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7 我國的氣候特征與主要氣象災害 每年春節,東北三省正處在冰天雪地的季節,而海南省卻是風和日麗,一片溫暖的景象。我國地域廣大,氣候的地區差異明顯。 一、我國東部的季風氣候 1、季風氣候區:指夏季風能夠到達的地區。 2、分布: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岡底斯山一線以東以南地區是季風氣候區。分布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如圖2-57)。 4、主要特點:冬季風盛行時,氣溫低,降水少;夏季風盛行時,氣溫高,降水多。但南方冬季氣溫明顯高于北方,氣溫年較差小,年降水量更多(如圖2-59)。 5、季風氣候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有利有弊。 (1)利:降水充沛,集中于夏季;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對農業生產非常有利。 (2)弊:我國季風氣候的大陸性強,降水的年際變化很大,使我國洪澇和旱災頻發;冬季又常形成寒潮、凍害、暴雪等惡劣天氣,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二、我國西部的干旱氣候 1、降水分布: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陸逐漸遞減。 2、西部干旱氣候:我國西部干旱氣候的主要特點: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大,但日照充沛,全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節變化大。 3、形成原因:形成西部干旱氣候特點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高大山脈的阻擋,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4、干旱氣候有利的一面:溫差較大,光照時間長,對農業生產非常有利。如新疆棉花產量高、吐魯番的瓜果特別甜。 5、干旱氣候區的生物在行為和形態上的適應性:如仙人球粗大的莖和葉刺;抬尾芥蟲在大霧的夜里抬起屁股收集露水的做法。 三、我國常見的災害性天氣(寒潮、臺風和洪水) 1、寒潮:大范圍的強烈冷空氣活動。 (1)現象:寒潮會帶來劇烈的降溫、霜凍、大風和揚沙天氣。 (2)危害:給農業、牧業和交通運輸等帶來較大威脅。 2、臺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災害性天氣。 (1)臺風是一種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形成于北太平洋的西部,半徑一般有數百千米。臺風中心叫做臺風眼,那里風平浪靜,云量很少。臺風眼外側半徑100千米左右的區域是狂風暴雨區,破壞力很大。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是臺風的重災區。 (2)防御臺風災害:當臺風來臨時,不要待在大樹下和電線桿旁,也不能躲在不安全的房屋內。在海上航行的船舶要進港避風。 (3)臺風,在干旱季節,臺風會帶來豐富的降水,有利于緩解旱情。同時臺風對緩和高溫天氣也有一定的作用。 3、洪水:是我國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 (1)自然原因:持續性暴雨、臺風。 (2)人為原因:破壞植被、過度砍伐森林、過度放牧、圍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無序發展等。 4、干旱也是我國一種常見的氣象災害。其他氣象災害還有沙塵暴、冰雹、 霜凍等。 【例1】下列關于我國季風氣候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我國受季風影響顯著的地區,叫作季風氣候區 B. 冬季特別漫長 C. 習慣上以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線為界,把我國劃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D. 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風帶來的 1、關于我國東部季風區內冬季、夏季的風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C ) A. 夏季是東北風,冬季是西南風 B. 夏季是西北風,冬季是東北風 C. 夏季是東南風,冬季是西北風 D. 夏季是西北風,冬季是西南風 2、下列有關我國季風的敘述,正確的是( D ) A. 影響我國的夏季風,既有來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風,也有來自印度洋的東南季風 B. 東南季風主要影響我國東部地區,西南季風主要影響我國西部地區 C. 受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非季風區 D. 一般來說,季風區降水比非季風區降水多 【例2】下列關于氣象災害的描述,錯誤的是( D ) A. 寒潮往往帶來降溫、霜凍、大風、揚塵天氣 B. 臺風眼外側半徑100千米左右的區域是狂風暴雨區 C. 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下滲,因此破壞植被會使洪水危害增加 D. 城市熱島現象使城市常出現霧霾天氣,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上空水汽充足 1、下列有關臺風的敘述,正確的是( A ) A. 臺風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 B. 臺風是熱帶反氣旋強烈發展的特殊形式 C. 臺風登陸后勢力會增強 D. 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2、關于寒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 A. 寒潮大多發生在冬季,寒潮會導致農作物減產,對農業生產危害不大 B. 在秋末和初春,寒潮發生的頻率低,但是強度比較大,因此對農業生產危害大 C. 寒潮發生頻次高的年份,農業生產方面的減產比較輕 D. 東北地區寒潮發生的頻次高于南方,但是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有可能比南方地區小 1、下列關于我國降水分布的情況,正確的是( C ) A. 哈爾濱的年均降水量比烏魯木齊少 B. 新疆南部地區適合種植水稻 C. 烏魯木齊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 D. 西藏地區的氣候比新疆更干燥 2、我國西部干旱地區氣候的一般特點是( D ) A. 冬季寒冷,夏季炎熱 B. 氣溫年較差大 C. 全年降水量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季節變化大 D. 以上說法都正確 3、下列屬于生物對氣候適應性的是( D ) ①沙漠中的植物葉子很小,甚至變成針刺狀以減少水分蒸發②沙漠中的植物根系都很短,以減少水分流失③熱帶草原上的斑馬用遷徙的方法度過干旱季節④獅子用夏眠的方法度過高溫干旱季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4、胡椒是一種藤本植物,攀生在樹木或樁架上。它只能生長在年降水量2500毫米以上的熱帶地區,因此適合它生長的氣候環境應是 ( A ) 5、我國是一個氣象災害嚴重的國家,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最廣的一種氣象災害是 ( B ) A. 洪澇 B. 干旱 C. 梅雨 D. 臺風 6、我國降水分布的特點表現為( A ) A. 東部多西部少,北方少南方多 B. 東部多西部少,北方多南方少 C. 東部少西部多,北方少南方多 D. 東部少西部多,北方多南方少 7、下表是①~④四個城市的氣溫與降水資料,這四個城市依次是( D ) A. 呼和浩特、武漢、拉薩、天津 B. 哈爾濱、成都、重慶、昆明 C. 杭州、西安、長春、???D. 北京、上海、烏魯木齊、廣州 8、我國西北地區為干旱氣候,產生這一氣候特征的原因按因果關系排列正確的是( D ) ①降水稀少,氣候干旱?、谏矫}對濕潤氣流的阻隔 ③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 ④深居內陸,距海遙遠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 9、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 A. 寒潮不會影響我國的南方地區 B. 臺風是我國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象災害 C. 干旱只發生在我國西北地區 D. 我國的洪澇災害多出現在降水比較集中的夏、秋季節 10、一些科學家測算,由于現代工業的發展,大量燃燒煤、石油、天然氣,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熱量,進而使全球氣溫有明顯變暖的趨勢。為了防止這種現象,適宜的方法有( D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 ②積極開發使用新能源 ③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原始森林 ④擴大海洋面積,調節氣溫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1、圖中字母代號與“氣溫曲線降水柱狀示意圖”對應的正確的一組是( A?。? A.A﹣﹣甲 B.B﹣﹣乙 C.C﹣﹣乙 D.D﹣﹣甲 12、2019年7月,應急管理部發布,我國上半年自然災害以洪澇、地震災害為主,干旱、風雹、地質、低溫冷凍、雪災和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A.下半年的自然災害可能不再以洪澇、地震為主 B.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 C.干旱是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自然災害 D.洪澇、地震都屬于氣象災害 13、讀“我國柑橘優勢區域及生產分布示意圖”,與粵贛閩地區相比,漢中地區為我國柑橘生產的最北端。這里的熱量條件之所以能滿足生產柑橘的需要,最重要的原因是( D ) A.南部有云貴高原阻擋,夏季風不易進入 B.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河湖密布 C.氣溫低,柑橘的生長期較長 D.北部有秦嶺阻擋,冷空氣不易入侵 14、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全球氣候變暖、空氣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鹽堿化、土地污染、草場退化、生活垃圾成堆等問題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結合材料,關于環境問題的認知正確的是( A?。?A.過度放牧和不合理安排生產活動會導致草場退化,土地荒漠化 B.濫砍濫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空氣污染,土地鹽堿化 C.工業廢水隨意排放,導致水污染,土地污染,生活垃圾成堆 D.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生產過程中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 15、如圖為我國五個城市的氣溫曲線與降水量季節分配柱狀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五個城市中,年平均氣溫最高的是 城市,最低的是 城市;氣溫年較差最大的是 城市,最小的是 城市;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城市,最少的是 城市。 (2)五個城市中位于干旱、半干旱區的是 ,理由是 。 【答案】(1) B C A B B C;(2)A、C 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16、為了研究植被對土壤的保護作用。小紅做了以下實驗: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別堆在玻璃箱的兩側,在A坡種上草皮如圖所示,用灑水壺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對兩個坡面灑水。 (1)實驗過程中,小紅觀察到A坡匯入引水溝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較多。這說明植被可以減少 。 (2)我國土地荒漠化現象相當嚴重,華北、西北地區頻繁發生沙塵暴,導致 。 (3)浙江土壤資源短缺,請你結合本實驗提出一個保護土壤的措施: (合理即可)。 【答案】(1)水土流失;(2)大氣污染;(3)植樹造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