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動物行為的觀察,培養學生熱愛動物、尊重生命的高尚情操。 2.通過對動物現象與行為本質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解析,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3.通過對動物后天“學習”行為的啟示,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理解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 教學難點: 1.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 2.動物學習行為的意義。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 1.整理寵物觀察日記。 2.記錄動物行為的精彩瞬間或片斷。收集其他相關的資料。 教師準備 1.提前布置學生寫觀察日記 2. 準備教學所需課件。 〖計劃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及分析】 一.導入新課: 播放動物行為的課件幻燈片前三張,看圖片,想一想,使帶著興奮和思考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之中。 二.新課:18.2 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 (一)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 活動一:小組展示觀察日記,進行小組內交流討論。并給以評價。 活動二:將學生收集的資料和老師的課件上圖片資料信息,以搶答的形式,讓學生掌握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活動后討論歸納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特點。 (二)動物行為和生理基礎 活動三:播放鯨和海豚的表演,提醒大家注意馴獸員獎勵動物的喂食動作。想想小狗做算術與小學生做算術的不同所在。 活動四:教師通過資料分析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 通過展示淡水三刺魚在交配季節的變化特點,引出動物行為的產生是動物對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應,主要受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控制,展示黑猩猩取食螞蟻等課件,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出:動物的復雜行為需要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共同調控完成。動物越高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適應各種生活環境的能力也越強。 三.課堂小結; 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比較表 先天性行為 學習行為 形成時間 生來就具有的本能 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后天形成的 獲得方式 由身體里遺傳物質所決定的。 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 行為特點 是一種固定的行為,不隨外界環境條件的改變而改變。 隨外界環境條件的改變而改變。 適應范圍 對刺激作出及時反應,適應相對穩定的環境。 使動物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使其食物和安全更有保障。 四.評價升華: 1.完成教材P97自我評價內容和課件中的自我評價和思維拓展內容。 2.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完成:人的學習是什么行為?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對你的學習有何啟示? 3.學會自評: (1)各活動中自己知道的多少與正確率。 (2)討論過程中是否積極參與并與其他同學團結協作。 (3)能否收集有關的資料。 (4)本節課自己收獲了些什么? 五.思維拓展:教科書中P97思維拓展。 建議:觀察馬戲團里的動物表演結束后,訓練人員會給予它們什么獎勵。 【教學感悟】 1.教學中利用各種手段努力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活潑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更多馳騁想像的空間,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是一種享受,樂學親師。 2.教師恰當的形式多樣的進行評價,使學生表現欲更強,積極思考,主動求知探索,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的目的。 3.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