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 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 把砂糖放在水里,攪拌一下后,它會逐漸在水中消失。但把沙放在水里,任你怎么攪拌,靜置后它都會沉在水底;把油放在水里,它會一直浮在水面上。這是為什么呢? 一、溶液 【活動一】 1. 如圖1-34所示,將深紫色的高錳酸鉀晶體加入水中, 你發現固體高錳酸鉀逐漸溶解,溶液呈紫色。 2.將固體的碘加入酒精中,你發現碘溶解在酒精中。 通過上述活動可知,固體物質能溶解在水里,固體物質也能溶解在酒精里。 1、溶液 (1)溶質:被溶解的物質稱為溶質;如砂糖、高錳酸鉀、碘等。 (2)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稱為溶劑。日常生活中,除了水以外,常用的溶劑 還有酒精、汽油、丙酮、香蕉水等。 (3)溶液:溶質在溶劑中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質。 2、溶液的組成 (1)溶液的組成:溶質加溶劑 (2)溶液的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注意:①溶質質量是指被溶解了的那部分溶質的質量,沒有溶解的或者從溶液中析出的物質則不計算在內;②溶質可以是一種或者是多種,而溶劑只有一種;溶質可以是固體、氣體或者液體); ③溶液的體積一般不等于溶劑和溶質的體積和。 ④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如硫酸銅溶液呈藍色、含鐵離子的溶液呈黃色、含亞鐵離子的溶液呈淺綠色、高錳酸鉀溶液呈紫紅色等。 3、溶液的名稱:在溶液的名稱中,如A的B溶液,其中A表示溶質,而B表示溶劑。如碘溶解在酒精中所形成的溶液叫做碘的酒精溶液。另外,在科學上還約定俗成,溶液名稱中沒有說明溶劑的,溶劑是水。例如食鹽溶液 4、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判斷 (1)在溶液中,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而溶劑一般是液體; (2)兩種液體混合形成的溶液,其中量較多的為溶劑; (3)若其中一種液體是水,那么不管水量多少,都把水看做溶劑。 5、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組成和性質都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都相同。 (2)穩定性:指溫度不改變、溶劑不蒸發,則溶液長時間放置不會分層,也不會有溶質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3)混合物:溶液至少有兩種物質組成,一定是混合物。 6、溶液的判斷方法 (1)是否均一、穩定 (2)是否為混合物 7、衣服干洗 (1)有些衣服的質地不適合水洗,可以采用除水以外的溶劑去除衣服上的污漬,從而達到洗滌 目的。由于溶劑中幾乎不含水分,所以稱這種洗滌方式為干洗。 (2)干洗步驟:先經過預處理,也就是人工將污染嚴重的污漬(如:果汁、指甲 油、油漆、墨水等)進行預先的處理;然后將衣物放進干洗機中,用干洗溶劑進行全面的洗滌并甩(烘)干;最后是去除衣物中殘留的干洗溶劑和熨燙整形。之后我們就可以得到干凈的衣服了。 二、懸濁液和乳濁液 【活動二】 (1)將適量泥土加入水中,充分攪拌后靜置,會發現有固體顆粒下沉,分為上下兩層。 (2)將少許食用油加入適量水中,充分攪拌后靜置,有油花上浮,分為上下兩層。 (3)將少許食鹽加入水中,充分攪拌后靜置,沒有下沉物也沒有上浮物,不會分層。如右圖所示: 1、懸濁液:是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而形成的物質,又叫懸浮液,如泥水、鋇餐等。 2、乳濁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物質,又叫乳狀液,如牛奶、肥皂水等。 3、溶液、懸濁液和乳濁液的區別 名稱 特征 溶液 懸濁液 乳濁液 形成過程 固、液、氣溶解在液體里 固體顆粒分散在液體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體里 穩定性 穩定 不穩定 不穩定 長期放置 均一、穩定 下沉 上浮 舉例 糖水、汽水飲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4、混合物: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叫做混合物。如空氣、糖水等。 三、藥品的取用 1、固體藥品的取用 (1)取固體粉末時要用藥匙或紙槽。藥匙的兩端是大小不 同的兩個匙,取較多量時用大匙,較少時用小匙。 (2)往試管里裝固體粉末時,試管應傾斜,把盛有藥品的藥匙小心地送入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豎立起來,讓藥品全部落在底部,或將試管水平放置,把固體粉末放在折疊成槽狀的紙條上,送入試管管底,然后將試管豎立起來。 (3)取塊狀固體藥品(如大理石、鋅粒等)時,先把試管橫放,然后用鑷子 把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放入試管口,再把試管慢慢地豎立起來,使藥品或金屬顆粒緩緩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試管。 注意:取用固體藥品時,藥匙必須是干凈的。藥匙每取完一種試劑后都必須用干凈的紙擦拭干凈,以備下次使用。 2、液體藥品的取用 (1)液體藥品通常盛在細口瓶里。取用時,先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然后一手拿試劑瓶,另一手斜持試管,使瓶口緊挨著試管口,讓液體緩緩地流入試管中。當所需液體倒完后,應立即蓋緊瓶塞,把瓶子放回原處,并注意使瓶上的標簽向外。 (2)用量筒正確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首先應根據取用液體的量選擇合適量程的量筒,然后將液體倒入量筒中,當接近刻度線時用滴管調到所需液體的量。 注意:①瓶上標簽應向著手心;②所選量筒的量程應略大于所量取的液體體積;③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例1】溶液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溶液一定是無色透明的 B.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 C.面粉與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D.溶液的上層濃度小,下層濃度大 1、某液體如果是溶液,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 B ) A. 一種固體物質分散在一種液體里 B. 至少有兩種物質存在,并形成一個均一、穩定的體系 C. 長時間放置不會有固體物質析出 D. 只能是兩種物質相混合 2、溶液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A.均一、穩定的液體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時存兩種溶質 C.只有固體和液體可以作為溶質 D.外界條件不改變,溶質溶劑不會分離 【例2】乳濁液不穩定,容易發生分層現象.下列物質中屬于乳濁液的是( D ) A.蔗糖水 B.洪水 C.汽水 D.豆漿 1、下列物質依次為懸濁液、乳濁液、溶液的一組是( C ) A.牛奶、汽水、石灰漿 B.礦泉水、自來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江水、乳白魚肝油、碘酒 D.鹽酸、泥漿、“健力寶”飲料 【例3】取用液體藥品時,正確的操作是( D ) A. 手拿試劑瓶,標簽向外 B. 試劑瓶口不要緊貼試管口,以防污染 C. 手持試管,應垂直拿穩 D. 取完藥品蓋好瓶蓋,放回原處,標簽向外 1、下列實驗操作規范的是( A ) 2、(2018浙江海寧校級測試)下列做法中,符合實驗室中化學藥品的取用原則的是( D ) A. 塊狀固體藥品可以用手取出 B. 實驗剩余的藥品應放回原瓶 C. 用藥匙取一些蔗糖,嘗一嘗是否有甜味 D. 用量筒量取液體時,應選用合適量程的量筒 1、現有下列溶液:①海水、②白酒、③植物油和汽油混合形成的溶液、④汽水。其中溶劑是水的有( B )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2、圖所示,以下四個家庭小實驗不能制成溶液的是( B ) 3、懸濁液、乳濁液和溶液的共同點是( D ) A. 都是渾濁的 B. 都是均一的 C. 都是穩定的 D. 都是混合物 4、推理是學習科學常用的思維方法。根據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點來推理,蔗糖溶液應該是( B ) A.無色透明 B.上層溶液與下層溶液一樣甜 C.混合物 D.水分、溫度不變時,蔗糖和水不 5、用量筒量取溶液,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5毫升;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9毫升。則該學生實際倒出的溶液體積( B ) A. 小于6毫升 B. 大于6毫升 C. 等于6毫升 D. 無法確定范圍 6、魚類產生腥味的原因是魚身上存在有機化學物質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魚時加些料灑,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隨著加熱揮發逸去,經過這樣烹飪的魚就不再腥味了。下列過程與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A ) A. 用洗滌劑洗碗 B. 用水洗去衣服上的汗漬 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 用酒精將試管壁上的碘洗掉 7、一杯食鹽水在溫度保持不變時,敞口放置較長時間,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食鹽會慢慢沉到杯底 B. 杯中食鹽水一定下部分較濃,上部分較淡 C. 食鹽既不沉到杯底,更不會上浮到液面上 D. 上述說法都是錯誤的 8、有如下實驗操作:①將蔗糖放入水中,攪拌;②將植物油放入汽油中,攪拌;③將面粉放入水中,攪拌;④將食用油放入水中,攪拌。下列觀點錯誤的是( D ) A.操作①②得到的是溶液 B.操作③得到的是懸濁液 C.操作④得到的是乳濁液 D.操作②④得到的是乳濁液 9、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 (1)高錳酸鉀溶液,溶質是 ,溶劑是 ; (2)碘酒溶液,溶質是 ,溶劑是 ; (3)食鹽水,溶質是 ,溶劑是 ; (4)油脂的汽油溶液,溶質是 ,溶劑是 。 【答案】(1)高錳酸鉀 水;(2)碘 酒精 ;(3)食鹽 水;(4)油脂 汽油 10、在盛有相同質量水的甲、乙、丙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三種不同的物質,充分振蕩后觀察到:甲試管的液體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試管的液體中有分散的固體小顆粒,只有丙試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質,但丙試管中的液體呈藍色透明狀。請回答: (1)甲試管中是 ,乙試管中是 ,丙試管中是 。(填“乳濁液”“懸濁液”或“溶液”) (2)若其他條件不變,則三支試管靜置一段時間后,看到的現象是甲中 ,乙中 ,丙中 。 (3)這三種液體中,最穩定的是 ,三種液體的共同點是都是 。 【答案】(1)乳濁液 懸濁液 溶液;(2)分層 出現沉淀 無明顯現象;(3))丙 混合物 11、(2019嘉興校級測試)實驗室有下列物質:①食鹽水,②鋇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分散在水中,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請給上述物質歸類(填序號):屬于溶液的是 , 屬于懸濁液的是 。屬于乳濁液的是 。 (2)它們都屬于 。 【答案】(1)①⑧⑨ ②⑥ ③④⑤⑦;(2)混合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