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開辟革命新道路的艱難歷程 第1課時 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1905071120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第一次國共合作的背景與方式,知道蔣介石通過政變建立南京國民政府以及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中國的史實;掌握國共合作開始的標志、黃埔軍校的創辦、北伐戰爭的進程與結果等內容。 【過程與方法】通過識讀地圖,概述北伐戰爭的進軍路線和主要對象,培養讀圖識圖能力和概括歷史事件的能力;分析總結北伐戰爭勝利的原因,培養綜合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北伐戰爭中革命人士把國家、民族的利益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戰斗中不惜流血犧牲的史實,學習他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明白北伐戰爭是中國各革命階級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義戰爭,它的歷史證明了國共真誠合作的重要性。 -6667570485重點難點 【重點】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難點】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 -19050104775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 1、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標志是什么? 2、北伐戰爭的主要對象和目標是什么?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3、國民大革命失敗的標志和原因是什么? 【新課導入】 (材料式導入)升官發財行住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這是黃埔軍校門口的對聯。它體現了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就是要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為己任的新民一代軍人。你知道黃埔軍校是怎樣建立的嗎?你知道哪些革命前輩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嗎? (情境式導入)播放北伐軍歌《打倒列強》。教師講述:同學們覺得這首歌的曲調熟習嗎?它和哪首我們耳熟能詳的兒歌曲調一樣?(《兩只老虎》)這首熟悉的歌曲其實最早是一首歐洲兒歌,后來傳入中國。1924—1927年,在中國大地上爆發了一場以打倒帝國主義列強和軍閥為目標的國民革命運動,革命者高唱著這首軍歌,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1課 北伐戰爭。 【合作探究】 一、 國共合作的實現 1、當孫中山為維護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意識到自己的孤單;當中國工人的斗爭一次又一次被軍閥鎮壓,中國共產黨意識到自己的弱小。那國共兩黨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國共兩黨都需要合作。 2. (1)國共兩黨實現合作的標志是什么? 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 (2)國民黨一大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大會通過反對帝國主義和打倒軍閥的主張,在實際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確立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原則。 3、國民革命的車輪在國共的領導下開始運轉。國共合作之后,直接的成果是創辦了我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干部的軍官學校。 (1)黃埔軍校成立的時間、地點、名稱、領導人及作用。 根據教材回答。 (3)孫中山創辦了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這一領導組織說明了什么? 說明黃埔軍校的性質是國共合作之下的軍官學校。 教師點撥:黃埔軍校最大的價值在于培養了中國革命的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二 北伐勝利進軍 1、(1)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哪些人?國民革命軍為什么要打倒他們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什么? 北伐從1926年開始,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2)根據P57圖片《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回答:北伐的主要戰場在哪里?歸納北伐勝利進軍的路線。 主戰場:湖南、湖北。第一條路線:北伐軍從廣東出發,經過湖南、湖北,在湖北打了汀泗橋和賀勝橋戰役,沉重打擊了敵軍。在武昌消滅了吳佩孚主力。接著向東進攻,在江西消滅了孫傳芳主力,繼續攻打到南京。另一路北伐軍由福建打進浙江,一直打到上海。 (3)在北伐戰爭中,發揮先鋒作用的是被譽為“鐵軍”的第四軍葉挺獨立團,為什么葉挺領導的獨立團被稱之為“鐵軍”?這支“鐵軍”在北伐戰爭中取得了哪些戰役的勝利? 葉挺所率領的獨立團,所向披靡,屢破強敵,因此被稱之為“鐵軍”。主要有汀泗橋之戰、賀勝橋之戰、打敗吳佩孚主力。 (4)北伐戰爭取得勝利了嗎? 北伐軍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和孫傳芳主力,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基本完成了革命目標,所以北伐戰爭取得了勝利。 2.根據所學,分析北伐戰爭節節勝利的原因。 北伐戰爭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正義戰爭;作戰方針正確;國共兩黨齊心協力;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的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援;廣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奮戰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三 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1、閱讀教材圖片《國民黨屠殺革命志士》,思考: (1)1927年4月12日發生了什么事件? 國民黨右派突然背叛革命。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 (2)北伐戰爭取得了勝利,但國民革命卻為什么失敗了? 蔣介石等人叛變革命,建立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舊軍閥被打垮了,但隨之出現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新軍閥,新軍閥是列強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者;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沒有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因此說大革命失敗了。 教師點撥:國民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國際帝國主義聯合支持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極力破壞中國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過了革命力量;國民黨右派不斷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嚴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國共產黨還處于幼年時期,缺乏斗爭經驗。領導人陳獨秀又犯了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放棄了革命的領導權,導致在敵人發動突然襲擊時,不能組織有效的反抗。 2. 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鎮壓工農運動的同時,繼續北伐。南京國民政府的性質是什么?它繼續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終結果是什么? 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目的:統一中國。最終結果:是1928年張學良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南京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 教師點撥: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之后,中國大地上存在著三個并立的政權——北京的北洋軍閥政府、武漢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 【課堂小結】 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跌宕起伏,雖寫下了輝煌壯烈的篇章,卻終因國民黨右派的叛變沒有完成統一全國的任務。而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國共的破裂也開啟了中國歷史新的一頁,中共吸取教訓,拿起武器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統治,十年內戰的槍聲最終浩然打響。 -16129097155【板書設計】 2819400-882015【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