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歷史最新2021年高三“3+1+2”歷史科目題型題量公布(附:各種題型做題技巧) 選擇題解題技巧 必殺技----排除法 1 材料排除 要注意:不管你說得多么對,只要你跟材料不相符,都得要走開! 沒錯,在這里,請高度重視材料內容 很多小伙伴有著豐富的課外史學知識 所以在做歷史選擇題的時候,就比較容易過度推導 “我記得我看的《XXX》這本書上就是這樣寫的呀,怎么可能會是這個選項?” “以前玩手機的時候看到YYY上面的文章都說了這個東西可能不是真的了,但...還是選錯了?” “我把課本背的那么熟練,不信你看ZZZ處的那一大段話不就是說我選的這個選項嗎,這出題的老師難不成沒看過課本?” 噢,上面這些情況都是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們常犯的錯誤 在教考分離的今天,這些低級錯誤著實不應該 屏幕前的你是否會犯這類的錯誤? 如果沒有,那么恭喜你,我們等一下還有別的小技巧可以看 如果就是這一類的小伙伴,讀完后兩眼水汪汪的看著屏幕 放心,請你記住:“材料在先,史料靠邊。” 出了啥事,發生了什么,都要以材料為準。 材料說什么就是什么,把不符合材料意思的選項都送出熊貓屋 再根據文字材料判斷性質,比如材料在講思想,那么正選大概率就是思想 然后再調動所學適當推出正確選項! 2 感彩判斷 啥叫感彩判斷? 哎,光看試卷的顏色 一片黑灰穿插其中 怎么看都是一個樣 所以,這里說的當然是說材料情感傾向咯 比如最常見也最容易設置錯誤的“開始” 完成時類的“已經”等等等等 看到諸如此類極富感彩的表述 請大家高度重視 作為以唯物史觀指導下的學科 表述盡可能理性客觀 但是,這一招色彩判斷,僅僅是“判斷” 它能夠幫助你們迅速排除錯誤選項, 但是不代表那些就一定是錯誤的哦 這里面可能存在誤殺,請謹慎使用。 3 材料分層對應 對于任何文字材料 倘若要迅速讀懂材料所表達的意思 那么你們就一定要有層次和結構意識 把材料劃分后 在看選項是否能和材料表述是否一致 4 基礎知識排除 此法是最簡單的,也是最難的 倘若你熟練掌握高考歷史的基礎知識 一些明顯的設錯便可一眼秒排 比如時間和具體史實 這兩類是最容易拿分也是最容易犯錯誤的 只要你們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便可快速鎖定正確答案 并根據上述方法驗證再作出選擇 這里放置了一個歷史階段特征供大家參考 以下展示中國古代史的階段特征: 一.春秋戰國時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隸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確立 1.政治上:出現了春秋爭霸和戰國兼并戰爭,分封制遭到嚴重破壞,各國紛紛變法圖強。 2.經濟上:由于鐵犁牛耕出現,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漸確立,井田制瓦解,小農經濟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紡織業、冶鐵業等成為手工業的主要部門,私商成為社會的一大群體,商業興盛,但受重農抑商政策限制。 3.文化上:思想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為主要的流派。天文學發達,戰國時出現了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文學上以《詩經》和《離騷》為代表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基礎。 二.秦漢時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統 1.政治上:秦代開始出現大一統局面,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縣制,漢承秦制,皇帝制度、郡縣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襲,并發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實行郡國并行制,導致了地方王國勢力的壯大,最終釀成“七國之亂”漢武帝時期逐漸解決了“王國問題”。 2.經濟上:封建經濟得到較大發展。牛耕推廣,漢代出現了耬車和代田法。漢代的炒鋼技術和青瓷制造技術表明了手工業的進步。國家統一和政治安定也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3.文化上:秦代的焚書坑儒到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治國思想由法家到儒家轉變,更能適應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秦漢科技發達,造紙術的發明改進,《九章算術》、《傷寒雜病論》是漢代的典型成就。漢代在文學上出現了新的文體——賦。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220~581年)——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1.政治上:長期處于國家分裂時期,戰亂不斷,民族融合加強。九品中正制維護士族的政治特權,選拔官員看重出身和門第,不注重才能。政治制度上出現了三省制。 2.經濟上:北方經濟遭到破壞,南方經濟發展。 3.文化上:此時佛教盛行,佛教文化突出。 書法藝術進入自覺階段,出現了王羲之、王獻之等書法大家。東晉顧愷之的繪畫講究“以形寫神”推動了繪畫藝術發展。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古代四大農書之一。是比較系統、完整地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生產經驗和知識。 四.隋唐時期(581~907年)——封建社會的繁榮 1.政治上:國家統一局面再次出現,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完善,出現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三省六部制分割宰相的權力,加強了皇權,同時三省分工協作,提高了辦事效率。科舉制打破了按門第選拔人才的標準,通過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階級的基礎,唐玄宗統治后期,由于地方節度使勢力迅速膨脹,形成內輕外重的局面,最終釀成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此后持續一百多年的藩鎮割據的分裂混戰局面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發展。 2.經濟上:封建經濟繁榮,農業方面出現了曲轅犁和筒車,手工業方面制瓷技術進步,瓷器取代絲綢成為外貿的代表。唐代商業繁榮,長安成為國際大都市,但商業貿易受官府嚴格控制。 3.文化上:佛、道、儒三家思想均發展,儒家受挑戰。科技發達,雕版印刷術和火藥技術出現。唐代詩歌的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出現了李白、杜甫等大詩人。書法藝術、繪畫藝術成就突出,出現了歐陽詢、顏真卿等書法名家和閻立本、吳道子等繪畫大師。 五.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時期(907~1368)——封建經濟文化繼續發展 1.政治上:政局上由若干民族政權并立到大一統,制度上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宋代分割相權,削弱地方官的權力,解決了地方分裂問題。元代實行行省制度,是我國地方行政制度的大變革。 2.經濟上:商業發達,宋代坊市的界限被打破,交子出現。海外貿易興盛,出現了許多大港口。棉紡織業成為新興的手工業部門,景德鎮成為全國的“瓷都”。 3.文化上:程朱理學的出現促進了儒學的發展,成為官方哲學。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三大發明完成并外傳。元代郭守敬編訂《授時歷》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文學形式上出現了詞和散曲。藝術上有蘇軾等書法家,還有風俗畫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圖》,元雜劇表明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 六.明清時期(1368~1840)----封建社會漸趨衰落,中國逐漸落后于西方 1.政治上:君主專制空前加強,丞相制度自明代廢除,隨之出現了內閣、軍機處,決策權集中到皇帝手中。 2.經濟上:商品經濟發展,出現了許多工商業市鎮,在江南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由于政府的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使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受阻礙,外貿也逐漸萎縮,中國逐漸落后于西方。 3.文化上:儒家思想遭受批判,出現了反封建民主思想。傳統科技處于總結階段,出現了《農政全書》、《本草綱目》等巨著。明清時期主要的文學形式是小說,更能適于市民生活需要。士大夫的文人畫成就突出,京劇出現并成為流行全國的劇種。 大題解題思路 大題考慮一定要全面,背景原因要考慮內外、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交通;影響評價作用加上積極消極跟上面一樣。近代經常要用政治民主化、經濟工業化、城市化這些詞。具體的一些角度看下面的一些例子叭~ 一.中國古代好事的原因、背景、條件 政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統一強盛,社會穩定。 經濟:小農經濟繁榮,工商業不斷發展。 思想: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國的傳統道德。 對外:對外交往頻繁,積極發展海外貿易。 科技:四大發明領先于世界。 二.古代不好的事的原因、背景、條件 政治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走向腐化。 經濟上:小農經濟占主導,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 思想文化上:科學技術出現停滯趨勢;傳統思想禁錮人的思想。政府實行思想文化專制,大興文字獄、科舉考試八股取士禁錮人的思想。 對外關系:由開放轉向閉關鎖國。 三.近代好事的原因、背景、條件 政治:民族危機嚴重,內憂外患,中國人逐漸覺醒。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民主政治的發展。 經濟: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民族資本主義不斷發展。 思想:西方啟蒙思想在中國不斷傳播。 四.近代壞事的原因、背景、條件 政治:民族危機嚴重、政府腐敗。 經濟:內: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自然經濟占主導;外: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資本主義經濟附庸。 思想: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禁錮著人們的思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