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年級(上)期末復習資料 第二單元、光與色彩 1、(能發光的物體)叫作光源;光在空氣和水中是(直線)行進的。 2、中國古代學者(墨子)發現了光從窗戶上的小孔射進來,會在墻上形成景物的倒像,這種現象稱為(小孔成像)。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 4、當光線照射到鏡子、幕墻、月亮的表面后會返回來,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5、照鏡子時,如果我們衣服上有個英文字母“E”那么在鏡子里看見這個字母的影像是(false)。這時由于鏡子中的影像與實際物體(左右顛倒)的。 6、鏡子有(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物體在這些鏡子里成的影像都(不同)。家里梳妝臺用的是(平)面鏡,五官科醫生用的是(凹)面鏡,汽車的后視鏡用的是(凸)面鏡。 7、把不銹鋼勺子當鏡子,凸面鏡照出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鏡照出的影像是(倒立)的。 8、當光線從一種透明的物體射入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方向會在交界面發生彎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9、中間厚,邊緣薄的透明鏡片叫(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明鏡片叫(凹透鏡)。 10、放大鏡是(凸透)鏡,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凸透鏡成像特點是(在屏上成倒立的像),凹透鏡成像特點是(在屏上成正立的像)。 11、可以把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疊在一起,調節一定的距離形成一個簡易的(望遠鏡) 12、我們可以用(背對太陽像空中噴水)的方法制造彩虹。 13、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種顏色的光,可以用(這種顏色的玻璃紙把其它色光)過濾掉。 14、陽光可以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彩色光。 15、166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在暗室中讓陽光透過(三棱鏡)折射到墻上,結果(太陽被分解成七種顏色的光)。用藍色濾光片,看到白色衣服是(藍)色。 16光在同一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能發光的物體叫作(光源)。 17、(中間薄,邊緣厚的透明鏡片)叫作凹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明鏡片)叫作凸透鏡。 18、我們照鏡子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19、最先提出陽光可以分解成七色光的科學家是(牛頓)。 20、光源可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常見的自然光源有(陽光)、(螢火)、(閃電)等;常見的人造光源有(激光)、(燭光)、(燈光)等。 21、凸透鏡有(聚焦)、(成像)、(放大)的作用。 22、插在裝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的筷子變彎是由于光的(折射)現象造成的;潛望鏡是利用光的(反射)現象制作的。 二、選擇題 23、下列圖形中,屬于凸透鏡的是(BDFG),屬于凹透鏡的是(ACE) 24、用凸透鏡可以看清楚昆蟲身上細小的斑點,這是利用它能(C)的特點。把凸透鏡對著窗戶,調節它與白紙板的距離,可以在紙板上映出窗戶的樣子,這是利用它能(B) A、聚光 B、成像 C、放大 25、平面鏡、凸透鏡、凸面鏡、凹面鏡都能(B) A、聚光 B、成像 C、放大 26、以下鏡子中,屬于凸透鏡的是(AB),屬于凹透鏡的是(C)。 A、放大鏡 B、老花鏡 C、近視眼鏡 27、下列物體屬于光源的是(B) A、鏡子 篝火 B、閃電 燭光 C、太陽 月亮 28、關于小孔成像實驗,說法正確的是(B) A、屏幕上的成像和實際物體一樣大 B、屏幕上的成像和實際物體上下顛倒 C、屏幕上的成像和實際物體左右一致 29、分解太陽光所用的工具是(C) A、凸透鏡 B、凹透鏡 C、三棱鏡 30、讓陽光透過紅色玻璃照射在白紙上,紙板是(B)色。 A、白色 B、紅色 C、藍色 31、教室墻面涂上白色涂料,主要原因是(B) A、美觀、干凈 B、利于光的反射 C、有利于聚集光線 三、判斷題 32、只有鏡子、幕墻等光滑物體才能反光。(×) 33、照鏡子成的影像就是小孔成像。(×) 34、汽車的后視鏡是平面鏡。(×) 35、凹面鏡中的影像是上下顛倒的,而凸面鏡中的影像是正立的。(√) 36、平面鏡中的影像比實際物體小。(×) 37、幾乎所有的物體都具有折射現象。(×) 38、凸透鏡具有聚光、放大成像的特點。(√) 39、我們可以用凸透鏡對著太陽看,把太陽放大。(×) 40、一滴水就相當于一個放大鏡。(√) 41、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物體,帶上近視眼鏡后就可以把遠處的物體放大,這樣就看的更清楚了。(×) 42、白光能分解成彩色光,但彩色光不能合成白光。(×) 43、用噴霧器正對陽光噴水霧可以看見彩虹。(×) 44、在暗室中用單色光照射白色物體,物體會呈現出與這種單色光相同的顏色。(√) 45、科學需要證據,只有嚴謹的科學實驗才能使別人信服。(√) 46、所有的光我們都能用肉眼看見。(×) 47、夜晚,晴朗的天空掛著明亮的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48、我國古代學者墨子發現的小孔成像原理,說明了光是沿直線進行的。(√) 49、汽車后視鏡使用的鏡片是平面鏡。(×) 50、太陽光是單一的白色光。(×) 51、光都是可以用眼睛直接看見的。(×) 52、我們用小鏡子梳妝時,鏡子里的我要小一些。(×) 53、物體表面越光滑,反光的能力就越弱。(×) 54、日食形成時,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太陽,那樣更清晰。(×) 55、近視眼鏡可以用來放大物體。(×) 56、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四、簡答題 57、生活中哪些現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水里的筷子變彎;水中石頭變淺;海市蜃樓等 58、觀察水滴的形狀,說一說為什么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鏡? 因為水滴是中間厚邊緣薄的透明體,與凸透鏡的形狀相同。 請解釋閃亮的玻璃幕墻、皎潔的月光的“發光”原理。 月亮發光是一種反射原理。 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顛倒嗎?為什么? 是的,小孔所成的像左右也顛倒,因為物體左側發出的光線沿直線穿過小孔后會投在屏的右側,右側發出的光線沿直線穿過小孔后會投在屏的左側。 彩虹是怎么形成的?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空氣中的小水滴使陽光發生色散,形成彩虹。我們可以背對著太陽噴水制造彩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