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905071120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新經濟政策出臺的背景、內容及影響,能區別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知道蘇聯的成立;蘇聯通過完成第一、二個五年計劃取得的巨大成就,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該模式的得與失。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蘇俄具體政策的分析,。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到依據國情制定政策的歷史教訓,學習蘇聯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實事求是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6667570485重點難點 【重點】新經濟政策和蘇聯的工業化和農業集體。 【難點】斯大林體制;對蘇聯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的認識。 -19050104775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情景式導入)播放《大國崛起》視頻片段。教師:俄國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誕生了,社會主義作為新生的事物無先例可循,蘇俄只能獨立探索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今天我們學習第2節蘇聯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合作探究】 一、新經濟政策 1.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卻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結合書本思考,當時的蘇維埃面臨怎樣的形勢? 可從國內國外兩方面歸納。說明1918年開始蘇俄開始進入極為艱苦的三年國內戰爭時期。 2.呈現資料“列寧: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回答: (1)“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指的是什么政策?具體內容是什么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內容略。 這一政策的實施結果如何? 集中了有限的人力、物力,戰勝了敵人,鞏固了政權。但引起了人民群眾不滿,造成生產力破壞,社會不穩定。 列寧說這話時,蘇俄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起了農民和士兵的不滿,蘇維埃政府面臨著經濟和政治危機。 (4)面對蘇俄的實際情況,列寧開始實施什么政策?具體內容是什么? 新經濟政策。內容略。 從新經濟政策的內容來看,其實質是什么?有何作用? 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作用略。 列寧在政治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鞏固國家政權? 1922年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二、社會主義工業化 1.1924年列寧逝世了,這對蘇聯,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列寧對蘇俄(蘇聯),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所做的貢獻永垂史冊。列寧逝世以后,以斯大林為首的聯共(布)領導人民為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繼續進行斗爭。根據當時的國際、國內環境以及所學知識,想一想,蘇聯為什么要制定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理想與目標? 當時蘇聯國內經濟、文化落后,外有帝國主義包圍。為了社會主義政權的繼續存在,為了避免被推翻,就只有優先發展重工業,發展經濟。 呈現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成就的圖片及數據,提問:蘇聯為什么能在短短的十幾年間能取得工業化如此輝煌的成就呢? 制定了五年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蘇聯人民積極投身建設事業;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結合P32閱讀卡和所學,概括蘇聯工業化的特點。 蘇聯工業化重視重工業,輕視輕工業和農業;采用計劃經濟,高度集中,統一管理,追求高速度;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控制國家經濟發展等。 4.蘇聯一五、二五計劃完成后國家的變化? 蘇聯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三、農業集體化 1.蘇聯的重工業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的情況。但與此同時,其農業在生產技術生產方式則是比較落后的,貧富分化也不斷發生。蘇聯是如何發展農業,如何使廣大農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農業適應國家工業化的? 為了適應工業化快速發展需要,蘇聯開始的農業集體化的道路。 閱讀P33,概括農業集體化的背景,時間,措施,完成,影響。 根據教材回答。 隨著工業化和農業化的進行,蘇聯又建立了什么新的體制,實驗室的特點是什么? 斯大林體制;特點是高度集中,實行單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經濟。 .出示毛澤東論《十大關系》中對蘇聯的評價,請結合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情況和毛澤東的評論,談談“斯大林體制”的特點及其利與弊。 斯大林模式的顯著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如通過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使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二,成為強大的工業國;但是也產生的諸多弊端,使蘇聯人民的物質生活非常匱乏。 【課堂小結】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總的特點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現過兩次重大轉折。第一次發生在列寧時期,即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轉為新經濟政策;第二次發生在斯大林時期,即放棄新經濟政策,實行工業化、農業集體化。 2743200-3745230【板書設計】 2686685-3301365【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