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細胞的增殖一、說教材“細胞的增殖”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1節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結構和功能之后,來認識細胞這個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包括“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細胞通過分裂進行增殖”,“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四小塊,其中有絲分裂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是學生以后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規律的基礎,也是學習DNA復制及遺傳信息傳遞的重要基礎,是學生學習選修模塊的基礎;其中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中已淺略地講到細胞增殖的內容,學生對細胞增殖并不會太陌生,本節課是這些內容的擴展與加深。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模擬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探討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2、簡述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3、概述有絲分裂的過程。過程與方法1、嘗試用模擬的方法進行科學研究。2、運用數學分析、歸納和推理方法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3、培養學生分析圖像、解讀圖像的能力。4、學習用曲線圖描述DNA和染色體數量的變化規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樹立生物體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觀點。2、養成學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2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通過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關系的模擬實驗理解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2、真核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教學難點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之比和細胞物質運輸效率的關系。2、真核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和數目的變化,以及DNA數量的變化。二、說學生:本節授課對象為高一的學生:1)他們在初中生物的學習過細胞增殖,具有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基礎2)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較高,對生物課的學習也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較強。三、說教法與學法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1)直觀教學法本節課教學內容理論性強、抽象復雜,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2)啟發式教學法關于細胞不能夠無限長大,課本是安排了一個模擬探究實驗,這個實驗操作過程簡單,但是,實驗后的討論題卻有相當的思維力度,因此,教師一定要啟發學生運用對比、推理等方法去分析好實驗數據,能夠讓學生采用聯想的方法將模擬實驗結果遷移到真實細胞。3)問題探究教學法通過設置問題,盡力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學生主體性學習,使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研究者,最大限度地培養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處理問題能力、獲取信息能力以及邏輯推理等能力突破教學重點。學法指導:1、跟隨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將原有的知識應用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完成知識的遷移。2、小組內合理分工,協調實驗操作、記錄和匯報,培養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3、結合書本的文字敘述、圖片和老師展示的動畫,提高分析、歸納能力。四課時安排:本節教學內容可安排2課時,包括講課和2個學生實驗。五、說教學過程(教學流程圖)四、板書設計一、細胞不能夠無限長大的原因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2、細胞中的DNA數量是一定的二、細胞通過分裂進行增殖1、細胞增殖的意義2、真核細胞分裂的方式三、高等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1、細胞周期的概念2、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主要特點染色體、染色單體的行為和數目變化、DNA數量變化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創設問題情景——生物體為什么能由小長大?與鼠相比較,大象的個體很大,是不是組成大象的細胞體積特別大?通過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導入新課——為什么細胞不能夠無限長大呢?新課導入引導學生分析制定實驗方案,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探究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觀察:①應該如何切瓊脂塊才能減少實驗誤差?②如何判斷NaOH的擴散深度并準確測量?根據實驗結果,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計算NaOH擴散的體積與整個瓊脂塊的體積之比?讓學生主動獲得知識,并且要使學生學會用聯想的方法將模擬實驗的結果遷移到細胞。通過模擬動畫逐步展示高等植物有絲分裂各時期的動態過程,與此同時,教師還在黑板上進行有關板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圖片、板圖,思考細胞內所發生的現象,并概述出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主要特點。講授新課為了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我在講完有絲分裂的過程后還進行了如下的小結:1、染色單體的形成和消失分別發生在什么時期?2、DNA數量加倍發生在什么時期?3、染色體數量加倍發生在什么時期?總結提升反饋應用課本P114的基礎題第1、2、3題,拓展題的第2題通過一定量的堂上反饋練習,使學生能夠及時消化鞏固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