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 經濟大危機下的資本主義世界 第1課時經濟大危機與羅斯福新政 -1905071120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fā)的根源和對世界產生的影響;美國經濟危機爆發(fā)的具體原因;掌握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特點及作用。 【過程與方法】結合數據、資料和圖片等資料,列舉經濟危機的表現(xiàn)、特點和影響,形成對20世紀30年代初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初步認識。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從對這次經濟危機的原因、特點、影響的思考和探究,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綜合、分析能力;通過對羅斯福這一歷史偉人的進一步學習,培養(yǎng)學生直面人生、直面社會、樂觀豁達,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6667570485重點難點 【重點】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的表現(xiàn)、特點及影響;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作用。 【難點】經濟危機的實質、“大危機”的影響;對羅斯福新政的評價。 -19050104775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材料式導入)呈現(xiàn)有關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評論,請生根據評論,猜猜當時的美國與資本主義世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這些專家為什么如此評價“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呢?讓我們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去解決。 【合作探究】 一、30年代的大危機 1.呈現(xiàn)有關美國20年代經濟繁榮的圖文材料。結合材料,閱讀P40,引導學生思考: (1)當時美國經濟繁榮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分析為什么會出現(xiàn)繁榮現(xiàn)象? (3)展開想象,這種繁榮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根據教材回答美國經濟繁榮的表現(xiàn)、原因,根據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各抒所見。 2.閱讀P40-41,結合課文,分析繁榮背后潛在的隱憂。 ? 產品“過剩”、虛假的繁榮、股市投機等。 3.出示:1929年10月華爾街的股市材料,回答:這次經濟危機何時從哪國先開始的?首先從哪個市場反映出來? 1929年從美國股市首先反映出來。 3.閱讀P41-42,概括: (1)大危機有哪些主要特點? 特點:來勢兇猛;時間長;范圍廣;破壞性大;影響深遠。 閱讀課本P42經濟危機期間,母女對話,思考:你是怎樣理解這段對話的?在人民饑寒交迫的情景下,資本家為什么不把商品廉價賣給工人,卻寧愿大量銷毀呢?是不是煤、牛奶、棉花……真的“多得用不完了”,它說明了什么? 母女二人的對話反映了經濟危機期間一種非常矛盾的現(xiàn)象:一方面是工人失業(yè),沒有錢買煤生火取暖,另一方面卻是大量的煤堆積如山,造成浪費。這段話說明了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決定了“過剩”的產品是不可能無償分配給窮人的。產品“過剩”是相對的,由于資本家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斷壓低工人工資,使人們的購買力普遍較低。 (3)這次危機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 極大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力,浪費了社會資源 ;激化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矛盾;使資本主義制度面臨嚴重危機。 二、羅斯福新政 1.說一說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是什么?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給美國造成的危害;胡佛政府反危機政策的失敗;全國要求改革的呼聲高漲 。 2.出示胡佛和羅斯福的競選主題、承諾: 胡佛的競選主題是“促進自愿主義、個人自由主義、聯(lián)邦不對市場進行經濟干預……” ——《美國通史》 羅斯福在競選中承諾:“我向你們保證,我不會讓你們空歡喜一場的。我會把新政貫徹到每個方面…… (1)胡佛和羅斯福面對嚴重危機的主張分別是什么? (2)如果你是當時的美國選民,你會把選票投給誰?為什么?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羅斯福——實行新政,國家干預經濟。 3.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病情”,“羅斯福大夫”又開出了怎樣的“藥方”呢?他的“藥方”高明在哪里呢?請同學們從課本和老師提供的資料中去了解。 資料一 復興銀行業(yè) 據統(tǒng)計,到1933年初,美國銀行倒閉事件已經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萬儲戶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總統(tǒng)羅斯福宣誓就職的前一天,全國已有32個州的銀行全部關閉,整個金融系統(tǒng)癱瘓,人們手拿支票,卻無法兌現(xiàn)。 3月5日,羅斯福就職后的第三天就下令全國銀行一律休假四天,隨后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案》:授權總統(tǒng)對銀行進行審理,凡有償付能力的銀行才允許開業(yè),同時,由國家撥款30億美元貸款給大銀行,支持其開業(yè),并成立“聯(lián)邦儲備銀行,對存款實行政府保險。 資料二 調整工業(yè) 1933年《國家工業(yè)復興法》:由政府調節(jié)工業(yè)生產中的問題,各個工業(yè)企業(yè)制訂本行業(yè)的公平經營規(guī)章,規(guī)章確定各企業(yè)的生產規(guī)模、產品價格、銷售市場的分配、工資標準和工作日時數……協(xié)調企業(yè)關系和勞資關系凡是接受法規(guī)的企業(yè),一律發(fā)給印有“我們盡我們的職責”的藍鷹標志。 資料三 整頓農業(yè) 大危機中境況最慘的還是農業(yè),農產品大量滯銷,農民負債累累,農產品價格已跌到歷史最低點,豬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賣不到一元錢。1933年《農業(yè)調整法》:減少耕地,縮小現(xiàn)有的耕地面積,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來補貼農民的經濟損失。 資料四 解決失業(yè) 1933年,國會通過《聯(lián)邦緊急救濟法》:政府撥款進行大規(guī)模社會救濟,并成立聯(lián)邦緊急救濟署負責該項工作;大力舉辦公共工程以解決就業(yè)問題。 資料五 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1935年8月國會通過《社會保障法》,據此成立了社會保障局,實行老年保險和失業(yè)保險制度,并幫助那些無力養(yǎng)活自己的人,對兒童、殘疾人、無謀生能力者提供救濟。它使美國走上通往福利國家的道路。 (1)羅斯福新政主要內容分為哪些方面? 整頓金融、復興工業(yè)、調整農業(yè)、社會保障與就業(yè)幾個方面。 說說羅斯福新政的舉措所起的作用和影響。 略。 5.羅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新的經濟政策——國家對經濟的直接干預;新的經濟模式——開創(chuàng)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模式。 6.30年代的大危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羅斯福新政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有怎樣的影響? 新政中采取的措施,開創(chuàng)了國家干預經濟發(fā)展的新模式,后來被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 7.羅新福新政有沒有徹底消除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 羅斯福新政通過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干預經濟和社會生活,緩解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的沖擊,但并未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因為經濟危機爆發(fā)的根源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羅斯福新政并未徹底解決這一矛盾。所以,羅斯福新政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8.那么羅斯福新政有沒有值得中國借鑒的內容? 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改革是推動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要從國情出發(fā),實事求是,要勇于創(chuàng)新;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 【課堂小結】 1929―1933年經濟危機是一場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其根源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經濟危機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羅斯福總統(tǒng)實施新政,使美國經濟危機得以緩和并由此開創(chuàng)了一條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對以后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 -2565409525【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