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知識梳理 點亮小燈泡 1、畫出讓一個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法。 2、能夠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電路都是一個閉合電路。 3、手電筒的亮與滅是由開關控制的。開關可以控制電路的通和斷。 4、一個完整的電路應包括電源、用電器、導線和開關四部分。 5、在實驗中只能使用電池,不能從插座接電。因為使用交流電做實驗,不安全。 6、可以把電路中的小燈泡換成小電鈴、發光器或者小風扇等,當電路連接成功后,小電鈴、發光器或者小風扇也能正常工作。 7、連接燈泡的導線兩端要分別連接在電池的正極(+)和負極(-)上,形成通路,燈泡才會亮起來。 8、手電筒的構造及如何連接的:手電筒由電池、開關、導線(銅片)、小電珠等組成。塑料外殼起固定作用,反光杯起反射聚光作用。手電筒的各部分通過直接接觸或導線(銅片)連接,開關閉合后形成通路。 9、制作簡易開關的方法:在一塊木板上,用一枚圖釘固定回形針的一端,使它能轉動,并使該回形針的另一端能夠搭到另一只圖釘上。 10、畫電路圖時應注意:(1)用電器、導線、電源等電路元件都有兩個連接點,互相連接時中間不能斷開;(2)起點和終點分別是電池的正極和負極。(3)導線應分別接觸小燈泡金屬側面和底部的錫點。 導體和絕緣體?? 1、導線由金屬和橡膠兩部分組成。導線的金屬可以導電,橡膠可以保護導線、防止漏電、保護人體安全。 2、容易導電的物體——鐵釘、鉛筆芯、鋁箔、硬幣、水等。 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塑料尺、竹簽、橡皮、木塊、瓷勺、玻璃等。 3、像鐵釘、鋁箔這些物品,容易導電,被稱為導體;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簽這些物品,不容易導電,被稱為絕緣體。 4、根據簡單電路原理安裝一個檢測裝置,再將物品分別接入檢測裝置,觀察小燈泡是否發光。如果物品接入檢測裝置后小燈泡能發光,說明該物品容易導電。 5、電工材料和工具中有可能和人體直接接觸的部分一般使用絕緣體制造,如螺絲刀的把手、開關的拉繩、絕緣膠帶、插座的面板等,保護人體免受電擊;需要導電的部分使用導體制造,如測電筆筆桿、開關銅片觸頭、插座接線端子等。 6、我們可以用驗電球做人體導電的實驗。當驗電球兩端接觸人體,形成閉合回路時,驗電球亮起,說明人體是導體。 7、人體、自來水和鹽水都是導體,純凈水不容易導電。 8、自來水、純凈水、鹽水的導電性能是不一樣的,鹽水的導電性能最強,其次是自來水,導電性能最弱的是純凈水。 9、不同的液體導電性能不同,改變鹽水濃度或電壓,它的導電性能也會發生變化。 電路暗箱?? 1. 通過連接一個簡單電路,看小燈泡亮不亮,判斷電線是否連著。利用這個檢測器可以檢測暗盒里的電路。探測暗盒里的電路時,小燈泡不亮——電路不通;小燈泡亮了——電路通了;小燈泡變暗了——電路通了,但增加了用電器;小燈泡變亮了——增加了電池。 2.用電池、導線、小燈泡可以組成一個電路檢測裝置,來解電路暗箱。 3.根據檢測的結果可以知道,小燈泡有亮、不亮、更暗和更亮四種變化。 4.在解電路暗箱時,我們不能打開暗箱。 5.在簡單電路中增加一節電池,小燈泡會變亮,增加一個燈泡,小燈泡變暗。 生活中的電?? 1、不同的用電器所使用的電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些靠電池供電,如電子手表、遙控器、計算器、遙控汽車、手電筒等;有些靠發電廠供電,如電腦、空調、洗衣機、取暖器、電飯煲等。 2、由發電廠供電的用電器一般都有插頭,需要從插座里取電。沒有電線插頭的用電器一般都是由電池供電。 3、生活中的電分為直流電和交流電。直流電由電池提供,交流電由發電廠提供。 4、交流電來自發電站,如火電廠、太陽能電站、核電站、水電站等。 5、發電站利用火力、太陽能、核能、水力等發電。 6、發電廠產生的電都是交流電,方便遠距離傳輸,減少輸電過程中的損耗。 7、交流電通過電網傳輸到不同地方以供使用,如工廠、農場、鐵路交通、居民小區等。 8、交流電主要用于工業、農業、交通、居民小區。 9、雷電、高壓電、交流電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10、把許多用電器連接在同一個插座上,或者用電器連續使用時間過長,都有可能因絕緣體過熱而引發火災。 11、做一個水果電池,需要的材料有水果、銅片、鋅片、導線、LED燈等等。 12、橙子、蘋果、番茄、土豆都可以做水果電池,最好使用酸性較強的水果或蔬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