方向。
二、探究魚的呼吸
實驗目的:探究魚的呼吸。
實驗材料:魚、滴管、食用色素。
實驗步驟:
1.將魚提前置于教室內,讓其適應環境。
2.用滴管吸一些用綠色食用色素調制的水,在魚的嘴前滴1-3滴,觀察綠色水的流動路徑。
3.記錄觀察到的結果。
實驗現象:綠色水從魚口進入,從鰓蓋后緣流出。
實驗結論:鰓在魚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比較哺乳動物的被毛與鳥的羽毛
活動目標:知道哺乳動物的被毛與鳥的羽毛是不同的。
活動材料:貓的被毛、鳥的羽毛。
活動過程:
1.看一看貓的被毛、鳥的羽毛的外形,說一說有什么不同。
2.摸一摸貓的被毛、鳥的羽毛,說一說有什么不同。
四、測量體溫
活動目的:正確使用體溫計測量體溫。
活動材料:體溫計等。
活動方法:
1.使用前,檢查體溫計的示數是否在35℃以下。如果不在,需要抓住體溫計的上部用力甩幾下,使留在細管中的水銀退回到玻璃泡中,直到示數低于35℃。
2.擦干腋窩的汗液,將體溫計的玻璃泡部分放在腋下后夾緊,確保體溫計的玻璃泡和腋下皮膚密切接觸。
3.大約5分鐘后,取出體溫計讀數。擦干凈體溫計,以便再次使用。
五。測量空氣溫度
活動目的:正確使用氣溫計測量空氣溫度。
活動材料:氣溫計等。
活動方法
1.將氣溫計懸掛在距離地面大約1.5米、通風良好、不受陽光直射的位置。
2液柱穩定后讀取氣溫計的示數。
水的熱脹冷縮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水是否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實驗材料:水、帶有膠塞的口服液小瓶、吸管、溶于水的顏料、水槽、熱水、冷水。
實驗步驟:
1.把吸管插人膠塞。
2.把被顏料染色的水裝在瓶內,注意瓶內的水要裝滿。
3.把小瓶放人熱水中,觀察吸管內液柱的變化。
4.把小瓶放人冷水中,觀察吸管內液柱的變化。
實驗現象:
1.把小瓶放入熱水中時,吸管內的液柱會上升。
2.把小瓶放入冷水中時,吸管內的液柱會下降。
實驗結論
一般情況下,水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七.氣體熱脹冷縮實驗(一)
實驗目的:利用氣球探究氣體是否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實驗材料:水槽兩個、氣球、熱水、冷水、平底燒瓶。
實驗步驟
1.將氣球套在平底燒瓶瓶口上,密封好。
2.先將裝置放人裝有熱水的水槽中,觀察氣球的變化。
3.再將裝置放入裝有冷水的水槽中,觀察氣球的變化。
實驗現象:放入熱水中后,氣球會膨脹變大;放入冷水中后,氣球會收縮變小。
實驗結論: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八.氣體熱脹冷縮實驗(二)
實驗目的:觀察玻璃彎管中水柱的移動方向,探究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
實驗材料:平底繞瓶、玻璃彎管、有色水等
實驗步驟
1.向玻璃育管中注入一部分有顏色的水,水柱不宜過長。把帶有玻璃彎管的橡膠塞塞在平底燒瓶的瓶口上,密封好。
2.雙手緊平底燒瓶,觀察玻璃彎管中水柱的變化。手松開燒瓶后,觀察玻璃彎管中水柱的變化。
實驗現象:手握緊燒瓶后,玻璃彎管中的水柱會向遠離燒瓶的方向移動。手松開燒瓶后玻璃彎管中的水柱會向靠近燒瓶的方向移動。
實驗結論:平底燒瓶中的氣體體積受熱膨脹,遇冷收縮。
九。氣體熱脹冷縮實驗(三)
實驗目的:觀察玻璃彎管管口是否產生氣泡,探究氣體是否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實驗材料:平底燒瓶、玻璃彎管、水杯等。
實驗步驟:
1.把帶有玻璃彎管的橡膠塞塞在平底燒瓶的瓶口上,密封好。
2.將玻璃彎管的開口端放入水中,雙手握緊平底燒瓶,觀察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松開雙手,用手指扶著燒瓶,讓玻璃彎管的開口端仍浸在水中,觀察玻璃彎管中的現象。實驗現象:手握緊燒瓶后,管口處有氣泡產生。手松開燒瓶后,有部分水進入玻璃彎管。
實驗結論:手握緊燒瓶后,平底燒瓶中的氣體體積受熱膨脹,遇冷收縮。
十。銅球熱脹冷縮實驗
實驗目的:觀察加熱和冷卻后的銅球是否都能穿過鐵環,探究固體是否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實驗材料:酒精燈、銅球、鐵環等。
實驗步驟
1.將銅球接近鐵環的環孔,觀察銅球是否能穿過鐵環。
2.點燃酒精燈,加熱銅球。將加熱后的銅球接近鐵環的環孔,觀察銅球是否能穿過鐵環。
將銅球放入水中冷卻后再接近鐵環,觀察銅球是否能穿過鐵環。
活動現象:加熱后的銅球不能穿過鐵環;冷卻后的銅球能穿過鐵環活動結論:銅球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十一。模擬熱氣球上升實驗
實驗目的:通過模擬熱氣球上升實驗,認識熱氣球上升的科學原理
實驗材料:塑料袋、酒精燈等
實驗過程
1.點燃酒精燈。
2.把塑料袋口朝下打開,放在酒精燈火焰的上方。
3.觀察塑料袋的變化,做好記錄。
注意事項:使用酒精燈時注意安全;塑料袋和酒精燈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實驗現象:過了一會兒,塑料袋鼓起來。松手后,塑料袋會升起來。
實驗結論:空氣受熱后體積膨脹,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輕,所以熱空氣會上升。熱滿塑料袋后會帶動塑料袋上升。
十二紙蛇旋轉實驗
實驗目標:通過紙蛇旋轉的實驗,認識熱空氣上升的科學原理。
實驗材料:酒精燈、紙蛇、細線、鐵架臺等。
實驗過程
1.將紙蛇用細線固定在鐵架臺上,調整好高度。
2.將酒精燈點燃,放在紙蛇下方。
3.注意觀察紙蛇的變化,做好記錄。
注意事項:使用酒精燈時注意安全;紙蛇和酒精燈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實驗現象:紙蛇會轉動
實驗結論:空氣受熱后,體積膨脹,熱空氣會上升并帶動紙蛇旋轉。
十三。
模擬風的形成實驗
實驗目標:通過實驗認識風的形成原因。
實驗器材:兩個大飲料瓶、蠟燭、蚊香、小刀。
實驗步驟:
1.將一個大飲料瓶的瓶肩以下部分去掉,保留上面喇叭口部分;將另一個大飲料瓶的底掉,并在瓶身與蠟燭等高的部位打一個大小與瓶口相近的孔。
2.將第一個瓶子的啊叭口部分插入第二個瓶子瓶身的孔中并進行固定、密封,組裝成簡易風的形成演示裝置。
3.將組裝好的裝置罩在未點燃的蠟燭上,用點燃的蚊香靠近喇叭口的開口處,觀察現象并記錄。
4.點燃蠟燭,再用裝置罩住蠟燭,用點燃的蚊香靠近喇叭口的開口處,觀察現象并記錄分析兩次實驗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推理,得出結論
注意事項
1.切割時盡量保持切口平整。
2.切割后的斷面比較鋒利,要防止手被割破。
3.使用蠟燭時要注意安全。
實驗現象:未點燃蠟燭時,蚊香產生的煙霧慢慢向上升;點燃蠟燭后,蚊香產生的煙叭口,并迅速從上面的瓶口飄出瓶外。
實驗結論:喇叭口處的空氣因瓶內外溫度的差別而發生流動,從而產生了風。
十四。利用百葉箱測量氣溫
活動目標:會用百葉箱正確測量氣溫。
活動材料:百葉箱、溫度計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百葉箱。
2.學生利用課間去觀測百葉箱中溫度計的示數。
3.記錄溫度計的示數。
4.匯總、整理氣溫數據。
5.歸納、總結一天中氣溫變化的大致規律
十五制作簡易屬向標
活動目的:通過制作簡易風向標,認識風向標的構造。
制作材料:彩色卡紙、剪刀、刀子、長鐵釘、吸管、橡皮泥、雙面膠、紙條、軟木。
制作步驟:
制作前頭、箭尾。在卡紙上畫一個三角形,如圖(1)所示,將三角形從中間部分剪開,
制成風向標的箭頭和箭尾,如圖(2)所示。
2.取一根軟木桿,作為風向桿,用刀子在兩端沿中間割開約2厘米深的開口。
將箭頭、箭尾分別插人桿兩端的開口中。
取一根塑料管作為支架。將釘子從風向桿的中心穿過,再插入支架中,保證風向桿能
在技架上自由旋轉。
5、將裝置拿到有風的地方,固定住支架。如果風向桿能隨風自由旋轉,說明制作簡易風標成功了。風向桿的箭頭所指示的方向就是當時的風向。
注意事項:
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
2.可以做幾個大小不同的箭頭、箭尾,試一試哪種組合制作的風向標效果更好。
3.如果風向標不能自由旋轉,要將風向桿與支架連接處進行調整、改進。
十六。制作簡易雨量器
制作材料:大飲料瓶、剪刀、尺子、紙、筆等。制作步驟
1.將大飲料瓶,沿著瓶頸處畫一圏水平線。(如果飲料瓶的瓶頸處有明顯的水平線,就不需要畫線,直接用就可以。)
2.沿畫好的線將瓶頸剪下。
3.取一張與瓶子高度差不多的紙條,在紙條上畫出刻度。(可參照尺子上的刻度。)
4將紙條豎直貼在瓶外側,“0”刻度要從瓶身粗細比較均勻的地方開始。
5將切下的瓶頸部分倒置,放在瓶口上作為漏斗。
注意事項:使用剪刀時要注意安全。
觀察要點:
1.將雨量器安放在相對開闊、不受障得物影響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2讀數時,視線要與水面相平。
十七.水蒸發吸熱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水蒸發時是否會使周圍的溫度降低。
實驗材料:水溫計、紗布、杯子、水、支架、表等。
實驗步驟:
1.將溫度計的玻璃泡用紗布包好、觀察溫度計的度數。
2.將包好的溫度計放入水中(水溫與室溫保持一致)。拿出溫度計,觀察溫度計示數的
化。
實驗現象:將水溫計拿出水面后,溫度計的示數會有一定程度下降。
實驗結論:水蒸發時會使周圍的溫度降低。
十八。加快水蒸發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加快空氣流動速度是否可以加快水蒸發。
實驗材料:兩塊相同的布,水、小風扇等
實驗步驟:
1.把兩塊布放入水中,取出后擰于,兩塊布的濕度基本一致。
2.將兩塊布豎直展開,其中一塊布放在小風扇下吹,觀察哪塊布先變干。
實驗現象:用小風扇吹的布料先變干。
實驗結論:加快空氣流動速度可以加快水蒸發。
十九。實驗二
實驗目的:探究加熱是否可以加快水蒸發。
實驗器材:兩個相同的燒杯,三腳架、酒精燈、水等。
實驗步驟
1.在兩個相同的燒杯里加入同樣多的水。
2.其中一個燒杯用酒精燈加熱,另一個放置在常溫下。
3.一段時間后,比較兩個燒杯中的水有什么不同。
實驗現象:加熱的水比未加熱的水少得快。
實驗結論:加熱可以加快水蒸發。
二十。實驗三
實驗目的:探究增大蒸發面積是否可以加快水蒸發。
實驗材料:兩塊相同的布,水等。
實驗步驟
1.把兩塊布放入水中,取出后擰干,兩塊布的濕度基本一致。
2.將一塊布展開,另一塊疊起來,分別鋪在桌面上,觀察哪塊布先變干.
實驗現象:展開的布料先變干。
實驗結論:增大蒸發面積可以加快水蒸發。
二十一。探究小水殊形成原因的實驗
活動目的:探究小水珠形成的原因
活動材料:火柴,酒精燈,燒杯,玻璃片,試管夾。
活動步驟
1將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倒入半杯等量熱水。
2.用試管夾夾取一片玻璃在酒精燈上加熱,來回移動玻璃片讓其均勻受熱,再加熱4鐘:另一片玻璃不加熱,放在一旁備用。
3將兩片玻璃同時蓋在燒杯上,觀察兩塊玻璃片表面的變化。
活動現象:加熱過的玻璃片表面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沒有加熱的玻璃片表面有小水珠出現。
活動結論: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物體會形成小水珠。
二十二。測定水結冰時的溫度
實驗材料:小鐵桶、塑料杯、溫度計、冰塊、食鹽等
實驗步驟
1.在小鐵桶內放入少量的水和一層冰塊。
把裝有約2/3杯水的塑料杯放入小鐵桶中的冰塊上,將塑料杯放在小鐵桶中間部位。
3.往塑料杯周圍繼續放入冰塊,讓冰塊包裏著塑料杯,注意冰塊的高度不要超過塑料杯杯口
4.在鐵架臺上掛一支水溫計,將水溫計的液泡完全浸入塑料杯的水中。
5.往冰塊上撒食鹽,注意觀察塑料杯中水的變化,每隔一分鐘讀取溫度計示數并記錄。
6.記錄水結冰時的溫度,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實驗現象:塑料杯內水的溫度越來越低,水慢慢結冰。
實驗結論:一般情況下,水結冰時的溫度為0℃。
二十三。用卷尺測量兩棵樹之間有多遠
活動目標:學會使用卷尺測量距離。活動材料:卷尺等。活動過程
1.標出表示兩棵樹距離的起止點。
2.一個學生把卷尺的零刻度對準起點。
3另一個學生拿著卷盤到達終點附近,拉直、拉緊卷尺后讀出終點對應的示數。
二十四。判斷物體是否運動
活動目的:了解如何判斷物體是否運動。
活動材料:小車、橡皮等。
活動過程:
1.把橡皮作為參照物擺放在一個固定位置。
2.推動小車遠離橡皮。
3描述小車相對于橡皮的位置變化。
4判斷小車是否在運動。
二十五。描述運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
活動目的:準確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
活動材料:手表等。
活動過程:
1.甲學生站立不動作參照物。
2.乙學生按照一定的路線行進,并不斷報出時刻以及相對于甲同學的方向
3.丙、丁同學標出乙同學的位置,并測量甲、乙同學之間的距離。
4.根據方向和距離,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
二十六。比較跑50米誰用的時間短
活動目的:比較跑50米誰跑得快。
活動材料:卷尺、電子停表等。
活動過程:
1.用卷尺測出50米的距離。
2.幾個學生同時從50米起點跑到終點,測出他們各自所用的時間。
3.根據時間的長短,判斷誰跑得快。
二十七。比較8秒鐘誰跑得遠
活動目的:比較8秒鐘誰跑得快。
活動材料:卷尺、電子停表等。
活動過程
1.幾個學生同時從起點開始跑,到8秒時停止跑動。
2.用卷尺測出從起點到學生停止跑動位置的距離。
3.根據跑動距離的長短,判斷誰跑得快。
二十八。比較時間、距離不同時誰跑得快
活動目的:比較時間、距離不同時誰跑得快。
活動材料:卷尺、電子停表等。
活動過程:
1.幾個學生從起點開始跑,用不同時間跑一定距離。
2.測量并記錄每個學生跑的時間和距離。
3.計算每個學生的速度,根據速度大小比較誰跑得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英吉沙县| 哈密市| 偏关县| 瓦房店市| 灌南县| 离岛区| 辉县市| 曲麻莱县| 商丘市| 河源市| 祁东县| 全南县| 吉林省| 阳原县| 河北区| 邓州市| 花莲县| 衡山县| 屏东市| 凤城市| 南漳县| 尼勒克县| 宣城市| 治县。| 兴仁县| 玉树县| 阿巴嘎旗| 南岸区| 湟中县| 嫩江县| 惠来县| 海安县| 乳山市| 凌海市| 静宁县| 桦川县| 卫辉市| 德格县| 台安县| 全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