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48410012357100第3課轉變中的社會生活 -1905071120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近代社會人們的物質生產與生活、精神生活的狀況,以及婦女地位提高的史實。 【過程與方法】以交通工具的變化為例,通過舉例說明近代社會生活發生的變化,揭示發生變化的原因,感受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變化趨勢;運用比較的方法,了解近代社會人們生活的狀況。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到科學技術給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感受科學的重要性;嘗試運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評價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在學習中領悟婦女社會地位提高的意義。 -6667570485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近代社會人們的物質生產與生活、精神生活的狀況,婦女地位提高的史實及產生的深遠影響。 【難點】近代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原因。 -19050104775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情境式導入)呈現圖片:洋傘、洋車、洋紗、洋布、洋火、洋油、洋堿。教師講述:這些名稱你有聽說過嗎?知道是什么東西嗎?這些平常的東西為什么會都帶一個“洋”字呢?相信學習了本課后,你就會明白。 【合作探究】 一、生活中的變化: 1、閱讀P20,思考: (1)19世紀,火車、輪船的傳入,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 便利了外國列強對中國的掠奪;與此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的流通;使人們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 (2)你知道中國第一條鐵路和第一艘輪船的名稱嗎? 淞滬鐵路、“黃鵠”號輪船。 教師點撥: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科技發明對中國的影響,使得當時中國的社會經濟和物質生產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與世界“接軌”。19世紀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業革命科技發明陸續傳入中國,進一步促進了中國的物質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并在這個基礎上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使得中國人的文化生活也發生了劇烈的變遷。 2、閱讀P21,(1)歸納近代郵政、通信事業的發展。 清末,近代郵政的創辦。臺灣省率先改驛為郵。民國時期,“中華郵政”接管了“大清郵政”,國家郵政的專營權得到強化。 電報通信也發展起來,電話、電報等普及率逐漸提高。 (3)通信事業的發展給近代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不僅方便了人們之間的交流,還對近代的新聞、出版等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觀念的變化 1、鴉片戰爭后,現代意義的報紙傳入中國,出現在各大通商口岸。后來,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報刊大量出現,喜愛閱讀報紙的人越來越多。 (1)近代最著名的中文報紙是哪一家? 《申報》。 (2)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是什么? 商務印書館。 (3)你能說出以下各時期興辦的刊物名稱嗎? 組織學生“對號入座”:A、維新變法時期:《萬國公報》[后改名為《中外紀聞》];B、辛亥革命時期:《民報》[中國同盟會機關報];C、新文化運動期間:《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每周評論》。 (4)當時還從西方傳入哪兩樣發明,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照相和電影。 (5)中國電影歷史上的三個“第一部”分別是什么? 組織學生“對號入座”:A、中國第一部無聲電影:《定軍山》;B、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C、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獎的影片:《漁光曲》。 2、隨著文化生活的變遷,人們的社會習俗也發生了變化。 (1)辛亥革命后,有哪些落后愚昧的習俗得到改變? 留辮、纏足、翎頂補服、跪拜禮、稱呼等。 這說明精神文明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平等博愛、互尊自重。 【課堂小結】 近代的人們在中西文化的碰撞的年代,不斷求新求變,改變以往社會中的陳規陋習,使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乃至生產生活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 -571502257425【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