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4.3.2北宋與遼、西夏并立 課件(共28張PPT)+教案+導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4.3.2北宋與遼、西夏并立 課件(共28張PPT)+教案+導學案

資源簡介

(共28張PPT)
第三課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與文明高度發展
——北宋與遼、西夏并立
歷史與社會
八年級上
新知導入
《天龍八部》中的喬峰本來認為自己是什么人?
后來發現自己是什么人?
后來喬峰、段譽、虛竹兄弟三人是到了哪里去娶公主?
《天龍八部》
歷史上遼、西夏、宋等這些政權是如何建立的呢?他們之間又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呢?
北宋的漢人
遼國的契丹人
西夏
新知講解
北宋時期,中國境內還有幾個少數民族政權,主要是契丹在北部建立的遼和黨項在西北建立的西夏。
一、遼
新知講解
契丹建國前一直活動于華北農業區邊緣,對漢族農業文明有著較長時間的接觸和了解。唐末,不少中原人躲避戰亂來到契丹地區。
1.遼的興起
契丹族原為鮮卑族的一支居遼河上游過著游牧生活;
新知講解
遼(契丹)
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史稱遼。
新知講解
2.遼的統治措施
政治上:為了有效管理境內各民族(目的),遼王朝在中央設南、
北面官,“北面官”的長官一般用契丹貴族;“南面官”
的長官雜用漢人、契丹人。
經濟上:在效仿中原制度的同時,注意減輕賦役,獎勵墾荒,
長年生活在遼國的漢族人也能在當地安居樂業,而“忘
南顧之心”。
新知講解
文化上:
①建立孔廟,春秋祭祀(重視儒家思想);
②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選拔人才;
③模仿漢字筆畫創制契丹文字;
④制定成文法。
契丹文大字碑殘石(局部)
新知講解
3.北宋與遼的和戰
契丹建國后,勢力不斷向南發展,經常南下對中原地區進行劫掠。戰況:北宋幾次北伐,均告失敗,轉而采取消極防御的對策。
1004年,遼軍大舉南下,雙方在澶州城決戰,以宋軍勝利而告終。
北宋與遼為什么“戰”?“戰況”如何?
新知講解
宋勝遼敗,遼軍提出議和,宋軍在有利的形勢下接受了議和,雙方簽訂了“澶州之盟”,平息了戰爭。
北宋與遼為什么“和”?怎樣“和”?你如何評價這個“和”?
新知講解
4.檀淵之盟
內容:遼退兵,宋遼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給遼銀和絹。
影響:
宋遼間出現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
新知講解
觀點1:宋朝每年送給遼大量的錢物都要由百姓承擔,短暫的和平是宋朝妥協政策的產物,因此,對于宋朝來說,“檀淵之盟”是屈辱的盟約。
觀點2:“檀淵之盟”后,宋的稻米、瓷器、茶葉,以及遼的馬、羊、駱駝等,都得以在邊界交易,雙方沒有再發生大規模戰事,因此,“檀淵之盟”不失為有遠見的盟約。
新知講解
盟約使遼宋之間維持了長久的和平關系,使雙方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對于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但是盟約也體現了北宋政府的貪圖茍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經濟負擔。
討論:對于“檀淵之盟”,歷來有不同的認識。在你看來,“檀淵之盟”是一個怎樣的盟約。
新知講解
5.契丹文化對漢族的影響
①飲食
②服飾
③社會生活
乳酪傳入中原
契丹的服裝在中原流行
幽燕地區的漢族和契丹人經常通婚,不少漢人為兒孫起契丹名字。
契丹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融---民族融合
新知講解
二、西夏
1.西夏的興起
唐朝時,在今中國西北一帶活躍著一支游牧民族——黨項族。黨項與漢族社會早有接觸。在黨項族與漢族雜居的地區,農業也相當發達。
唐朝疆域圖
新知講解
黨項,漢西羌之別種……世代割據相襲...…1038年,李元昊建國,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西夏王國與東方金字塔》
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在今寧夏地區建立政權,稱大夏皇帝,都城在興慶府,史稱西夏。
新知講解
元昊稱帝后,連年與宋交戰,雙方損失都很大,而且破環了雙方正常的貿易。
雙方議和,元昊對宋稱臣,北宋每年給西夏銀、絹、茶葉等。議和后,邊境貿易重新開放,促進了雙方邊境地區的發展。
2.北宋與西夏的和戰
西夏
黨項
興慶


1038
北宋

開封
趙匡胤
960
元昊主和
元昊出兵


新知講解
議和是雙方實力均衡的產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
有利于南北貫通,促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
促進了民族交融。
評價宋與遼、西夏之間的議和。
新知講解
在生產領域,西夏的冶鐵、印刷、制瓷、毛紡織等手工業均相當發達。因掌握先進的豎式風箱鼓風技術,西夏所造兵器鋒利無比,被譽為“天下第一”。
3.西夏的發展

經濟方面
西夏冶鐵圖
新知講解
西夏皇帝十分重視儒學,廣建學校,翻譯儒家經書。仁宗在位時,下詔尊孔子為“文宣帝”
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
用漢文鑄造錢幣;
模范漢字結構,創造西夏文字。

思想文化
新知講解
保留至今的西夏文印刷品,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新知講解
資料:據史書記載,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契丹和黨項占領了中原王朝的部分領土之后,“役中國(中原)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所為,皆與中國等”
結合這段資料和前面所學的內容,說說遼與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起到了什么社會效應?
結合這段資料和前面所學的內容,說說遼與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起到了什么社會效應?
重視儒學,開設科舉
模仿漢字創制本民族文字
模仿中原的政治制度
學習漢族的生活習俗
農牧文化逐漸融合,促進經濟、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課堂小結
北宋與遼、西夏并立
遼的興起

遼的統治措施
西夏
西夏的興起
北宋與西夏的和戰
北宋與遼的和戰
契丹文化對漢族的影響
西夏的發展
課堂練習
1.澶淵之盟發生在哪兩個政權之間(

A
.遼和西夏
B
.北宋和遼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B
課堂練習
2.西夏和北宋講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敗了
B.宋朝被西夏打敗了
C.宋夏連年交戰,雙方損失很大
D.夏受到遼的威脅,需要聯合北宋
C
3.10世紀初,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權的是(
)
A.阿保機
B.阿骨打
C.元昊
D.趙匡胤
A
課堂練習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br/>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4-3-2
北宋與遼、西夏并立
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知道遼、西夏的興起和政權的建立的過程;理解遼宋戰爭和檀淵之盟;知道宋夏和戰等相關史實。
二、課前自主學習
(一)遼
1.916年,____________建立契丹國,定都____________,史稱____________。
2.為了有效管理境內各民族,遼王朝在中央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長官一般用契丹貴族;“____________”的長官雜用漢人、契丹人。
3.契丹建國后,勢力不斷向南發展,經常南下對____________進行劫掠。
4.宋勝遼敗,遼軍提出議和,宋軍在有利的形勢下接受了議和,雙方簽訂了“____________”,平息了戰爭。
(二)西夏
1.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____________在今寧夏地區建立政權,稱大夏皇帝,都城在興慶府,史稱____________。
2.元昊稱帝后,連年與宋交戰,雙方損失都很大,而且破環了雙方正常的____________。
雙方議和,元昊對宋稱臣,北宋每年給西夏銀、絹、茶葉等。議和后,邊境貿易重新開放,促進了____________的發展。
3.在生產領域,西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工業均相當發達。因掌握先進的豎式風箱鼓風技術,西夏所造兵器鋒利無比,被譽為“____________”。
4.保留至今的____________,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三、問題探究
1.(1)北宋與遼為什么“戰”?“戰況”如何?
(2)北宋與遼為什么“和”?怎樣“和”?你如何評價這個“和”?
2.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觀點1:宋朝每年送給遼大量的錢物都要由百姓承擔,短暫的和平是宋朝妥協政策的產物,因此,對于宋朝來說,“檀淵之盟”是屈辱的盟約。
觀點2:“檀淵之盟”后,宋的稻米、瓷器、茶葉,以及遼的馬、羊、駱駝等,都得以在邊界交易,雙方沒有再發生大規模戰事,因此,“檀淵之盟”不失為有遠見的盟約。
對于“檀淵之盟”,歷來有不同的認識。在你看來,“檀淵之盟”是一個怎樣的盟約。
3.評價宋與遼、西夏之間的議和。
4.資料:據史書記載,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契丹和黨項占領了中原王朝的部分領土之后,“役中國(中原)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所為,皆與中國等”
結合這段資料和前面所學的內容,說說遼與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起到了什么社會效應?
課堂檢測
(一)選擇題
1.一個英俊的少年騎著白馬沿遼河東行,來到上游的木葉山,遇見一個乘青牛的美麗少女。兩人互相愛慕,結為夫妻。傳說他們就是我國北方古老的契丹族的祖先。公元10世紀初,統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領是(
)
A.成吉思汗
B.耶律阿保機
C.元昊
D.完顏阿骨打
2.由文聯出版社出版的、作家黨益民十年精心打造之力作《石羊里的西夏》,是第一部全程演繹西夏歷史、解密西夏覆滅的長篇小說。西夏政權的都城是(
)
A.興慶
B.汴京
C.會寧
D.臨安
3.遼、北宋、西夏建立后,時戰時和,關系錯綜復雜。下列有關遼、北宋、西夏的內容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北宋建立?、谠环Q帝?、垡砂⒈C稱帝
④宋夏和議?、蒎Y之盟 ⑥澶州之戰
A.③①②⑥⑤④
B.②①⑤⑥③④
C.③①⑥⑤②④
D.①②④⑥③⑤
4.
“遼與朝廷和好年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斗。”出現該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交融加強
B.宋遼邊境開設榷場
C.宋遼訂立澶淵之盟
D.岳家軍的抵抗
5.
宋、西夏、遼是多民族紛爭和融合的時代。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顯示了各民族風俗的豐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一時期最顯著的政治特點是(
)
A.地方軍閥割據
B.南北政權對峙
C.民族政權并立
D.戰亂不息
二、非選擇題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遼)與朝廷和好年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爭。
——蘇轍《欒城集》
材料二:遼統治者遷移大批漢族人口北上,促進了經濟交流和民族融合,常年生活在遼國的漢族人也能在當地安居樂業,而“忘南顧之心”。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權?“蕃”在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數民族?
(2)哪一歷史文獻直接導致“(遼)與朝廷和好年深”?簡述該文獻的內容。
(3)依據所學內容說說為什么常年生活在遼國的漢族人“忘南顧之心”。
參考答案
課前自主學習
一、1.耶律阿保機
上京

2.南、北面官
北面官
南面官
3.中原地區
4.澶淵之盟
二、1.元昊
西夏
2.貿易
雙方邊境地區
3.冶鐵、印刷、制瓷、毛紡織
天下第一
4.西夏文印刷品
問題探究
1.(1)契丹建國后,勢力不斷向南發展,經常南下對中原地區進行劫掠。戰況:北宋幾次北伐,均告失敗,轉而采取消極防御的對策。
1004年,遼軍大舉南下,雙方在澶州城決戰,以宋軍勝利而告終。
(2)宋勝遼敗,遼軍提出議和,宋軍在有利的形勢下接受了議和,雙方簽訂了“澶州之盟”,平息了戰爭。
2.盟約使遼宋之間維持了長久的和平關系,使雙方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對于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但是盟約也體現了北宋政府的貪圖茍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經濟負擔。
3.議和是雙方實力均衡的產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
有利于南北貫通,促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
促進了民族交融。
4.重視儒學,開設科舉
模仿漢字創制本民族文字
模仿中原的政治制度
學習漢族的生活習俗
社會效應:農牧文化逐漸融合,促進經濟、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課堂檢測
1.B
2.A
3.C
4.B
5.C
6.答:
(1)北宋。契丹族。
(2)“澶淵之盟”。規定:雙方撤軍,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遼銀、絹等錢物。
(3)遼統治者在效仿中原制度的同時,注意減輕賦役,獎勵墾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版(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上4-3-2
北宋與遼、西夏并立
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遼、西夏的興起和政權的建立的過程;理解遼宋戰爭和檀淵之盟;知道宋夏和戰等相關史實。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圖片和資料認識契丹與黨項族通過學習中原漢族文化來鞏固統治。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民族戰爭的正確認識,樹立正確的民族觀。
【教學重點】
契丹的興起與北宋的關系。
【教學難點】
如何正確評價檀淵之盟。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知導入
(圖片導入)展示圖片:天龍八部劇照
教師:《天龍八部》中的喬峰本來認為自己是什么人?
學生:北宋的漢人
教師:后來發現自己是什么人?
學生:遼國的契丹人
教師:后來喬峰、段譽、虛竹兄弟三人是到了哪里去娶公主?
學生:西夏
教師:歷史上遼、西夏、宋等這些政權是如何建立的呢?他們之間又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呢?
設置目的:通過展示劇照《天龍八部》的方式,來引出遼、西夏、北宋等政權并立的時代,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這些政權是如何建立的呢?他們之間又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呢?從而順利過渡到本課學習內容。
二、新課學習
>>>
多媒體課件展示遼、西夏、北宋政權并立的形勢圖
北宋時期,中國境內還有幾個少數民族政權,主要是契丹在北部建立的遼和黨項在西北建立的西夏。
(一)遼
1.遼的興起
契丹族原為鮮卑族的一支居遼河上游過著游牧生活;
契丹建國前一直活動于華北農業區邊緣,對漢族農業文明有著較長時間的接觸和了解。唐末,不少中原人躲避戰亂來到契丹地區。
>>>
多媒體課件展示契丹地域圖
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史稱遼。
2.遼的統治措施
政治上:為了有效管理境內各民族(目的),遼王朝在中央設南、北面官,“北面官”的長官一般用契丹貴族;“南面官”的長官雜用漢人、契丹人。
經濟上:在效仿中原制度的同時,注意減輕賦役,獎勵墾荒,
長年生活在遼國的漢族人也能在當地安居樂業,而“忘南顧之心”。
文化上:
①建立孔廟,春秋祭祀(重視儒家思想);
②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選拔人才;
③模仿漢字筆畫創制契丹文字;
④制定成文法。
>>>
多媒體課件展示契丹文大字碑殘石(局部)
3.北宋與遼的和戰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回答以下問題:
(1)北宋與遼為什么“戰”?“戰況”如何?
學生:契丹建國后,勢力不斷向南發展,經常南下對中原地區進行劫掠。戰況:北宋幾次北伐,均告失敗,轉而采取消極防御的對策。
1004年,遼軍大舉南下,雙方在澶州城決戰,以宋軍勝利而告終。
(2)北宋與遼為什么“和”?怎樣“和”?你如何評價這個“和”?
學生:宋勝遼敗,遼軍提出議和,宋軍在有利的形勢下接受了議和,雙方簽訂了“澶州之盟”,平息了戰爭。
設置目的:引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和分析能力。
4.檀淵之盟
內容:遼退兵,宋遼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給遼銀和絹。
影響:
宋遼間出現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
>>>
多媒體課件展示對于檀淵之盟的不同觀點:
觀點1:宋朝每年送給遼大量的錢物都要由百姓承擔,短暫的和平是宋朝妥協政策的產物,因此,對于宋朝來說,“檀淵之盟”是屈辱的盟約。
觀點2:“檀淵之盟”后,宋的稻米、瓷器、茶葉,以及遼的馬、羊、駱駝等,都得以在邊界交易,雙方沒有再發生大規模戰事,因此,“檀淵之盟”不失為有遠見的盟約。
討論:對于“檀淵之盟”,歷來有不同的認識。在你看來,“檀淵之盟”是一個怎樣的盟約。
學生:盟約使遼宋之間維持了長久的和平關系,使雙方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對于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但是盟約也體現了北宋政府的貪圖茍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經濟負擔。
5.契丹文化對漢族的影響
教師分別從飲食、服飾、社會生活等方面講述契丹文化對漢族的影響。
①飲食:乳酪傳入中原
②服飾:契丹的服裝在中原流行
③社會生活:幽燕地區的漢族和契丹人經常通婚,不少漢人為兒孫起契丹名字。
契丹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融---民族融合
(二)西夏
1.西夏的興起
>>>
多媒體課件展示唐朝疆域圖
唐朝時,在今中國西北一帶活躍著一支游牧民族——黨項族。黨項與漢族社會早有接觸。在黨項族與漢族雜居的地區,農業也相當發達。
設置目的:用圖片資料展示一些相關的信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
多媒體課件展示西夏建立的相關資料
黨項,漢西羌之別種……世代割據相襲...…1038年,李元昊建國,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西夏王國與東方金字塔》
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在今寧夏地區建立政權,稱大夏皇帝,都城在興慶府,史稱西夏。
2.北宋與西夏的和戰
元昊稱帝后,連年與宋交戰,雙方損失都很大,而且破環了雙方正常的貿易。
雙方議和,元昊對宋稱臣,北宋每年給西夏銀、絹、茶葉等。議和后,邊境貿易重新開放,促進了雙方邊境地區的發展。
用圖示展示西夏和北宋的和戰
思考與討論:評價宋與遼、西夏之間的議和。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議和是雙方實力均衡的產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
有利于南北貫通,促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
促進了民族交融。
3.西夏的發展

經濟方面
>>>
多媒體課件展示西夏冶鐵圖
在生產領域,西夏的冶鐵、印刷、制瓷、毛紡織等手工業均相當發達。因掌握先進的豎式風箱鼓風技術,西夏所造兵器鋒利無比,被譽為“天下第一”。

思想文化
西夏皇帝十分重視儒學,廣建學校,翻譯儒家經書。仁宗在位時,下詔尊孔子為“文宣帝”
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
用漢文鑄造錢幣;
模范漢字結構,創造西夏文字。
>>>
多媒體課件展示保留至今的西夏文印刷品
保留至今的西夏文印刷品,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資料:據史書記載,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契丹和黨項占領了中原王朝的部分領土之后,“役中國(中原)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所為,皆與中國等”
教師設疑:結合這段資料和前面所學的內容,說說遼與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起到了什么社會效應?
重視儒學,開設科舉
模仿漢字創制本民族文字
模仿中原的政治制度
學習漢族的生活習俗
社會效應:農牧文化逐漸融合,促進經濟、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三、課堂小結
四、課堂練習
1.澶淵之盟發生在哪兩個政權之間(
B

A
.遼和西夏
B
.北宋和遼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2.西夏和北宋講和的原因是(
C
)
A.西夏被北宋打敗了
B.宋朝被西夏打敗了
C.宋夏連年交戰,雙方損失很大
D.夏受到遼的威脅,需要聯合北宋
3.10世紀初,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權的是(
A
)
A.阿保機
B.阿骨打
C.元昊
D.趙匡胤
五、作業布置
1.背誦本課知識點
2.做練習冊
【板書設計】
北宋與遼、西夏并立
一、遼
二、西夏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孙吴县| 治县。| 乌鲁木齐市| 汉寿县| 阿拉尔市| 北辰区| 武平县| 高淳县| 太保市| 阿尔山市| 高邮市| 周至县| 如东县| 文安县| 祁东县| 金塔县| 如皋市| 拉孜县| 安泽县| 新宁县| 遵义市| 尼勒克县| 高要市| 且末县| 读书| 阜新市| 南京市| 齐齐哈尔市| 上栗县| 竹溪县| 湘潭县| 富锦市| 丁青县| 峨边| 岱山县| 桑日县| 绍兴县| 鹿邑县| 墨竹工卡县| 宿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