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一)植物在生長發育的整個過程中,都會受到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光照、水分、溫度、重力等。那么,植物又是如何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調節自身生命活動的呢?一、植物的感應性1、植物的感應性(1)定義: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應的特征。(2)刺激:地球引力、光照、水分、化學物質、接觸等。(3)表現形式: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如下圖:2、向性運動(1)概念:植物的某些器官發生移動,且移動方向與刺激方向有關,這種現象稱為植物的向性運動。(2)類別: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觸性、負向地性等。3、感性運動(1)概念:感性運動是由外界某種因素的刺激或者內部的生理機制引起的運動,但運動方向與刺激的方向無關。(2)類別:感夜性、感觸性、感震性、感溫性等。二、植物的感應性探究1、向光性(1)實驗:如圖3-2所示,用一個花盆種小麥。當小麥種子發芽長成幼苗時,把這盆小麥幼苗放在硬紙盒里,盒壁上穿一個直徑為1厘米的小孔,并將紙盒的孔對著光。幾天后觀察小麥的幼苗向著什么方向生長。(2)概念:植物體在單向光的照射下,彎向光源生長的現象稱為植物的向光性。植物向光生長的特性是普遍存在的。(3)意義:使植物的葉子得到更多的光,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2、向地性(1)實驗:在一個廣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棉花,將浸泡過的蠶豆種子擺放在瓶壁和濕棉花之間。將玻璃瓶放在溫暖的地方,并保持濕潤,放置幾天。觀察種子芽和根的生長情況(2)實驗表明:實驗中,橫放的蠶豆的芽向上彎曲,根向下彎曲,分別繼續生長。①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響下,會順著重力方向生長,這種現象稱為植物的向地性。②莖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莖會背著重力方向向上生長(稱為負向地性)。3、向水性(1)概念: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長的特性稱為向水性。(2)意義:向水性能使植物在比較干旱的土壤中尋找并獲得水分,以維持其生存。(3)實驗:探究植物對水的反應1.提出問題: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勻,有的地方干,有的地方濕,植物的根將怎樣生長?2.建立假設: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你的假設是:植物的根可能會向有水的地方生長。3.設計驗證方案:(1)要準備的實驗材料和器具:花盆、干土、適量的水、若干生長狀況良好的豆苗。(2)控制哪些變量:水量、光線強度、泥土干濕程度、植物的位置。(3)實驗步驟:第一,把三顆已經生根的豆苗載入盆中,并標記A、B、C;第二,A盆右側保持干燥,左側浸水。B盆右側浸水,左側保持干燥。C盆全部浸水。(4)在小組里交流和討論探究方案,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4.實施方案:按你小組所制定的研究方案或利用圖3-4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和觀察,并根據實驗的內容和結果進行記錄。5.實驗結果與結論:(1)你預測的實驗結果是:A盆根偏向左側生長,B盆根偏向右側生長,C盆根均勻生長。(2)實驗結果與預測的結果一致嗎?一致。(3)你的結論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5、感性運動(1)實驗:將一盆含羞草放在實驗臺上。以下每項操作都要在全部葉片展開時進行。①用筆輕輕地碰一下含羞草的小葉,小葉將慢慢地閉合。②用筆較重地敲一下含羞草的葉子,含羞草將快速地閉合。③用筆猛烈地敲一下含羞草植株上部的葉子,含羞草將全部閉合并且莖會下垂。(2)含羞草機械觸動后,葉子合攏;捕蠅草、豬籠草機械觸動后產生捕食運動;郁金香、番紅花的花朵溫度升高時開放,溫度降低時閉合等。三、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的對比對比項目向性運動感性運動刺激及方向單向刺激,運動方向與刺激方向相關刺激方向無要求,運動方向與刺激方向無關運動快慢一般比較緩慢發生一般較快發生,容易在短時間內察覺到運動可逆性向性運動是生長運動,不可逆感性運動在刺激消失后又會恢復到原來狀態舉例向光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觸性感夜性、感觸性、感震性、感溫性【例1】下列屬于植物感性運動的是( B )A.倒在地上的植物,過段時間,莖會彎曲向上生長B.捕蠅草能捕捉觸碰它的小昆蟲C.牽牛花的卷須觸到竿棍之類的物體就會纏繞在它們的上面D.植物的根總是會朝著肥料較多的地方生長1、在飛行于太空的無重力裝置的宇宙飛船中,放置一株水平方向生長的幼苗,培養若干天后,根、莖生長方向是(B)A.根向下生長,莖向上生長B.根、莖都向下生長C.根水平方向生長,莖向上生長D.根和莖都水平方向生長2、下列使幼嫩植株向右上方生長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A )A.在花盆右側的土壤中多澆水施肥B.把花盆放在窗臺讓它受單側光照射C.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長D.把花盆在室外空曠處橫放一段時間后再正放【例2】某同學用青菜幼苗做了四項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 )A.實驗②③對照可以證明植物生長具有向光性B.實驗③進行一段時間后,青菜葉片發黃的原因是無光條件下不能合成葉綠素C.實驗④的生長結果只能證明根具有向地性D.實驗①的目的是起對照作用1、在不用人工修剪和使用藥劑的情況下,要培育出如圖所示的植物盆景,可以實施多種方案。下列對方案及其原理的分析都正確的是(B)A.把植物放在單側光的環境下,利用莖的感性運動B.把植物放在單側光的環境下,讓生長素移向背光的一側C.把植物側放在地上,利用莖的感性運動D.把植物側放在地上,讓近地側的莖生長得比遠地側的慢2、植物根部有向著背光側生長的特性。將萌發中的幼苗呈水平狀用細線懸掛在只能獲得單向光照的盒中氣培(空氣濕度完全滿足幼苗的生長需要),裝置如圖所示。一段時間后,幼苗的生長方向最可能是(B)1、太空中,在濕潤的軟質土壤上橫放一株植物幼苗。讓它在完全失重的狀態下,置于單側光照射的環境中培養若干天。其根莖的生長方向應該是(C)A.根向下生長,莖向上生長B.根、莖都向原來擺放的方向生長C.根向土壤方向生長,莖向光源方向生長D.根和莖都向水平方向生長2、下列屬于植物向性運動的是(D)A.菊花在秋天開花B.某植物葉子表面的氣孔在白天打開,晚上關閉C.含羞草的小葉受到震動后合攏D.橫倒在地上的番茄莖背地生長3、某同學按照圖進行如下實驗:將相同的兩盆植物(A、B),一盆(A)放在暗箱內,另一盆(B)放在鑿了一小洞的暗箱內。幾天后發現A向上生長,而B向小洞處彎曲生長。這個實驗說明了(B)A.陽光能促進植物生長B.植物莖的生長表現出向光性C.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不需要水分D.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不需要光線4、研究植物的向性時,小金設計了如圖實驗:在一個廣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濕棉花,將浸泡過的蠶豆種子夾放在瓶壁和濕棉花之間。將玻璃瓶放在溫暖的地方,并保持濕潤,放置幾天,待種子長出芽和根后,將玻璃瓶橫著放置1~2天。觀察種子芽和根的生長變化情況。下列關于該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B)A.本實驗的目的是研究蠶豆種子的向光性B.用于實驗的蠶豆種子經過水的浸泡,有利于蠶豆種子的萌發C.該實驗主要通過比較芽與根生長的長度得出結論D.該實驗證明了生長素能促進芽與根的生長5、6、下列屬于向性運動的是(B)A.含羞草受觸碰幼葉下垂B.向日葵花盤向太陽C.飛蛾撲火D.螞蟻趨向甜食7、有一種叫“跳舞草”的植物,當它聽到優美歡快的樂曲時就跳起舞來,這種現象稱為(C)A.生物的生長B.生物的運動C.生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映D.生物的繁殖8、菊花一般在日短夜長的秋季開花,現在一年四季都有菊花供應,這是如何實現的(B)A.控制環境溫度B.控制光照時間長短C.調節水分供應D.調節肥料供應9、下列使幼嫩植株向右上方生長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A )A.在花盆右側的土壤中多澆水施肥B.把花盆放在窗臺讓它受單側光照射C.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長D.把花盆在室外空曠處橫放一段時間后再正放10、某興趣小組在學習植物的感應性后,進行以下實驗:①將若干濾紙剪成培養皿大小并用水浸濕,填滿培養皿,把4粒浸泡過的玉米種子按下圖擺放(胚根都朝向培養皿中心),并且用棉花團固定;②蓋上培養皿蓋,用透明膠帶固定,將培養皿側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處;③觀察并記錄幼根的生長情況。(1)本實驗的目的是驗證。(2)A、B、C、D四粒玉米中,作為對照組的是。【答案】(1)根的向地性;(2)A。11、某校自然興趣小組同學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培育了一批植株,發現其中部分植株出現了根系生長不均勻的現象(如圖所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大家展開了討論,眾說紛紜。其中,楊紅同學認為是施肥不均造成的。她想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這一想法,請你幫助她完成實驗設計。(1)實驗的假設是。(2)她選用的實驗材料主要有:細沙、有機月、大花盆(2個)、若干幼苗、清水。請依據實驗假設,寫出實驗設計的簡要步驟(自定步驟,分步書寫)。。【答案】(1)植物根具有向肥性;(2)①選擇兩株生長狀況相似且根須生長分布均勻的幼苗;②分別將幼苗種植在兩個花盆中:其中一盆在細沙中均勻地拌入有機肥,另一盆只在一側細沙中拌人有機肥(其中兩個花盆中的肥料濃度相等),并全都澆上水;③培養一段時間后,觀察根系的生長情況并記錄。12、科學興趣小組了解到植物的莖具有背離地面向上生長的特性。査閱資料發現,玉米幼苗能在黑暗中生長較長時間,是一種比較好的實驗材料。于是他們利用玉米幼苗、大紙板箱等器材進行實驗,以驗證玉米的莖具有背地生長的特性。請你按照下表中實驗方案的設計要求,完成相應的實驗操作步驟。步驟實驗操作實驗方案設計要求步驟一選擇10盆長勢良好且大小相近的玉米幼苗,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分別標為A組和B組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步驟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設置對照實驗步驟三(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除影響實驗結果的主要因素的干擾步驟四(3)幾天后,觀察____________________,并做好記錄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步驟五比較A、B兩組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獲取事實和證據并得出結論【答案】(1)將A組玉米幼苗豎放,B組玉米幼苗橫放;(2)用大紙板箱罩住A、B兩組玉米幼苗,放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培養;(3)兩組玉米幼苗莖的生長方向。3.1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二)一、植物激素1、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并且對植物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2、常見的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作用:植物激素對種子的萌發,葉、花、莖的形成,葉片的脫落及果實的發育與成熟等都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二、生長素1、產生位置:產生于胚芽尖端,具有分生能力的組織。如莖的尖端;幼嫩的芽、葉和發育的種子等。2、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低濃度的生長素,可促進植物生長,且在一定范圍內,濃度越高,生長越快;高濃度時,可抑制植物生長,甚至使植物死亡(如除雜草)。3、向光性的實質:當光照射在植物尖端的某一側時,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即:生長素移向背光一側,使背光一側的莖比受光一側的生長得快,結果莖會向生長慢的一側彎曲,即向光源一側彎曲。4、胚芽鞘尖端實驗(1)達爾文兩次實驗變量是是否保留胚芽鞘尖端,當保留胚芽鞘尖端時,胚芽鞘向光彎曲,黨切除胚芽鞘尖端時,胚芽鞘既不生長也不彎曲。通過實驗證明了胚芽鞘向光一側彎曲生長與胚芽鞘尖端(或尖端)有關。(2)拜爾的實驗,是將胚芽鞘尖端切下,移到胚芽鞘一側,結果發現,胚芽鞘向另一側移動,則在實驗D中,推出幾天后胚芽鞘將向左彎曲(填“向左彎曲”“向右彎曲”或“直立”)生長。(3)在拜爾實驗的基礎上,溫特實驗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能產生了某種物質能促進胚芽鞘的生長(或胚芽鞘尖端產生的某種物質與胚芽的生長有關)。(4)溫特的實驗還不夠嚴密,他還需要補充一個實驗,具體操作是:取未放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空白瓊脂塊),放在同樣的已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側進行實驗。三、植物激素的種類及作用【例1】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影響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葉片脫落的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A.高濃度生長素能促進乙烯合成B.生長素和乙烯對葉片脫落的作用相反C.高濃度乙烯能促進脫落酸合成D.噴施高濃度生長素類似物可提高脫落率1、把成熟的蘋果與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進香蕉成熟,這是由于蘋果放出了(C)A.CO2B.乙烯C.脫落酸D.生長素2、在黑暗條件下,細胞分裂素可以延緩成熟綠葉中葉綠素的降解,表明細胞分裂素能(A)A.延緩葉片變黃B.促進葉片衰老C.在成熟的葉肉細胞中合成D.獨立調節葉綠素降解的生理過程【例2】在農業上可以利用生長素去除雜草,原因是(C)A.生長素能分泌殺死雜草的毒素B.低濃度的生長素可以抑制雜草的生長C.高濃度的生長素可以導致雜草的死亡D.任何濃度的生長素都會導致雜草的死亡1、在農業生產中,常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除去單子葉農作物田地中的雙子葉雜草,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B)A.農田中的各種雜草都可用生長素類似物除去B.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最好控制在D點C.B點時生長素對雜草起抑制作用,對農作物起促進作用D.除草劑作用原理與植物向光性的原理相同2、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劑對某種植物莖伸長影響的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 )A.莖伸長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劑引起B.赤霉素是影響莖伸長的主要因素之一C.植物莖伸長與光照時間無關D.該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變體1、現在科學家已經知道,單側光之所以能引起植物向光生長,是因為單側光能使(D)A.向光一側光線充足,細胞生長較快B.向光一側生長素分布更多,細胞生長較快C.背光一側光線較少,細胞生長較慢D.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更多,細胞生長較快2、某實驗小組進行了如圖所示的生長素相關實驗,由圖示可以直接得出的結論是(B)A.植物向光彎曲生長與單側光有關B.生長素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C.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尖端D.單側光照射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3、如圖,將燕麥胚芽甲(頂端套上錫箔小帽)和乙(自然狀態)均置于單側光下,一段時間后甲直立生長,乙彎向光源生長。這一實驗結果表明(A)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尖端B.生長素能促進植物生長C.胚芽尖端能產生某種促進生長的物質D.植物的生長具有向光性4、某生物科技興趣小組在探究植物生長方向與光照關系時,在一側開小孔的暗箱內放一幼苗,光線只能從小孔射入暗箱里(如圖所示),光源不動,花盆與開孔盒子在水平面上一起勻速轉動,放置一段時間。你認為幼苗的生長情況是(C)A.直立生長B.向光彎曲生長C.向小孔處彎曲生長D.不生長5、植物向光性的實質是(C)A.胚芽尖端分泌赤霉素B.胚芽尖端分泌生長素C.胚芽尖端分泌生長素,受單向光照射生長素分布不均勻D.胚芽尖端分泌生長素,受單向光照射生長素分布均勻6、下列植物的運動與植物激素調節有關的是(D)A.含羞草受到觸動后葉片閉合B.合歡在夜幕降臨時小葉閉合C.衣藻游向光強度適宜的地方D.向日葵的花盤向著太陽7、中國科學院的植物生理學家研究了果實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各種激素變化,并繪制出了圖。對此圖的相關描述中合理的是(D)A.在果實的細胞伸長期,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濃度較高B.在果實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生長素起主導作用C.在果實成熟期,果實中含量升高的激素只有乙烯D.在果實生長發育過程中,多種植物激素相互協調起作用8、能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促進種子休眠,抑制發芽的物質是(D)A.生長素B.細胞分裂素C.乙烯D.脫落酸9、(2019浙江臺州校級測試)根據所學知識,對圖中d、e兩點生長素濃度的分析合理的是(C)A.若d點對應的濃度為a,則e點對應c點的濃度B.若d點對應的濃度為b,則e點對應c點的濃度C.若d點對應的濃度為a,則e點對應b點的濃度D.若d點對應的濃度為c,則e點對應a點的濃度10、某同學利用青菜幼苗(如圖甲)進行了植物向光性實驗。他把等量、已發芽的青菜種子均勻地排列在4個培養皿中,當青菜幼苗長高至1.5厘米左右時,對各培養皿中的幼苗分別進行不同的處理,并都用單側光連續照射一段時間,如圖中乙所示。(1)青菜幼苗在單側光照射下,向光源彎曲生長是生長素分布引起的。(2)觀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結論是,可以產生生長素。(3)增加④實驗的目的是研究是否能產生生長素。【答案】(1)不均勻;(2)頂芽;(3)子葉11、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探究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對促進植物扦插枝條生根的影響,實驗材料為生長狀況相同的楊樹枝條,等量分別插入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和清水中培養,實驗分四次并在同一實驗室內完成。每次實驗直到枝條不再產生根為止,計算每根枝條生出根的平均數量,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分析回答:(1)實驗中設置清水組的目的是。(2)表中數據顯示,用濃度為的生長素處理后,枝條生根最多。(3)分析可知,生長素濃度過高時(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條的生根。(4)有同學分析上表的數據后,得出一個結論:生長素濃度越低,促進生根的作用越明顯。你認為這個結論正確嗎?,理由是。【答案】(1)起對照作用;(2)2×10-5克/升;(3)不利于;(4)不正確還沒有用更低濃度的生長素進行實驗。12、為了探究“赤霉素對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響”。(1)甲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取生長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測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學標準配制的培養液中,放在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條件下培養。②每天噴灑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③20天后測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計算平均高度。發現平均高度增加了。實驗結論:赤霉素有促進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2)乙同學認為甲的實驗結果可信度不高,因為甲沒有設置對照實驗。請你幫助設置對照實驗:①取____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樣的培養液和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條件下培養。②每天噴灑與實驗組等量的____。③20天后測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計算平均高度。如果20天后,出現____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進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實驗結論。【答案】(2)生長正常、大小相同;清水;噴灑過赤霉素一組的大豆平均高度高于對照組(未噴灑赤霉素一組)大豆的平均高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科學八上 3.1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一) 講義.docx 浙教版科學八上 3.1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二) 講義.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